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校本教研”,其蕴涵的基本理念应为:学校是“校本教研”的基础.“校本教研”的问题是从学校教学实践中归纳和汇集的;教师是“校本教研”的主体,“校本教研”应该是所有教师的权利和责任: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校本教研”的直接目的,“校本教研”必须植根于教学实际。根据以上校本教研“为了学校、在学校中、  相似文献   

2.
作为国家教育部“创建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基地”项目实验区.沙坪坝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校建立校本教研制度的任务已经基本完成.但是完善和创新校本教研制度的问题却远没有得到解决.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应该激发学校领导者和教师的内在需求,强化内驱力.以和谐发展为目标。做到校本教研的制度化、行为主体的“自动化”、教学质量的优质化。  相似文献   

3.
经过三年的试点实验,校本教研工作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其中,在解决区域内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的不均衡问题,探索切合本地实际的校本研修模式的过程中,产生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做法。本期“教研”栏目聚焦“校本教研与均衡发展”,分别以北京市朝阳区、上海市长宁区和浙江省温州市的经验,与您共同探讨通过校本教研工作促进区域和学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策略与做法。[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在这个崇尚“校本”的时代里,与“校本课程”、“校本培训”等一样,“校本教研”也是遍地开花。在我去过的许多实验学校里,“校本教研”都已成为学校日常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随手点击“校本教研”这个词,网上的相关文章铺天盖地——这几乎是一个热得发烫的时尚概念。但仔细检索这些文章,再加上亲身经历许多学校的“校本教研”活动,一个问题时常萦绕在心头:“校本教研”到底为什么?这是一个原点性、基础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纵深推进,基于学校可持续发展、教师专业成长的校本教研作用日益显现,已成了学校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手段。但是,如果对当下校本教研“热”现象进行“冷”思考,就很容易发现不少学校的校本教研“好高骛远”“闭关自守”,甚至是为了“装点门面”,校本教研严重脱离教育教学实际,走入误区而又缺乏必要的引导。县区教研室是学校教科研直接联系的业务部门,  相似文献   

6.
校本教研中“专业引领”人员构成与作用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以促进学校和教师发展为主旨的校本教学研究制度正在中小学大力推行。从实际运行情况来看,有些教育工作者对校本教研中“专业引领”内涵的认识和理解不够充分,分析专业引领的内涵实质、人员构成、形式功能以及实施过程,有助于推进新课程校本教研的顺利开展,真正促进学校的内涵式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相似文献   

7.
学校成功的内在机制.在于建立一个高水平的教学研究集体。开展“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把教师的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有机地融为一体.是提升学校的教研水平.促进教师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实施新课程以来.我县提出了校本教研的新思路.积极探索校本教研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在教研模式上由原来的“一级教研”到“二级教研”.再逐渐升华为”四级教研”模式,切实实现校本教研模式的转变.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构建学习型学校方面做了一些有益尝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8.
贯彻新课标以来,“校本教研”呼唤教育理论工作者、研究者关注校本,走向校本,促使“教研回归学校,回归教师,回归教学”。下面结合目前校本教研的探索情况,就校本教研的内涵与特性、校本教研的价值与意义及校本教研的策略等作深入的探究。  相似文献   

9.
2003年秋季.我市在义务教育阶段全面启动新课程实验。因为工作需要,笔从2003年底开始关注学校的“校本教研”.并对在一线工作的部分校长和教师进行访谈和调查。结果显示,校本教研虽让越来越多的学校领导和教师所了解。但是,一些学校在推进校本教研的进程还存在诸如校本教研与常规教研混淆、领导和教师对校本教研内涵的理解不尽人意、教师开展校本教研困难,以及教师缺乏进行研究的能力等问题。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市校本教研的推进速度和新课程实验的质量。2006年9月份,我市高中起始年。级开始了新课程实验。如果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实验中校本教研存在的诸多问题无法解决.还将成为高中新课程改革的阻力.因此.本侧重校本教研的几个重要概念和各类人员的角色定位等提出个人的再认识.希望对进一步推进我市的校本教研速度和提高实施新课程的质量有所帮助。[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在这个崇尚“校本”的时代里,与“校本课程”、“校本培训”等一样,“校本教研”也是遍地开花。在我去过的许多实验学校里,“校本教研”都已成为学校日常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随手点击“校本教研”这个词,网上的相关文章铺天盖地——这是一个热得发烫的时尚概念。但仔细检索这些文章,再加上亲身经历许多学校的“校本教研”活动,一个问题时常萦绕在心头:“校本教研”到底为什么?这是一个原点性、基础性的问题。有些“校本教研”效果不佳,甚至出现某种偏差,往往是因为偏离了“校本教研”的原点。之所以要有“校本教研”,首先是为了呼应…  相似文献   

