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桂东南地区灵山和合浦两断裂带活动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灵山断裂带与合浦断裂带是桂东南地区的两条重要的NE向活动断裂带,规模大、延伸长。在卫星影象上线性构造明显,呈舒缓波状延伸,总体走向呈NE45°。本文从地质、地貌、水文网统计、地形变及地震等诸方面分析了上述两条断裂带的近代活动性及其活动历史。认为两条断裂带从晚第三纪以来具有不同的活动方式,前者以挤压粘滑为主,近代活动性较强,后者则具有张扭蠕滑活动特点。它们在輓近时期的活动幅度和速率也不同。灵山断裂带的活动幅度和速率均大于合浦断裂带。  相似文献   

2.
对粤西NE向的四会—吴川断裂带新构造时期的活动特征进行了讨论。该断裂带在晚第三纪—早更新世主要表现为控制断裂带内及其两侧的断块差异升降;中更新世为第四纪活动高峰期(断层物质年龄集中于49~30万年),并以压剪性、蠕滑为主要特征;晚更新世早期部分NE向主干断裂和NW向断裂仍有活动,且NE向断裂主要呈张剪性,NW向断裂主要呈压剪性。据河流阶地剖面资料,该断裂带在Q_2—Q_3主要活动期中的差异运动速率<0.013cm/a。晚更新世晚期以来,近地表或地表活动趋于微弱,但对地震、温泉的分布仍起一定的控制作用。在新构造时期、该断裂带不同地段构造活动的强度、方式、性质均有差异,表现出空间上的分段性。  相似文献   

3.
台中—晋江横向构造带是一条重要的断裂带,控制了福建地区新生代地壳变形和现今地壳运动的南北差异。研究表明,受该断裂带控制,形成福建现代地壳运动南北分区,地壳活动南强北弱、南升北降的特点;历史中强地震基本分布在断裂以南的东部和邻近海域地区,形成南部地震集中区;1999—2006年环境剪应力值高值区集中分布在台中—晋江横向构造带以南,也反映了南强北弱、南北分区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敦煌莫高窟地区断裂新活动特征及其对石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敦煌莫高窟地区近场断裂活动性及区域活动断裂的几何学、运动学、历史地震及古地震等新活动特征的综合分析 ,同时论述了历史地震对石窟造成的破坏和影响。综合分析表明 :敦煌莫高窟地区属构造相对稳定的区域 ,但其周缘发育了多组大型活动断裂带 ,具有发生大震的构造条件 ,存在遭受大震影响和破坏的潜在危险性。因此 ,在石窟文物的抗震加固保护工作中 ,区域远震活动的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5.
宏观区域构造背景分析基础上,结合地球物理属性,运用断层相关褶皱理论对长堤潜山进行精细构造解析,建立全新的长堤潜山构造解释模型。在此基础上,对不同性质的构造进行重新识别,改变前人只有张性和扭性构造发育的解释方案。结果表明,研究区构造活动整体西强东弱,平面上逆断层以北西走向为主,正断层主要呈北东走向,张扭断层主要近南北走向。早期北西向逆断层多被晚期北东向和近南北向断层切割改造。同时,不整合及断层活动性分析认为,长堤地区主要经历海西期初始挤压变形阶段、印支—燕山期潜山主体形成阶段、喜山早期拉张断陷改造定型阶段、喜山晚期披覆兼走滑调整阶段4期主要变形,恢复关键变形期构造特征及其演化过程,为长堤潜山成藏条件及勘探潜力再评价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沙东南构造带是在渤海湾裂谷盆地背景上演化而来的,发育有3个面积较大的圈闭,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地区。本文分别对研究区的构造演化特征、断裂期次划分及圈闭构造样式进行了详细研究,依据活动期次将断裂分为早期活动断裂、晚期活动断裂和长期活动断裂,指出长期活动断裂对该区成藏具有重要意义,从而为有利圈闭和油气藏评价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沙东南构造带是在渤海湾裂谷盆地背景上演化而来的,发育有3个面积较大的圈闭,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地区。本文分别对研究区的构造演化特征、断裂期次划分及圈闭构造样式进行了详细研究,依据活动期次将断裂分为早期活动断裂、晚期活动断裂和长期活动断裂,指出长期活动断裂对该区成藏具有重要意义,从而为有利圈闭和油气藏评价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由于活动是主体性的生成机制和源泉,因此活动性原则应是主体性教学设计的根本性原则。活动性原则就是指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把活动性贯穿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主体激活状态,能主动、积极地动手、动口、动眼、动耳、动脑,去行动,去实际操作,给学生创设积极活动的情境,使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自主活动。我国近些年来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开展的主体性教育教  相似文献   

