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 毫秒
1.
课堂环境下的学习行为是学习者进行知识学习的外在表现形式,对学习行为模式的识别有助于教师把握不同学习群体的特征规律,从而设计差异化教学干预方案,以改善学生的学习成效。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文章首先以苏南某地区J中学的初中生为调查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基于分析结果对课堂学习行为进行分类与编码;随后,文章采用聚类分析法对不同学习行为进行序列转换分析,并设计了基于课堂表现数据的学习行为模式识别模型;最后,文章采用滞后序列分析法对不同类型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序列转换进行分析,挖掘了不同类型学习者存在的问题学习行为,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基于问题学习行为的教学干预机制,以帮助学习者转换学习行为模式,进而提高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2.
深度学习能够促进新课程、新教材改革在实践层面的有效推进.借助教学行为分析方法具象化深度学习课堂,可以帮助教师具象化深度学习课堂的教学样貌,从而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基于DLBA框架分析发现深度学习课堂存在以深度提问为核心的教师语言行为比率高、促进学生高阶思维发展的深度支持行为比率高、促成课堂融洽氛围与良好关系的“回音”行为增多、学生学习的深度参与行为比率提高等特征.这一结论为更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学变革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3.
通过开展行动研究从教师的深度教研、小课题研究和深度阅读三条实践路径总结促进教师深度学习的方法与策略,并逐步总结形成“确定专题、自主研修、专家引领、教学改进、交流分享、固化成果”六步法推进深度教研;形成“选题立项、开题指导、行动研究、交流分享、总结展示”五步法推进小课题研究;形成“推荐·自读、共读·分享、实践·提升”三步法推进深度阅读的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4.
随着终身学习理念的普及,在线学习日趋成为成人学习者获取知识与技能的主要途径。为分析成人在线深度学习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探索有效促进深度学习发生的在线教学策略,研究构建基于“课程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三阶段的“成人在线深度学习发生机制模型”,开发成人在线深度学习测评工具,基于对494名在线学习者的问卷调查结果,开展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从学习者需求出发组织真实情境下的教学是提高学习动机和学习参与程度的关键因素,成人在线课程设计秉持“因需施教”的理念;教师要重视对学习者的“支持—调节”,培养学习者沟通协作、知识建构、问题解决等高阶能力;成人在线教学应提升学习者“在场”体验,引导学习者“学会学习”和“主动参与学习”。  相似文献   

5.
在高中数学课程中,教师要优化和解决各类教育教学问题,要提高学生从数学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促进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在高中课堂的教学中让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就尤为重要.本文通过梳理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深度学习的意义及其实施策略,以“几何体体积”的教学片段为例,进行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数学课堂落实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践探究.  相似文献   

6.
促进学习者有意义的深度学习是未来教育的价值追求与基本路向,是智能时代知识教学变革的迫切要求与有力回应。基于深度学习的早期STEAM项目开发,明晰STEAM教育的价值取向和现实意义,着眼于幼儿后继学习和全面发展,以建构基于深度学习的早期STEAM教育实践的行动范式,突破当下STEAM项目实施瓶颈,为早期STEAM教育实践提供一定的行动范式和有力借鉴。  相似文献   

7.
学生的深度学习建立在教师深度引导的基础上,深度教学是一种理想的教育理念和教学形态。实施深度教学,要以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学习观与知识观为基础。追求教学的发展性、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实现“知识之后”的价值是深度教学的本质要求。深度教学对于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促进课堂教学转型等具有重要价值。可通过“转变教育理念,超越传统教学的现实困境”“提升教师‘学科整体理解’能力,促进深度学习与教学”“开展专家式学习,提高教师课堂实践的专业知识”等途径与方法实现教师深度教学。  相似文献   

8.
在信息社会知识更新换代日益加快的背景下,如何培育核心素养成为教育关注的重大课题。项目化学习旨在通过社会真实的情境、学习者主动的积极建构和有效的社会交互以实现知识的内化和应用,其问题引领、任务驱动、结果导向的特征符合核心素养培育的现实诉求,因而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研究的热点。文章针对当前高中数学项目化学习设计与实践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深度分析、内涵解读、行动研究等方法,提出了促进深度理解的高中数学项目化学习设计策略,并进行了实践案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促进深度理解的项目化学习能够促进学生在深度理解的过程中形成高阶思维能力、培育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9.
采用滞后序列分析法对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行为模式进行量化分析,结果发现,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产生了9条具有显著意义的学习行为序列,其中代表学习者正在进行高阶思维以及知识建构的行为序列占70%;在合作解决问题过程中,产生了3条具有显著价值的行为序列路径,解释了小组成员是如何互相支持、围绕着共同的目标解决问题的。合作学习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建构知识,形成问题解决等高阶思维,进而提高课堂参与度。分析学生在合作学习情境中的学习行为,能够帮助教师把握学生的学习行为模式,诊断影响学习效果的潜在问题,从而调整教学策略以促进其获得更好的学习结果。  相似文献   

10.
根据社会比较理论可知,利用学习干预帮助学习者了解自己和同伴的学习情况,有助于激发学习动机、改善学习行为。基于此,文章利用滞后序列分析法,探究学习干预对高成就学习者、中成就学习者、低成就学习者学习行为的影响及其学习行为序列差异,结果发现:学习干预对问题解决行为的影响最大,对协作行为的影响最小;中成就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序列受学习干预的影响最大;学习干预导致部分学习者层次发生改变,其中低成就学习者的成绩提升幅度最大。借鉴社会比较理论分析不同层次在线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序列差异,旨在提供更有效的学习干预,以改善教学决策、提升学习成效。  相似文献   

