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福建南少林文化研究现状与发展之我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南少林文化"是"少林文化"的一个分支.由于历史的原因,有关南少林寺"遗址"的问题至今没有定论,致使"南少林文化"处于起源不明,发展受阻的境地.认为应以发展为重,暂且摆脱"遗址"问题的争讨,以现存的历史资料为依据,给已建成的三处南少林寺确定一个统一的说法,并采取重整南少林武功、再续佛教禅宗渊源和开展交流活动等相应的措施,重新形成一个包涵有寺庙、武功、佛教、人物活动等方面内容的"南少林文化体系",使这一古老的传统文化为现代文化事业的发展和经济建设做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2.
“海西”建设中福建南少林文化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海西"建设快速地推动了福建经济的增长,也给南少林文化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针对南少林文化的发展现状,提出抛开狭隘的地域发展观,树立大南少林文化发展理念,借鉴"北少林"文化发展的成功经验及利用地缘性和"海西"政策性优势,加快南少林文化的国际化发展进程等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3.
电视文化是文化观念视域中的类存在,其观念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电视文化是作为历史的世界的标志,有进步的发展态势;二、电视文化是人类生存方式正在发生变化的系统;三、电视文化具有一般文化的特征且表现为无所不在、个人性与群体性的统一、具有可探寻的规律性、有时代与区域性差别、有变异性和多种形态。  相似文献   

4.
论现代文化及新疆以现代文化为引领的依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建设在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中有着突出地位和重要作用。以现代文化为引领是新疆在新的历史节点上的战略抉择,是稳疆兴疆、富民固边的精神支撑、核心力量。文章采取定性研究的方式,从历时态、社会发展具体形态、文化发展和进步程度、文化发展格局、文化发展总体态势、文化发展目标和终极意义六个维度对现代文化的内涵和适用范围做了界定,阐述了现代文化的现代性、多元性、价值性、开放性、超越性等主要特征,以马克思发展观、文化哲学和现代化理论等相关观点及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实践作为以现代文化为引领的基本依据,并提出新疆以现代文化为引领是符合时代发展潮流和新疆各民族人民意愿的现实文化选择。  相似文献   

5.
正当代中国文化格局当代中国文化发展呈现出多元与融合的态势。改革开放之前的中国社会,基本上是一个一体化社会,方方面面都体现着严格的政治一元性或浓厚的意识形态性,政治、经济和文化被高度强制地整合在一起,文化的一元性具有显著的排他性和垄断性,社会上不存在其他异质文化成分。  相似文献   

6.
社会转型催生了传统一体化社会格局的逐步解体。社会伦理要求因为文化转型的不同步而缺乏支撑,难以发挥作用。现代社会格局及其伦理要求与传统文化及其规范之间显现出摩擦和冲突。社会伦理在文化断裂中经受着前所未有的困惑。  相似文献   

7.
孙翀 《民族教育研究》2012,23(5):116-119
经过多年发展,少数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也存在一些不足,特别是未能最大限度发挥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作用,没有体现本民族的文化特色.要将少数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职业教育的发展中,形成教育、文化、经济、社会多元良性互动的格局,并从立法、投入、管理上提供政策保障.  相似文献   

8.
草原文化是内蒙古旅游的生命源泉和精神内核。依据文化空间理论,可将内蒙古划分为呼伦贝尔、科尔沁、锡林郭勒、部尔多斯、阿拉善等5大草原文化旅游区。在每个相对独立的草原文化旅游空间内,旅游文化的分布都是非均质的,文化特征及影响力也呈不均匀态势。草原文化旅游空间形态可以从物质维度、时间维度和区域堆度3个层面来分析,时空演化呈明显的扩散性特征。内蒙古草原文化旅游空间呈多区域分布、多中心布局、各区域相对独立、分区发展的格局。  相似文献   

