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制度分析与行为分析相结合代表了政治学研究的新方向。结合行为科学与新制度经济学的行为理论,归纳出行为的“制度-行为”模型,并运用于权力腐败研究,得到了权力腐败行为发展模型与腐败水平模型。权力腐败行为是腐败行为主体与制度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腐败水平取决于正式制度因素。  相似文献   

2.
“教育腐败”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界定教育腐败,并着重分析教育腐败产生的原因。文章分析认为,我国教育供求矛盾尖锐和教育投入不足是教育腐败产生的客观背景和现实原因;教育腐败的查处概率和私人成本过低是个体选择腐败的重要因素;公共权力运行失范,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约束是导致教育腐败行为发生的关键,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治理教育腐败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权力腐败已经从经济、政治领域蔓延到教育领域,中小学校长作为学校的法人代表,全权负责和领导学校一切事物。但由于相应的监管缺失,很容易形成校长权力腐败问题。本文总结了中小学校长权力腐败的表现形式,运用经济人假设理论、教育寻租理论、成本—收益理论和新制度经济学理论来分析校长权力腐败的行为动机,以期从经济学的角度为规约校长权力腐败现象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4.
腐败问题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腐败作为当前我国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的一个极具消极影响的问题 ,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本文从经济学角度对腐败的含义进行界定 ,并对腐败参与人的经济行为规律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受贿和贪污两种腐败行为的模型推导 ,得出结论 :经济人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动机构成了腐败的动力基础 ,政府对市场的过度干预是造成腐败的体制根源 ,国有资源产权不明晰构成了腐败的诱致性因素 ,促使了腐败的多样性发生。正是这些经济因素构成了腐败的经济性根源  相似文献   

5.
针对当前日益严重的腐败现象,从经济学“成本-收益”角度分析腐败产生的经济学根源,然后通过建立腐败者的“成本-收益”数学模型并进行分析,提出从加大腐败成本角度着手抑制腐败,最根本的是通过对资源配置的“非人格化”,减少权力资本化的机会。  相似文献   

6.
腐败问题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腐败问题在我国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治理腐败首先要了解腐败产生的根源,用经济学中的成本-收益分析方法以及博弈论的分析方法来考察腐败问题,对博弈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可以从新的视角探究腐败的产生以及反腐败的应取举措。  相似文献   

7.
腐败的经济学含义是权钱交易,腐败的经济学解释是寻租理论,腐败的主要经济危害是低效率和社会分配不公.治理权力腐败可以从四个方面着手: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和管制;明晰国有资产产权,理顺产权关系;完善遏制权力腐败的机制;切实把制度反腐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8.
将经济学中的经济理论置于行政学的对话语境中,从公共经济学的视角来研究腐败,可以发现官员经济人假设、委托代理理论等都可以在来研究行政腐败的诱因。  相似文献   

9.
《宜宾学院学报》2016,(9):36-43
反腐制度研究不仅要考虑国家审计制度的完善,更应考虑演化博弈过程中不同主体之间的行为。审计人员和被审对象之间存在动态博弈学习过程,故而引入行为经济学的累积理论和破窗理论,运用复制方程构建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两者在不同阶段的最优演化策略。模型显示:行为审计主体均以利己主义为出发点来调整策略,在缺乏部门干预的条件下难以维持长期的均衡状态。审计人员必须关注被审对象的心理动机、行为特征等,并依据具体情况调整工作策略,才是形成腐败免疫系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0.
政府官员的腐败行为分为代理腐败和寻租腐败两种类型,通过建立博弈模型,可以运用数理模型分析影响两种腐败行为的相关因素.要遏止政府官员的腐败行为,就要提高检查腐败行为的工作质量,加大惩处力度.同时,还应针对不同的腐败行为,实施相应的惩处,使政府机构的腐败行为减少到最低程度.  相似文献   

11.
举印者利用手中的权力去捞取个人私利,这就叫腐败。特权是腐败的孵化。自由使用手中的权力就离腐败不远了。教育腐败的危害性具有历史腐蚀性,决不可漠然处之。学术腐败是学术与权力交媾的私生子。没有权力的介入,没有权力引诱,学术是不会自行腐败的。学术研究中的伪造数据、剽窃成果、假造证书,只是当事人的行为不端和学风不正。够得上腐败水平的学术一定是权力异化,并将导致权力衰亡的是那些掌握在学阀、学霸手中的伪科学、假学问及其他们的行为。  相似文献   

12.
惩治贪官是全球所有国家的共识,其主要依据是《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它是迄今为止第一个关于治理腐败犯罪的最完整、最全面而又具有广泛性、创新性的国际公约,并奠定了各国打击腐败犯罪的国际法基础。我国也已基本建立反腐败法律体系,以《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为鉴,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反腐败法律制度,一是要制定《反腐败法典》,建立健全统一规范的反腐败法律体系;二是强化预防腐败的制度,从源头上铲除产生腐败的土壤和条件;三是加大对腐败的打击力度,完善惩治腐败的刑事法律;四是坚持程序正义,加强反腐败的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13.
我国目前已出现了一定的贫富差距,包括地区间、城乡间、不同行业间、不同所有制企业间以及非法暴利、权力腐败和经济行为市场化所造成的贫富差距,这种差距有逐步扩大的趋势,笔者分析了我国现阶段贫富差距的表现及成因,提出解决这种贫富差距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反腐败: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一项重要内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个对社会负责任的企业,在商业运作中承诺反对腐败,不仅是一个最基本的商业准则,还是树立良好企业形象的必然要求。通过规范商业操作,进行行业自律,并开展共同行动,来推动中国反腐败工作的总体提升,理应成为我国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寻租理论主要研究由于政府干预市场运行而产生的垄断、关税和管制等行为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腐败、资源浪费、社会福利损失等问题.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中,政府如何转变职能,减少对市场运行的不当干预,避免寻租行为的发生,是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ymbols in the book "The Great Gatsby" which include some particular places,objects,characters,settings and actions.These symbols are considered to have values different from what they are symbolized and most of them are connected to the theme of the novel-the corruption of the American dream.  相似文献   

17.
腐败与弊政:张居正施政的另一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期以来,学界把首辅张居正的施政视力“改革”行为,把万历初政称为“改革”的政治,而忽视了万历初年的腐败与严重积弊,实际上,从嘉靖前期革新以来的大背景考察,张居正辅政时期的腐败与弊政现象是极为严重的,且愈演愈烈,成为导致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之一。无视这一点而一味称颂张居正在万历初年的除弊措施是偏颇的。  相似文献   

18.
清军入主中原后,大量吸纳明朝的文武官员,为清朝迅速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同时也把明末官场中的贪污成风的陋习继承了下来。顺治帝亲政后,开始制定相关政策对官吏贪污进行打击限制,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在某些地方加大了会计委派制试点的力度。实行会计委派制度,是加强会计监督和管理的有效形式,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重要措施。但从目前各会计委派工作试点地区的试行情况来看,虽已初见成效,也发现一些问题,需要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不断总结完善。立足我国实际情况,对尚在探索中的会计委派制的形式、存在的问题及会计委派制的进一步完善进行了阐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腐败是土耳其的一个严重而持久的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长期的措施来促进廉洁,预防和惩治腐败.建立廉洁政府的主要支柱为议会与政党、检查委员会及立法保障,其主要挑战是对廉洁政府、腐败因果论缺乏理解及来自司法系统、官僚机构及欧盟疲劳现象的挑战.建立廉洁政府需要:政府有可靠的承诺;反腐政策要一致、连贯;加强国内外反腐协作;强化反腐制度保障;抓重点形成合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