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最后一次讲演》是一篇讲演记录稿,这大家都知道,可不少文章在分析其思想内容、艺术特点时,却忘了这一点。讲演,特别是即兴讲演,同写文章相比,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它受时间、讲演时的环境气氛、听讲对象的观点、态度等诸因素的制约。闻一多先生这个讲演之所以取得极大的艺术成功,关键就在于很好地处理了上述几个因素。下面拟就从这个方面入手分析。  相似文献   

2.
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讲演》,是一篇用生命写成的文章。它的每个词,每句话都是血凝成的。它的语言贯注着作者强烈的爱憎之情:对同志,如骄阳,热情如火;对敌人,似匕首,冷峻如铁,极富战斗性和鼓动性。  相似文献   

3.
一、提示、设问阶段在学生自学课之前,一般说来,教师要作一点“提示”,即运用提示性的讲解,或交待学习本课的目的要求,或介绍文章的背景及作者的情况,或指点自学的方法,或来一点生动有趣的“课引子”等等.提示的目的主要是以下两点:①给学生独立阅读创造一定的条件;②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作了必要的提示之后,则采用设问的方法,即向学生提出一些思考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如教《最后一次讲演》,提出五道导读思考题:①闻一多先生这篇讲演是在什么情况下作的?为什么取名“最后一次讲演”?②为什么说杀害李公朴先生是“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作者在痛斥敌人和赞颂烈士时,用了哪些词语表达他那爱憎分明感情?③闻一多先生预言敌人“快完了”,人民一定胜利有什么根据?④闻一多先生对  相似文献   

4.
初中语文四册第八课——《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一文中,引用了闻一多先生生前说过的这样一句话:“我们要准备象李先生一样,……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可是,备课时,我参阅了《最后一次讲演》(下称“讲演”),却是这样说的:“我们随时象……”,  相似文献   

5.
《最后一次讲演》是闻一多先生的一篇冷峻如铁、热情如火的讲演词。它是声讨反动派的檄文,是赞颂烈士精神的颂歌,是呼唤斗争的号角。1946年7月11日,著名爱国民主战士李公朴先生在昆明遇害,7月15日,社会各界人士在云南大学礼堂召开追悼大会。在这个大会上,闻一多先生面对特务分子的破坏捣乱,暗杀恐吓,抑制不住满腔怒火,拍案而起,发表了这篇激动人心的讲演。闻一多先生在热情而愤激的讲演中,不断变换人称,辅之以不同语气,旗帜鲜明地贯注了强烈的爱憎感情,大大增强了讲演的战斗力。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是一门语言的艺术。语文教学语言要努力追求形象美、情感美、文辞美、音韵美和风格美。语文教师应以优美的示范语言,经过淬炼的“传言”,感染、教育学生,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这里介绍几种方法和技巧: 一、以情激情 这种激情式的技巧,要求教师用形象的语言、激越的情感,打动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心驰神往。“导语激情”是其中一种。一位教师在教《最后一次讲演》是这样引入课文学习的:教师首先以深情的语调朗诵《红烛.序诗》,然后慷慨激昂地讲述:“闻一多先生是现代史上著名的诗人、学者和民主斗士,他的一生就像一支红烛!1946年7月15日,先生为了争取和平民主,遭到国民党枪杀,死时才四十八岁,这支红烛为祖国流完最后一滴“脂膏”!《最后一次讲演》正是先生临终前的战斗号角,讲演以鲜明立场,爱憎感情,一泻千里气势,慷慨献身的红烛精神,扣  相似文献   

7.
讲演,就是演讲,也叫演说,是当众口头发表言论的形式。讲演者一般事先写好讲稿,临场时宣读(讲);也有的事先不写讲稿,根据临场需要,发表即席(兴)演说,然后由记录人根据原话记录整理成演讲辞。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讲演》,是一篇用满腔爱国热忱谱成、用鲜血写就的即兴演讲。这篇讲演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8.
初中语文第四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在注释“何妨一下楼”时说:“闻一多晚年很少下楼,人们称他‘何妨一下楼主人’。”闻一多先生有“晚年”吗?晚年是指“老年人一生中最后一个时期”(《现代汉语词典》),而“老年”又是指六七十岁以上的年纪。该册在《最后一次讲演》的注释  相似文献   

9.
[单元课文]《最后一次讲演》《理解,应该是双向的———北京四中的一次辩论会》(下面比较时均以课题首字代之)[知识点比较]1.讲演与辩论知识比较。讲演和辩论的异同点是:第一,都隶属于议论文范畴,同时又都具有口头语言的特点。讲演就是演说,是在大庭广众之下公开发表个人的见解;而辩论则是参与双方就有分歧的问题所进行的争辩。第二,都有一个确定的题目。讲演的题目是自定的,必须适合自己讲演;而辩论的题目则是给定的,必须简要明确。第三,都有一个认真准备的过程。除即兴讲演而外,讲演者必须围绕既定的题目精心准备讲演…  相似文献   

