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从现代奥林匹克的复兴看中国竞技武术的奥林匹克之旅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本文运用虑较法、个案研究法等,从现代奥林匹克复兴的分析中,提出了中国竞技武术在进入奥林匹克大家庭中应该予以重视的一系列策略:(1)武术进入奥运会,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工作,而应该是对武术全方位的更新;为此,一方面应发掘武术“和谐、和平、完美”的文化内核,另一方面要保持武术现代化“离异“和“回归”的合理张力。(2)把握武术本质特征,用“奥卡姆剃刀”对传统武术技击进行“削枝强干”式文化手术,并根据技术简化和规范的要求,寻求武术技击现代发展的新突破。(3)在武术全球化中应积极扬弃武术现代化中出现的异化——标准化和形式化,克服对武术竞技“裁判导向”认知方式的片面性,形成具有中国民族特色、“观众导向”的武术发展新思路。(4)培养与武术全球发展相应的国际气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多方合作长期发展的武术全球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
竞技武术市场化发展的文化背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郭志禹  洪浩 《体育学刊》2004,11(6):56-58
综合分析了竞技武术市场化与发展的现状、趋势,提出竞技武术套路运动的诞生、发展、国际化与实现“进奥”使命都离不开国家的支持,在力争“进奥”的特殊时期,其市场化程度是有限的;散打竞赛,武馆、武校等技术培训市场应是竞技武术市场化与发展的重点;但在竞技武术套路运动“进奥”之后,其市场化程度将产生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3.
武术在全球化中的文化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武术全球化是武术发展由中国而世界“脱域”(吉登斯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已经表现出对全球化的浪漫化和陌生化、蔓延的“张之江情结”、对竞技武术“手电筒”式批判和对传统武术的美化等倾向。因此,我们认为,武术的全球化应以这样的文化姿态进行当代的武术生产:防止和反对“文化霸权主义”和“狭隘的民族主义”两种倾向,把持好“个性的让渡”和“个性的保持”的合理张力,以“接着讲、借着讲、通着讲”进行武术现代话语的重建。  相似文献   

4.
论竞技武术的强化、异化与软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竞技武术的发展过程中得失、原因及其未来发展之路进行了梳理。指出:竞技武术经过强化,在国际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中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过度的文化模仿和对进入奥运会的过分追求,使竞技武术发生异化;在竞技武术强化、异化的同时,一个值得期待的发展倾向正在悄然形成,就是竞技武术正在软化,正在回归传统,回复中国武术原有的技击内核,回复“内敛”的传统文化品性,这是一个可喜的变化,也是武术发展的正途。  相似文献   

5.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理论分析法,对竞技武术“练打分离”现象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套路与散打开展时间的错位使竞技武术“练打分离”现象初露端倪;套路与散打技术体系的本质差异是竞技武术“练打分离”的根本原因;竞技体育的功利性加快了竞技武术“练打分离”的步伐。  相似文献   

6.
内卷一词表达的是一种事物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既无新的增长又无转化其他形式的可能性,一直处于停滞不前和内部不断消耗的状态。内卷作为人类学、经济学的概念逐步延伸到教育领域后,不断被人们所熟知,并一度成为很多人研究激烈竞争背后的理论视角。中国武术亦不例外,尤其是竞技武术,长期受到西方竞技体育思想的影响,过度“金牌化”“标准化”“分科化”,严重阻碍了中国武术应有的本性发展。文章以竞技武术内卷化为研究对象,站在熵增原理的视角,通过解读内卷以及竞技武术的内卷症状,得出竞技武术内卷发生的机理与熵增原理三要素相吻合,认为:竞技武术长期被关在西化的牢笼里,将会造成系统的封闭;竞技武术标准化、程式化的框架模式,将会造成驱动力不足;竞技武术不断被肢解、分割,将会造成创新乏力。讨论竞技武术内卷的成因,将有助于把握问题症结,进而寻求消解之策。  相似文献   

7.
武术现代化的异化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戴国斌 《体育与科学》2004,25(1):8-10,14
异化,作为分析和研究社会现象有力的理论武器,倍受当代理论工作者的青睐为扬弃武术现代化中的种种异化现象,本文以马克思异化理论的4个维度对武术现代化进行了一次理论性探索:本质的异化——套路异化为体操、舞蹈、戏剧的“奴蜱”,散打异化为拳击和摔跤的“竞技场”,竞技武术异化为金牌的“牺牲”;对象的异化——“输血”后的武术异化为其他范式的“混血儿”,武术现代化异化为长拳的“一枝独秀”,竞赛规则异化为“制裁者”;过程的异化——对武术的解释异化为“随心所欲”,武术现代化的发展动力异化为外在于武术的东西;关系的异化——武术系统内不同范式的竞争,其他体育范式与武术的竞争。  相似文献   

