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通过对仙游话、福州话和厦门话词语进行全面考察。提出仙游话有别于福州话和厦门话的三类特色词概况:一、反映仙游特有的风土人情、文化习俗的词语;二、仙游话与福州话、厦门话“形同义异”的特色词:三、仙游话与福州话、厦门话“义同形异”的特色词。并就其产生的原因作初步探讨。认为古闽越语词语的遗留是未能考本字和来源特色词存在的可能原因,宋代以来自成一体的政治经济生活是多数特色词产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王丽 《安康学院学报》2010,22(6):48-49,67
"遘"字句是闽语莆仙方言中一个特色句式。本文从"遘"字词性及其使用入手,具体分析助词"遘"字句的相关格式及其用法,并探讨此句式在福州、厦门等周边闽方言区的使用情况,从而展现莆仙话"遘"字句处于过渡性状态的语法特点。  相似文献   

3.
莆仙话与闽南话的许多共有词语之用法明显不同于闽东话,体现了词义的共同创新。即使是沿海闽语共同之词语,但就词义创新方面莆仙话也更接近于闽南话,而闽东话的许多固有说法却未见于莆仙话。这种词义上的“共同创新”之特点与莆仙话是从闽南话中分化出来的历史相关联。  相似文献   

4.
广东省内分布着三大方言:客家话、潮汕话(闽语)、广府话(粤语)。三大方言有个性也有共性。本文对三者人体类词语进行初步的比较研究,据此分析这三大方言人体类词语的异同,同时窥探三大方言的亲疏关系以及与普通话词汇相似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莆仙方言是闽语五大次方言之一,它是受闽东话的影响从闽南话分化出来而形成的一种极具特色的过渡性方言,很有研究的意义和价值。但据以往研究资料,在闽语中莆仙方言的研究者和研究成果都比较少。莆仙方言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公开发表的文献,集中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在今后的研究中,需要在研究内容、方法、视角等方面进一步拓展,以促进和加强莆仙方言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宏观上,“词汇的融合”通过数据表明,莆仙话更接近闽南话而与闽东话稍远,莆仙话的词汇独有率比其与闽南话或闽东话的共有率更高,这是其独立为闽语次方言的一个重要依据;微观上,“词语的叠置”、“词语的合璧”和“词义的泛化”是莆仙话由于地缘临近而混合闽东话某些特征的突出表现。  相似文献   

7.
“江湖话”是一种特殊的的社会方言,不仅具有方言的一般性质,尤其具有鲜明的行业特点。旧时代的“江湖”艺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社会群体,因此而形成的“江湖话”也具有非常特殊的社会属性。成都“江湖话”词语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构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词语系统。对这些词语的解读,不仅是为了探讨它们同现代汉语普通话词语之间的联系,更是为了有助于人们了解蜀文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指出仙游话中的"哥"已虚化为词缀,随组合词语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语义特征,有的表动物性别,有的表某类人或事物,还有的作女性名字标记,显示出鲜明的方言特色。并同汉语其他方言做了一些比较,说明"哥"在仙游话中的语义演变过程以及其受到的限制。  相似文献   

9.
学者们一般认为莆仙话与闽南话的文白异读基本相同,并以此作为莆仙话脱胎于闽南话的重要证据之一。本文对此作了补充和修正,从数量、类型、音值等几个方面看,闽南话与闽南话和闽东话的文白异读均存在较大差异,且其中不乏创新之处。因此,我们认为莆仙话白读历史上与闽南话属于同一支派,而后来有了自己不同于闽南话的发展,其中一些发展是闽东话影响的结果,另外一些是莆仙方言自身的演变(特别是音系简化)而致。这是莆仙话过渡性特征的重要体现之一。  相似文献   