10.
1946年7月15日,现代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闻一多先生在昆明为悼念惨遭国民党特务杀害的民盟负责人李公朴,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讲演》,怒斥、痛骂反动派。当日下午即被特务在昆明市西仓坡西南联大教职员宿舍门口附近杀害。对闻一多先生为民主事业视死如归的可贵气节,毛泽东主席曾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给予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11.
初四册所选《最后一次讲演》,是闻一多先生在昆明追悼李公朴先生大会上的讲演记录稿。闻一多和李公朴,都是民主革命时期的进步人士。1946年7月11日,李公朴先生因参加爱国民主运动,被国民党特务暗杀在昆明街头。7月12日凌晨五点钟,闻一多先生便站在李公朴先生的遗体旁,流着泪,一字一顿地说:“我们要复仇!”于是,便成立了李公朴先生治丧委员会。7月15日下午,在云南大学至公堂,由闻一多亲自主持李公朴的追悼大会。会上,李夫人陈述李公朴先生的殉难经过。这时,会场里一些歪戴帽子、架着黑色眼镜  相似文献   

12.
《最后一次讲演》这篇闻一多先生的即兴演讲稿的教学怎样出新 ?如何选择切入点 ?怎样利用这一例强化“大语文”的观念 ?我在设计这一课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了这诸多因素,遂将课题定为《从〈最后一次讲演〉中学习演讲的语言》,也就是将全文的教学紧紧围绕“演讲的语言”来进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明确句式变化、修辞使用等技巧在演讲语言中的重要作用,能够初步掌握演讲语言中表情达意的技巧,并且学以致用。   2.能力目标:   ①以演讲为突破口,以演讲语言为学习重点,通过师生的演讲及对演讲语言的品评活动,培养学生的听、…  相似文献   

13.
《最后一次讲演》是一篇具有代表性的讲演词,其辞格运用灵活多变,运用对比、连用、兼用、套用、递进等形式将辞格衔接起来,给人以美感享受,体现了演讲修辞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4.
编辑同志叫我谈谈闻一多的《最后一次的讲演》的教学。我在文化大革命中间讲过这篇课文。那个时候,中学语文教材中有一些帮八股;有些课文缺乏规范性,逻辑性不严密,语言经不起推敲,更没什么嚼头;还有的课文内容很好,但理论上太艰深了,不是中学生啃得动的。在这样情况下,《最后一次的讲演》被学生们特别地喜爱,他们自动地利用课外的时间朗读和背诵它,并且提出了一些我没有意料到的问题。一篇短短的讲演,在二十多年之后对青少年还有这么强烈的吸引力量,是什么原因呢?我想,最主要的,是因为这不是一篇关在书斋里“做”出来的文章,它是一篇血写的  相似文献   

15.
前言众所周知,1924年孙中山在访问日本时曾作了被著称是“最后的狮吼”的题为《大亚洲主义》的讲且近年来,对孙中山该讲演的关注度在提高,有关的资料集出版闻世[1],并出现了新的研究成果[2]。以往,对孙中山的《大亚洲主义》的讲演意图的解释,存在着两论之争,即现其为“反帝国主义”,还是视其为“日中合作”或“日中亲曾’。在此,笔者提请各位注意的是,它存在着第三种解释,即在该讲演的基本思想中有着日中苏合作论的观点[3]。例如,野泽丰先生认为,孙中山的状亚洲主义》的真髓在于“以日中苏合作为核心,.推动被压迫民族的解放…  相似文献   

16.
《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是郭沫若先生于1948年在女作家萧红女墓前的即兴讲演辞。郭沫若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学者、而且还是位杰出的演讲家。他的演讲充满激情,富有哲理,不落俗套,与众不同。我们从这篇演讲辞中,便可略见一斑。 1.引题自然,妙趣横生 即兴讲演要在极短时间里构思讲演的内容,开场白尤其显得重要,更何况是只有五分钟的讲演?这篇讲演开题的巧妙,全凭郭老的机智和才华,象他这样开题的墓前讲演是绝无仅有的。  相似文献   

17.
田晓伟同学问:怎样才能使演讲语言富有号召力和感染力?闻一多先生《最后一次讲演》的语言,爱憎分明,充满激情,极富号召力和感染力。从这篇演讲词的语言来看,主要有这样一些特点:1.较多地使用感叹句。如:“这几天,大家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无耻啊!无耻啊!”“李先生在昆明被暗杀,是李先生  相似文献   

18.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教师要结合课文,挖掘课文中的爱国主义情愫,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语文教材在这方面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如《最后一课》、《谁是最可爱的人》、《最后一次讲演》等课文中的主人公表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9.
于漪课堂《最后一次的讲演》教学片段师:(板书)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培出慰藉底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这是闻一多《红烛诗序》中的几句诗.闻一多先生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从一名新月派的诗人,成为研究旧经典的学者,最后成为青年所爱戴的昂头作狮子吼的民主战士,走了一条爱国知识分子为国作贡献的道路.为了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发动内战,遭到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将“脂膏”流向人间.他学识渊博,才华出众,死时仅48岁,真是“千古文章未尽才”.  相似文献   

20.
《最后一次讲演》是一篇具有代表性的讲演词,其辞格运用灵活多变,运用对比、连用、兼用、套用、递进等形式将辞格衔接起来,给人以美感享受,体现了演讲修辞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