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一、以开放式德育研究为契机作为突破口,构建完整意义上的现代人的教育,树立“让每一个生命都得到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教育理念。人的成长总是指向未知世界,是多维度的,人的不确定本性预示着人的发展的“可能”与“变化”。这一特质量终确定人不能成为抽象原则的奴隶,而要求人不断地去创新,以超越现实存在着的种种限制。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尽最大努力使学生体会成功的快乐,这是开放式德育所推崇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2.
走进威海市长征小学的德育天地,就如同走进威海灿烂的阳光、蔚蓝的大海和澄澈的天空,她生机勃发、立意高远、绚烂多姿,尤以她独具的平等、务实、亲和的生活态势伴随着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德育回归生活,回归人本,为长征小学开辟了一片广阔的德育新天地。这,源于长征人对德育现状的清醒认识。田园将芜胡不归 德育,一直被视为“五育”之首,然而正是这至高无上的地位,反使它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长期以来,它被捧得很高,却又被抽得很空;它被说得很重要,却又被搞得很轻率。它板着面孔,以呆板枯燥的说教面对天真烂漫的儿…  相似文献   

3.
北京市门头沟区东辛房小学始建于1914年,是一所具有百年历史的公办小学.学校针对发展规模小、生源质量不高且借读生比例较大、所在地区人文环境不佳的特点,确立了以德育为先导的发展思路.在以德育为先导的前提下,学校确立“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人”的育人目标,强化以“责任立校、科研兴校、美德润校、质量强校、特色亮校”的办学理念,坚持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全方位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吴江市同里实验小学地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同里,其独特的千年文化底蕴濡染了同小师生的思想行为和道德品质。学校全体教师在张玉平校长的带领下,本着“平等与关爱——让教育更美丽”的办学理念。针对学校的弱势群体,“面向全体学生,不让一个学生掉队”,2006年正式启动了“全员育人导师制”,导师与受导学生一起实施了“谈心交流、上门家访、互通书信”等系列活动,每逢节假日受导师生还经常一起共进午餐、逛街购书……其目的是通过生活上、学习上“一对一”、“一帮一”的指导,探索实施亲情化、个性化和全员化的德育育人新模式,让这批弱势孩子群体在学校中都能找到心灵依靠,使得同里小学的每一位学子都能“健康每一天、幸福每一天、成长每一天”,从而实现学校办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相似文献   

5.
“全国少先队红旗大队、重庆市德育示范学校、重庆市少先队工作示范学校、重庆市文明礼仪示范学校、重庆市家长学校示范校……”——这是进入重庆市丰都县实验小学大门映人眼帘的最醒目的几块牌匾,是对学校德育工作最好的肯定。近年来,丰都县实验小学加强德育研究,不断创新德育形式和途径,创设和谐的育人氛围.围绕“培养学生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办学宗旨.围绕“实践体验”办学特色.在德育教育活动中打造出了一条“实践德育”之路。  相似文献   

6.
道德是生命在与世界、与他人的交融、对话中赖以成长的内在精神支柱,是与“生活”、“心灵”、“体验”、“自我”等词语密切相连的。然而,反观我们的德育现状,却不得不让人为之忧心:生活积淀的缺欠,心灵疆域的迷失,使得德育离生活越来越远,离体验越来越远,离自我越来越远……  相似文献   

7.
语言和人的心理是相融通的,要想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成为有思想、有理想的人,德育显得尤为重要,应当渗透于每一个学科教学,小学英语教学渗透德育教育亦不能外,那么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呢?笔者认为渗透德育不能冲淡语言教学,应当借助于具体的形象渗透至教学活动之中,达到“涓涓细流”、“浸润无声”的效果,在不失英语课的特色的基础上实现获知与育德的有机融合,本文就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谈几点笔者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程军 《亚太教育》2019,(10):29-29
道德教育远比知识教育更为重要,也是当下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为在小学阶段开展行之有效的德育教育工作,让每一位学生在成长初期能够以正确的眼光看待世界,养成正确的价值观、行为习惯,小学教育工作者必须从教学工作的各个层面入手,“面面俱到”,具体落实小学德育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9.
构建班级德育生态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丽 《四川教育》2004,(5):15-16
学校是德育的主阵地。从德育的科学性出发,校长须对学校德育进行战略思考,从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机制、德育评价、德育文化等方面整体构建“校本德育”体系,培育校本“德育文化”土壤。用机制的力量引导、激励全员实践德育,探索德育规律和操作路线;用文化的力量提升师生的道德生命和精神活力。班级是德育的“实践基地”。作为教师,要千方百计走进学生心灵,与学生结伴成长。以一颗关爱生命、呵护生命的心灵,一双善于发现和欣赏的眼睛,发掘和利用日常教育活动中蕴藏的德育要素和契机,培育学生做人的品质和能力。要从班级建设入手,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构建学生自主管理、自我服务、自主发展、充分激励的班级管理运行机制和活动平台,为每个个体生命健康成长营造“班本化”的德育生态环境。德育是科学,需以教育智慧,进行“校本化”、“班本化”的系统建构;德育是艺术,需要在生活细节中焕发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0.
学校是德育的主阵地。从德育的科学性出发,校长须对学校德育进行战略思考,从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机制、德育评价、德育文化等方面整体构建“校本德育”体系,培育校本“德育文化”土壤。用机制的力量引导、激励全员实践德育,探索德育规律和操作路线;用文化的力量提升师生的道德生命和精神活力。班级是德育的“实践基地”。作为教师,要千方百计走进学生心灵,与学生结伴成长。以一颗关爱生命、呵护生命的心灵,一双善于发现和欣赏的眼睛,发掘和利用日常教育活动中蕴藏的德育要素和契机,培育学生做人的品质和能力。要从班级建设入手,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构建学生自主管理、自我服务、自主发展、充分激励的班级管理运行机制和活动平台,为每个个体生命健康成长营造“班本化”的德育生态环境。德育是科学,需以教育智慧,进行“校本化”、“班本化”的系统建构;德育是艺术,需要在生活细节中焕发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1.
学校是德育的主阵地。从德育的科学性出发,校长须对学校德育进行战略思考,从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机制、德育评价、德育文化等方面整体构建“校本德育”体系,培育校本“德育文化”土壤。用机制的力量引导、激励全员实践德育,探索德育规律和操作路线;用文化的力量提升师生的道德生命和精神活力。班级是德育的“实践基地”。作为教师,要千方百计走进学生心灵,与学生结伴成长。以一颗关爱生命、呵护生命的心灵,一双善于发现和欣赏的眼睛,发掘和利用日常教育活动中蕴藏的德育要素和契机,培育学生做人的品质和能力。要从班级建设入手,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构建学生自主管理、自我服务、自主发展、充分激励的班级管理运行机制和活动平台,为每个个体生命健康成长营造“班本化”的德育生态环境。德育是科学,需以教育智慧,进行“校本化”、“班本化”的系统建构;德育是艺术,需要在生活细节中焕发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2.
盐城市第一小学坚持“以人为本,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本着“让每一个学生发展、让每一个生命精彩”的育人思想,确立了“引领儿童价值成长,提升个体生命质量”的德育内核,从“成就生命”的视角追寻学校德育的智慧价值和精神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有情的德育是以情本教育思想为指导,以亲情教育为基础,以儿童健康的情感发展轨迹为主线,以培养积极心态、完美人格和高尚情操为教育目标,以分阶段、有重点进行情感系列化教育为主要特征的新德育模式.而德育的有情,它要求在德育中重视师生在心灵上的沟通和情感上的交融,让学生真正感受成长的快乐,体验互爱的幸福.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建立真挚的情感,发挥师生情感交流中的暗示效应,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的情感资质和反思能力,让德育在有情中哺育真情、真诚和真爱之情感.  相似文献   

