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6 毫秒
1.
赵昊 《青年记者》2017,(31):89-90
随着民国时期报业发展与印刷技术的进步,图像传播的功能愈显重要.伴随着都市文化的兴起,知识分子们以积极的“人世”精神关注新闻,通过图像拍摄与传播表达对时事的见解.新闻摄影得以迅速发展,对其内涵、性质与价值的研究初见端倪.1927年,摄影家林泽苍应《良友》画报编辑梁得所之约,在《良友》第18期、第19期发表了《新闻摄影之商榷》(以下简称《商榷》),①“就新闻摄影提出下列四个问题:摄影记者之指南、摄影记者在社会之地位、摄影记者之种类、新闻摄影之实施……有关新闻摄影的定义、性质及要点的研究指导意义,以及新闻摄影的经验之谈等,对指导当时的新闻摄影起到了积极作用”.②本文以《商榷》为考察中心,研究民国时期的新闻摄影理论.  相似文献   

2.
21世纪,传媒领域逐渐兴起了电子文化传媒,新媒体时代迅速来临.以网络传播和数码摄影为主要代表的新媒体改变了新闻摄影与传播技术的"生态环境",充分体现了新闻摄影教育环境的变革性.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进行新闻摄影教学革新,是新闻摄影课程教学当前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3.
随着时代的发展,摄影作为一种独特的认知社会的语言和方法,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摄影作品即摄影资料已成为人类获取知识、认识社会、认识历史的重要信息来源和依据.它已渗透到社会文化中的各个领域,已成为人们传播知识、表达思想、阐释哲理,抒发感情,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媒介,其本身是人类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成果.因此,人们没有理由忽视对摄影的载体--照片这一摄影资料的研究.照片(即摄影资料)的收藏、使用、挖掘,也使摄影在诸多的属性中更强化了其不可替代与不可或缺的属性:文献性.  相似文献   

4.
初阳 《新闻传播》2023,(3):118-120
现如今,视觉文化在崛起与快速传播,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图像信息是很常见的。特别是在生活节奏加快、信息繁杂的今天,我们更需要选择简便、快捷的方式进行信息的接收与处理。因此,新闻摄影在履行传播职能的同时,也需要对传播效果加以关注。新闻摄影作为新闻传播中重要的视觉信息生产部门,发挥的作用愈发重要。  相似文献   

5.
在阅读哈特的著作基础上,本文重点关注了美国本土传播批判研究状况,分析了法兰克福学派前后期代表人物在传播研究上所持观点的差异,以及文化研究在英国与美国关注视角的区别.总结了法兰克福学派与英国文化研究传播批判研究的异同.最后,整体对照了实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两种批判路径的传播研究.  相似文献   

6.
赵昊 《东南传播》2016,(8):144-146
《良友》画报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最有影响的综合画报,它对民国时期摄影展览颇为关注,对摄影团体、学校、展览会、摄影家的影展进行了广泛的宣传,起到较好的传播效果。《良友》画报民国时期摄影展览刊载,反映了当时摄影创作概况,其传播为民国摄影家提供了交流平台,提升了大众审美水平与对摄影的认知,丰富了中国摄影史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7.
在以数字技术与互联网传播媒介为主导的新传播环境下,摄影的创作方式、传播方式、审美样式及阅读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首先是摄影文化真正进入了大众传播时代,其次是摄影的创作理念及手法得到了很大的拓展,再次是摄影传播模式与传播形态趋于平民化与大众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董春蕾 《兰台世界》2001,(11):23-23
新闻摄影应以人为中心,源于生活,反映时代的特征.因此要提高新闻摄影的传播效果,使新闻摄影增值,就不能忽视其中的人文要素--理性要素、美学要素、情感要素.同样有关新闻摄影的档案采集也要关注这些要素.  相似文献   

9.
2009年陈小波获得中国摄影界个人成就最高奖——金像奖,给她的颁奖词写道:“编辑,以其探触暗夜迎接光明的耐力与寂寞,成为文化发掘、建构与传播中最为重要又最为默默无闻的一部分,成为人类文明史的直接参与保留者……她无疑是当代中国图像文化传播中一位优秀的编辑者,以其独特的聪慧与爱,开掘着摄影文化的价值.”但陈小波却说:“其他不敢当,探触暗夜的耐力和寂寞,我有.”  相似文献   

10.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黄河文化国际传播置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战略意义重大.探索黄河文化国际传播话语体系构建实践路径及策略建议,包含黄河文化国际传播理念的主观形成、黄河文化国际传播规范与标准的研究制订、黄河文化国际传播平台与媒介的制度优化、黄河文化国际传播文化间性的关注重视、国际传...  相似文献   

11.
丁玉霞  艾美华 《今传媒》2016,(2):110-111
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传播的主要内容之一,大多以茶道为主要研究内容,旨在推广公民的文化素养,探讨视觉文化实录作品的茶文化传播特色,尤为值得关注.本论文主要以《茶,一片树叶的故事》为例,探讨专业纪录片茶文化传播的新创作与评论.  相似文献   

