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故乡     
陶潜云:"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桑。"此文表达了两代人失去故乡的痛楚、伤悼与迷惘。在现代社会文明发展的进程中,人们离开童年的故乡似乎越来越远。对于那些还有故乡的人们,那里是理所当然的存在。"我也不知道我的故乡是哪里,所以我说我没有故乡。""但是我爸爸有故乡。可是他说他也没有故乡了,他的故乡在水下,不在山上。"故乡从生命中抽离时,你会不会也像  相似文献   

2.
远离故乡十余年,故乡的山,故乡的水常常进入我的梦境,勾起我对故乡、对父亲的怀念。我的父亲,常穿着一套蓝色的皱巴巴、打着补丁的衣服,高高的颧骨。他是一名教师。刚记事时,我真不愿意人家知道他就是我的父亲,一是他身材矮小,二是一副十足的乡巴佬样子。  相似文献   

3.
我站在木台上 也无力回答望着那即将逝去的残阳 望着他那沟壑坑洼高楼栋栋景象万千我不忍追问我却思念着 他的血液梦幻般的故乡 如此肮脏我问天 我在彷徨故乡的青荣 不久何时再复 我们将随之死亡他并未回答 人们啊看不见天空的神情倘若你们有点——浓浓的二氧化硫 所谓的“人道主义”迷糊了我的双眼 那就请你我问地 放过母亲他伤痕累累地喘息着 也救救自己寻找记忆里的故乡$湖南省平江县维爱中学@浪尘  相似文献   

4.
故乡的野菜     
我的故乡不止一个,凡我住过的地方都是故乡。故乡对于我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情分,只因钓于斯游于斯的关系,朝夕会面,遂成相识,正如乡村里的邻合一样,虽然不是亲属,别后有时也要想念到他。我在浙东住过十几年,  相似文献   

5.
父亲晚年对故乡和祖先是更思念眷恋了,他在精神上从未离开过故乡和祖国,但他说他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是荡子。我四伯伯有荡子之才而无荡子之德,这是父亲对他十分确切的评价。而德才兼备的极致的荡子是与大自然的德行相通的,我父亲就是。  相似文献   

6.
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叙述了“我”——一个进步的知识分子返乡搬家的一段经历。一般认为小说的线索是: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这诚然是不错的,但我们似乎更应注意到伴随这一经历的“我”的情感的深刻变换,即:期待——幻灭——再生的心理历程。阔别故乡二十余年的“我”返回时见到的竟是一幅苍凉的景象,“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瑟的荒村,没有一丝活气”。而在“我”的记忆中,故乡要好得多了,“但要我记起他的美丽,说出他的佳处来,却又没有影像,投有言辞了”。于是“我”只好把这种奇特的感受归咎于“没有什么好心绪”,这一似乎合理的解释未能使我们满意。故乡本来也许就没有什么改变,“我”心中  相似文献   

7.
光阴故事     
我还在读小学时,父亲从部队转业到了边疆。父亲对我说,那是他的故乡,也是我的故乡。那时候交通不发达,我们坐了十多天的车,才到达父亲的故乡。我进了新的学校,一下适应不了新的环境。同学们都讲本地方言,我总也听不明白他们在说什么,不知不觉课程落下很多。  相似文献   

8.
老屋     
鲁迅先生笔下的故乡倾注了他的全部感情,情笃深厚、意也浓浓。鲁迅接母亲到城里居住,搬家离开故乡的那一刻,鲁迅先生写道:"老屋离我愈远了,故乡的山水也渐渐地远离了我。"那景、那情,可以入梦。故乡我家的老屋让我难以忘却,那里,逝去的往事令我不能释怀,住在老屋的温馨,是真正意义上的家的感觉。老屋是六十年代初期砖瓦厂的废弃厂房,原  相似文献   

9.
父亲晚年对故乡和祖先是更思念眷恋了,他在精神上从未离开过故乡和祖国,但他说他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是荡子.我四伯伯有荡子之才而无荡子之德,这是父亲对他十分确切的评价.而德才兼备的极致的荡子是与大自然的德行相通的,我父亲就是.  相似文献   