9.
颜旭在《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撰文指出,文化的多样性始终是文化发展史上的景象。伴随着文化全球化的出现,文化的多样性特征也表现为突破传统封闭条件下单独存在的形式,而成为全球化态势下不同文化并存的态势。共存于全球化进程中的多元文化适应了不同境遇、不同思想的人们复杂的文化需求,有益于创造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但是,多元文化在全球化舞台上的展现,也有其负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南少林武术传承存在的制约因素:行政体制因素、传统武术自身因素和社会因素.针对存在的制约因素提出发展策略:强化政策力度,提升南少林武术的文化地位;搁置遗址争议,提倡和谐发展;制定推广的目标,丰富其内涵;定期举办赛事;加强后备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加强海外交流,扩大传播范围.为保护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客家人在艰苦的迁徙过程中,吃苦耐劳,开拓奋斗,营造了自己美丽的家园,形成了"吃苦、忍耐、创造"的客家精神。"屯垦戍边"的兵团人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艰苦奋斗,扎根边疆,创造了举世闻名的戍边奇迹,形成了令人崇敬的兵团精神。两种移民,目的大不相同,却有许多相似的"生存"历程。本文拟对此作简要分析,以表达对兵团人与客家人的崇敬。  相似文献   

12.
按照先进文化要求构建大学校园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校园文化必须按照先进文化的要求来构建,这不仅符合校园文化的发展,也体现了先进文化的本质。按照先进文化要求来构建大学校园文化必须遵循超越性、主导性和民族性原则。构建大学校园文化,在目标上要把握正确的方向,在内容上要塑造学校个性,在主体上要实现全员性,在形式上要注重系统性,在外部环境上要保持开放性。  相似文献   

13.
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第一文化与第二文化的动态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如何进行?对广大的外语教师而言,这是个难度很大的挑战。文中在对我国目前使用的大多数外语教学材料中文化因素进行简单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大学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首先在语言材料上出现了两种文化的失衡,进而提出为培养跨文化能力,第二文化习得固然重要,但不能忽略第一文化的学习。而且,文化是不断发展的,因此,在外语教学文化教学中,应有一种开放的文化心态,使两种文化保持动态平衡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纵观中华文明的历史,中国文化的生命力正在于不断的丰富和发展中,在于它的多元性和包容性。福州作为历代福建省首府,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方面,对全省起到了引领和辐射作用,并形成独具地域特色的闽都文化。闽都文化对中华文化的主要贡献,一个是在宋代,开闽学先河,承理学南传、成理学重镇。另一个是在近代,禁烟拉开中国近代史序幕,《瀛环志略》迎来中国社会启蒙时代,《天演论》开启中华民族心智,有力地推动中国近代社会向规代社会的转型。  相似文献   

15.
大学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和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主要集中在对学生"三观"教育活动的开展和校园育人环境的营造上,大部分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与课堂教学脱节,与学生所学专业结合不紧密,导致师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不高。现阶段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应在"大文化观"理念引领下,把专业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打造出能体现学校办学理念与人才培养目标,凸显学科优势和专业特色的大学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16.
先进文化、和谐文化和创新文化,是我们党在文化发展理念上的重大创新。我们既要看到先进文化、和谐文化和创新文化的共同性,又看到它们的差异性,使之在实践中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努力建设先进性、和谐性与创新性有机统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相似文献   

17.
在廉政文化建设方兴未艾之际,对廉政文化的阐释林林总总,或窥斑见豹,或借古喻今,考察的视角不同,则观念各异,但如果缺乏全面、系统的学科概括与分析,难免会有失偏颇、流于肤浅,甚至形成误导。“廉政文化的文化学透视”正是对廉政文化进行理性思考的初步尝试。  相似文献   

18.
高层次、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建设,需要依托源远流长、内蕴丰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徽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标本和缩影,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性。充分利用资源的优势,将徽文化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搭建传播平台,开展社会实践,构建丰富活泼的校园文化生态,推进传统文化的永续传承。  相似文献   

19.
网络文化是网络技术与文化的一种新型整合,它是在网络信息技术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精神性的文化形态.作为后现代文化的典型代表,网络文化彰显了视觉的中心性,表明了图像的转向,宣示了文学的退场.在网络文化里,文字本身亦正在日益变成图像,人们的观看行为就是一种读图行为.网络文化实质上就是一种图像文化.  相似文献   

20.
运用社会学、经济学、生物学等理论对当代文化进行分析,揭示出通俗文化与精英文化在文化这个大的范畴中由原来的对抗走向相对的融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