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幽默趣谈     
幽默是英文"humor"的音译,上世纪20年代由林语堂先生译出.林语堂先生说,"humor"不容易意译,中文现有的词如滑稽、诙谐、调侃、开玩笑、孟浪、揶揄、俏皮……都无法表现宽宏恬静的幽默本意,所以只有采取音译.当时有人建议译为"语妙",让人望文就能知晓其义.林语堂先生表示欣赏,认为"语妙"这个译名语出天然,音韵相近,诚有可取.但后来林语堂先生又说"幽默"已成口语,不宜取消,于是"幽默"一词沿用至今.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幽默”一词最早出现在屈原的《九章·怀沙》中,为“目旬兮杳杳,孔静幽默”,“幽默”是“幽远、静默、深邃”的意思,而幽默故事在历史上也早有记载。但现在人们通常使用的“幽默”一词完全是个外来语,是humor一词的音译,是经我国已故的散文小品家林语堂先生翻译,于20世纪20年代引入国内的。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幽默”的意思是“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同“幽远、静默、深邃”等相比,其意义可谓是大不相同了。现代意义上的“幽默”一词定义很多,林语堂先生曾举过例证说“:幽默是一种超脱的产物,庄子观鱼之乐,蝴蝶之梦,说…  相似文献   

3.
1.自本世纪二十年代林语堂先生将英文单词humor译为“幽默”以来,幽默一词就失去了“静默”、“幽静”的含义.为什么林  相似文献   

4.
刘颖 《现代语文》2006,(4):123-124
“幽默”,是由英语“humor”一词直接音译而来的外来词,意为“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幽默”一词乃林语堂所译,他说:“幽默”二字原为纯粹译音,行文间一时所想到,并非有十分计较考量然后选定,或是藏何奥义。Humor既不能译为“笑话”,又不尽同“诙谐”“滑稽”;若必译其意,或可作“风趣”“谐趣”“诙谐风格”,无论如何总不如译音直截了当,省引起人家的误会。  相似文献   

5.
一、幽默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幽默”是一个外来语的音译,源出拉丁文,原意是动植物里起润滑作用的液汁。这个词在刚传入中国时,一直没有贴切的译名,直到20世纪30年代初,林语堂先生在找不到对译汉语的情况下,只好以“幽默”二字音译。对于幽默,目前尚无公认的定义,通常指诙谐风趣而又意味深长的意思。康德就说过:“幽默是理性的妙语解颐”。幽默是智慧  相似文献   

6.
“幽默”一词,最早见于《楚辞·九章·怀沙》:“殉兮杳杳,孔静幽默”。这里的“幽默”,指的是“寂静无声”。我们今天所说的“幽默”,在英文中是Humor或Humour,法文是Humour,德文是Humor,可见他们是原出一处的。“幽默”是林语堂在上世纪20年代从英文Humour翻译过来的,最早见于北京出版的《语丝》杂志。从此,“幽默”一词一直沿用至今。“幽默”的译名一出现就引起了争议。首先是鲁迅先生觉得不妥当,认为它容易被误解为“静默”或“幽静”。陈望道先生拟改译成“油滑”,但不够确切,又给人以轻浮之感。李青崖先生主张改译为“语妙”,但“语…  相似文献   

7.
人们把运用影射、讽喻、双关等修辞手段,在善意的微笑中,揭露生活中的乖谬和不通情理之处,称之为“幽默”。“幽默”这个美学名词也算是个“舶来品”,它是由英语hu-mour音译而来,这当中,还有一段小小经历呢。humour的英文意思是be-ingfunnyoramusing。20年代后期,围绕humour的翻译,先后出现过多种译法。一些文人学者的翻译也不乏情趣。李青崖译作“语妙”;陈望道译作“油滑”;易培基译作“优骂”;唐桐候译作“诙谐”;文字音韵学家钱玄同则完全按音译成“酉革末”。幽默大师,著名语言学家林语堂则根据其音译为“幽默”。相…  相似文献   

8.
孙吉娟 《现代语文》2007,(9):104-105
一、引言 幽默语言是人类独有的品质、能力和交际方式.研究它可以更好地理解幽默现象,同时也有助于人类对自身的理解.西方的幽默理论研究始于柏拉图时代,国内则应该归功于幽默大师和翻译大师林语堂先生,他最先把"humor"音译为"幽默"(论幽默的译名).本文从语言学角度首先回顾国内专家学者们在幽默研究领域做出的贡献,然后重点分析用概念整合理论揭示幽默短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文人的幽默     
幽默一词是英语humor的音译,它是一种语言的智慧和艺术,常常通过影射、讽喻、双关等修辞手法,在善意的微笑中,揭露生活中乖谬和有悖情理之处。德国教育家海因兹·雷曼麦曾说:“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能为人接受。”清代画家徐文长到(?)舅舅家作客,半晌  相似文献   

10.
教学理论对于教学幽默的研究,远远落后于教师在教学中对幽默的使用。急待我们去探讨。一、什么是幽默? “幽默”一词,自三十年代林语堂从英文“humour”音译进汉语起,一直没有获得一个公认的定义。从字典释义来看,《新华字典》解释为“表面轻松而实际含有深刻  相似文献   

11.
正林语堂(1895—1976),集语言学家、哲学家、文学家于一身的国学大师,又被称为"幽默大师"。他富有创造性地把英文的"Humour"音译为中文的"幽默",从而使"幽默"一词在中国迅速流行开来。"被演讲"趣闻幽默大师林语堂对演讲特别重视。他喜欢演讲,但反对令人措手不及的临时演讲。有一次,他真的遇到了这种事。与大学生们共进午餐后,校长临时请他对学生讲几句话。林语堂十分为难,即景生情,他说:"诸位,我讲一个小笑话,  相似文献   

