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宪法对私有财产的保护由来已久,宪法保护的私有财产权和作为人权的私有财产权之间既有区别也存在联系,本文从人权保障角度,并结合国际人权标准,对我国宪法中对个人财产权的保护进行考察,并对我国宪法对私有财产保护的部分提出些许建议。  相似文献   

2.
朱福惠 《红领巾》2004,(3):45-48
第四次宪法修正案对公民私有财产作出了更加明确和具体的规定:“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这一修改具有重要的法律价值:首先,明确规定私有财产不受侵犯,使私有财产权的宪法地位得到确认;扩大了公民私有财产权的范围,从一般生活资料的私有权扩大到生产资料的私有权.其次,明确规定对政府行使权力的限制,即政府只能根据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的规定并在给予补偿的条件下才能征收和征用私有财产.修正案颁布实施后,社会各界普遍认为宪法的这一修改有利于保护我国私有财产权,形成市场经济条件下私有财产权的法律保护体系.然而,宪法的这一规定仅仅从宪法规范上初步肯定了私有财产权的地位,宪法能否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真正起到保护私有财产权的作用,还要从宪法学原理出发,对宪法规范和宪法体制的合理性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宪法修正案第22条发展了私有财产权宪法保护制度,私有财产权宪法结构仍不合理,法律属性不清晰,私有财产权应从经济制度回归公民基本权利体系,以利于人权事业的发展和其他公民基本权利的实现;应加快制定民法典和税收法、行政征用法、行政收费法、国家补偿法,为私有财产权这一公民基本权利提供全面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4.
黄微 《华章》2013,(28)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法,有着最高的法律效力。而公民私有财产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落实宪法对公民私有财产的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从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社会环境的改善、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等方面,阐述了宪法对公民私有财产保护的意义。针对宪法对公民私有财产的保护现状,分析了现行宪法仍存在一些待于修正的地方。并从法制建设、私有财产保障法律体系建立等方面,阐述进一步完善宪法对公民私有财产的保护。  相似文献   

5.
私有财产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公民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护问题,直接指涉公民人权保障的核心。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护有其正当性。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第一次从宪法的高度对保护“私有财产权”作了明确规定。但是,把对公民私有财产权的保护写入宪法只是实行法治的第一步,我国关于保护私有财产权的法律制度还存在一些缺陷,应当进一步完善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护。  相似文献   

6.
2003年,宪法修正案将原宪法第13条“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的收入、储蓄、房屋和其他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的继承权。”修改为:“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两者最人的不同就是其保护范围,前者仅限于生活资料,而后者却将生产资料纳入了保护范围。财产权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宪法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的合理保障可以有效的激励人们追求和创造财富的热情,  相似文献   

7.
人权前先是人民的生存权,但人权不仅包括生存权、人身权和政治权,而且还包括经济、文化、社会等多方面权利,它是包括生存权等多方面权利的综合体。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在改善人权状况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就今天中国的实际情况看,维护生存权和发展权仍然是中国的首要任务。生存权就是指人的生命安全,生活保障的权利。如果没有充分可靠的生存权,其他权利就无法谈起。西方社会试图以“人权问题”为借口,推行强权政治,干涉我国内政。事实上,我国在人权保障问题上作出了巨大的努力,我们可以从《刑事诉讼法》的修改上清楚地看到这一点。 一九九六年三月十七日,第八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对一九七九年制定的《刑事诉讼法》作了重大修改,完善了刑事司法程序,增加了保护公民权利的规定。  相似文献   

8.
各国对社会权的保护路径主要包括:通过宪法条款实施司法救济;通过立法实施保护;通过发挥人权保护机构的作用而保护。我国宪法明确确认了社会权,但在现实政治运作中,公民社会权的保障主要通过宪法条款立法具体化的途径。我国公民社会权保障既不能把司法审查作为唯一路径,也必须克服过度依赖立法产生的消极后果。同时,完善我国的违宪审查制度、行政救济制度、建立专门的人权保障机构以及有效实施国家人权行动计划是促进我国社会权保障制度发展的必要举措。  相似文献   

9.
保护私有财产是西方哲学思想中的重要内容,西方国家的宪法中几乎都能找到对私有财产进行保护的条文.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实现社会富裕和生产力发展,应当吸取西方国家的经验,在发展市场经济的同时实行对私有财产与公有财产的同等保护.由于我国保护私有财产的理论与实践并不完善,所以在私有财产保护入宪的同时必须在理论上对其进行阐释,对相关实体法与程序法加以修改与完善.  相似文献   

