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当下,语文课“简单“了,也重新归于“求实务本“的坦途了,自然清新了许多,可深下去再想一想,总感觉在整体性阅读方面还存在着一些欠缺.   首先,广大一线语文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对整体性阅读内涵的把握理解不清.从“立言“角度而言,一篇课文从构思到成文,要有一个主旨,所拟用的任何材料都要围绕这一中心去组织、去表现;从“申义“角度来说,“披文以入情“、“入情而得意“,读了一篇文章,得有一个整体性的认识,得形成一个哪怕是模糊的原始映象,而我们的教学往往把整体性阅读简单地理解为“初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或“读了课文,有什么样的感受“等几个琐碎的问题,将一种教学理念与策略加以窄化、异化,一带而过,认为提出这几个问题,就意味着关注整体性阅读教学了,这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阅读教学过程的整体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大纲指出:“讲读课文要处理好部分和整体的关系,—般的说,可以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顺序进行教学。”这是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对阅读教学的顺序所作的原则规定。它不单纯是个方法问题,而是从方法论的角度对阅读教学提出了一条整体性的教学原则,强调了教学过程中的整体性。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的研究视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对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即整体性是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基础、整体性是理论的内在逻辑联系、整体性是内在整体与外在整体的统一.这三个方面不是割裂的,也不是并列的,它们本身就构成一个整体.  相似文献   

4.
整体性原则在教学中的运用是十分普遍的,阅读教学的整体性一指在阅读教学中,实行整组备课,把握训练的整体,二指一篇课文或一个课时的教学体现整体性的教学原则。这是两个不同层次的整体。本文就后者(主要以六年制单册部分课文为例)谈谈怎样把握阅读教学的整体性问题。一、从破题入手,把握阅读教学的整体性题目是文章的“窗口”,透过题目,可以略知文章的内容和表达的情感,从整体上  相似文献   

5.
美术教学不是个人化、风格化的教学,而是普遍性,一般规律性的教学,换句话说绘画是有规律可循,是有方法可循的。首先要求我们抓住艺术里面概括性的问题,整体地观察,培养掌握整体的能力。论文从构图、铺色调、深入、调整这几个绘画过程中的主要阶段对整体性的体现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原理》(以下简称《原理》)课的特征和优势是什么?在教材编写和教学实践中如何体现这门课的特征、发挥其优势?这是目前《原理》课建设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一《原理》是把马克思主义各个组成部分当作一个整体,密切联系当代重大实际问题,对大学生进行世界观、方法论教育的一门公共政治理论课。与其他课比较,它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整体性。《原理》课的体系不是马克思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的简单相加、机械拼揍,而是有机结合、不可分割的整体。因而具有整体性的特征。把马克思主义各部分作为  相似文献   

7.
关于尼采,尽管人们看法各异,褒贬不一,但他作为一个处在世纪转折点上的哲学家,始终影响着当代西方思想界。他一生所关心的既不是哲学概念的语义分析,也不是建构一套深思熟虑的哲学体系,而是通过对人的生命的深刻观照和体验向世人展示了一个颇具特色的人生哲学——这正是构成尼采在哲学史上的重要地位的根本因由。本文就此谈谈他所刻画的人生画卷的观感。 一、尼采人生哲学的前提: 悲观主义 当年轻的尼采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时,他便深受十九世纪中后期滋生和蔓延起来的悲观主义思潮的影响。在漫长的中世纪,基  相似文献   

8.
史识 ,应是 2 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的一种品格。论文意在对 80年代以来关于 2 0世纪中国文学“整体性”的研究作一次全面的省思与梳理 ,并在此过程中提出自己的一些思考。作为一种文学观念 ,“2 0世纪中国文学”并不是一种近、现、当代文学时间形式上的简单整合 ,而是个文化与艺术审美意义上的完整体。这种“整体观”,同时亦应体现在对这百年文学发展的内在关联与脉络的探赜索隐上。由于受制于各自的历史观 ,80年代以来不少论者关于 2 0世纪中国文学“整体性”的研究 ,都难免其缺漏与偏颇。科学的 2 0世纪中国文学整体观 ,既应看到本民族几千年历史传统的潜在制约与 2 0世纪渐进西学的外来影响 ,同时 ,亦应看到 2 0世纪中国社会具体的历史情境 ,尤其是政权的交替与政体的转型对这百年中国文学的政治主导作用 ,看到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的文学内在规律在这百年中国文学中的衍化过程。从这种意义上说 ,纵观 80年代以来的研究 ,理想的 2 0世纪中国文学整体观 ,或许应是对有关个体化的“整体观”的扬弃与融会贯通。  相似文献   

9.
一、教材内容分析 1.本课教材分“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和“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两大部分。与现行高中教材相比,新教材有三个特点:(1)加强了陆地环境整体性的内容。(2)重点讲授地域差异性的表现和原因。(3)淡化了知识的理论性,侧重观点教育。 2.关于“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地球表层的陆地环境,是由许多要素如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动物和土壤等组成的。这些要素并不是简单汇集在一起,或在空间的偶然结合,而是通过大气循环、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地质循环等一系列地表物质的运动和能量的交换,彼此之间发生密切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从而在地球表面形成了一个特殊的自然综合体,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或系统。  相似文献   