8.
竞技武术产业化可持续发展的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法、调查访问法、研讨法等,对竞技武术产业化概念的界定、重要条件的基本理论依据进行诠注,阐述了竞技武术产业化的发展历程及问题,结论表明:更新观念、商业化的运作、职业化、俱乐部制是实现竞技武术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趋势,建议打破套路“锦标赛”竞赛模式,构建具有“中国功夫”特色的新赛制,尽快确立竞技武术为经营开发的主导产业,打造成世界的品牌,加强竞技武术产业化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迎接入世挑战、为竞技武术进入奥运,走向世界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9.
以辩证唯物方法论为理论基础,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问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了我国竞技武术发展的历史与现状,指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竞技武术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尽快实现奥运战略的目标,加快竞技武术的职业化、产业化发展,建立武术培训基地等。  相似文献   

10.
施秋桂 《体育科学》2006,26(6):85-89
通过文献资料调研和考察等方法,研究武术发展现状;阐述尚未进入当代武术“主流”层面的武术功法,顺应武术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日益发展的脉络,以及武术功法的内容和分类、技术构成、练习目的、练习方式等方面表现出的特征。研究认为,武术功法类似西方竞技项目,但又有着鲜明的中国文化特色。竞技武术应借鉴其既与竞赛接轨,也沿着武术传统文化内涵的项目特色发展;群众性武术活动和学校武术课应采用其技术简洁、易学易记易练的内容结构。  相似文献   

11.
体育仲裁受案范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在文化全球化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对民族国家、民族主义与中国武术几个概念作了反思性的解读。结论认为:中国武术在寻求文化认同的过程中,并不能完全离开一个“他者”文化。不能为了认同自己、寻求“本真性,”而把自己民族性标准无条件地凌驾于其他价值标准之上,应当提倡一种流动性的文化认同概念。中国武术文化认同的策略应是:需要发出自己的声音,需要有自己的一套话语系统,从而能与一切优秀的民族文化进行对话,积极应对文化全球化,而不是怀旧。只有这样才能使武术更好地得到世界的认同,并代表中国民族文化奏响民族体育文化的最强音。  相似文献   

12.
全球化视野中传统武术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逻辑分析法,针对当前武术的发展现状,认为在全球化背景下传统武术要想实现国际化发展,必须做到以人为本为立足点,以我为主为依据,以创发性突破为为措施,以经济发展为后盾,这样传统武术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
试析竞技武术套路观赏性降低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竞技武术套路比赛形成与发展。并对竞赛规则和裁判、套路编排的创造性、武术的本质特征、武术套路市场化运作、观众的武术套路审美心理等五个因素进行了分析。就其套路观赏性降低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4.
全球文化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邱丕相 《体育科学》2006,26(8):63-65,79
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面临着严重的流失,也包括具有丰厚历史底蕴的民族传统体育。以中国武术为例,从在文化碰撞的时代和域外武术项目对中国武术的冲击以及学校武术教育的角度,论述了民族传统体育的消退与流失,提出应该建立对民族文化和民族传统体育的自信和自觉继承,并提出对当前武术发展中一些问题的见解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武术运动是我国一项极具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文章结合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点,从弹跳力训练的最佳时机、在武术中的应用、训练的要点三个方面简要地对弹跳力训练进行探讨,并结合训练实际对武术运动员弹跳力训练提出几点训练方法,目的是使武术运动员的弹跳力训练更加合理、系统、科学。  相似文献   

16.
武术负载着中华文化的丰富内容和人文精神,折射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与精神气质。在当今文化全球化的影响下,对于传统武术的现代化转换迫在眉睫。本文从学校武术教育改革、大众武术规范发展、传统武术产业化以及国际化角度来剖析传统武术的现代化转换,为武术的可持续传承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7.
探讨了传统武术理论这个庞大系统的结构,分析整体与分支学科以及各个分支学科间的相互作用,研究各学科产生、发展的规律及不断变化的分支学科的分类原则,以及构建层次。初步提出了“传统武术理论科学体系”构建模式。  相似文献   

18.
运用丈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山西、四川部分高校开展武术功法运动课程的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校开设武术功法课程非常少,还处于起步阶段;武术功法运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健身、技击和竟技价值,在我国高校开展武术功法课程可以丰富武术教学的内容,有利于高校体育的发展,在高等体育院系开展武术功法课程是...  相似文献   

19.
全球化与多元化对竞技武术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体育文化的全球化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以及现代体育的蓬勃发展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推进,成为现代体育发展的重要趋势。在体育文化全球化已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的情况下,武术作为中国传统体育极富代表性的运动项目,在继承与创新上,应力求保持本民族的文化特色,同时要学习、借鉴、吸收西方体育的合理成分,积极参与世界体育文化的建设,从而使武术成为具有国际性共识的体育运动形式。  相似文献   

20.
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持民族性是其健康友展的根本,加强学科体系建设是保证其科学发展的理论基础。学校武术教育是实现武术高效传播的有效途径与手段,竞技武术与传统武术并行发展,是体育全球化的文化选择的必然结果。提高对学校武术教育的认识,是保证武术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