12.
“幽默”一词是30年代初林语堂由英文音译成现代汉语的。原意是“会心的微笑”、“谐而不谑”、“非低级趣味的 ,只可意会的诙谐”等。幽默的语言 ,妙趣横生 ,使人在忍不住发出会心的微笑的同时领悟到其中深含的智慧和哲理。所以 ,饶有风趣而含意深刻是幽默的基本特点 ,它是思想、智慧、学识、灵感在语言运用中的体现。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过 :“教育家最主要的 ,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在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中 ,幽默更是不可缺少的。在语文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幽默语言 ,可以使教学语言变得风趣诙谐 ,别具艺术魅力 ,并因此创造…  相似文献   

13.
说幽默     
方成 《科技文萃》2005,(8):186-187
幽默,这两个字现在很通行了.原来不是中国话,是20世纪30年代林语堂先生从英文音译来的.意思和我国的滑稽相当.英美各国原先把逗人乐的事物均称幽默,正和中国均称滑稽一样.如今借用这两个词,把不同性质的逗笑加以区分:出于人的智慧的逗笑名之为幽默,其他的则称滑稽.  相似文献   

14.
英文中“Humor”一词进入中国之后,多人有多种译法,有的是音译,有的是意译,有的是音译加意译。1906年,著名学者王国维曾在《屈子文学之精神》一文中议及“Humor”一词,他首译为“欧穆亚”。此后又有李青崖译为“语妙”,陈望道译为“油滑”,易培基译为“优骂”,唐桐侯译为“谐稽”。  相似文献   

15.
幽默的拉丁文原意是“起润滑作用的液体”,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由林语堂从英文音译而引进现代汉语,《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辽宁特级教师魏书生说:“力求使用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不仅使优秀的学生因成功而发出笑声,也尽可能使后进生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受到触动”。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指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  相似文献   

16.
主题词:幽默     
<正>幽默,来源于拉丁文,原指一种与生俱来的令人喜悦之气质,后经音译来到中国。最早使用"幽默"一词的是翻译家林语堂,他将"幽默"解释为"人之智慧已启,对付各种问题之外,尚有余力,从容处之,遂有幽默"。如《诗经》中的女子说的"子不我思,岂无他人",便是一种自嘲式的幽默。而林语堂对于"幽默"性质的理解则更为精辟:"幽默只是一位冷静超远的旁观者,常于笑中带泪,泪中带笑。"可见,幽默并不等同于喜悦,它更冷静、更  相似文献   

17.
新语丝四则     
“HUMOUR”一词最初传入我国时,有好几种翻译方法,林语堂译为“幽默”,李青崖译为“语妙”,陈望道译为‘”滑稽’”,易培基泽为“优骂”,唐桐侯译为“谐稽”.后来林译流行于世。A茅盾最初在给作品仔夜3命名时曾考虑三个:夕阳、燎原、野火。曾用马夕阳),取“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之意.最后定为时交\A‘”可口月乐”一词,是1935年落彝在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教时.为可口可乐驻伦敦分行所译,想不到后来成为中国人家喻户晓的饮料名称。A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是武侠小说迷,他在读了梁羽生的法海工弓缘》后对作者说人使J、兑…  相似文献   

18.
曾与鲁迅并肩作战,曾留给我们对生命与艺术的深邃思考,林语堂先生是这么个幽默的智者。他的语言平和,哲性,娓娓道来中蕴涵了多少智慧。鲁迅与林语堂,好比天平的两端。一个激愤,尖利,呐喊声如雷灌耳;另一个则是静逸,沉着,令人思绪飞扬。他们对文学的态度甚有差异,语堂先生提倡“幽默”,反对新文坛人物的艰涩偏激性攻击,于是与鲁迅先生的唤醒酣睡之人的心态甚是相左了。但是,当时的中国处于那种水深火热之境地,确实极其需要鲁迅先生这般的呐喊!有人提到,语堂先生离开中国是因为鲁迅对其的文字攻战,其实不然。鲁迅逝世后,语堂先生曾非常沉痛地…  相似文献   

19.
欲论“黑色幽默”,当从“幽默”说起。林语堂何以要用幽默二字来音译Humour,而不勉强甩“朽木”、“蛤蟆”、“黑幕”、“胡摹”之类凑合,只求其译音近似而己呢?他自有他的道理:“凡善于幽默的人,其谐趣必愈幽隐,而善于鉴赏幽默的人,其欣赏犹在于内心静默的理会,大有不可与外人道之滋味,与粗鄙显露的笑话不同。幽默愈幽愈默而愈妙,故译为幽默。” 本世纪六七十年代主要流行于美国的一个重要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黑色幽默”,它的艺术特色与表现手法,确乎不同程度地显示在更为广泛更为深远的作家创作中。幽默已含幽隐之义,冠以“黑色”(Black),表明这种文学现象一再暗示人类的笑声至少有一种发自不  相似文献   

20.
阿凡提故事形式短小,结构单纯,形象生动;内容丰富,妙趣横生,耐人寻味。其幽默与讽刺是最主要的艺术特征。(一)探究阿凡提故事的幽默与讽刺,首先需要搞清楚这两个词的概念。对于“幽默”的解释,历来众说纷纭。这是一个音译的外来词,是二十年代林语堂从英语 Humor(或 Humour)一词翻译过来的。这个词在英语词典中含义比较广泛,有滑稽、谐谑、有趣;(天生的)脾气;(一时的)兴致、心情、心向等意思。我国《辞海》中对“幽默”的解释是:“美学名词。通过影射、讽喻、双关等修辞方法,在善意的微笑中,揭露生活中乖讹和不通情理之处。”人们一般把英国人的解释作为广义的幽默,我国的解释作为狭义的幽默。不管是哪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