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钱中兵 《大众科技》2005,(12):106-107
文章介绍了墨海书馆的创立及印刷、翻译和出版科技书籍的过程,综合分析了墨海书馆在近代西学东渐的中国科技传播过程中的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近代期刊《科学世界》的查考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代首份《科学世界》的宗旨主要是传播科学新知、绍介实业技能、宣扬科学思想、提供科学教育方法与教科内容,兼具科学性、思想性与进步性的特点。它与此前的《亚泉杂志》、《普通学报》一脉相承,具有承继关系。首份《科学世界》的续刊,基本上沿袭了原来刊物的风格,但与之同名的另外几种近代刊物,则相互独立,相互间也无承继关系。中国近代这几种《科学世界》中,除中华自然科学社编行的《科学世界》外,其他几种由于出版的时间较短,故它们在普及科学知识方面的效果并不尽人意,但它们在不同程度上推进近代科学中国化进程的历史功用,是不应该被后世所遗忘的。  相似文献   

3.
基于科技期刊传播视角,采用原始期刊文献分析考证法对1919年创刊的《少年中国》编辑出版、办刊宗旨及自然科学传播作了历史考察与研究,梳理五四后期综合性期刊在中国传播自然科学的历史脉络。研究认为:《少年中国》高举科学与民主的大旗,本科学精神以创造少年中国为宗旨,翻译、引进与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等,影响并推动了五四运动后的科学主义思潮,在近代中国自然科学传播和大众科学启蒙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1937年创刊的《科学大众》月刊是中国近代重要的科技期刊,它以“科学大众化,大众科学化”为办刊宗旨,在科学与广大民众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为我国的科普事业作出了贡献。新中国成立前,《科学大众》刊登了大量的科普文章,在内容方面具有丰富性、趣味性、实用性、时效性、导向性和权威性等特色。《科学大众》不仅注重科技知识和科学方法的传播,对于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的传播也给予了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中华自然科学社在1932年创办的<科学世界>,是近代中国重要的科技期刊,为中国近代科技传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科学世界>的办刊宗旨是普及科学知识和促进国家发展.<科学世界>的编辑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多样化的编辑技巧;鲜明的读者意识,编辑活动中注重读者反馈;栏目多样,刊发文章体裁、形式丰富;既注重内容科学性,又注重语言的通俗性;既重视科学知识的传播,又有广告经营意识.<科学世界>的编辑特色对当前科技期刊仍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30多年来,芝麻工作室一直致力于通过大众媒体向孩子们普及科学和数学知识。在美国,自1969年引进《芝麻街》以来,电视节目已经成为主要的传播媒介。《芝麻街》是一个综合性课程节目,其中包括数学与科学知识,旨在为儿童做好入学准备。《芝麻街》的成功与其非常显著的效果,使其它国家纷纷效仿,并且还制作了  相似文献   

7.
20世纪30年代,"科学救国"思潮成为了具有广泛影响的社会思潮。《科学时报》是宣传"科学救国"思潮的阵地,对中国近代的科技传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科学时报》在传播和介绍先进科学技术知识的同时注重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救国观念。《科学时报》的内容选择进行了严格的把关,注重传播的时效性、实用性和权威性。通过开设多类专栏、采用图片、积极与读者互动等多样化的形式来增强刊物的传播效果。《科学时报》的科学传播起到了开启民智的作用,并对当时科学思想的传播和科学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徐寿(1818-1884),号雪村,无锡北乡人。在“学而优则仕”的封建年代.他弃“八股”舍“功名”,从未参加过科举考试,终生都是“布表”身份。但是.他却如饥似渴地学习了近代才被翻译介绍到中国的自然科学书籍。曾与好友华着芳(近代敷学家)就读于介绍自然科学的“墨海书馆”(上海),并致力于物理、化学方面的研  相似文献   

9.
《科学世界》是中华自然科学社在20世纪30年代创办的科普期刊,是中国近代科技传播的重要媒介。《科学世界》以广博的内容,新颖的材料,丰富多样的体裁,传播了大量科技信息,在中国科技传播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论述了《科学世界》的发展历程、办刊宗旨与内容特色,揭示了该刊在中国近代科技知识的介绍与普及,国民科学化运动中发挥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选取《广州日报》对其从1992年到2001年的10年间的科学传播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10年间其科学报道总量呈上升趋势,科学报道深度也在逐年加深;其中,医学/卫生类的科学报道所占比例高于其他各类的报道,科学报道内容中科学知识的含量远高于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的含量。  相似文献   

