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前的语义信息表示方法普遍缺乏情境知识的内容,而在计算机信息处理的智能化方面,情境知识又显得至关重要,因此,本文以汉语框架语义知识库(CFN)中的框架信息为情境知识的内容来源,通过善于处理异步状态变迁和并发事件的计算机语言Petri网来形式化表示情境知识,使之成为计算机可读、可理解的情境知识资源,从而有利于实现智能化语义推理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构建线性文化遗产资源知识表示及语义增强框架,为文化机构开展文化遗产智慧化数据建设及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提供路径参考。[方法/过程]在提炼线性文化遗产“资源族群性、时间流动性和空间链状性”特征基础上,剖析线性文化遗产知识体系的层级结构,建构线性文化遗产资源知识表示模型,并依据表征理论和情境认知理论,从结构化语义增强和情境化语义增强视角对线性文化遗产数据进行语义增强,创新性地提出“时空”双重维度语义增强路径,最后以京杭大运河线性文化遗产为例,进行大运河知识表示及语义增强案例研究。[结果/结论]本文构建的知识表示模型及语义增强框架有利于推进线性文化遗产数据的多维语义组织和深度挖掘研究,提升线性文化遗产内容的语义互联性和外延性。  相似文献   

3.
曾子明  蒋琳 《现代情报》2009,39(12):46-54
[目的/意义] 移动视觉搜索是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创新的重要内容。移动环境下,根据动态变化的情境推断用户意图,为用户提供合适的资源是智慧型知识服务的必然要求。[方法/过程] 在分析融合情境的智慧图书馆移动视觉搜索服务模型构建动因的基础上,归纳模型的内在特征,对模型体系框架和关键问题进行了设计和论述,并提出相应的技术要点。[结果/结论] 将情境计算应用于移动视觉搜索服务中,是弥补语义鸿沟、提高查询相关度和用户满意度的有效途径。该研究可为智慧图书馆个性化知识服务的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针对对等网信息资源共享模式缺乏语义支持的不足,借鉴利用本体进行信息语义处理的方法提出一种面向语义的对等网知识资源共享模型框架。描述了该模型框架各组成构件的功能及作用,并讨论实现对等网知识资源语义共享的关键支撑技术:本体设计、元数据模式、信息资源的语义处理、匹配算法和用户模型等。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企业知识集成中存在的问题和语义Web的层次模型的基础上,以语义Web为技术支撑,探索基于语义Web的知识集成思路,提出一种基于语义Web的企业知识集成框架模型,并对其实现的关键技术作了进一步的阐述,该模型可以有效解决企业内各异构知识源的语义集成问题.  相似文献   

6.
以调节焦点理论为基础,探讨高校科研团队中领导语言框架对团队成员知识隐藏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多地高校科研团队中的研究人员进行了调研。以217份有效数据为样本进行假设检验,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领导语言框架对知识隐藏有显著影响;团队成员情境调节焦点中介了领导语言框架与知识隐藏间的关系;Web2.0情境能够有效调节情境调节焦点对知识隐藏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徐红霞 《情报杂志》2023,(12):153-158+167
[研究目的]在知识海量增长的时代,知识图谱问答面临信息需求与知识图谱加速更新的现实情境,亟需探索关系链接模型在关系类型频繁更新时仍能保持链接效果的方法,实现未见关系类别与用户提问的精准语义匹配。[研究方法]针对模型泛化性不足与灾难性遗忘问题,引入Adapter-Bert迁移学习框架;针对模型对辨别性语义部分的捕获能力不足问题,引入实体特征与问题变换,并将稠密向量与问句抽象意义形式化表示两种不同的语义表示方式进行融合。[研究结论]结果表明,方法在未见关系链接任务上的准确率达到98.80%,相较bert基线模型有显著提高,提升了未见关系链接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将语义网服务应用到知识管理系统中,并基于WSMO概念模型提出一个基于本体的知识管理系统语义网服务框架,集中研究Web服务提供层,并定义了知识管理器、Web服务管理器和本体管理器三个主要组件.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知识创新服务的质量,在协作工具迅速发展的技术背景下,从揭示知识创新服务中用户间的关系出发,构建了协作式知识创新服务系统模型,并进一步分析了模型的协作架构.通过探讨语义网与协作式知识创新服务系统结合的意义,在语义网体系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语义网的协作式知识创新服务系统的层次框架.  相似文献   

10.
基于情境感知的自适应个性化知识服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Web2.0环境下,由于用户成为了知识构建的适应性主体,还原了知识构建与服务的人本原生态,使个人知识构建表现出自组织原理。这为基于情境感知的自适应个性化知识服务实现和系统构建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其具体实现尚需借助本体在对知识项和情境信息进行统一语义描述和推理方面的优势才能更好得以实施。  相似文献   

