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2 毫秒
1.
我国青少年业余游泳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严蓓 《体育科学》2004,24(6):60-63
通过我国青少年业余游泳后备人才培养现状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游泳运动员员靠业余体校、游泳学校/体校和体工队三级训练网模式,已经影响到后备人才的培养。建议:打破国家独办体育的局面,通过合作制、股份制等形式,广泛吸引社会资金和技术的参与;实行“体教结合”;充分利用假期对运动员强化训练,才能培养出更多的游泳后备人才。  相似文献   

2.
“体教结合”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已经成为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重大战略方针,中学课余训练有别于专业队训练,在“体教结合”的政策指引下如何发挥中学教练员的创造性,科学有效地培养优秀的后备人才是全体教练员面临的最大挑战。为了让基层教练员能更有效地发掘、培养和输送更多的优秀青少年田径苗子,笔者根据近些年的训练和比赛的体会,现将400米跑项目上达到准健将水平(电计48秒04)的廖根彪同学的个案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经验和体会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为全面贯彻落实体教合作、推进素质教育、提高中小学生身体素质、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发展战略思路,加强体教结合,加快培养体育后备人才,促进广东省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努力形成以附属竞校为龙头、建立以地市为单位的羽毛球业余训练网点基地的体育培养结构。1羽毛球项目体教结合的发展思路及方向根据羽毛球项目业余训练的实际情况,应该贯彻科学发展观,以改革为动力,全面加强广东省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以选拔、培养和输送体育后备人才,以贯彻全省  相似文献   

4.
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在经历了全运会选拔模式、政府主导型培养模式、举国体制下的三级训练网模式、“体教结合”和“教体结合”模式之后,还处于实变阶段,并没有达到质变的高度;通过对“体教结合”与“教体结合”模式的理解和二者存在根本分歧的认识,在思考原有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弊端以及从“体教结合”与“教体结合”模式得到的启示,提出后奥运时代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必将向完全依托教育系统的全新机制转变。  相似文献   

5.
"体教结合"的本意就是把文化教育和学校体育、业余训练结合起来,构建起以体育部门为主体,以体育重点校及各级业体校为依托,以增强青少年体质、培养体育后备人才为目标,将文化教育和业余训练相结合的模式。20多年来,我国各地在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过程中积极推行体教结合模式,培养出一批德才兼备、文体并举的人才,为体育事业做出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为了贯彻国家体育总局全国业余训练“体教结合”研讨会的精神,共商提高学生素质、加速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大计,江西省政府于三月底在南昌召开了“体教结合”工作座谈会。出席会议的有省政府主管副省长、副秘书长,省体委、省教委领导,各地(市)分管专员(市长)  相似文献   

7.
陈道裕  周奕君  陈显健 《体育科学》2006,26(1):82-85,95
通过对浙江省“教体结合”培养高素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学校——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少年儿童体育学校、培养高水平后备人才学校的调查与分析,探讨“教体结合”的特点,认为当前“教体结合”存在着输送人才渠道比较单一、读与训的矛盾中训练时间得不到保证、评估工作不够系统、教练员队伍亟待改善、场地器材和经费不尽人意等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办法覆建议。  相似文献   

8.
程霄玉 《体育科研》2012,33(2):89-90
1围绕“双核”目标,引领体教结合 推进体教结合,关键是体教两家思想要统一、目标要双赢。上海市黄浦区体教结合工作紧紧围绕增强学生体质和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这两个核心目标,从制度设计层面就’着力推动文化教育、学校体育和业余训练有机结合,积极探索、实践既促进学校体育发展又能更好地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共赢机制。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成都体育学院“体教结合”培养模式运行现状研究,从运行机制、人才培养、文化教育、教练员队伍等现状进行了分析;认为我校“体教结合”模式存在着后备人才不足、学训矛盾依然突出、学籍问题依然严峻等问题;完善“体教结合”培养模式,要建立畅通的人才输送渠道,要打造团结协作的训练团队,要科学处理学、训之间的矛盾,要深化教育系统与体育系统的结合,坚持科学发展,不断探索.  相似文献   