10.
王晓军 《教师》2012,(12):103-104
一、系统论的整体性原则系统论是奥地利科学家贝塔朗菲于20世纪40年代创立的一种理论。系统论的核心思想是系统的整体观念(即整体性原则)。贝塔朗菲认为,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整体,它不是各个部分的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系统的整体功能是各要素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性质。整体性原则要求我们把研究对象视为一个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11.
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也是高考考查重点所在,更是教学目标的重要内容.优秀的思维品质有多种特征,思维的整体性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就化学计算中思维的整体性策略作一些探讨.思维的整体性就是从问题的全局出发,整体驾驭信息,以抛开次要因素,抓住主要、实质因素,直接架起问题与结论的桥梁,简化问题的解决.从思维策略上来说,有以下几种方式.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在绝大部分中小学校,我们的管理基本上是一种准军事化的管理,这样的管理方式不是偶然的,而是一种教育理念在学校管理上的必然体现,这种教育理念就是:通过长达十多年的模式化教育,为国家培养有用的人才。毫无疑问,这是一种十足实用主义的功利教育观,他不是把学生当作鲜活的生命体,而是可资利用的工具看待。既然如此,学生作为生命体本身的欲望、  相似文献   

13.
叶圣陶先生的“作者胸有意,入境始如亲”的欣赏法,是他语文教学思想的重要一翼,而其核心就是整体性思想。语文教学的整体性原则如何认识它,我是从不自觉的运用,到有目的有计划去实践。这个从感性到理性,又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使自己头脑产生了飞跃。对语文教学整体性原则的理解。现行语文教材,以初中六册为例,它是以培养学生记叙、说明、议论能力为序列,同时各单元横向又有语文知识相联系,这就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当然这个整体尚需完善);再如:听、说、读、写常规训练,  相似文献   

14.
整体思想是系统思想中的整体性原则在数学中的反映,用整体思想解决问题,不是着眼于它的局部特征,而是着眼于它的整体结构,通过对其整体结构包括全部条件和结论,全面、深刻地观察、分析,从宏观上去理解和认识问题的实质,从而挖掘和发现整体结构中的内在联系,从宏观上把握住所研究问题的关键,用宏观思维策略考虑问题,促使解题过程得到简缩.分类讨论有时是解决问题的必要,它是一种等价特殊化.其基本思想是:为了解决一个有关一般对象X的问题,可将X分解为特殊的组合,而关于特殊对象的问题是易于解决的.人们可以从这种对象的组合过渡到解的组合而…  相似文献   

15.
有一种观点认为:“哲学的最高问题是关于世界本原问题”。我认为这种提法是不妥当的。对于这种观点,许多同志已写文章从理论方面和哲学史方面进行了反驳,我不再赘述。在这里,我只想指出:“哲学的最高问题是世界本原问题”这一命题本身就是一个倒退回古代哲学的形而上学的命题,而不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表述。首先,我们知道,追求世界本原,这是  相似文献   

16.
陈旭远  刘冬岩 《早期教育》2004,(8):U004-U004
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体验的对象不同于认知的对象,它不是单纯的客体,而是体验主体对于自己参与的某一过程或身临的某一情境所建构的意义和联系。体验是主体把自身当作客体,从而获得关于客体的感情信息的一种感知方式。因此,关注学生体验的关键是要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自己去体验。  相似文献   

17.
国民性批判与陈独秀的命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界对陈独秀常见的一种指责是,他轻视民众,不是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并因此走上了机会主义道路.就表面而言,这不无事实依据.但在笔者看来,重要的不是对这种现象作原则定性的评价,而是应从具体历史情境出发去求得真正的理解和把握.本文试图从“五四”启蒙的国民性批判角度来观照这一问题,并由此参悟陈独秀的命运,勾画出他的一幅侧面肖象.  相似文献   

18.
孙慕天教授的《新整体论》是开创性的。首先 ,他从现当代自然科学的最新进展入手 ,在对自然科学成果的分析当中捕捉到了一个最重要的概念 ,即潜蕴性联系或潜蕴性本质 ,或者说是潜蕴性的逻辑整体性 ,然后又把这种整体性放到人类整体性思想的源流中去考察。他对西方哲学史上的整体性和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整体性的梳理 ,都是全新的 ,所以是开创性的。这是别人都没有做到的。在进行一番梳理之后 ,书中对潜蕴性进行了阐述 ,讲到了它的几个基本特征 ,如起源性、潜在非力相关、具有全息和内禀性等特征。第二 ,该书新就新在对整体性的认识上。我理解书…  相似文献   

19.
一、马克思哲学确立的当代哲学主题的走向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论述到:“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  相似文献   

20.
以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为出发点探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问题,是研究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一个重要视角。从原初马克思主义的建构过程来看,马克思恩格斯理论学说建构过程的主要逻辑理路体现了原初马克思主义的内在逻辑一致性,即原初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内涵所在;从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阶段性来看,阶段性正是以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为中心向各个方面的展开,本质上是相同主题在不同历史时代的具体化;从马克思主义的国别形态与原初马克思主义的关系来看,马克思主义作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在应用上具有广泛性,各种国别形态的马克思主义与原初马克思主义是一脉相承的。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角度探讨整体性问题,还必须澄清刻意制造马克思主义内部对立的各种认识误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