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正初识经典《昭明文选》,初名《文选》,是由我国南朝时期梁国太子萧统主持编选的一部诗文总集,因为萧统死后谥号为"昭明",因此被后人称为昭明太子,这部书也随之被称为《昭明文选》。《昭明文选》是一部研究先秦至南北朝时期中国文学的珍贵文献资料,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  相似文献   

2.
苏轼论《文选》琐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轼是北宋的大文学家,他对《文选》的评论,对后世颇有影响。苏轼论《文选》有得有失,本文对此进行评判。由于苏轼不喜《文选》,感情用事,常有贬低《文选》的现象,对此本文则加以驳正。《文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对后世文学有深远的影响,正确地评价《文选》,是我们今天研究《文选》学的一项任务。  相似文献   

3.
萧统的《文选》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诗文总集,对《文选》注的探究是研究中古文学乃至唐宋文学的津粱,针对《文选》注的研究也一直是学界的研究热点。对1995~2005年我国《文选》注释的研究状况作简要的述略.阐述了主要代表人物的学术观点,井就相关方面的研究问题作了简要归纳和评述,分析和揭示了10年来《文选》注释研究的特点和进展动态及其不足,并对今后的《文选》注研究寄予厚望。  相似文献   

4.
正初识经典《昭明文选》,初名《文选》,是由我国南朝时期梁国太子萧统主持编选的一部诗文总集,因为萧统死后谥号为"昭明",因此被后人称为昭明太子,这部书也随之被称为《昭明文选》。《昭明文选》是一部研究先秦至南北朝时期中国文学的珍贵文献资料,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昭明文选》收录大量先秦到梁代最具价值的文学作品。我国古代不少作家作品得益于此才保存下来,它是研究梁以前古代文学的重要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5.
《文选》和《玉台新咏》,是六朝具有代表性的诗文总集。《文选》的编纂者是昭明太子萧统;《玉台新咏》编纂的指使者,是萧统的弟弟萧纲。令人惊奇的是,虽然两本总集编纂的对象有部分相同,但它们编纂的思想和艺术眼光却迥然不同。假如说,《文选》代表了传统或古典主义的文学思想,《玉台新咏》则代表了当时革新的流行的文学思想,这同时反映在一个大家庭的兄弟之间,是很有意思的。比较两者的不同,揭示其中深层次的内涵,不仅对理解齐梁文学,且对中国文学发展轨迹的把握,都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6.
萧统《文选》是甸古代一部著名的诗文总集。远在隋、唐之际,研究《文选》即形成一种专门的学问叫作“《文选》学”。《文选》对后世文学的发具有锭的影响。本文回顾了20世纪中国《文选》研究的主要情况,指出“五.四”以后,《文选》学衰落,而近几年《文选》研究又有了新的发展,肯定了黄侃,高步瀛和骆鸿凯对《文选》学的贡献,对今后的《文选》研究寄予厚望。  相似文献   

7.
《文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学总集,它收录了从周代开始至南朝时期各类文学的代表作品共七百多篇。《文选》对唐代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李白、杜甫、韩愈、柳宗元等唐代重要作家都深受其沾溉,一般文人也以《文选》为标杆,更为甚者,《文选》影响到了唐代与文相关的各个角落。  相似文献   

8.
《文选》为我国现存编纂最早之文学总集,胡刻本《文选》则为今人刻文选之依据,《文选》乐府古辞三首亦多次编选入中小学阅读课本,影响日趋广泛。胡刻本虽在尤刻本基础上更为完善,亦无法避免新的错误。笔者众本对校、他校,认为著者记载的差异肇于《文选》与《玉台新咏》记载之异,发现乐府古辞三首有异文共二十五处,兹逐一列出,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梁昭明太子肖统所编的《文选》作为现存的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文学总集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已为人所共知。然而,关于昭明在《文选序》中阐明的理论意义,却鲜有提及者。本文认为,要全面认识《文选》,就没有理由忽视对昭明的《文选序》作认真探讨。因为《文选》与《文选序》本来就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在另一方面,又由于《文选序》集中说明了昭明对文学的认识与《文选》选文的特点,对其所进行的研究,也将从一个特定的角度,  相似文献   

10.
策文是我国古代一种公牍文体。萧统《文选》作为我国现存最早的文学总集,收录了大量六朝骈俪之文。该书卷三十六选录了齐梁时的三篇骈体制策文,虽是应用文,却文采飞扬,具有较高的艺术性,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美文。  相似文献   

