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方高校教师工作倦怠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李永鑫编制的CMBI,以山西运城学院100名教师为被试,结果发现:CMBI问卷的耗竭维度、人格解体维度和成就感维度平均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耗竭维度,成就感维度,人格解体维度。教师工作倦怠以零倦怠(55.21%)为主,轻度倦怠为17.71%,中度和重度倦怠各为13.54%。在倦怠总分及三个维度上,男教师的平均得分均高于女教师,但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在倦怠总分及三个维度上,本科学历教师的平均得分均高于研究生学历的教师,且在人格解体维度及倦怠总分上表现出显著差异。高级职称的教师倦怠总分极其显著地高于初级职称教师,中级职称教师的倦怠总分显著地高于初级职称教师。  相似文献   

2.
基于对全国36所医学院校的4276名临床医学研究生导师的职业调查数据,对其职业倦怠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临床医学研究生导师职业倦怠检出率为28.8%,在倦怠人群中,轻度、中度和重度职业倦怠者分别占70.2%、27.4%和2.4%。不同年龄、地区、学位层次、指导学生类型和是否担任过行政职务的导师职业倦怠程度存在差异,青年导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从职业倦怠的不同维度来看,东北地区、学位层次高、同时指导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研究生以及未担任过行政职务的导师在情感耗竭维度的倦怠更严重;男性、东北地区、年龄小于42岁、学位层次高以及担任过行政职务的导师在人格解体维度的倦怠更严重;年龄小于42岁、西部地区、仅指导学术学位研究生、博士生导师以及未担任过行政职务的导师在个体成就感降低维度的倦怠更为严重。临床医学研究生导师不同工作内容的满意度与不同维度的职业倦怠呈显著负相关,情感耗竭和个人成就感降低维度的倦怠受临床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最大,受科研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最小,人格解体维度的倦怠受临床工作和教学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大于受科研工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姜斌 《中国德育》2014,(22):11-15
正发现一北京市中学教师的职业倦怠程度整体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在情感耗竭维度倦怠程度最高,缺乏成就感维度次之,人格解体维度倦怠程度最低。发现二重点校的任教教师在人格解体、缺乏成就感和职业倦怠的整体水平显著低于普通校的任教教师,情感耗竭维度没有显著差异。发现三任教对口班的教师在职业倦怠的整体和各维度上都要明显高于任教于普通班、重点班的教师。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采用Maslach职业倦怠通用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和艾森克人格问卷来研究监狱警察。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监狱警察和其他警察相比,在情绪耗竭、成就感降低和总倦怠维度,都是监狱警察倦怠程度要高;从总体上来说,监狱警察的职业倦怠状况并不是太严重,但在情绪耗竭上表现得特别严重;监狱警察群体中,在情绪耗竭维度、人格解体维度和成就感降低维度高度倦怠检出率分别为28.4%、13.5%和19.6%;职业倦怠与社会支持呈显著的负相关;职业倦怠与神经质、精神质呈显著的正相关,与内外向性呈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刘彦军 《天中学刊》2012,27(6):125-127
调查显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在学习倦怠、情绪衰竭、人格解体和低效能感维度上,因性别、年级、生源、经济条件、学习水平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一般而言,在性别上,男生情绪耗竭、人格解体维度的得分均高于女生;在年级上,大一学生低效能感维度的得分高于大二学生;在生源地上,城市生源学生情绪耗竭维度的得分高于农村和乡镇生源学生;在家庭经济条件上,特困生情绪耗竭、人格解体维度的得分均较高;在学习水平上,学习水平越低的学生学习倦怠维度的得分反而越高。  相似文献   

6.
中小学教师工作倦怠主要表现为:情感耗竭、人格解体、个体成就感降低。通过对教师工作倦怠的原因分析,了解倦怠的后果,进而提出降低工作倦怠的对策,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7.
董艳  吕静 《考试周刊》2013,(96):151-153
为了调查大学生的学习倦怠状况及其与专业满意度的关系,本研究采用大学生学习倦怠调查表,对5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施测,发现:①大学生轻度学习倦怠的检出率为28.5%,中度学习倦怠的检出率为51.5%,高度学习倦怠的检出率为5.3%,学习倦怠的累积检出率为85.3%;②大学生整体学习倦怠水平处于中度学习倦怠;③学习倦怠与专业满意度呈显著负相关;④成就感降低、耗竭对专业满意度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当前大学生的学习倦怠程度比较严重,并且学生的专业满意度在很大程度上对学习倦怠有影响,成就感降低、耗竭是专业满意度的重要预测变量。  相似文献   

8.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113名青年教师的职业倦怠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程度较高,处于严重倦怠的教师比例达5.3%,一般倦怠程度以上的教师比例达68%,轻度倦怠程度以上的教师比例达100%;青年教师在"情绪衰竭"维度上的检出率达64.6%;在"去个性化"维度上的检出率为23.9%,男性高于女性;在"低成就感"维度上的检出率达79.6%,女性高于男性,但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程度在性别上没有显著差异。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程度在子女年龄、专业热门程度上有显著差异;与岗位、教龄、经济收入有一定关系,但总体上没有显著差异;在婚龄、学历、职称、专业、城市认可度上的差异不显著。夏季、冬季情感耗竭感较强,晚上和下午疲劳感最强,年终时成就感最低。  相似文献   

9.
学习倦怠是指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或缺乏动力却不得不为之时,就会感到厌烦,从而产生一种身心俱疲、并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状态。采用大学生学习倦怠问卷,对200名地方高校学生进行调查。得出以下主要结论:地方高校学生存在中等程度的学习倦怠;男生的情绪耗竭程度高于女生;不同年级大学生的倦怠程度、低成就感水平不同;不同学习成绩的大学生除了在人格解体这一维度外,在其它维度和总分上都表现出显著差异。可以通过优化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法、增强专业认同感、提高学习能力和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等措施缓解地方高校大学生学习倦怠。  相似文献   

