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9 毫秒
1.
<正>课余训练的现状我国目前有58万所中、小学,2.3亿左右的中小学生。有2万余所被体育行政部门与教育行政部门共同命名的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在训学生520万人左右。自1988年原国家教委在全国高校和中学进行高水平运动队试点大学和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试点中学以来,相继批准了59所试点大学和320所试点中学,有2万多人受训,占全国大中小学生人数的2.6%左右。每年向优秀运动队输送4000余人,向高等院校输送5800余人。  相似文献   

2.
学校课余训练水平不高问题何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988年,我国分别在高校和中小学校进行了高水平运动队和高水平后备人才培养的试点工作。创办高水平运动队和高水平后备人才培养的机制,其本意是想在我国单一由体育部门训练、培养人才的模式上,增加学校对体育人才的培养,改变原本一条腿走路的“瘸腿”现象。而这也与国际体制接轨,符合体育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在国外这种做法已非常普及,可以说,国外运动员大部分都是经由学校培养后才脱颖而出的。   据统计,我国现有中小学传统体育项目学校 3.2万所,在训学生 470万,开展项目达到 55个之多;全国成立高水平运动队的试点大学有 53…  相似文献   

3.
以发展高水平运动队促进体育课程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谷崎 《体育学刊》2004,11(6):94-95
对西安工业学院高水平运动队发展和体育课程改革的特点进行分析,从大学体育文化建设的层面,提出通过建设大学高水平运动队来推动学校体育教学与群体工作并最终达到高水平运动队与体育课程的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高水平运动队对大学体育进一步发展产生的影响,采用文献法,调查法,访谈法。研究表明:高水平运动队对大学体育产生广泛的影响,促进了大学体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丰富了大学体育的内涵,保障了大学体育的地位,引领着大学体育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发展。  相似文献   

5.
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学体育运动队的训练与学习是体育的重要构件,也应遵循全面素质教育的原则。下面我们试分析一下现今中学体育运动队训练与学习的现状和弊端,以求解读它们之间的互动关系。1中学体育运动队训练与学习的现状和弊端现今我国中学体育运动队的训练,注重  相似文献   

6.
高校体育文化探析--兼谈高水平运动队管理观念的革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高校体育文化的组成要素包括体育环境、体育价值观、体育楷模、体育仪式和文化网络。作为高校体育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具有为高校体育文化的发展提供体育楷模的务件和优势。研究高校体育文化的组成要素以及高水平运动队所培育的体育楷模的作用,对于促进高校先进体育文化的发展和高水平运动队管理观念的革新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1前言 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是国家体育后备人才输送与培养的基础学校,是学校体育发展的一面旗帜。传统项目学校运动队管理水平的高低,对运动队团队精神、训练积极性、运动员潜力的激发以及竞赛成绩的优劣都有直接的影响。昆明市体育传统学校的发展,为我市体育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也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部分学校教练员专业素养还有待提高、运动队管理水平还需要加强、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和实地调查的方法,旨在探究美国大学如何推进高水平体育运动的发展,研究认为,美国大学之所以能够成为高水平运动后备人才成长的天堂,有3大成功经验值得借鉴:1)大学体育要成为国家竞技体育的主战场,必须为大学高水平运动队建设提供良好的人、财、物和制度保障,实行专业化、精细化管理;2)大学体育的全面发展理念和价值观很重要,大学体育的教育性、社会性、均衡性、公平性、业余性、自主性、差异性等核心价值观值得我国借鉴;3)全国性大学生竞技体育组织的建设和良性运作能为大学竞技体育的全面、快速、规范地推进提供法律和组织保障。  相似文献   

9.
李汶骏 《健与美》2023,(7):103-105
高校是为国家培养人才的摇篮,为了促进学生健康,改善学生体质,提高学生品质,更应该发挥体育立德树人的作用,但如何提高学生对校园体育的参与度和对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成为打造“体育强校”的重要一环。本文以排球队为例,进行运动队文化建设试点改革,同时对高校运动队的文化建设内容进行梳理,分析运动队文化建设的辐射作用,提出推动高校运动队文化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张洁 《浙江体育科学》2009,31(6):12-13,54
绩效评价作为提高绩效的有效途径,已被人们所意识到了。如何更好地提高体育领域中的绩效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通过对体育领域中的绩效评价研究进行梳理,从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职业体育运动队等方面,来了解目前体育领域中已存在的绩效评价。体育领域中的绩效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目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体育领域中对绩效问题的关注度不高,与绩效评价相关的研究也不是很成熟。研究中存在的绩效评价与绩效管理的脱节问题等。  相似文献   