11.
萧统《文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被后世称为“文章渊薮”(《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卷十九《文选注》提要)。书中选录了从东周到南朝梁八百年间的七百多篇作品,保存了丰富的文学资料。其中英华荟萃,佳作众多,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2.
《文选》特立“杂拟类”有三方面的原因:时代风气、《文选》的编辑宗旨和拟作本身的突出成就。江淹《杂体诗三十首》不仅在“杂拟”类中有特殊地位,而且与《文选》诗的分类也有很大关系。《隋志》将《江淹拟古》归入“总集类”乃因其兼具“总集”之形态与功能。  相似文献   

13.
古代诗文总集的编选历史上有一个选本非常值得重视,就是《文章正宗》。南宋真德秀的《文章正宗》打破了《文选》的体例传统,以理学思想为指导来编选诗文。在真德秀之后,文章总集的编选史上便出现了四库馆臣所说的"谈理一派"。真德秀的《文章正宗》是在理学文化的大背景下产生的,是一部以理学思想为宗旨的选本。随着理学文化的兴衰,后世对《文章正宗》的接受、批评也表现出了一些历时性变化的特征。文章从三个方面来分析后人在《文章正宗》流传过程中的评价问题,可以看出理学文化、后人对文学的本质和形式的认识等方面都对这部选本的传播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作为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文学总集,《昭明文选》自成书后,写本、抄本及其后的注释本便广为流传,现代学者对其版本考辩成果颇丰,专业性强而受众面较小。本文结合诸家研究成果,不做考辩,仅对《文选》各版本进行简单梳理,试图使《文选》版本有简单清晰的脉络。  相似文献   

15.
明代张溥在《昭明集题辞》中说:“后人见其《选》,即可知其志。”《文选》是萧统主编的体大虑深的泛文学总集,不仅反映了萧统的思想与文评观念,也反映了萧统“化成天下”、巩固统治、匡正文坛、流芳千古的编撰目的。对《文选》编撰意图的研究,能够深化对萧统的了解以及对《文选》成书、选录标准等多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刘孝绰作为昭明太子萧统东营文学集团的首席学士,在梁代中期文坛有重要影响,这包括他所进行的“文质彬彬”文学理想的探索和文学总集编撰工作的实践对《文选》的启发。同时在他身上反映了士族文人与皇权政治的依附利用关系。但身显名贵的功利目的,是造成其文学探索缺乏深入与贯彻,与创作实践形成脱节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文选》是我国第一部文学总集,其具体编纂者问题一直未得到确切的解答。近年来,专家们对《文选》的实际编纂者问题的讨论愈加深入,形成了几种较有代表性的观点,即:萧统独立编纂、萧统及群臣都有可能参加编纂、刘孝绰主持编纂、萧统主持刘孝绰按照萧统的文学观组织编纂。笔者拟对此问题争论情况加以综述,为进一步讨论提供一些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18.
略论四萧的文学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文学史和文学批评史上,南朝梁代四萧(萧衍、萧统、萧纲、萧绎)具有重要地位。萧梁时代成就了我国文学的几件大事:出现了空前的文学专论《文心雕龙》和《诗品》,编纂了大型的诗文总集《昭明文选》和《玉台新咏》,提出了声律论和文笔之分,在文学的新变中产生了文采华美的骈文和宫体诗。然而,由于儒家诗以言志和文以载道传统观念的桎梏,千百年来中国封建文人多贬抑四萧,至今仍有不少人囿于传统观点,对四萧不屑一  相似文献   

19.
《文选》:总集名,世称《昭明文选》,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选编。选录自先秦至梁的诗文辞赋,选录标准是以“文为本”,不选子、经,史书也只略选论赞,表明编者已为文学划定了范畴,初步注意到文学与其他类型著作的区分。从文体上分为赋、诗、骚等38类,共有700多篇。为现存最早的诗文选集。故“文选”可理解为“文学作品选”。《世说新语》:初名《世说》,也作《世说新书》,古代小说集,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撰。原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36门。此书主要记述士大夫的言论、轶事。“世说”的意思是“社会言论”,故“世说新语”可理…  相似文献   

20.
《魏名臣奏议》作为一类优质化中国文学总集,主要作出以下突出成就,包括映射出当时人员对奏、议、表、疏等朝政文体的关注态度,彰显论说文专业、艺术化掌控特征,开创南朝总集编纂和文笔辩证特性,尤其是在阶段文体运动影响下,有关文以足言理论就此诞生发展。由此,笔者决定以此类著作作为关键突破点,进行文笔之辨、文笔并重阶段下的《文章流别集》和《文选》独特关联性逐层拆解,为后续魏晋文学造诣创新转变,提供丰富的指导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