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的先锋诗人往往被读者冷落、被论者误解,然而他们恰恰是最具艺术开拓性的一群。他们的生命悲剧意识非常强烈,所以,他们的对抗姿态、解构行动实质上是生命意识的冲动与张扬。周伦佑是八九十年代先锋诗人群里最有言说价值的一个,他早期诗歌创作的文本实验价值引人注目,后期诗歌创作对诗歌本质的重建又是他创作史上一次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2.
二二飘逸题解飘逸之美,其人与其诗得以达到高度完美的统一的,恐怕首先应推李太白。而对李白其人及其诗作理解得最为深切而又最能做出公正评价的人,大概首先应推诗人杜甫了(二人友情至笃乃至情同手足,但却也很有一点“原则性”和批评精神)。他对李白的评价是这样:“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  相似文献   

3.
南宋后期最早活跃在诗坛的是永嘉四灵和江湖诗派,他们从晚唐入手的创作方法表示了宋诗向唐诗的复归。这个时期成就较高的诗人是文天祥和汪元量,他们是这个阶段学杜最有成就的诗人,也普遍有以诗存史的观念,在他们身上实现了诗歌从宗唐到学杜的转变。文天祥创作的集杜诗取得了较高成就,他的集杜入乐也是一个创新。宋末的其他遗民诗人如林景熙、谢枋得、郑思肖等,其诗歌创作也有学杜之处,但文学创作的总体成就不高。  相似文献   

4.
读了李拾齐的四首诗,很惊讶。一个小小的少年,竟然写得这么好。他的诗意象营造得好,而且很有思想,看得出来,他有很好的诗歌修养,而且能够把诗歌写得很有气场,很有气势。《有一棵老树》这首诗,读完后,我首先想到了老诗人曾卓写的《悬崖边的树》,那首诗里也呈现了一棵受到奇异的风吹打的老树,倔强地屹立在悬崖边,但不丧失生活的理想和意  相似文献   

5.
一线心声     
《广西教育》2012,(40):67-67
诗人叶芝曾说:"教育不是灌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传授知识无疑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开发心智与启迪灵魂。教育让灵魂之火烧得纯青,生命也因此更显灿烂。教育永远是关乎人的灵魂的事业!广西教育杂志社教研群:114795385;市县教育动态资讯群:179687145。欢迎入群交流与讨论!老师和学生要建立互助的关系,建立一个民主、科学的长效管班机制。我认为带班最要紧的就是凡是普通班委  相似文献   

6.
这是一群“红”人,他们很潮.也很爆。他们很年轻,最“老”的也不过23岁,小的才17岁,但是他们已是走在时尚和娱乐最前沿的风向标。他们让“90后”一代拥有了自己的偶像,他们也让这个世界知道了什么叫“青春无敌”。  相似文献   

7.
班长的风波     
七月份,将要送走一批毕业生了,心中有一种成功的感觉,特别是今年,这个班有一名好班长,学业优秀,能歌善舞,写得一手好字,工作有条不紊,班主任和科任老师都放心把工作交给她,她也把班级管理得有条有理,班级每周都获得文明班的称号。班上多才多艺的学生也不少,就算是后进生,他们也是很努力很懂事的,老师们都觉得,这群学生实在很可爱。  相似文献   

8.
举凡有三类诗人以不同的方式存在于社会和诗坛—— 一曰:有名有诗。这是一群被公众认可的定型诗人。他们因诗而名,读者知其诗亦知其名,知其名亦知其诗。诗人如日诗如月。日月同辉,人名共存。  相似文献   

9.
20世纪70年代,华夏大地迎来了一场震撼人心的变革,伴随着这场变革登上中国文坛的,是一批黑夜给了他们黑色的眼睛而他们却用它来寻找光明的青年诗人,这群执著地穿行在黑夜里的思想的歌者们被我们称为朦胧派诗人。他们对传统信念产生怀疑,对真善美重新思考,对自身价值重新认识。作为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特殊背景土壤中生长的精神花朵,他们的诗歌成了那个特殊时代的一种特殊声音,透过模糊的意象和隐喻的文字,直抵我们的内心深处。在这群朦胧诗人中,有一个名字我们不能忽略,那就是曾经被评为“20世纪最受欢迎诗人”的舒婷。  相似文献   