11.
以技术促进学习为出发点,以促进学习者深度学习为目标,梳理影响深度学习的要素关系,解析具有大数据特色的深度学习场域模型,并基于此模型提出深度学习活动设计的实践思路与应用原则,以“WEB应用技术”课程为例,介绍基于深度学习场域模型的课程教学实践,最后从问卷后测分析、访谈情况分析及过程性学习数据分析三个层面探索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12.
混合式学习模式已经成为课程改革的热点之一。如何有效设计和便捷实施混合式学习,促进学习者有意义的深度学习是研究的关键。文章在互联网思维的指引下,基于探究社区模型和教学动态支架模型,构建可不断迭代优化的混合式学习模型,并基于对分课堂进行混合式学习模型实践。教学数据与问卷结果分析表明:该模型可以有效促进学习者知识技能、能力培养和情感价值观学习目标达成;对分课堂的教学活动组织形式非常适合混合式学习模式,尤其是混合式学习初期阶段;小组互助合作对学习者知识协同构建有极大帮助。同时,在混合式学习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构建更加符合学习者需求的动态教学支架,帮助其更快地适应混合式学习新模式。  相似文献   

13.
深度学习是近年来我国教育教学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旨在提高学习者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创新创业型人才。STEAM教育理念的出发点是运用跨学科知识来培养学习者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与深度学习的目标不谋而合。基于此,文章在活动理论的指导下,构建了以“STEAM”为基本理念、以“真实场景”为学习环境、以“自我目标的设定”为中心、以“学习过程”为核心和以“多元评价方法”为手段的面向STEAM教育的深度学习活动设计框架,并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论证了模型对促进深度学习起到积极的作用。实践结果显示学习者对模型中的“真实场景”和“自我目标设定”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期望能给研究深度学习领域的学者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4.
基于作品创作的协作学习以小组共同创作作品的形式开展协作学习,将实践创作与协作学习密切地结合起来,能有效发挥实践参与和深度合作的双重作用,以促进学习者对知识的深度建构,提高学习者的实践能力,以及促进创新知识产品的形成.文章在阐述基于作品创作的协作学习典型实践案例的基础上,分析了基于作品创作的协作学习的特征,并剖析了其对促进学习者知识建构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文章基于深度学习理论、三元交互理论,通过对234位高校在校生的问卷调查来探究大学生混合式课堂中深度学习的影响因素,调查发现:学习者的自我效能感、教师和线上平台环境都对学习者深度学习行为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其中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最为显著;学习动机、团队氛围、线下课堂环境对深度学习行为并未产生显著的影响.研究结果有利于未来混合式课堂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文章基于深度学习理论、三元交互理论,通过对234位高校在校生的问卷调查来探究大学生混合式课堂中深度学习的影响因素,调查发现:学习者的自我效能感、教师和线上平台环境都对学习者深度学习行为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其中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最为显著;学习动机、团队氛围、线下课堂环境对深度学习行为并未产生显著的影响.研究结果有利于未来混合式课堂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进入数字化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发展对教育活动提出了更高要求,旨在培养高阶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深度学习备受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为此,“深度学习如何发生”和“如何评估深度学习发生程度”,也成为亟待研究的两个关键学术问题。认知心理学、教育神经学和具身认知为理解深度学习提供了理论基础,指引人们从人—物互动视角认识个体的认知变化过程,打开了个体学习的内隐机制“黑箱”,实现内隐机制和外显表征的桥接与理解。基于这一认识与分析,通过信息输入、深度加工和学习生成三个环节,初步构建了深度学习的发生机制模型,并设置相关的学习状态指标。而要实现对深度学习发生程度的精准评价,则应依据深度学习的多模态数据测评框架,综合性采集与分析学习者的生理数据、自我评估数据、在线学习平台数据和课堂参与数据等多模态数据。但是,在采用多模态数据测评深度学习的发生及其程度时,多模态数据仍存在异质性差距、数据建模缺乏精确度、常态化评价开展困难、数据安全和伦理道德难以得到保障等问题,亟需未来开展更为深入的研究与探索。  相似文献   

18.
《现代教育技术》2019,(12):35-40
文章基于知识深度模型,对促进课堂深度学习进行了设计:围绕核心素养目标,设计思维层次不同的学习问题,创设探究、体验、表达与交流的学习活动,实施一致性教学测评,并以"递归算法的实现"内容为例进行了教学实践。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知识深度模型的课堂教学实践是实现课堂从浅层学习走向深度教学的一种研究路径。该模型能促进学生的综合认知理解、知识迁移应用,有利于问题解决能力、反思能力、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是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培养学生深度学习能力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教学与评价工具。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时代,“深度学习”对高校教育教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采用描述性分析、线性回归分析、因子分析等方法,对高校学习者深度学习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影响学习者深度学习的主要因素包括师生反馈与评价、学习者反思与知识加工水平、环境资源建设以及教师的任务驱动法教学。提出以多元评价促进反思为根本,以促进学习者知识建构与加工水平为目标,以提供丰富合理的环境资源为需求,以任务驱动法促进教学为重要抓手的策略模型。  相似文献   

20.
2012年,为了改善语文课堂“浅阅读”的现状,课题组申报了市级课题“高中语文‘深度阅读’教学实践研究”,得出了“深度学习”的起点在于“生成”的结论。2015年,为了进一步研究“生成”在课堂中的运用,课题组申请了市级课题“生成性教学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的实践研究”,实践证明,深度学习的关键在于在情境创设和课堂生成中,引发深度学习。2017年,课题组研究并总结出了深度学习视域下高中语文课堂的特点:生成与聚焦、组合与分享、体验与实践、持续性评价。2020年起,课题组在前3个阶段的实践研究基础上提炼出“生成式教学行为链”的设计与实施,并成功申请2022年四川省教育科研资助金重点课题。本文围绕“生成式教学行为链”,探究其内涵和学科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