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通过对城市体育休闲公共空间的背景、目的、意义的描述,分析了在当前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中,人们对公共空间的需求的紧迫性,进一步提出了城市体育休闲公共空间研究的必要性,指出研究城市体育休闲公共空间能够为城市环境的规划与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能够为普通大众提供更多的休闲健身场所,从而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条件下,城市人居环境建设已普遍为人们所关注。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与辩证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体育运营城市及其人居环境的模式进行文化视角的梳理与分析。认为现代城市运营与建设中的人居环境应本着“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发展理念,依托现代城市化的发展趋势,将体育、商贸服务和文化终极目标导入人类居住区。完善城市文化的价值内涵,打造现代城市人居环境“关注人本生活、关爱身体健康、关心生态环境”的文化品质。并提出现代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的“CSDC”模式,为体育运营城市提供理论支持与参考。  相似文献   

3.
基于“健康中国”“国家治理”、《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国办发〔2019〕40号)》颁布等背景,运用文献法、逻辑分析法,从社会需求、家庭需求、个体健康需求等3个方面解析了城市绿道体育“健康休闲共同体”建构的应然性;并将城市绿道体育健康休闲共同体界定为“城市居民基于身体健康或实现身体健康这一共同需求,以城市绿道体育场域为身体练习公共关系空间,而形成的团体或组织”;最后,对构成这一共同体的共同价值、公共权威、公共资源、公共场所、公共活动等基本要素,进行系统诠释。  相似文献   

4.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通过对我国城市现代化发展进程中,体育文化功能的归纳与总结,分析了当前城市体育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现代城市体育文化发展的思路与对策,为体育文化的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5.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实地调查等研究方法,从体育旅游产业开发经济、政策环境、游客身心健康需求市场前景和亚运场馆旅游资源开发、游客客源市场开发及特色体育旅游产业开发趋势等方面分析了后亚运时期广州城市体育旅游产业开发的条件与趋势,并针对性提出广州应抓住后亚运时期城市体育旅游产业开发的经济、政策环境和游客身心健康需求市场前景优势条件,以及亚运场馆旅游资源、游客客源市场和特色体育旅游产业开发的趋势,通过实施建设广州现代体育旅游中心城市发展战略,构建亚运城市体育旅游公共游憩空间系统和城市体育旅游产业公共服务体系等开发策略的落实,实现后亚运时期广州城市体育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的城市发展体育旅游产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对共同体意识与现代社区建设的关系进行分析,认为共同体意识的培育和构建是现代城市社区建设的关键,大众体育则具有明显的共同体特征。在此基础上,以社会人类学为视角进一步讨论了大众体育与社区共同体之间的关系,认为大众体育可以通过促进社会互动、推动社会融合和展现仪式性价值,促生出社区居民认同的共同体意识。因此,以大众体育为载体,建设现代共同体社区将成为推动和谐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对"生态体育城市"进行了引入与探讨,认为生态体育城市是生态体育、生态城市和体育城市三个上位概念的聚合.生态体育城市的建设契合了当前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健康中国"的基本国策,有利于促进体育生态本源的回归,对城市的发展和市民幸福感提升具有积极的意义.建立了融"生态体育资源"、"资源单位"、"体育治理"、"结果评价"、"制度建设"、"用户享用"于一体的基本分析模型.并指出主体的生态体育意识薄弱、体育内部生态的发展失衡、城市生态体育资源的不足等是制约生态体育发展的重要因素.提出了自然资源驱动、城市交通驱动、传统文化驱动、体育科技驱动的生态体育建设模式.并提出了"公众生态体育意识的培养"、"生态体育资源的整体规划"、"体育生态城市建设的制度建立与完善"、"畅通市民体育需求通道,搭建市民参与机制"等生态体育城市建设推进路径.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基于对城市公共体育空间之公共性内涵的反思,指出当下城市公共体育空间既存在公共性与功能性的矛盾问题,又面临城市土地资源有限的现实难题。研究认为,这两大问题均可通过“可供性”理论予以消解,首先,“可供性”思路指导下的城市公共体育空间通过营建具备公开性、异质性和共同性等3大公共性核心价值的场所,使得空间的公共性与功能性不再相互抵牾; 其次,通过利用“可供性”的纵深层级划分,将以项目为中心的设计思路转变为以身体活动为中心的设计思路,既保证了市民基本休闲健身需要,又有助于探索非体育用地建设体育空间,进而消解土地资源有限的现实瓶颈。研究根据可供性的四层级特征,提出城市公共体育空间的设计理念:①空间的体育可供性分析;②空间使用者的需求调研;③建成空间的更新与再设计。  相似文献   

