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奥运会主办城市经济效应与北京奥运商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近30年主办奥运会城市经济投资渠道及经济发展,认为主办奥运会城市的经济投资通过投入产出链及乘数效应可极大地增加该城市的经济总量;分析认为,2008年奥运会是促进北京城市现代化的重要平台;充分利用举办奥运会的契机大力发展体育产业和旅游业,是加速北京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城市的作用日益突出。城市经济重要性的提高,使城市竞争力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在梳理了城市竞争力理论研究的最新理论成果基础之上,分析了城市竞争力的内涵和体育赛事产业对城市竞争力影响的机制,并通过对悉尼、北京奥运会的实例研究,分别从奥运会对主办城市的经济效应、产业结构效应和品牌效应三个方面对体育赛事产业对城市竞争力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近30年间域外主办奥运会城市经济投资渠道及经济发展的分析,认为:主办奥运会城市的经济投资通过投入产出链及乘数效应可极大地增加该城市的经济总量;2008年奥运会是促进北京现代化和城市营销的重要平台;充分利用举办奥运会的契机大力发展体育产业和旅游业.是加速北京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正>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创始至今,已经走过110多年的历程,共举办25届夏季奥运会,北京第29届奥运会正在积极准备,蓄势待发。每届奥运会都设计过不同的会徽,每一个会徽上除必备奥林匹克五环标志外,都是以突出反映主办国民族传统的图案为主体,衬之以奥运会届数、时间和主办城市名称等。会徽的主体图案既向世人展示了主办国独特的民族风情和艺术风  相似文献   

5.
奥运会主办城市的历史、文化与风采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塑造城市形象和景观实现的。文章从正反两方面分析了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对北京城市形象与景观的影响,以期北京能扬长避短,塑造出独特的令人叹服的奥运城市形象和景观。  相似文献   

6.
对现代奥运会申办和主办城市的三维透视剑东,王会寨一个多世纪的风云激荡,40多届夏季和冬季奥运会的曲折前行,95个申办城市的激烈纷争,已经使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无可争议地成为透视国际社会的文化多棱镜。它负载的精神文明信息和体育文化含量已经厚实到足以与其他一...  相似文献   

7.
《体育与科学》2020,(4):88-94
由奥林匹克宪章、《主办城市合同》和国际奥委会制定的奥林匹克法律文件所组成的奥运规则,通过奥运会主办城市评选程序和最终达成的《主办城市合同》对主办国国内法具有潜在的和间接的影响。不同于国际规则的国内法转化,奥运规则之于主办国国内立法的影响具有承诺履行性、概括保障性、历时性传承等三个方面的显著特点。因应北京2022年冬奥会申办承诺和《主办城市合同》中的法律保障约定,建议将体育赛事直播授予权纳入著作权法保护,将体育赛事数据纳入法律保护体系,并明确运动员等个人赛事赞助不再属于隐性营销的外延范畴。奥运会主办国国内法对于奥运规则具有提升和推动作用。我国立法对于奥运规则的回应将成为提升中国法域外适用和域外影响力、推进法学话语体系建设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8.
顾拜旦说过:“为什么我要重建奥运会?为了增强体育力量,使它更加高尚,确保其独立和持续,使它更好地发挥在现代社会中的教育功能。”教育是奥林匹克运动的根本功能,但奥运会为主办国和主办城市提供的机会是有限的,要想通过奥运会达到丰富本国文化,增强国人凝聚力等社会效应,需要举办国付出巨大努力。目前,奥林匹克教育培训应抓住2008年北京主办奥运会的有利时机,把奥运理念与  相似文献   

9.
邱雪 《中国体育科技》2012,48(3):136-140
运用文献资料研究、调查等方法,从规划的视角对奥运会举办城市进行了分析,梳理出了自1896年现代奥运会以来的历届奥运会举办城市的规划理论,提出了建筑主义、功能主义、系统理论、人本主义、后现代主义、可持续发展理论下举办城市规划思想体系.同时,以理论与实践作为评判标准,提出在理论方面,城市规划理论表现出了极强的科学性、继承性以及可操作性;在实践层面,组织者能否找到规划理论与城市特点的契合点是规划实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奥运会经济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赢利后,以往奥运会因财政方面支出过于庞大可能对主办城市经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的态势发生了急剧改变,各申办国期望通过举办奥运会赢利的意图也日益突显。1988年汉城奥运会、1992年巴赛罗那奥运会及2000年悉尼奥运会极大地改善了主办城市的基础设施,增加了主办城市的财政收  相似文献   

