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跳高作为一项竞技体育运动.是以“速度为核心”贯穿于跳高技术的全过程。少年时期身体正处于青春发育阶段,是进行全面身体训练,打好扎实基础的有利时期,是进行全面身体训练适应跳高专项特点和需要.使之成为将来不断提高专项训练水平的坚实基础。在身体全面训练的同时,要着重发展跳高运动员的基础速度素质(包括跑的速度、起跳时的收缩速度及完成助跑、起跳和过杆落地所需要的肢体反应速度)训练。  相似文献   

2.
1、跳高专项素质训练的成功经验 当背跃式跳高技术出现以后使跳高训练起了很大的变化。背跃式技术的特点在于能充分发挥和利用水平速度向上腾起,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和利用速度。如;朱建华1983年跳过2.37米时助跑后六步平均速度是8.73米/秒,最后一步的速度保持在8.19米/秒。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三维摄像方法,对当前我国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的试跳技术进行解析,从生物力学、运动训练学等角度对助跑速度转化率、助跑速度的转化机制以及影响助跑速度转化率的若干因素进行了阐述,旨在为跳高的教学与训练提供借鉴和参考。研究对象:参加2003年8月在石家庄举行的全国田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跳远助跑速度与短跑速度比较综述,阐明了影响专项助跑速度主要因素及其特征,设计选择若干助跑速度训练手段方法,为人们在跳远助跑速度训练的理论与实践方面提供有一定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刘俭 《中华武术》2024,(2):56-58
跳远项目助跑速度最关键,可以说对于跳远成绩起着决定作用。在跳远的助跑中不仅要求运动员在短时间内发挥最高速度,而且要同时做好起跳准备,并在瞬间完成起跳以及空中动作。这就要求跳远运动员不仅要跑得快,还要放松自然,节奏明显,并且还要跑准确。相较于短跑,跳远的助跑技术要复杂很多,这是由跳远自身项目特点所决定的。因此,跳远运动员速度训练要区别于短跑等项目速度训练。针对跳远运动员特点进行专门速度训练更加重要。如何找到适合我国跳远运动员的专项速度训练,一直是笔者成为田径教练后的研究主题。  相似文献   

6.
对三级跳远运动员速度-力量训练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三级跳远运动员的技术水平和运动成绩 ,往往与专项素质和技术动作密切相关的。三级跳远成绩是以三级的远度来计算的 ,因此 ,要求运动员在助跑中不仅有一定的速度 ,而且还要有相当强的腿部力量 ,所以在三级跳远训练中 ,提高运动员的速度—力量是非常重要的。本文着重探讨三级跳远运动员速度、力量两方面的训练问题。1 提高助跑和三跳中的速度1.1 助跑方式的选择助跑速度快、节奏性强 ,将最高速度尽可能地保持到最后的跳跃步上 ,是提高三级跳远成绩的关键。在跳远中有匀速加速和积极有力的两种不同助跑节奏方式 ,三级跳远运动员可以根据自己…  相似文献   

7.
现代背越式跳高训练的发展趋势是如何充分发挥和利用助跑速度,使速度、力量、技术与个人特点完美结合,创造尽可能大的腾起初速度和合理的腾起角。正确认识背越式跳高技术特征是有效进行跳高起跳训练的保证。  相似文献   

8.
苏斌 《中华武术》2005,(6):41-42
现代背越式跳高训练的发展趋势是如何充分发挥和利用助跑速度,使速度、力量、技术与个人特点完美结合,创造尽可能大的腾起初速度和合理的腾起角。正确地认识背越式跳高技术实质,进行有效的专项力量训练,是教练员、运动员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快速弧线助跑技术的界定,得出以速度为中心是跳高训练的核心问题的结论。结合陆洁明的身体形态特征提出了“速度型”与“速度幅度型”是其技术发展的方向,并针对性地剖析与总结了陆洁明以速度为中心的训练全过程,试图推出这种训练模式以供跳高训练界的同仁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0.
背越式跳高是一种以杆上背弓姿势、向上甩腿越过横杆,过杆后以背部落垫的跳高方式。背越式跳高运动员要充分发挥助跑的水平速度,起跳时要发挥起跳爆发力,摆动腿弯腿摆动。现阶段随着训练手段以及运动员营养供给的不断改进,竞技水平不断提升,如何更好地完善传统的训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升不同训练阶段速度素质的水平,提高跳高的成绩是现阶段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1.
李丽 《中华武术》2014,(3):14-15
正身体训练是跳高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高度发展的身体训练水平是掌握和提高运动技术的基础,是大负荷训练的物质保证,是不断提高运动成绩的先决条件。跳高运动员的身体训练包括一般身体训练和专项身体训练。高水平跳高运动员主要以专项  相似文献   

12.
1983年全国跳高训练工作会议上统一了思想。一致认为跳高训练必须坚持走速度型的道路,以速度为中心,快速助跑与快速起跳相结合。取消传统的倒二步技术概念,改为倒二步用前脚掌过渡、后蹬结束后,积极折叠大小腿,加快摆动角速度,形成快速起跳。围绕这些技术,身体训练也要以快速为中心使之适应技术的要求。回顾我国跳高历史,五十年代的郑凤荣是突出了自己的特点,掌握了完善的剪式技术,和具有高水平的身体素质和专项素质,结果曾三次打破过世界纪录。七十年代倪志钦以精湛的俯卧式技术,坚持突出专项能力,破了世界纪录。八十年代,朱建华以特殊的助跑速度,罕见的摆腿组成的速度型的背越式  相似文献   