10.
为了故乡     
我爸爸是一位商人,他离开长沙已经有16年了,在深圳创办了几家企业,主要是生产电脑刺绣机和加工有关刺绣的产品,还出口到了日本及印度等国。但他时刻也没有忘记长沙这片故乡的土地。去年9月,爸爸把我和妈妈叫到一起,宣布他要回长沙投资,希望我们和他一起回故乡,暂时放弃深圳的工作和学习。我当时很惊讶,从内心讲我还真不愿意离开深圳这座  相似文献   

11.
母校永在     
凸凹 《教师博览》2014,(3):39-40
一如丑人的自我感觉总是俊的,故乡在我的心中,也总是好。特别是有关故乡的文字,处处溢关,营造出诱人的神秘,惹他人向往。  相似文献   

12.
    
<正>我的故乡在一个小山村,村后有一条泥泞曲折的小路。那是我每年回故乡必走的路。晚上,那条路上洒满月光,爸爸为了增添旅途的乐趣,一边给我讲他童年时的故事,一边引领我前行。第一次倾听这条小路的故事是几年前的一个暑假,那时刚下过雨,爸爸说要带我去他  相似文献   

13.
《故乡》是鲁迅先生写于1921年的一篇短篇小说。教参在分析人物形象时,用了大量篇幅分析闰土形象,用较少笔墨分析杨二嫂,而把“我”只作为一个线索人物放在前二人之后略加评议。我认为这篇文章既然采用了第一人称叙述的写法,写“我”,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所见、所闻、所感,塑造了“我”一个正在寻求新路的进步知识分子形象,那么把他作为线索人物来看似乎有点不平“民  相似文献   

14.
朱芬 《文学教育(上)》2014,(17):155-155
木兰故乡盛放的格桑花,绽放着我的憧憬与期待,迎来了我神交已久的晓苏和他的一群朋友。  相似文献   

15.
金色的大草帽,是我的启蒙老师杨国保的标志性装束,在我童年的岁月中留下深刻的印记。他是故乡有史以来第一任教师,在乡亲的眼里,他无疑就是一位圣人。  相似文献   

16.
致命习惯     
弟从故乡来,给我带来一只母鸡。孩子天性喜欢小动物,我的儿子也不例外。他向我要求,把这只母鸡放在阳台上养一段时间。我同意了。  相似文献   

17.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有我迷人的故乡。桃园荡漾着孩子们的笑声。桃花映红了姑娘的脸庞,啊!故乡!终生难忘的地方……”天津美术学院礼堂座无虚席。这深情、甜润的歌声,激起了长时间热烈的掌声。歌唱者美术师范系进修生孙玉河荣获一等奖。他最爱唱这首歌。因为这歌儿鼓舞着他为故乡美、为学生美而献身。  相似文献   

18.
《故乡》中几处标点符号的使用,很值得细细体会。母亲告诉“我”闰土要来,引起了“我”对少年闰土的回忆。回忆结束后,作者写了这样几句话: 现在我的母亲提起了他,我这儿时的记忆,忽而全都闪电似的苏生过来,似乎看到了我的美丽的故乡了。我应声说: “这好极!他,——怎样?……”这最后一句话只有六个字,却用了五种标点符号。表达了“我”极为复杂的思想感情。“我”和闰土有真挚深厚的友谊,多年不见了,听说闰土要来,怎不惊喜?所以用了感叹号。但从故乡的凋敝、残破,断定闰土的命运也  相似文献   

19.
正2010年的成都很冷,齐飞巴不得带着他父母全部移居到北方。齐飞穿着防寒服窝在我家沙发上,"暖气一定是全人类最伟大的发明。"我抽掉他一支万宝路,"快滚去你的第二故乡,越远越好。"齐飞的第二故乡在西安,2006年,他跑去西安读了四年大学,就彻底背叛了他的出生地。  相似文献   

20.
外公的梅园     
有一年冬天,外公给我打来电话,告诉我他的梅园又多了几分生机,我心中顿生好奇,到底是什么让他老人家如此开心?带着这份好奇,我赶早回到了故乡,去了外公的梅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