11.
刘则渊  韩震 《科学学研究》2004,22(2):129-136
以赵红州主编的《大科学年表》中1540-1950年的3487件科学事件作为统计样本,得出了近代科学事件和数学事件随时间发展的总体趋势,并讨论了近代三次科学革命和数学革命的特点和联系;进而给出近代数学高潮形成和转移的规律分布,对近代数学高潮、哲学高潮以及科学中心期进行了比较研究。同时结合历史背景,对近代数学的发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谭嗣同是我国近代较深入研究西方科技译著的杰出思想家。文章阐述了谭嗣同科学论述中的爱国精神,以及其科学知识的广博性和先进性,体现了戊戌维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2006年2月国务院颁布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纲要指出:“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一般指了解必要的科学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一定的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4.
美国科学史家、宗教哲学家埃德温·阿瑟·伯特(Edwin Arthur Burtt)的《近代物理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The Metaphysical Foundations of Modern Physical Science)是关于近代科学革命的重要著作,也是科学思想史的经典文献。在关于近代早期科学与中世纪科学是连续还是断裂的争论中,它最早采取了"相对非连续"的立场,而且罕见地揭示了近代早期科学与哲学的错综复杂的关联,从而对柯瓦雷(Alexandre Koyré)等科学史家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然而,这部著作并不易读,而且远远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荷兰科学史家H·弗洛里斯·科恩(H.Floris Cohen)在其《科学革命的编史学研究》(The Scientific Revolution.A Historiographical Inquiry,1994)的第2、3、4节,pp.88-97中扼要精当地概括了此书在科学史上的价值和意义。为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本书以及科学思想史的魅力,我们将其译出以飨读者。原文中的注释均已略去。张卜天译。  相似文献   

15.
补充科学:HPS的另一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索克.张(Hasok Chang)在传统的科学史与科学哲学(HPS)领域提出HPS可以实现它的补充功能。HPS实现补充功能称为HPS的补充模式或补充科学(Complementary science)。补充科学研究的根本对象是自然而不是科学。补充科学是科学的延续,它可以在科学还未能产生知识的地方产生科学知识,它主要有三种增加科学知识的方式:恢复、批判意识和新的发展。同时哈索克.张分析了补充科学与HPS其他模式(科学知识社会学、内史、方法论和自然主义认识论)的关系,并指出对专家科学实践HPS的补充功能为消除破坏科学和滋生教条的两难困境提供了出路。  相似文献   

16.
《东方杂志》是我国近代影响深远的大型综合性杂志,1904年由商务印书馆创办。五四时期,《东方杂志》以其独特的魅力,在科学传播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东方杂志》科学传播内容丰富,既传播科技知识,又传播科学精神,注重传播的时效性、通俗性和实用性,运用图片增强传播效果。《东方杂志》的科学传播对民众起到了科学启蒙的作用,并对当时社会迷信思想进行了批判,引进国外先进科学理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7.
《科学对社会的影响》杂志将改版,改版后的刊名为《科学与社会》。目的是“为更广泛的向全社会传播科学精神、科学理念、科学方法、科学知识,促进科学发展,共同提升社会责任感,促进社会公众提升对科学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议科学思想     
强亦忠 《科协论坛》2006,21(8):24-25
对于科学思想的定义和内涵。目前还没有一个比较明确的说法。刘大椿先生在《走近新科技丛书》总序中写道:“所谓科学思想,简单地讲就是科学活动中所形成和运用的思想观念,正是它的存在赋予科学活动以意义。科学思想来自科学实践,又反过来对科学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它既是科学活动的结晶,又是科学活动的灵魂。如果没有科学思想,科学实事本身是不会凸现出具有规律性的意义的,如果没有科学思想作红线,再多的科学知识也不过是一些档材料,缺少灵魂的东西。”  相似文献   

19.
近代科学的体制化是“实验型”科学知识生产制度及其意义不断展开的历史过程,也是科学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不断被重新发现的过程。要深刻理解近代以来科学与文化的关系,必须从这个影响深远的历史进程出发。“求真知”的科研文化和“致实用”的功利主义科学价值观共同构成了近代科学体制化的必要条件。但在这两个文化要素之间存在着冲突,具体表现为科学的“功利性”和“自主性”之间的摩擦与对抗。  相似文献   

20.
林少艳 《科教文汇》2008,(15):53-54
图表是科学信息的重要载体,是获取科学知识的信息源,是思维能力尤其是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的最好工具,是识记、分析、综合、运用科学知识的蓝图。它所反映的信息对学生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成为教学的直观教具。本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业考试的实际阐明了《科学》图表的特点、效应、分析方法,旨在利用《科学》中的图表更好地去获得科学知识、提高解题技能、培养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