13.
自1968年美国运动员福斯贝里首创背越式跳高新技术,并以2.24米获第19届奥运会跳高金牌,背越式跳高这项技术就被广泛地采用。由于背越式跳高表现出速度快和动作幅度大的技术特点,加上初级训练者身体素质与接受能力差,在训练中易产生下列几种伤害事故。一、助跑起跳过程中踝关节及脚跟受伤原因是背越式跳高采用弧线助跑,随着弧线半径的不断缩小,身体逐渐内倾,助跑速度逐渐加快,对踝关节的冲击力也逐渐增大。由于青少年踝关节内外侧副韧带及小肌肉群力量相对比较薄弱,控制不住身体的内倾和平衡,场地如不平整,就容易造成踝关节扭伤(起跳脚踝关节…  相似文献   

14.
运用生物力学研究方法,分析了弧线助跑身体内倾是水平速度转化为垂直速度的有效途径,这种速度的转换是背越式跳高优势所在,是从最后助跑2-3步降低身体重心,可加大起跳垂直工作距离,起跳实质是三种旋转力结合(三合一)在一起才能有效地把助跑获得水平速度转化为垂直上升速度,将摆动腿动作在起跳过程中的作用上升到用“摆动腿来起跳”这一高度来认知,有利于理解起跳动作实质,有利于在实践中正确指导训练,是技术训练的突破口。摆动腿蹬伸动作转化的越快,起跳效果就会越好。  相似文献   

15.
运用生物力学研究方法,分析了弧线助跑身体内倾是水平速度转化为垂直速度的有效途径,这种速度的转换是背越式跳高优势所在,是从最后助跑2-3步降低身体重心,可加大起跳垂直工作距离,起跳实质是三种旋转力结合(三合一)在一起才能有效地把助跑获得水平速度转化为垂直上升速度,将摆动腿动作在起跳过程中的作用上升到用“摆动腿来起跳”这一高度来认知,有利于理解起跳动作实质,有利于在实践中正确指导训练,是技术训练的突破口。摆动腿蹬伸动作转化的越快,起跳效果就会越好。  相似文献   

16.
短跑运动员专项身体训练的方法与手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旭峰 《中华武术》2004,(12):16-17
身体训练是田径运动训练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目的是为了发展运动员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及灵敏、协调等运动素质。运动成绩的提高,归根到底取决于人体运动素质和运动技术的发展与完善。而专项身体训练主要是发展与专项有密切关系、能直接促进掌握专项技术和提高专项成绩的身体素质。所以,提高专项身体训练水平是短跑运动员提高专项运动成绩的基本途径。短跑运动员专项身体训练的内容主要包括短跑的力量、速度、速度耐力、柔韧和协调性等训练。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背越式跳高起跳技术的实质和起跳垂直速度获得途径,提出了背越式跳高是“双动力”起跳,起跳垂直速度的五种获得途径是起跳“速度—幅度”不同组合形式的体现,背越式跳高“速度—幅度”训练思路是以速度为中心,在不同训练时期,在保证助跑起跳速度不断增长的前提下,不断加大起跳幅度,使起跳速度、幅度与个人技术特点有机结合,表现出最佳的起跳效果和个人技术风格。  相似文献   

18.
背越式跳高快速弧线助跑起跳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进一步研究背越式跳高起跳理论,对背越式跳高弧线助跑起跳过程进行分析,揭示背越式跳高的优越性在于充分发挥和利用助跑速度提高起跳效果,其实质是弧线助跑起跳为背越式跳高身体重心运动方向的提早转变和垂直速度的累积创造了有利条件。背越式跳高起跳是“两步”起跳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对背越式跳高的发展、运动员的选材、背越式跳高的专项特点以及训练等有关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背越式跳高技术朝速度与力量的完美结合的方向发展,将更充分地挖掘自身的极限运动潜力,利用助跑所获得的水平速度使身体各部分能够充分发挥更大的力量,通过尽可能快的起跳获得更大的垂直速度,创造出更好的成绩。  相似文献   

20.
雍明  邹玉玲  陆阿明 《体育学刊》2011,18(6):119-123
对我国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郑幸娟倒3步助跑技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郑幸娟倒3步助跑弧线衔接不流畅,导致助跑水平速度的损失;助跑中两臂摆动动作不规范,倒2步摆动腿"牢固支撑"动作做得不够,直接造成身体内倾角加大;倒两步助跑脚着地瞬间身体重心高度出现上升趋势,从而影响了助跑和起跳的衔接;助跑倒1步身体重心水平速度下降明显,起跳脚着地瞬间身体重心水平速度仅为5.94 m/s,比倒2步下降了0.64 m/s,低于国内外优秀女子运动员;助跑倒1步起跳脚着地瞬间身体重心垂直速度为正值,身体重心呈向上运动趋势。郑幸娟跳高的倒3步助跑技术有待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