9.
煤与瓦斯突出产生大量的煤与矸石和有毒的瓦斯气体,严重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给国家造成或大或小的经济损失。天府三汇矿区一矿及三矿处于不同构造部位,造成了煤与瓦斯突出的几率是不同的。本文从构造角度分析了产生瓦斯突出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珠海市区域稳定性的构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探讨断裂宏观特征的基础上,本文着重从物探和钻探资料及断裂物质测年方面探讨珠海地区断裂在第四纪时期的活动性。得出该区断裂虽然很发育,但它们的活动时间最迟也发生在晚更新世晚期。该区及其附近地区自1372~1990年发生过4.5级以上地震共9次,且多发生在该区的边缘断裂带中,真正发生在区内的仅有两次,微震也很少,并且不成带分布。该区高温热泉较多,反映地壳能量主要通过热能方式释放。  相似文献   

11.
昆明市东川区位于小江断裂带北部,地形复杂,泥石流、地震灾害频发,精确而快速地获取该地区地表形变信息具有重要意义。应用 SBAS-InSAR 技术对 2015-2016 年共 17 幅降轨 Sentinel-1A 单视复数影像进行处理,分析目标区域形变信息。探测发现小江断裂带区域以及东川城区为主要沉降区域,最大沉降速率为30.93mm/a,而两侧山体为主要抬升区域,根据相关资料分析,东川地区地表形变人为影响因素较小,小江断裂带地质运动是影响东川城区形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基于刘桥一矿刘桥断层的构造特征和水文地质特征,从巷道过刘桥断层时的最大出水量预测和刘桥断层带的阻水能力方面分析,认为-380石门过刘桥断层是安全的,对同类条件下巷道过大型断层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今年是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为深圳经济特区题词30周年。这位特区的缔造者对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创立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和智慧,就经济特区改革发展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和理论观点,引领推动了经济特区乃至整个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本文论述了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成就是邓小平理论的实践成果,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改革开放事业取得伟大成就的生动缩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有力印证。深圳经济特区的成功雄辩地证明了邓小平理论是完全正确的,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的内涵。进一步明确了深圳经济特区发展的新目标;继往开来,再创深圳经济特区发展新业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相似文献   

14.
新集一矿150801工作面位于阜凤下夹片断层下,8煤顶板距离上覆下夹片断层46~88m,在局部地段,采动后的导水裂隙带有可能波及下夹片断层带,导致夹片断层带水及夹片灰岩水涌入矿坑,严重危及150801工作面的安全回采。通过对夹片灰岩的分布规律、赋水性、8煤顶板岩性特征的分析以及涌水量和最大导水裂隙带高度的计算,综合评价150801工作面防水岩柱留设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以LabVIEW为开发平台,针对航空发动机转子系统的常见故障,利用数据采集卡采集故障信号,结合信号处理中的时频分析方法,设计了航空发动机转子故障诊断系统,并利用转子故障模拟实验器的实验数据验证了该系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Shenzhen Special Zone calls for qualified personnel; it calls for a work force that is adequate in number and advanced in cultural and technological level plus sufficient reserves. This has placed even higher demands on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in the Special Zone and has pushed its normal educational undertakings forward to an increasingly significant position.  相似文献   

17.
18.
建立北京科技园区,应当从全国、全世界的高度作战略性的思考。要想使北京的科技园区超常发展,就要有超常的思路与超常的措施,就像当年建设深圳特区要有超常的思路与超常的措施一样,一个经济特区,一个科技特区,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两翼,缺一不可,有了「它们,生产力关系的相互关系才能处于最佳的状态,我国经济才能不断地腾飞。  相似文献   

19.
We studied the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luid inclusions in the Ordovician carbonates and the Oligocene Shahejie Formation sandstones from 15 wells in the Gangxi Fault Belt, Huanghua Depression. The fluid inclusions are all sec- ondary with gas/liquid ratio of 5%~10%. Base on Raman they are mainly composed of H2O, CO2 and CH4. The homogenization temperatures, combined with burial and geothermal history of the host rock, indicate that the fluid flows in the Shahejie Formation and the Ordovician carbonates were trapped in Neocene. Using a VG5400 mass spectrometer, the helium isotopic compositions were analyzed. Interpretation of results suggested a significant amount of mantle-derived helium mainly accumulating in the intersections of the NWW trending Xuzhuangzi and NE trending Gangxi faults. The maturity of hydrocarbon decreases from the intersection to the outside pointing out that the fluid related to the NWW trending Xuzhuangzi and NE trending Gangxi faults. These factors implied the fluid inclusions have a close relationship to the local tectonic setting. Gangxi Fault Belt experienced intensive Neo-tectonic activities in Cenozoic. Widespread faulted-depressions and strong volcanic eruptions manifested its tec- tonic status of extensional stress field. Mantle uplift caused the movement of magma that carried mantle-derived gases and deep heat flows, the deep-rooted tension faults provided the passages for the gases and heat flows to shallow crust leve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