10.
这个冬天我变得善感了。一个男人不该是这样的,除非他是诗人。我这么想着,来到这个十字路口。晚上的霓虹灯很喧嚣,商场门前满是身怀小欲望的人。大家存在得那么自然,就像这一切都合乎情理,没有任何人对周围表示关切。其实这是不对的。我眼中有一些小小的风景。一位安静的母亲与儿子站在卖糖葫芦的小摊前,指指点点。孩子不过五岁,很投入地与母亲商量着什么。在这个世界上,他们渺小得不值一提,但是,如果你真的观察他们,你会获得一丝温馨。城市里最不缺少的是人,但多数时候,这些人在我们眼中就像一个概念,那么苍白。其实他们都是有内容的。我还…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学史上,盛唐诗人的生活态度是比较独特的,这是一群既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远大政治目标的理想型诗人,又是一群有着深深生存忧患的苦闷型诗人,在他们的生平经历和诗歌主题中,生存忧患表现得相当普遍,这种忧患感来自于诗人理想的幻灭,情感的失落,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来自外在的“反实现”因素及诗人与生俱来的政治先天不足。  相似文献   

12.
孟闫红 《文教资料》2008,(28):88-90
晚唐诗人李山甫,<全唐诗>仅存诗一卷,历来论者极少论及,但通读其诗,笔者发现其作品不但思想内容十分丰富,七律运用也很是纯熟,加上多样化的艺术手法,使李山甫成为晚唐诗人群中较有特色的一位.本文就其诗歌展开分析,以期展现诗人作品的原貌.  相似文献   

13.
这几年,美剧、日剧、韩剧、泰剧火了。这背后,离不开这么一群人的功劳,他们是来自民间的幕后高手,他们有自己的职业,却在不为人知的虚拟世界玩得很High,他们翻字幕,剪片子,配后期,做得风生水起,却又异常神秘,他们有一个统一代号,叫作字幕组。  相似文献   

14.
很多年后     
<正>趴在窗子边神情专注,看突然下起来的雨我很想也哭成这样子也有谁隔着窗子看我很多年后他仍然记得与古体诗相比,现代诗的表达要自由和随心所欲得多。诗人们的艺术技法也显然更加成熟多样。他们通过想象调动自己的观察视角,转换主客体,使诗歌取得了交错重叠的视觉效果,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从而丰富了诗歌  相似文献   

15.
<正>不少人对诗歌欣赏望而却步,实在是中了“诗有别才”的毒。一说到诗人,大家也总觉得他们是一群“脑回路”和普通人不同的“怪人”。其实这是误解,诗人不过是能敏锐地发现自身最隐秘的东西,发现自身与周围世界最隐秘的联系的人。“陌上杨柳”或许是人人都见过的寻常景物,但是一旦诗人将这样的景物和离别的惆怅联系到一起,我们似乎就打心眼里觉得“陌上杨柳”天生就应该表现离愁别绪——这个例子也可以说明,其实我们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个诗人。  相似文献   

16.
懒猪     
山林里住着一群小动物,有山羊、小鹿、小猴、野牛……他们辛勤劳动,寻找食物,日子过得很不错。  相似文献   

17.
第一学段语文应该和童诗走得最近 第一学段的语文应该钟情于童诗。从母语的特质来看,汉语是最美丽、最具有诗意的语言。从思维方式来看,一、二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的黄金时代.童诗是他们特有的思维和表达方式。他们说出的话就是诗,他们的举止也可能是诗。我们要给儿童以艺术的童年,首先就要为他们提供最匹配的儿童文化阅读文本。第一学段的儿童最擅长用童诗的方式来思维,他们秉有小诗人的智慧。  相似文献   

18.
1999年8月号《诗刊》上,有一篇古马先生的文章:《他们与诗歌一起活着——兰州诗群随录》。文章中有这么一段: 娜夜给我讲了一个故事:多年前,她和阿信应西宁某家报社朋友的邀约去玩, 顺便也想拜访生活在那座城市的诗人昌耀。在酒桌上,为维护他所尊敬的诗人昌耀先  相似文献   

19.
你在心里是不是常常觉得自己读书是为了父母的期望?美国的小朋友也有这样的感受,来听听美国最著名的大学之一哈佛大学前任校长对这件事的看法吧,他讲了一个他好朋友的真事,很有启发哦!哈佛大学前任校长劳伦斯·H.萨默斯教授在一次关于"学习力"的演讲中,讲了这样一个我们身边常见的现象。暑假里,他的外孙吉文和一群小伙伴一起到郊外玩,正当他们玩得很开心的时候,突然有一个小女孩哭了起来,说  相似文献   

20.
郝薇 《父母必读》2014,(1):60-61
正他们很聪明,唱歌、跳舞、画画、讲故事,样样做得好。可他们却有个很要命的弱点:读写困难,所以他们又是一群特殊的孩子,需要我们的包容与帮助。一个读写困难孩子的心里话我叫文文,我喜欢讲故事,在幼儿园还拿过故事大王奖呢。我喜欢唱歌,唱得可好听了,妈妈和老师都特别喜欢听我唱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