12.
"信息疫情"治理、健康信息寻求、新冠风险感知,以及疫情信息传播上的媒体表现,是当前我国健康传播的研究热点,但也存在对普通群体健康的关注还不够多元、缺乏跨文化比较研究,以及较少关注精神健康等问题.未来研究可以关注特定文化中的特定健康问题,聚焦社会文化语境对健康的影响,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中国特色的理论与视角.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农民工的身份认同、融入城市文化等问题日渐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同时,有关“赋权”概念及相关理论逐渐被纳入到社区发展的研究框架内.赋权理论强调社区、个人的自我行动与社区发展的有机联系,强调制度框架给予底层群体的赋权观照.本文以皮村打工者自我赋权为个案,对其自建文化活动进行实地研究,进而探讨我国农民工群体在城市生活与发展中的身份认同、文化传播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14.
华赛十问     
每一次国际新闻摄影大赛,往往都昭示着当下新闻摄影传播的新动向与新趋势。第八届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评选刚刚在杭州落幕。作为本届华赛组委会成员,笔者全程观摩了华赛的评选过程,零距离观察到评委关于新闻摄影相关的观点与观念的交锋,我们获得了很多思考。我们将这些思考整理成文,旨在引起新闻摄影界对相关问题的关注,求同存异。一问:评新闻为主,还是评摄影为主?新闻摄影评奖,是评新闻为主,还是评摄影为主?这在国内一直是个争论不休的老问题。在全国性、特别是各省的新闻奖评选中,新闻摄影评委的主体大多由记协领导和各报总编辑构成,新闻摄影专业人士相对较少。新闻界领导层面的评委,往往更多地关注照片所反映的新闻题材是否重大、是否当年的典型事件等等,即新闻价值元素.而对照片本身的形象语言则放在相对次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摄影中的水生态影像传播即摄影师通过摄影媒介,在水文化与水生态系统之间构建一种联系,用影像的方式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传递给大众,起到唤醒或警示受众的作用,同时提高人们水保护意识的活动。摄影中的水生态影像传播主要分为两大类,即自然风光摄影中的水生态影像和纪实摄影中的水生态影像,以反映生态问题的影像为主。  相似文献   

16.
我国乡村文化历史悠久,是社会的特色资源之一。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推进,我国学者关于乡村文化传播的研究呈现显著增长趋势。21世纪以来,相关研究从乡村文化建设、乡村振兴及特色产业、乡村文化传播的破局与创新等维度展开,其趋势表现为产业融合与媒介赋能,取得丰富成果;同时,仍然存在媒介技术应用和实践、乡村人民主体本位关注、乡村文化对城市文化作用性等方面的不足;未来,将进一步向媒介技术的应用创新横向拓展、传播个人主体性研究纵深推进、产业升级研究与乡村文化作用性研究多元进步等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7.
当今社会,电影、电视、绘画、摄影、广告、设计、建筑、动漫、网络、游戏、多媒体等互为激荡汇流,已经进入了以视觉传播为中心的时代。视觉传播为人类的信息交流提供了基础,也为文化传播研究提供了巨大的学术空间。认识这些视觉操控模式和视觉文化的运行规则、破解这些视觉性的实践规程与生产系统就成为视觉传播研究的基本任务。  相似文献   

18.
新闻传播类学科的新闻摄影教学现状及对策 读图的时代的到来,标志着人的审美视觉的提高.在目前的新闻传播类学科中,新闻摄影只是一门课程而已,学生本科阶段大量的时间学习了新闻基础理论等相关知识,而新闻摄影课程通常在36课时左右,教学使用的器材也许还是传统相机,故传统的摄影感光材料介绍,胶片的介绍又将占去一定的课时.  相似文献   

19.
王军 《大观周刊》2012,(38):37-37
基层群众摄影活动开展的好,对于社会先进文化建设起到巨大作用,随着微博、博客、空间等网络传播工具的应用,摄影对于地方政治、经济、文化的推广传播作用也日渐重要,组织到位的话,基层群众摄影活动会形成一股巨大的推动力,为地方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20.
新闻摄影以其直观的图像传播表达方式在新闻媒体的传播中占据重要地位.随着互联网、手机、移动传播设备等的兴起,新闻摄影逐渐步入新媒体发展时代.在新媒体发展背景下,新闻摄影从硬件设备到其内部的发展构造都在发生着极大的变化,其传播方式和途径也发生着极大变化,新闻摄影的发展可谓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可以利用数字化对新闻传播带来的便利;另一方面,也受到新兴媒体传播的竞争压力.因此,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发展新闻摄影成了新闻摄影行业面临的一大难题.本文就新媒体快速发展背景下新闻摄影发展的现状进行简要分析,指出了新闻摄影发展所面临的困境,对新闻摄影如何通过整合资源、将劣势转变为优势进而得到长足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