10.
指出在福建汉语方言中,只有莆仙方言有边擦清辅音声母[(l)],它是莆仙方言区别于其他汉语阁方言最重要的语音特征,该声母管的字数量众多.根据现有的方言调查结果,论述[(l)]声母是古代百越少数民族的语音特色.首次提出闽语莆仙话[(l)]声母与福建畲语[(l)]声母同源的新说.  相似文献   

11.
莆仙方言的进行体和持续体标记来源于处所词,这是吴语和闽语的共同特征.但莆仙方言的这两种体标记来源于处所代词"即、许",而不是方位后缀或动介词,这又不同于吴语与闽语的其他方言.本文先描写莆仙方言的进行体和持续体特征,然后结合吴闽语其他八种方言的资料,分析进行体和持续体标记的语法化序列,从而观察其演变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嘉应学院学报》2018,(1):75-78
由于移民等原因,潮汕话由华人华侨携至泰国曼谷,在泰国曼谷受到当地的影响。对曼谷潮汕话和国内闽南话词汇进行全面比较具有一定的现实价值。通过比较和分析可以了解两个方言的一般特点、典型特点和同异的成因等。  相似文献   

13.
指出在福建汉语方言中,只有莆仙方言有边擦清辅音声母[■],它是莆仙方言区别于其他汉语闽方言最重要的语音特征,该声母管的字数量众多。根据现有的方言调查结果,论述[■]声母是古代百越少数民族的语音特色。首次提出闽语莆仙话[■]声母与福建畲语[■]声母同源的新说。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考察邵武话动态助词度的来源和性质,解释了:(一)度和过在古汉语里的关系;(二)度在邵武话里演变为动态助词而大部分汉语方言却没有这种用法的原因;(三)邵武话和闽语在历史上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指出在福建汉语方言中,只有莆仙方言有边擦清辅音声母[ ],它是莆仙方言区别于其他汉语闽方言最重要的语音特征,该声母管的字数量众多。根据现有的方言调查结果,论述[ ]声母是古代百越少数民族的语音特色。首次提出闽语莆仙话[ ]声母与福建畲语[ ]声母同源的新说。  相似文献   

16.
灵山话纪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灵山话是灵山县的主体方言,讲灵山话的占全县人口的71.31%。灵山话属于粤语钦廉片,最突出的特点是,古全浊声母今读塞音和塞擦音的字基本送气,果合一有三分之一的字与遇合三、蟹合一合流读[u],假开三大半读[i],没有撮口呼,遇合一、遇合三唇音读[?u],止开三、止合三微韵非组主要读[oi],阴平读低降调。同音字汇收字3900个,词语举例收常用词语134个,语法例句收生活语句50句。  相似文献   

17.
兴化话罗马字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近代莆仙地区兴化话罗马字产生的根由,并以兴化话罗马字撰译的《新约全书》为主要研究对象,归纳出其拼音方案,并依据该方案,探讨其与今天的莆田方言音系存在的异同之处。  相似文献   

18.
李卫群 《教师》2020,(8):127-128
海南话,又称“海南闽语”“琼文话”,是海南的主体方言。海南话俗语来源于百姓的生产生活,传达着海南人民的社会和文化信息,反映了海南人民的生活经验和愿望。文章通过对海南话俗语的考察,探讨海南话与当地文化之间的联系,以期更好地传承和保护海南方言以及海南文化。  相似文献   

19.
语言是一种文化现象,又是文化的栽体。文章收录了洞口话中的167个亲属称谓词语。通过这些亲属称谓词语来透视其中所蕴涵的社会文化信息,包括洞口居民的来源、语言之间的相互影响、传统礼俗、社会心理以厦共同语对洞口方言的渗透。这对于认识洞口方言和社会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闽南方言的文白异读具有相当特色。以粤东闽语潮州话和福建泉州话作为粤闽两地闽南方言代表,从两地文读层之间的差异入手,以语言接触为基础,探讨粤东闽语文读层特点及引起其衰微的原因;并从语音和音韵的历史比较中推断粤东闽语中古文读层形成的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