11.
论"快乐足球"中的现代体育运动队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现代体育运动队管理的主要对象是人,“以人为中心”。通过分析米卢“快乐足球”思想中的运动队管理的艺术,阐述了成功实施运动队管理的基础和原则,以促进我国体育运动队管理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哈尔滨市中学篮球运动队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加强哈尔滨市中学篮球运动队的管理,对哈尔滨市中学篮球运动队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哈尔滨市中学篮球运动队管理的措施: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应有相应的行政部门加强对篮球运动队的管理工作;处理好训练与教学的关系、打基础与提高运动成绩的关系、培养体育运动后备人才与开展全校体育活动的关系;引入目标管理机制;以团队文化作为软性约束。  相似文献   

13.
罗艳春  邓小刚 《湖北体育科技》2012,31(1):107-108,124
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对我国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我们有必要对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和校园体育文化之间的关系加以重新审视。从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对校园体育文化的影响可以看出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在培养正确的体育文化现象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提高了对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认识,激发了学生的体育锻炼激情。使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能更有效地促进校园体育文化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86年掖县会议以后,我国课余训练工作,在各级教育、体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有了较快的发展,学校运动竞技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涌现了一批优秀的学生运动员,初步探索了一条不脱离教育轨道的培养竞技体育人才的路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校课余训练的体制。据统计,我国中小学传统项目学校接近2万5千所,在训学生540多万,开展的项目有59项。全国成立高水平运动员试点大学59所,培养后备人才的试点中学289所,经常坚持系统课余训练的人数达2万多人。传  相似文献   

15.
自1987年南通中学作为江苏省第一批高水平运动队试点学校以来,体育人才层出不穷,各类竞赛硕果累累。在高水平队伍的发展过程中,科学而有效的管理保证了学生运动员在创造好成绩的同时全面发展,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水平学生运动员做出了贡献。下面就简单介绍一下南通中学的具体做法与经验。  相似文献   

16.
学校运动队的训练是贯彻普及和提高相结合的方针的一项重要措施。培养有理想、有知识有文化、有纪律并具有较高运动技术水平的优秀人才,参加国内外体育运动和体育竞赛,促进校际和国际学校体育交流.这校就给高校办运动队提出了更高一层次有要求,相应的给组织管理也带来更多的困难。  相似文献   

17.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30(4):F0003-F0003
同济大学有着悠久的竞技体育历史,在国内高校中拥有良好的声誉。现有教育部批准的足球、手球、田径、游泳、健美操、羽毛球6个高水平运动队。高水平运动队现有教练员18人,其中资深教练员8人。教练员队伍的知识、年龄、学历和职称结构合理,各高水平运动队均由1位体育部领导担任领队,主管运动队的建设及协调与学校各部门的关系等工作,确保高水平运动员的训练、比赛、文化学习的正常开展。近5年来,高水平运动队比赛成绩斐然,共获得全国性比赛金牌58枚、银牌51枚、铜牌39枚,上海市比赛金牌218枚、银牌145枚、铜牌64枚;10人次破全国大学…  相似文献   

18.
李小伟 《体育教学》2011,(8):16-19,2
1987年,原国家教委和原国家体委在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这是教体结合进入实质性阶段的开始,按照两部委的意图,教体结合就是要建立一个除体育系统培养运动员渠道之外,以教育系统为主体,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的"一条龙"体育人才培养体系。从那之后,高校培养高水平体育人才和中小学培养体育后备人才成了我国竞技体育重要的补充。  相似文献   

19.
中国体育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即大学竞技体育起始于1986年,对大学竞技体育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但由于发展历程较短与单纯的追求锦标主义,使其体现为社会本位的“工具化”与中国大学体育人文精神相悖,出现大学体育高水平运动队“竞技化”倾向,没有发挥大学体育培养健康与全面发展人才的现实功能。大学竞技体育目前缺乏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内核,它还需要历史的积淀与价值观念的转变。只有回归“人文性”,才能弥补大学体育在其发展中出现的“人文危机”。  相似文献   

20.
论体育科技成果转化的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方法,对实现体育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和动力进行分析。认为体育管理部门、体育院校和科研所、运动队是实现体育科技成果转化的三个主体;其转化动力分别来自于体育管理部门的推动力、体育院校和科研所的科技创新驱动力、运动队的需求引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