11.
李政 《广西教育》2007,(12A):15-15
校本教研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研究,而是“凸显学校自主性和文化性”的生动教育实践。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把“校本教研”当作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动力,加强校本教研制度的建设,开展有效的教研活动,让教师们在“校本教研”这个平台上“起舞弄清影”,在促进教师成长的同时,也促进学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纵观当下的课程改革。瓶颈在教师素质的提升,而破解教师素质提升的出路在于校本教研质量的不断提高。欲提高校本教研质量,必须依赖于校本科研的“内涵发展”。校本科研应指向于学校教育行为的优化和教师的理性自觉,指向于不断改革和创新办学理念和行为,主导学校发展为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和谐学校。校本科研应以课程教学为载体,以学生成长为中心,以教师的学习、实践、反思为主要方式,通过教师投身于教学研究,提高其教学质量,增长其教育智慧。校本科研当然也期望发现教育教学规律,但更应该关注遵循规律,改进工作,完善自我,促进学校文化的创新和发展,促进学校管理的科学化、德育的人文化,增强学校发展内动力。  相似文献   

13.
朱郁华 《今日教育》2007,(3S):25-26
近三年来.学校的师资队伍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部分优秀教师退休或调离本校.新教师逐步充实到学校的各个学科教学岗位上。学校、教师的发展出现了高原期。如何促进教师群体专业成长.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成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我校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于2003年9月依托省教研课题《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策略研究》,探索教师群体专业发展的校本研修之路。经过三年多的行动推进.两个阶段的发展,我们构建了能充分体现校本教研三要素的“基于课例的校本教研模式”。  相似文献   

14.
当下,“校本教研”因时而立,成为推动新课程改革的主阵地。校本教研既然是“以学校为根本”——基于学校,通过学校,为了学校,那么,作为学校首脑的校长,自然是最重要最关键的人物了。教研能不能“校本”得起来并且能“校本”得下去,就看这一校之长怎么管、怎么推、怎么带了。思量起来,对校长来说有四怕。  相似文献   

15.
在新课程理念下,“校本”被频繁提及,也确实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挥着积极而有效的作用。“本”,就是根本,是底子,是基础,必须予以重视。为了说清这个话题,不妨分开来说。一、校本教研1.学校需要。什么样的学校需要什么样的研究模式及操作规程。这里姑且不讲具体方法,只说理念。可以说,当下校本教研已经被应试异化了,我们千万不能忽视教育之“本”是培养具有综合素质与创新因子的人才。由此说来,基于学校发展的校本教研,理应目中有“人”。  相似文献   

16.
校本教研是学校内涵式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校本”,其英文是“School-based”,大意为“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其有三方面的含义: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校本教研是学校发展必然途径,是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7.
校本教研以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发展为宗旨,以学校为基地、以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为核心,其作用越来越受到学校领导和教师的肯定。随着校本教研的实施,我们发现由于缺乏对区域性校本教研的整体性规划,研究资源未能达成共享,各校大多只能“各自为政”,教研活动成为走一步算一步的“游击战”,没有形成区域性校本教研的“集团军作战”;  相似文献   

18.
英国课程专家斯腾豪斯说.教育科学的理想是每一个课堂都是实验室.每一名教师都是科学共同体成员。 校本教研之所以备受新课改的推崇.原因之一就在于它架设起了通往教育科学理想的一座桥梁——让课堂成为教学研究的发生地.让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成长。 重庆市九龙坡区蟠龙小学.招收学生85%为流动儿童,教师平均年龄33岁.一所极为普通的小学。2003年进入新课改.2005年开始开展校本教研.一路困惑.一路求索。 2007年.新一届领导班子确立了“以管理求发展、以质量求发展、以特色求发展、以人为本求发展”的学校发展观念.并提出以校本教研为抓手,向教师要教学质量,向课堂要教学实效,提升学校办学品质。 短短一年.校本教研紧扣“跟进”.贴近教师的需要.追踪教学难点,激发课堂智慧。2008年张成恂老师荣获重庆市第5届青年教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元赛活动一等奖,学校荣获区办学水平一等奖、区教研活动先进学校.一所普通小学的成长真实生动地展现在面前。  相似文献   

19.
校本教研,就是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以学校自身资源和办学特色为本.为促进学校的发展而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理解这一概念,应着重立足于“校本”二字:校本教研以学校的实际为本.以学校的发展为本.重在解决学校和教师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所以.如何改进学校的工作,提升学校的品位,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就成了校本教研的主要内容。从这个意义上讲,校本教研作为一项教学研究活动,其直接的目的就是为了教育创新,提高办学水平.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20.
构建校本教研“三位一体”整合模式对提高校本教研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校本教研“三位一体”整合模式是以促进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为目标,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动、专业引领为主要形式的一种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一、自我反思———校本教研的基础和前提。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是校本教研的基础和前提。反思型教师队伍的形成是学校教育改革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校本教研只有转化成教师个人的自我意识和自觉行为,才能得到真正的实施。美国心理学家波期纳认为,“教师成长=经验 反思”。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