11.
从技术知识视角看,技术情境的生成源于技术知识的嵌入态。技术情境由技术场域中分布的技术共同体、显性知识、隐性知识、工具知识、行动知识和技术范式等知识要素建构。技术情境能够塑造技术主体,减小行动和思想的盲目性,具有积聚和传承技术知识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知识管理系统的用户满意度测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樊治平  李政军  孙永洪 《情报科学》2006,24(1):17-20,24
知识管理系统是组织实施知识管理的重要工具和技术,如何测评知识管理系统的用户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介绍和分析了知识管理系统用户满意度的概念及其测评指标体系,并给出了相应的知识管理系统用户满意度的测评方法。同时,借助“雷达图”这样一种分析工具来清晰直观的反映组织知识管理系统用户满意度的状况,以便组织采取针对性措施来改进其知识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13.
袁红军 《现代情报》2015,35(1):141-144,155
知识整合是图书馆学科服务创新活动的先决条件,然而情境因素对图书馆学科服务知识整合影响深远.在分析情境、图书馆学科服务及其知识整合相关概念基础上,构建了图书馆学科服务知识整合情境分析模型,具体探讨该模型中诸要素相互之间的作用机理,认为情境因素对图书馆学科服务知识整合能力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而学科服务知识整合能力在情境和学科服务知识整合新绩效之间起到有效的调节作用,将为提升图书馆学科服务创新绩效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提供一个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中国知识管理现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纪利群  王恒山 《科学学研究》2004,22(Z1):100-104
在知识社会中,当知识管理被看成是一个公司、一个行业,甚至是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决定因素时,知识管理越来越受人关注。有关知识管理的理论和技术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这一方面极大的丰富了知识管理的内涵,使得知识管理具有多面性,但另一方面又使的知识管理变的更复杂和难以理解。本文针对我国各行业研究和实施知识管理项目失败多于成功这一现状,着重从四个方面分析了产生这种现状的根本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双重知识转化理论模型的知识管理系统的技术方案,为制造型企业和知识型企业的知识管理研究者和实践者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如何将知识管理导入信息咨询服务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着重探讨如何将知识管理导入信息咨询企业。首先分析了我国咨询企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阐述知识管理基本概念的基础之上,通过引用成功实施知识管理的咨询公司——麦肯锡咨询公司的例子,对我国信息咨询企业如何制定知识管理策略,如何实施知识管理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创设有效教学情境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正亮 《科教文汇》2014,(35):191-192
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实现知识建构的平台,教学情境的有效创设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便于学生对知识进行重组和改造,成功的教学情境的创设已成为课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但也存在不科学地滥用教学情境的现象。研究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可以帮助教师打造高效的信息技术教学。  相似文献   

17.
董元 《科教文汇》2014,(10):217-218
外语知识作为当代大学生群体所必须要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需要大学生能够拥有更多的知识积累,这样才能够熟练地掌握这门技能,这就给高校图书馆外语类藏书的建设与使用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本文中,笔者提出了高校图书馆外语类藏书的现状,并就其建设与使用提出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8.
科学实践哲学视野中的科学传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认为从科学实践哲学的角度看,科学是源于实验室的地方性知识。科学知识就是福柯意义上具有塑造场景作用的权力关系。科学传播本质上是实验室的权力关系对整个社会的标准化重构,同时又是社会对科学知识与权力关系的“去标准化”反向重构。科学传播具有政治学维度。  相似文献   

19.
云计算环境下应急知识共享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计算在带来超计算能力的同时,也给信息资源、知识资源的共享提供了新思路。通过分析云计算的工作原理及服务模式和应急知识“分散、缺少应用需求、共享不足”的现状,将云计算与应急知识管理相结合,在细化应急知识构成和分析运用专有云维护应急知识的基础上,提出了云计算环境下应急知识的共享机制,旨在打破应急决策信息不足或应急知识共享渠道闭塞的现象。  相似文献   

20.
王青 《科教文汇》2013,(11):85-86
翻译是跨文化交际的主要手段之一。翻译界也引进了西方语言学的分析方法,通过对语言的各个层面分析以及对语义的分析来确定译文的确切意义,并根据不同的情况转换成适合语境的目的语。一切有意义的学习必然包括迁移。迁移一般有正迁移和负迁移之分。正迁移是助长性的迁移,表现为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能促进另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在翻译中注重方言的运用,可以使译文更加生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