11.
成功申办与举办第29届奥运会对中国社会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从多角度探讨成功申办与举办第29届奥运会对中国社会环境的影响与促进作用。研究认为,举办奥运会能够促进体育与文化的完美融合;对经济具有促进作用;加快城市建设以及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对我国民众对北京申办第29届奥运会的态度进行了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12.
青奥会是通过体育教育青年,并为全世界青年提供一次感受奥运精神的一次盛会。本文通过对南京举办2014青奥会的优劣势进行分析,阐述了南京城市体育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同时对南京城市体育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体育文化的建设、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建设、体育场馆功能转变的建设、体育产业化的建设。为南京举办好青奥会和实现南京城市体育的整体推进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根据<奥林匹克宪章>中对奥运会举办城市遴选的规定,从国际奥委会和候选城市两方面探讨了经济因素对双方的决定作用.对于国际奥委会而言,奥运会巨大的规模,全球目前面临的经济危机和数量众多的比赛场馆的建设,需要坚实的经济基础,奥运会举办国家和城市的经济实力是前提.对于奥运会举办城市来讲,提出诱人的经济条件是获得选票的  相似文献   

14.
奥运会对举办城市经济的负面影响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从奥运会的历史事实出发,就奥运会对举办城市经济产生的负面影响及其对策进行了客观、深入的研究。奥运会对举办城市经济产生的负面影响主要包括体育设施闲置,城市非受益人群的生活受损和社会额外支出增加等三个方面。研究目的是为了降低奥运会对举办城市经济的负面影响,扩大正面影响,促进奥运会及其举办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前奥运举办城市,发展体育休闲产业的经验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国外奥运举办城市,发展体育休闲产业的经验,以期为抓住后奥运机遇,促进我国城市体育休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6.
国际奥委会新一轮改革蓝本《奥林匹克2020议程》中,围绕"城市与奥林匹克运动"提出了颇具反转、颠覆意味的重大设想,同时也是对"无城来办"现实危机的被动应答。"无城来办",是现代城市开始后现代变革下,奥运会与之不相适应的矛盾体现。这种矛盾于多方面影射:城市规划的集约化与奥运会超大规模之间的矛盾;城市空间的公共化与奥运空间排他性之间的矛盾;城市民生的实际期许与奥运会政治经济宏大设想之间的矛盾;城市生活的休闲化与奥运会工业文明逻辑之间的矛盾。因而,未来奥运会应观望城市风向,跟进城市变化,主动而积极地进行调整与适应,才是实现奥林匹克运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向。  相似文献   

17.
衡量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功的主要标准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咨询、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国内外关于奥运会举办成功的标准、历届奥运会举办效果的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衡量北京奥运会成功的主要标准有在政治上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威望、促进了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增强了全国人民的凝聚力、促进了北京的城市建设、增强国民的体育意识、促进了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等12项内容。  相似文献   

18.
浅析举办重大体育赛事对城市体育事业竞争力的提升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像奥运会、足球世界杯这样的大型体育赛事的成功举办,会对举办城市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能够显著地促进举办城市体育场馆设施的完善和齐备、专业体育队伍建设、增加城市的体育人口、为举办城市积累体育赛事运作经验和提高赛事经营管理水平、丰富举办城市的体育文化、促进举办城市体育产业的发展,从而全面提升举办城市体育事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北京“绿色奥运”理念将环保建设这一领域注入奥林匹克运动之中。2008年“绿色奥运”的成功举办,将对加快实施中国城市的环保规划,促进现有生态环境的改造,加强城市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唤起民众的环保意识,提高城市的文明水平,为中国的生态环境建设将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董进霞 《体育科学》2006,26(7):3-12
对过去半个世纪举办过奥运会的不同洲际的8个城市在有形遗产和无形遗产方面进行比较研究,发现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文化背景差异和国际大环境的变化,每个举办城市所留下的遗产各有特色。2008年第29届奥运会的遗产将体现在现代的城市、一流的体育设施、增长的经济、具有中国特色的开/闭幕式、公私合作的奥运运作模式、奥运价值的认同、自愿服务意识建立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