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新课标”与新型的师生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要求的师生关系从90年代至今,认知主义的教学理论逐渐发展为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它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只能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教师不应该直接向学生传授和灌输知识。建构主义理论还非常强调“合作学习”,它把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交往看作教学的基本任务,认为教学过程就是师生对世界的意义进行合作性建构的过程,而不是“客观知识”的传递过程。《新课标》所包含的理念与建构主义的倡导不谋而合。比如《新课标》一方面强调某一学段学生应达…  相似文献   

2.
罗颖 《湖南教育》2009,(10):57-57
在建构主义理论下,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当包括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四个部分。科学的教学设计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创设“情境”,强调“协作学习”,强调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建构。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教学设计通常从如何创设有利于学生意义建构的情境开始,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生动具体的场景,让学生去体验,从而帮助学生建构理论,掌握知识和技能。  相似文献   

3.
建构理论统计课堂教学方法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现代教学理念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更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以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建构主义理念倡导学生主动建构,自主学习。本文运用建构主义理论分析了统计学课堂教学的“教”与“学”的特点,并以此为基础,探讨统计学课堂教学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刘琛  张垚 《陕西教育》2005,(12):15-15
建构主义的目标是建构知识的意义,而这一过程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才能完成。这就要求教者要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设计,教学中坚持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理论的正确发展方向,采用全新的教学设计思想。建构主义的核心内容是强调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目前不少研究人员却得出结论:基于建构主义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主要是学习环境的设计,即如何设计出适合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学习环境,包括问题、相关的实例、信息资源、认知工具、会话与协作工具、社会背景支持。而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本身反而被忽略了。自主学习设计是整个以学为中心教学设计的核心内容。以学为中心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常用的教学方法有: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随机进入教学、启发式教学等等。下面,我们根据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做出不同的设计: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以教师为中心教学设计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的分析,阐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的特点:即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强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计,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强调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建构。  相似文献   

6.
建构主义“学与教”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则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要求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育思想与教学结构(彻底摒弃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传授、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对象的传统教育思想与教学结构)、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7.
施教为学促进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兆华 《物理教师》2004,25(10):3-5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人,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教学环境的设计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意义建构的促进者.教师应树立“施教为学”的观念,围绕学生的学习活动来开展教学工作.那么,如何进行教学设计,有效地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相似文献   

8.
田芳 《教育教学论坛》2013,(13):182-184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础,建构主义认为学习并不是学习者机械地将外界知识搬到记忆中,而是在学习者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与外界环境里的各种因素相互作用,在交互作用的过程中获取和建构自己新的知识体系。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设计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意义建构,围绕着"学生如何学"进行教学设计。本文以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为例,基于建构主义理论进行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9.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学生完成意义建构的帮助者。本文从物理教学中的“讲”与“学”的积极性、学习材料的预备性、互动的有效性、练习与实践的自主性以及学习的反思性五个方面提出了以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如何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来指导物理教学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可见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作用和传统教学相比已发生很大变化。这就意味着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彻底摒弃以教师为中心、单纯强调知识传授、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对象的传统教学模式)、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思想。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Instruc…  相似文献   

11.
《论语》一书二十篇是孔门弟子辑录的孔子言行录,也记载着一部分孔子门徒的言行,是我们研究孔子教育哲学思想所依据的主要资料。从《论语》入手分析孔子的教育哲学思想:教育对象,主张有教无类;教育内容,特别重视思想品质和伦理道德教育;教学原则和方法,主张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并重、好学乐学、立志有恒、锲而不舍、学行结合;道德教育思想,主张立志乐道、自省自克、身体力行、改过迁善;主张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以及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的教师职业素质。  相似文献   

12.
当代认知心理学的"学习观"及教学启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认知心理学是当代心理学发展的主流,对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认知心理学学习观主要有:学习是个体主动构建的过程,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是学习的充分条件,对信息的认知加工和相应的策略是学习的必要条件,元认知对认知过程的意识和调控影响学习的顺利进行,动机指导着个体的学习。据此,现代教学实践应改变传统的学生观,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的研究、学生学习策略和元认知能力的培养,教学评价也应注意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相似文献   

