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3 毫秒
1.
听证制度是现代程序制度的核心要素之一.我国现行《行政许可法》对听证主持人制度的规定存在一些不足,成为制约听证会质量的瓶颈,不利于行政许可听证目的的实现.因此,探讨我国行政许可听证主持人制度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完善该制度的一些具体措施,对充分发挥行政许可听证制度的功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行政许可法》的颁布施行是我国行政法治发展的又一里程碑。《行政许可法》从行政许可的实际需要出发,以专节的形式规定了行政许可听证程序,首创主动听证程序,明确案卷排他性原则,必将对我国的行政程序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但在行政许可听证制度设计上还存在一定缺陷,需要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3.
《行政许可法》第四节规定了行政许可听证制度。该制度对城市规划行政管理工作影响深刻。为了保证行政许可行为程序合法,同时使相对人合法权益得到保障,该文结合城市规划管理的实践,对城市规划行政许可听证适用范围的界定以及听证制度的若干关键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非正式听证是指以听证会以外的方式听取意见的制度。非正式听证程序简便,灵活宜用,其适用范围远远大于正式听证。行政许可作为资源合理配置和国家微观调控的重要手段,直接涉及公民、组织的合法权益。行政许可中建立非正式听证程序有利于保证许可机关做出正确的决定。本文把我国行政许可法中第36条和第38条视为我国关于非正式听证的规定,并界定行政许可中的非正式听证程序的适用范围及其应包括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行政许可法》中有关听证程序的规定被喻为中国政府的一场自我革命。该法第四十六条、第四十七条对听证程序之启动做出了规定,该听证制度透视出了政府在将公众参与引入重大行政许可上的努力。但是行政许可听证制度在启动上仍然存在着行政裁量侵害公众参与的潜在危险。对上述条款进行重构,可以在行政裁量基准设定过程中引入公共参与,完善裁量基准的列举方式以及明确界定公共利益的范围等方面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6.
禤彦 《文教资料》2006,(32):52-53
行政许可听证制度的设定是我国听证制度发展的进一步深化,对完善听证制度建设有着促进意义,同时也存在尚需改进之处,本文对行政许可听证制度设立的亮点及不足进行了评析。  相似文献   

7.
在论述建立行政许可听证制度的必要性的基础上,就完善我国行政许可听证制度进行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8.
行政许可听证制度是行政许可程序中的核心要素,可以赋予相对人参与许可机关决策的机会,保证许可客观、公平、公正;行政许可听证的适用以行政机关作出对相对人的不利许可为要件,适用范围不应排除行政许可的撤销和撤回,行政许可机关依职权主动举行听证事项应当在立法和实践中予以重视,应申请举行听证事项应当明确界定;为保障利害关系人合法权益,应当明确利害关系人的范围和权利;确定听证主持人应当坚持职能分离原则和回避原则,保证主持人水平和能力;应当按照案卷排他原则确定行政许可听证笔录的绝对约束力,并做好与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衔接。  相似文献   

9.
《行政许可法》对行政程序方面进行诸多创新:开创了“集中行政许可”制度;确立了信赖保护程序制度;确认了电子政务制度;完善了听证程序等。尽管如此,《行政许可法》在行政程序方面仍存在公开程序规范不全、听证程序范围不明、救济程序责任不清等问题,需要一一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0.
《行政许可法》在规范规划行政许可中存在一些瑕疵,尤其是在听取意见程序上,具体表现在听取意见程序规定过于原则抽象、公开程序和最终意见回馈机制不够详细等方面。要解决上述问题,就必须严格进行程序控制。具体程序设计包括:完善其中的受理公告制度,保障利害关系人的参与权;引入代理人制度和专家辅佐人制度;促使行政机关及时反馈。以期切实保护规划行政许可中当事人的权利,真正做到依法行政。  相似文献   

11.
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是继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及综合行政执法后的又一项改革措施.是我国《行政许可法》确立的一项旨在解决我国传统行政审批制度弊端的法律制度。该项制度的确立,对改革我国现行行政许可体制,建立新的运行机制.促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浅析行政处罚听证范围的缺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处罚中的听证制度是我国行政程序的重大突破,但从目前的有关规定看,诸如行政拘留和没收财产之类对相对人权利产生重大影响的处罚行为竞未列入听证范围。结合国外相关制度和我国司法实践,应当将行政拘留和没收财产纳入我国行政处罚听证的范围。  相似文献   

13.
《行政许可法》的颁布施行是我国行政法治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作为其重要部分的听证程序 ,更是发展和丰富了我国现有的听证制度。该法不仅细化了立法听证程序、首创主动听证程序 ,还明确地规定了案卷排他性原则 ,使我国的行政程序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14.
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是现代行政救济的两项重要制度,两者既有本质的区别,又有密切的联系。但是,由于《行政复议法》和《行政诉讼法》在立法上有不同规定且又存在交叉,结果造成了两者在立法上、适用上的冲突,影响了行政救济制度的顺利施行,有损于法律体系的统一。针对两者的冲突及表现,应在解决立法和适应的冲突方面采取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1999年《行政复议法》颁行,我国独立的行政复议制度正式建立,《行政诉讼法》与《行政复议法》的冲突也随之出现并逐渐突显,二者在审查行政行为方面、具体行政行为方面、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方面、救济权益方面和排除受理方面等审查范围的规定上严重脱节,既不利于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也不能使行政权的运行受到全面审查和有效监督,有悖于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立法目的,因此,必须完善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审查范围的规定,实现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审查范围的有效衔接,达此目的现实而有效的路径有二,一是弥补行政复议制度缺陷,二是扩大行政诉讼的审查范围。  相似文献   

16.
《行政许可法》作为我国行政领域的一部重要法律,在广泛的范围内得以运用,关系着行政机关、行政相对人、第三人、整个社会等多个利益主体,实施两年多,对我国的行政法治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为了对行政许可有更全面的认识,以行政许可的立法定义为路径,在评价主流学说的基础上,以平衡论为支撑,从法理角度对行政许可性质进行全面分析,揭示出行政许可的本质即个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的平衡。  相似文献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已颁布实施,它对于规范政府行政许可行为,促进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程序等方面的改革,促进政府及政府公职人员执政观念的转变都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这部法律有许多制度创新与亮点。笔者择其要者进行了分析说明,以期人们对这部法律有更为深入的了解。文章最后指出了这部法律实施中遇到的困境,以期引起有关方面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我国《行政诉讼法》实行“以合法性审查为原则,以合理性审查为例外”的制度,将大多数行政执法中的合理性问题排除在行政诉讼之外。鉴于目前的恶意行政、随意行政,滥用行政裁量权等现象比比皆是,笔者认为,我国《行政诉讼法》应确立合理性原则,对于日益泛滥的行政自由裁量加以司法制约。  相似文献   

19.
按照行政救济的基本理论,行政主体实施的大多数公务行为均应接受法院的司法审查,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现行《行政诉讼法》规定的受案范围相对狭窄。所以,在修改《行政诉讼法》时,扩大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是加大对公民权利,尤其是对公务员权利保护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