9.
摘要:城市化是国家经济制度、政治体制和社会形态发生变革的重要引擎,在体育领域,城市化进程的结束则标志着体育发展方式的重要转型。有鉴于此,以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体育发展现状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比较分析法,结合英、美2国的实例,详细梳理城市化进程结束后,即城市化水平达到50%背景下,城市化对我国体育人口规模、体育空间布局、体育产业结构以及体育管理体制所造成的影响,其研究结果对于厘清现阶段我国体育发展的症结及未来我国体育改革的对策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及实践价值。研究认为:城市化作为一种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始终影响着体育发展的进程与走向;城市化水平与体育发展的现实水平存在着高度的相关性,当城市化水平达到50%的时候,标志着体育将进入到一个全面转型的发展时期;我国已经进入到城市化进程过半的关键时期,城市化对体育发展方式的影响已经全方位体现出来,城市化引致的人口聚集成为了体育人口发展的基础,城市化引发的城市扩张导致了体育空间布局的整合,城市化催生的结构调整搭建了体育产业发展的平台,城市化激发的制度改革完善了管理体制发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10.
体育与我国城市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步伐的不断加快,体育与城市发展变得越来越密切.阐述了我国体育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现状,并对体育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与影响,体育开发与城市环境相适应,城市体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进行了讨论.且对体育在城市经济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说明.其立意及分析对我国今后城市建设与发展体育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1.
城市主体体育权利既是历史范畴,也是当代热点话题,伴随社会政治、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变化,城市主体体育权利的诉求也日益高涨.特别是我国部分城市的定位打上了体育的烙印,就有必要分析城市主体体育权利与城市发展的关系.文中首先从经济、政治、生活和生态等方面探讨了认知城市主体体育权利的范式,然后基于全球视野和案例分析了城市在经济、政治和体育全球化发展条件下体育权利的变迁,最后讨论讨了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主体体育权利发展必须直面的话语与行动、权利与制度以及名声与民生等方面城市主体体育权利的矛盾问题.  相似文献   

12.
现代体育与城市形象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瑛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8):1046-1047,1053
现代文明的进程就是城市化不断发展的过程,在城市化的推进中,城市不可避免的要和体育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现代城市的兴起为现代体育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促进了体育的勃兴.但同时也要看到,现代商业的介入使得体育逐渐成为一种视觉形象,在城市举办大型的体育赛事虽然繁荣了城市文化建设,但并非可以将其简单的与城市形象归为一体.一个城市的形象是市民精神的表现,而不是一个简单的视觉画面.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湖南城市体育文化建设与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湖南省中小城市为例,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其体育文化的建设与发展进行研究,目的是通过研究寻找适合中小城市体育文化建设与发展的有效路径,促进城市的健康和谐发展。研究发现,湖南中小城市体育文化建设规模小、特色不明显、没有充分发挥体育文化在城市建设与发展过程中的推动作用。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要想有效提升中小城市体育文化的建设品位,须进一步加强本土特色体育文化建设,扩大体育文化的建设规模,加快体育文化与城市发展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4.
对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的策略进行了探索。结果发现,当前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职能部门在城市社区体育组织协调中权责不清;城市社区体育场地运营重利益轻服务;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供给模式不完善;不同区域社区体育发展不均衡;人口结构变迁对城市社区体育的管理提出了新要求。提出了完善社区体育组织体系、协调相互间的关系;将社区体育发展与城市规划建设相结合;构建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多主体的供给机制;合理配置体育公共资源,促进社区体育发展均衡化等策略。  相似文献   

15.
在上海为建设成与国际大都市相匹配的国际体育知名城市而努力的大背景下,在深入细致的分析上海城市体育现状以及与国际体育知名城市存在的差距的前提下,在分析了"文化自觉"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文化自觉是上海建设国际体育知名城市的着力点这一观点。并围绕"文化自觉应成为上海建设国际体育知名城市的执政理念,文化自觉要成为继承传统体育文化和吸收世界先进文化的桥梁,文化自觉要成为上海建设国际体育知名城市市民的一种境界"三个层面展开论述,以期为上海体育知名城市的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城市化与城市社区体育的互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化加快了我国城市社会的转型,促进了城市群众体育的变迁,城市建设为城市社区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使社区体育的开展成为可能,而社区体育在城市社会协调发展中的作用也日趋重要,特别是使社区的功能得到完善,使社区的承载能力得到加强,为城市化的加速发展提供了内部动力。  相似文献   

17.
以城市社区体育与卫生现状为出发点,以体育社会学、管理学知识为切入点,运用文献资料法、对城市社区体育与社区卫生发展进行研究。体育与卫生相互依托、相互合作,社区体育卫生在提高市民体质、健全预防控制机制起着重大作用。建立完善的社区体育和卫生合作机制能够更好地完善社区的保障体系,促进社区文化的建设,加快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进程,提升整个民族精神文明程度,真正为践行富民承诺、建设平安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与辩证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体育在城市运营及其人居环境的模式进行文化视角的梳理与分析。认为城市人居环境建设应本着“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发展理念,依托现代城市化的发展趋势,将体育、商贸服务和文化终极目标导入人类居住生活区,完善城市文化的价值内涵,打造城市人居环境“关注人本生活、关爱身体健康、关心生态环境”的文化品质,为体育参与城市人居环境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现代城市社区的传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我国城市化过程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面临挑战和冲击,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现代城市社区体育割舍不掉的根,在城市社区体育的建设与发展中需不断整合与重构,并以满足城市社区群众的现实需要和城市社会的和谐发展作为其文化传承的方向,从而完成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20.
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影响因素及发展策略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城市社区体育的建立与形成是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产物,城市居住格局、经济发展与生活水平的提高等推动了城市社区体育的发展.新的社区居住形式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街道、社区是发展城市社区体育的主要依托点,坚持服务是发展城市社区体育的根本,城市社区体育应选定有特色的热点内容等是社区体育发展的主导思路;加强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的宏观指导,积极培育和形成一支社区体育建设的骨干群体,建立社区体育专项经费,拓宽城市社区体育经费的筹措渠道等是城市社区发展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