13.
从学校本位职业教育的视角.研究德、澳、美、日四国高等职业院校工学结合方式,提出为了确保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的有效性,政府要落实工学结合的合法地位;高职院校要提高工学结合的相关性;高职院校要强化培训和应对市场变化功能:同时高职院校还要与企业共同加强工学结合“学程”和“工程”的管理与评价。  相似文献   

14.
学习中国画时,师承是不可避免的。师承强调的是对前辈或同辈的学习、继承,而绘画的主要价值在于创新,这其中有着天然矛盾。为了使这种矛盾得到缓解,在师承别人的绘画时,首先,要理性选择自己要师承的人;其次,要从自身的需要出发,尊重自己的感受;再次,则要注意:更要重视对自然的学习。  相似文献   

15.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它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中,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教师则起组织和指导的作用。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教师应将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及随机进入教学运用到综合英语教学实践中,从多方面、多角度创设各种有利于学生运用语言的情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其语言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6.
高职学生数学价值观的培养是提高数学课程教学效果的主要内容之一,只有在充分认识和理解数学价值观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对学生的数学价值观进行培养,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课程的积极性。培养途径包括:在使用中学习,在学习中使用,以培养数学的应用价值;教学方法和具体教学内容有机融合,以培养数学的人文价值;突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健全思维监控机构,以培养数学的思维价值;抽象与具体结合,应用与探究学习结合,以培养数学的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17.
青年教师的学习是学校持续变革的关键,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高校青年教师一方面承担着教学、科研双重任务,扮演着独特的学习角色;另一方面,又受管理模式、资源分配、学习文化、培训制度等因素制约,在学习上面临着现实困境。为了改变这种状况,高校应结合自身实际加强校本管理,通过改革评价体系、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加强学习规划管理、营造合作文化、完善培训体系等多种措施,促进青年教师学习并不断提升其学习水平。  相似文献   

18.
When new media and delivery systems are introduced, they are often accompanied by claims that they provide increased learning. The temptation to ascribe learning powers to delivery systems is strong, as evidenced by repeated attempts over many decades to do so. A relatively new arrival, serious games are currently the recipient of much attention in this regard. In a new meta‐analysis of learning in training programs with or without games, Sitzmann (in press) suggests that delivering training via simulation games enhances learning, while she also acknowledges that instructional methods—not delivery systems—provide the ingredients that facilitate learning. If blog posts and Internet articles provide a useful indication, many practitioners are furthering claims for increased learning and retention via serious games. These claims provide fertile ground for a new set of myths about this relatively new delivery system. Before choosing to invest in acquiring or developing serious games, decision makers should consider (a) instructional methods and (b) whether they will realize benefits from a cost and implementation perspective. They should not select serious games because of claims that the games will intrinsically enhance learning.  相似文献   

19.
丁念金 《教育学报》2006,2(1):36-42
学与教的关系问题,是课程与教学中的一个根本问题,本体论关系又是这一问题中最根本的方面。对此,西方和陶行知时代之前中国的看法为“分”,即把两者作为两种本质上不同的活动分开来对待;几十年以来中国流行的看法是“合”,即把两者合为一体。我们认为,应然的理解是“分中合”,即它们是两种本质上不同但又相互关联的活动,将它们分开来对待,同时看到两者的密切关联和时空上的部分重合。当前急需实现的转变是“分”,这种转变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关于"教"与"学"的新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高校的改革,“教”与“学”都“冒”出一些新问题,学生埋怨学校所“教”不适应当前需要;教师则叹息学生不如八十年代的大学生素质高,而教师教学、科研任务繁重;同时毕业生就业等影响教学计划的落实。如何通过管理杠杆调动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教管部门”应针对扩招、“保研”、“就业”的等新问题出台新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