14.
德育应该是一潭活水,只有浸润到学校教育的每一个角落、融入到教育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落实到教学活动的每一个学科、滋养到纯净透明的每一个心灵,才能于润物无声中收获到柳暗花明的惊喜——这,是葫芦岛市第二实验小学德育渗透的核心理念。这一理念的形成来源于中外两种先进的、不同的教育思想。一个是美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哲学家、教育家杜威先生提出的——"道德即教育"。这一思想最  相似文献   

15.
《教育导刊》2009,(2):I0002-I0002
越秀区东山实验小学坚持“面向现代化,体现实验性,突显个性化”的办学方向,体现“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主动发展,让学校成为学生学习与成长的乐园;一切为了每一位教师充分发展,让学校成为教师工作与提高的家园”的办学理念,积极创设优质的社会化教育环境,为每一个孩子提供优质教育。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课改研究为基础,试图构建一种面向21世纪、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理想的小学德育课程学力评价模式。新型评价模式的实施,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德育课程的综合优势,实现课改与队改的结合,体现德育的整体效应。评价的激励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凸显,使评价不再是儿童的压力,而是快乐成长的“加油站”,让更多的儿童在评价中找回童真和自信,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高等学校是培养和造就人才的摇篮,必须在办学的全部过程中贯彻这一指导思想,充分体现“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这是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的大问题,也是高等教育需要解决的两个根本问题。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德育放在首位,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区别于其他社会教育的一个基本特征。我校办学二十多年来,始终坚持“德育首位”的指导思想,首任校长、现任董事长王树青老先生办学之初就明确提出“必须有高尚之医德,才能悟化出精湛之医术”,充分体现了“德才兼备、德育为先”的育人标准。为此我校把学生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培养良好思想道德品质放在第一位,贯穿在学校工作的一切方面,贯穿在学校工作的全部过程中。  相似文献   

18.
《江苏教育研究》2010,(7):F0003-F0003
太仓市经贸小学创办于1989年,是一所江苏省实验小学、江苏省科技特色学校。多年来。学校把实践“敏学、敏思、敏行”的校训。打造细节研究文化。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作为办学目标。倡导“让每一朵花儿在科学与艺术的熏陶中安然绽放;让每一颗金子在智慧与道德的锤炼下闪闪发光”的育人理念,让孩子享受教育的幸福和童年的快乐。  相似文献   

19.
小学时期是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重要阶段,德育教学是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古至今在基础教育工作中都是占有一席之地。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孩子永远都是祖国的未来,因此,让学生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与道德品质并健康成长是历史赋予教育工作者神圣的历史使命,每一位教师责无旁贷。但当下,小学阶段的德育教学工作仍旧存在着许多问题,包括:德育教学实践内容欠缺、教学效果不明显等等。本文就主要探讨德育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小学德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途径,希望对其他德育教学者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20.
每一个成长中的孩子都会有他的期待与困惑,每一个成长中的心灵都曾经历过煎熬与无奈。本刊今年开辟“心灵成长自述”栏目,期望给孩子们一片倾诉情感的天地,帮助父母和老师走入孩子们的内心,了解他们曾经或此时正在过着的尴尬、无助的生活,了解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可能遭遇的不被理解、缺乏保护、不良习惯、家庭解体、学习压力、人际关系、家庭和学校暴力、死亡、性等种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