10.
《政治课教学》2003,(7):43-43
近一段时间以来,保护公民财产权的宪法规范问题成为法学界的热点问题,《北京日报·理论周刊》5月26日刊文对此进行了介绍。一种意见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私有财产的保护与公共财产的保护同等重要,既然《宪法》规定了“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那么,“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也应该写进宪法。一种意见认为,把“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写进《宪法》是不适当的,即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宪法,也只是规定保护私有财产权,而没有说它是神圣不可侵犯。国家在必要时,可以对私有财产进行征用,并给予合理的补偿。如果把私有财…  相似文献   

11.
世界主要国家以宪法高度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权利进行保护。我国宪法修改使人权保障入宪,但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刑事诉讼权利的沉默权并未规定。从人权保障的角度看,我国宪法应明确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享有沉默权,并对刑事诉讼法作出相应修改。  相似文献   

12.
第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第四个宪法修正案,其中倍受关注的是完善了保护私有财产的法律制度。本文从中西方有关财产保护的思想文化对比出发,揭示我国对私有财产进行宪法保护滞后性的文化因素。阐述新宪法在私有财产权保护上的进步性及对私有财产权保护必将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为依据,从直接的方面介绍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害人、无罪之人、证人及其近亲属的保护,从间接方面分析到公、检、法三机关的互相制约实质在于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改革后庭审方式有利于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通过直接的介绍、间接的分析指出,在我国刑事诉讼中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人权保护体制。  相似文献   

14.
技术侦查措施的方法,是此次刑事诉讼法修改过程中争议最大的问题之一,侦查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能有效打击犯罪活动;另一方面,会极大地损害公民的隐私权、通讯自由权等基本权利,严重威胁到人权的保障.因此,深刻理解技术侦查制度的有关规定,以及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对我们今后适用和完善技术侦查制度都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2012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随着新刑诉法的颁布不论是在理论界还是实务界都引起激烈的讨论.此次大修涉及了多个方面,这其中最为引人注意的是在此次修改中的人权问题的体现.一直以来,西方许多国家都借人权问题大做文章,我们在指责西方国家的不礼貌行为的同时也看到了自身存在的不足,同时,近几年如杜培武案、佘祥林案、赵作海案、躲猫猫案等案件的屡屡发生,暴露出我国法律制度上的种种缺陷.此次大修被寄予厚望,各界希望此次修改给我国的人权问题以法律的保障.在本文中作者仅就其中的几个方面表达笔者的相关看法.  相似文献   

16.
宪法典具有有限性,不能苛求宪法文本表述的完美而频繁修改宪法,宪政制度应该对于追求人权与自由具有宽容性。加强行政审判独立和加大对公民权益保护的力度这两个基本问题容纳了行政诉讼制度修改的主要内容,发挥行政诉讼对符合宪法精神的宪政制度的建设功能既可以促进宪政发展,又可以为我国行政诉讼制度的修改提供宪政空间。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为依据,从直接的方面介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害人、无罪之人、证人及其近亲属的保护,从间接方面分析到公、检、法三机关的互相制约实质在于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改革后庭审方式有利于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通过直接的介绍、间接的分析指出,在我国刑事诉讼中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人权保护体制。  相似文献   

18.
诉权的宪法权利属性及其实现途径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将诉权理解为一般的法律权利,已不足以对我国公民的法律权利提供有效的保护。人民主权原则、人权保障原则以及现有公民基本权利的真正实现,要求确认诉权的宪法权利属性。作为宪法权利的诉权,主要包括诉讼程序发动权和诉讼裁判获得权两个方面的内容。解决我国公民诉权保障方面存在问题的关键是尽快通过宪法确认诉权的宪法基本权利地位,建构专门化宪法诉讼机构。  相似文献   

19.
浅谈中国人权的宪法保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人权的内涵及其与公民权、基本权利的区别为逻辑起点,对中国人权《宪法》保障的历史进行了回顾,着重论述现行《宪法》中人权保障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人权制度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20.
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我国刑事诉讼中的辩护人制度进行了一系列修改和完善。如何指引人们运用新的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是法学界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一 我国宪法第125条规定公民有权获得辩护。根据这一原则,1979年《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79刑诉》)规定了相应的辩护人制度。法理上,辩护人制度指委托或指定辩护人进行辩护的制度。辩护人参加诉讼,是全面贯彻我国辩护制度的重要内容。具体说来,刑诉规定辩护人制度具有以下重要意义:第一,有利于人民法院正确处理案件,防止主观片面,特别是辩护律师参加诉讼,可以弥补主观酌不足;第二,有利于保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贯彻执行各项法律制度;第三,有利于更好地实现刑事诉讼的教育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