10.
论教师职业倦怠及其组织干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长期经受过度压力所导致的情感耗竭、身心疲惫、人格解体、工作成就感低下等负性症状。在市场经济价值取向和各种现代  相似文献   

11.
教师的人格特征与工作倦怠: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解教师工作倦怠水平的现状,考察社会支持在教师人格特征与工作倦怠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中式工作倦怠量表、简式艾森克人格问卷和社会支持问卷对350名教师进行测试。结果(1)教师轻度工作倦怠的检出率为38.6%,中度工作倦怠的检出率为19.7%,高度工作倦怠的检出率为4.3%;(2)内外向对于耗竭、人格解体和成就感降低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神经质对于耗竭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精神质对于人格解体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3)客观支持能够部分中介内外向、精神质和人格解体的关系,主观支持能够部分中介内外向和成就感降低的关系。结论:教师的工作倦怠问题比较严重,人格特征是影响教师工作倦怠的重要因素,社会支持可以部分中介人格特征对于工作倦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探讨了高中教师心理控制源、应对方式与工作倦怠的关系。采用典型个案抽样的方式,选取洛阳、焦作、信阳、商丘、无锡地区五所普通高中的在职教师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内控性不易发生职业倦怠,机控性跟人格解体、成就感降低维度存在显著相关但对工作倦怠不具有预测性;幻想、问题解决、退避的应对方式对工作倦怠有预测作用;情感耗竭与心理控制源都存在显著相关,六种应对方式除问题解决外都和情感耗竭存在显著相关;人格解体与他控性和机控性有显著相关,并与除求助之外的应对方存在显著相关;成就感降低维度仅与机控性显著相关,在应对方式上与问题解决、自责、合理化、幻想呈显著相关;他控性加上消极的应对方式在工作倦怠的两个维度都会有很高的预测性。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玛勒诗的教师测量量表修订本为研究工具,对安徽省12所高校的167名体育教师进行调查和分析,发现安徽省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属于中等强度;女性教师群体的情绪衰竭水平和去人性化两个维度上显著高于男性教师;就教龄而言,5~10年教龄的教师个人成就感最强;职称高低在职业倦怠的去人性化上没有显著差异,但在情感衰竭和成就感维度上,各职称之间有显著差异;职业压力源的各个层面(学生因素、工作因素、职业期望、组织气氛、自我发展、科研)及总职业压力同总倦怠及情绪耗竭、去个性化两个因子均呈显著相关。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了缓解安徽省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4.
职业倦怠指在应对复杂工作时产生的亚健康状态。资源保存理论认为,当个体感知到资源的威胁和损失时,会产生压力反应,通过减少努力和逃避工作等方式来降低资源的净损失。教师职业倦怠表现为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和成就感降低,处于职业倦怠中的教师会面临相关资源的损失,但想要保存资源的动机也可能使其产生消极行为。因此,通过研究围绕教师倦怠与资源保存之间的联系,可以降低或消除教师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15.
高校基层行政人员在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会逐渐对职业成就感和自我价值感产生诸多困惑,诸如工作价值何在、是否能坚守个人空间、未来在哪里等。针对以上困惑,基层行政人员首先要善于自我管理,合理支配时间;其次要自觉开展职业生涯规划,为实现自我价值规划好发展蓝图;最后还应积极融入教师队伍,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大放异彩。  相似文献   

16.
采用整群抽样法,利用中式职业倦怠量表(CMBI)对270名大学英语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及影响因素进行初步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水平达轻中度,检出率为75.4%;性别、婚姻状况在个人成就感降低维度上有显著性差异;学历、教龄在耗竭维度上有显著性差异;职称、学校类型在职业倦怠三个维度上均产生差异,但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探讨职业倦怠与生活质量的关系,以及社会支持的中介效应.通过整群随机抽样,采用Maslach职业倦怠调查量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简表中文版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141名贵州省特殊教育教师进行调查.结果发现,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倦怠和生活质量处于一般水平;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职业倦怠存在显著相关,生活质量与职业倦怠是负相关;在情感耗竭、成就感降低与生活质量之间,社会支持是部分中介;在人格解体与生活质量之间,社会支持是完全中介.研究表明,情感耗竭、成就感降低和社会支持是特殊教育教师生活质量的重要预测变量,职业倦怠和生活质量之间,社会支持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高校辅导员工作倦怠现状,探讨积极心理品质与高校辅导员工作倦怠的关系。方法:采用工作倦怠问卷(MBI-ES)及24种积极人格问卷(VIA-IS)对陕西某高校67名专职辅导员进行调查。结果:(1)大部分辅导员的工作倦怠状况表现为低程度的人格解体,中等程度的情感耗竭,以及高程度的个人成就感降低;(2)工作倦怠与一些积极心理品质有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9.
辅导员队伍面临着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情感耗竭,人格解体,没有很高的个人成就感等,这样的职业倦怠会影响到高校思政工作的顺利进行,也会影响人才的培养质量。改善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所以要从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具体表现出发,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从学校以及辅导员本身提出一些思考性对策,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顺利进行下去。  相似文献   

20.
卿素兰 《辽宁教育》2013,(2X):19-19
<正>问题:我当老师快十年了,激情也燃烧得差不多了,一方面是教材都教了好几遍了,该有的知识和技能都已经有了,另一方面我们确实很累,后来听说我这种状态叫职业倦怠,我现在怎样才能克服这种倦怠?专家(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卿素兰):职业倦怠指个体在工作重压下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主要表现为情绪衰竭、人格解体和成就感降低等症状。对教师而言,情绪衰竭是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