10.
如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体教结合”。是困扰国内足球界乃至教育界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从总体构架和具体措施两个角度,对2008年后“体教结合”型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构建。最终提出了以后备人才试点学校为主体的多种培养渠道共存的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对中外竞技游泳从训练实施层面:技术训练、训练指标监控、周期划分;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层面:竞技人才构成、群众体育普及、竞技生涯;体制建设层面:训练单位、管理体制,三个层面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找到我国同竞技游泳强国之间的差异与不足并总结经验,为我国竞技游泳的改革和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对西南大学运动训练专业的培养现状,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专项开展、课程设置、就业状况的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并提出运动训练专业人才的培养应进一步拓宽专业培养目标口径,建立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增加民族传统特色体育课程的开设,专项尝试“一主一辅”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对游泳训练体制及后备人才培养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文献资料和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游泳训练体制及后备人才培养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发现,目前我国的游泳训练体制造成运动员的流失及浪费很大,主要原因是:一线和二线运动队的容量太小;运动员进入专业训练的年龄偏小,难以承受大负荷的运动训练:一线运动员对自己的前途担忧。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英国游泳教员的培养机构、培养类别、游泳教员目标与培养内容等方面对其培养体制进行分析,发现英国教员培养体制具有结构完善、培养内容丰富、培养机构独立、教员专业化趋势等特征。通过比较分析中英两国游泳教员培养体制,找出差距,旨在为我国游泳教员培养体制的改革和完善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中外竞技游泳训练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武山  甘清瑛 《体育学刊》2005,12(2):111-114
通过对目前我国游泳技术训练、力量训练、训练平衡、训练监控和训练分期5个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技术训练和水上力量训练是我国游泳训练的薄弱环节,这一情况实质上反映了我们认识落后;我国对训练平衡问题重视不够,导致训练结构欠合理,影响训练的整体效果;我国游泳训练监控系统比较薄弱,应着重改革训练体制和机制,提高训练监控的科学化程度;能量模式和机能模式是游泳训练小周期划分的两种主要模式,应从提高运动员体能水平,遵循运动员身体机能变化规律,科学地选择和运用两种模式,提高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16.
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游泳培训俱乐部的培训、经营、管理等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其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期更好的促进游泳培训俱乐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实验法,对普通大学生游泳课余短期训练问题进行了研究探讨。要提高普通大学生课余游泳训练的质量,首先要多渠道选材,为训练打下良好基础;制定适合大学生特点的训练周期和训练计划:一般训练阶段主要是基本技术学习和基本身体素质提高;专项训练阶段以水上专项速度耐力训练为主;赛前和比赛阶段突出训练强度;采用监测心率指标等手段合理掌控负荷强度等。其训练效果极为有效,并在重大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相似文献   

18.
采用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 ,力图纠正游泳训练上存在的误区 ,并证明我国少儿年龄组梯队建设必须遵循少儿生理及心理的技术特征 ,综合训练必须以训练为主。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游泳运动员在水槽中进行水感表型强化训练提供参考和建议。方法:将上海市14名一级男性游泳运动员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实验组,B组为对照组。A组每周安排3次水槽中的水感训练课,B组采用常规的泳池训练,保证两组的训练量一致,实验周期为20周。运用上海市游泳水槽系统的三线运动分析系统对运动员训练前后的技术动作进行分析与诊断,运用Tritonwear游泳运动表现分析系统对运动员训练前后50m自由泳成绩和游效指数进行分析。结果:A组与B组运动员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50 m自由泳成绩和游效指数都较实验前有了一定的提高;而且A组的50 m自由泳成绩和游效指数相比较B组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实验后A组和B组队员的50 m自由泳成绩和游效指数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通过水槽中水感表型的多种训练方法,运动员的技术动作得到了改进,划水效果得到了提高,运动成绩也得到了提高。对水感的定量研究是我们未来的研究方向,后期还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