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交通安全是一道世界性难题。当我们迎来“汽车时代”,车祸也像鬼魅一样追随着我们.且不断升级。车在增加,车祸也在增加,媒体的车祸报道也几乎每天可见,但是,车祸并没有因此而减少。是我们媒体的报道不切实际,还是警示力不够?车祸报道的本意是让人接受教训,但以往的车祸报道,仍有不少仅停留在车祸的现场:一味地放大它的惨烈,惊呼它的不幸,却很少从技术和人的角度去详尽分析车祸的根源,切实地给出一些教训。真正的车祸的教训,并不在车祸现场,而在车祸发生之前。如,酒后驾车引发事故,我们应问,这场酒是怎么喝起来的.他为什么喝了洒还要开车,为什么没有人制止他。甚至还要大胆地坐上他的车?  相似文献   

2.
殷平 《报刊之友》2013,(9):55-56
“车祸新闻”该怎么做,一直是备受争议的话题,某些车祸新闻对于血腥现场的过度描写,常常令受众无法忍受。而在《新安晚报》的“‘霸王车’撞痛合肥”的报道中,记者则很好地拿捏住了这个“度”,本着人文关怀、质疑不泄愤、监督不盲目、揭露问题同时探究解决方案的原则,表现出对生命的敬重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始终把关注点放在对车祸的反恩和寻求问题的解决之道上。…霸王车’撞痛合肥”的报道,虽然起因是车祸,但并没有停留车祸新闻本身,而是将其转化成重大民生事件报道和舆论监督报道,通过消息,通讯、评论等不同形式将报道不断引向深入,让车祸新闻报道从感性走向理性,使得车祸新闻也能做成精品新闻。  相似文献   

3.
“又是车祸!没死人,不是新闻;死了3个,还可以……”毋庸讳言,作为都市报最常见的新闻形态,面对频频发生的车祸,一些记者或编辑的神经似乎早已麻木,在判断它的新闻价值时,有时只会从它的破坏程度层面上,界定与取舍稿件。  相似文献   

4.
陈祥林 《今传媒》2009,(6):65-67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十几年来一直居世界首位.仅2008年,全国就发生交通事故265204起,造成73484人死亡、304919人受伤;全年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道路交通事故29起[1].车祸事件中的人员伤亡情况、财产损失情况、事故责任的认定情况、双方当事人因车祸而引发的民事纠纷等等,都容易引起广大受众的密切关注,具有较大新闻价值,新闻媒体历来都对车祸事件尤其是重大车祸事件进行追踪报道.  相似文献   

5.
花季少女遭遇车祸后,被送往医院抢救,尽管从死亡线上捡回了一条命,但失去了一条腿,落下终生残疾.少女家人讨说法时,车祸肇事者认为是医院疏忽,救治不力造成的,不是"车祸"是"人祸",医院应负主要责任;而院方认为,医院救治得当,少女受残,是肇事车辆将少女大腿辗断,不是"人祸"是"车祸",肇事者应负全部责任.当交通事故遭遇医疗纠纷时,受害少女该向谁索赔?  相似文献   

6.
<正>1950年3月26日,位于北京东交民巷17号的苏联驻华大使馆门前发生了一起致人死亡的交通事故,死者为大众剧院工作人员李锡良。这本来是一件普通的交通事故,但因时值新中国成立仅六个月,事故牵涉苏联驻华使馆工作人员和刚刚获得解放的北京普通市民,案  相似文献   

7.
车祸报道已经成为我国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报道实践中,由于市场竞争及记者自身素质等原因,还存在着血腥画面过多、侵害当事人人身权利等六大问题。本文在深入分析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剥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为之提出适度原则、人文关怀等四项对策。最后,本文认为我们应从法律和道德两方面加强对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的要求和约束,使我国车祸报道走上一条更加规范和人性的报道模式。  相似文献   

8.
刘婷婷 《新闻世界》2014,(3):220-221
本文从法治和伦理两个层面对车祸报道中的媒介失范现象进行分析,探析车祸报道中媒介失范现象的表现和原因,并力图通过论述报道中三个原则的平衡关系,协助媒介从业者规范地报道车祸。  相似文献   

9.
邸敬存  王菊 《今传媒》2011,19(2):58-59
河北大学校园车祸报道中存在大量流言。原因之一是校方应对媒体失策,表现在:首先,消极回避媒体,未能及时主动发布信息;其次,没有公开表明自己的道德立场。校方应对失败具有典型性,是传统策略的破产,这和传播技术进步带来传播关系的网状化有关,也和公众人本意识的觉醒有关。  相似文献   

10.
1998年1月30日早晨,也就是农历大年初三早晨的香港,在天桥上发生了一起严重的翻车事故。在新闻媒体近似万炮齐轰的动作下,第二天一早,几乎所有香港人都知道了这件事。发生一起车祸,究竟搜索多大的范围,报道到什么样的程度,才能吊起受众的胃口?香港的报界同仁令我开了眼界。他们在短短的十几个小时内,就相关内容作了大量有声有色,有情有感的描叙。速度之快、报道之全面深入,好像这次车祸不是一件偶然的事  相似文献   

11.
灾难性报道是电视和图片新闻报道中非常特殊的一类。在这里灾难是广义的,它既包括地震、台风、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类灾难,也包括战争、车祸、犯罪等人为灾难。灾难直接影响着公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从新闻价值要素的接近性上来看,灾难报道无论在心理还是在利益上,都与广大公众息息相关。灾难性报道给公众打开了一条信息通道,让人  相似文献   

12.
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使一名年轻有为的记者成了二等乙级残废。很多人预言他将从此和新闻工作告别。然而他战胜了伤残,重操旧业……  相似文献   

13.
民生新闻看似简单,但在采访技巧和事后服务等细节上如何体现“民意”则大有讲究。例如,有些记者在接到突发事件的线索时,会有意或无意地问“:车祸死了几个人啊?”“还有几个没死的啊?”等,这是对新闻当事人缺乏应有的尊重和关心。在报道交通事故、凶杀案件、火灾等灾难性事件时,镜头画面都要特别注意处理,如特技处理、马赛克等的遮挡,对死者或者伤者的画面少用特写镜头等。这些点滴的细节,都暗含了记者对采访对象的尊重。做投诉方面的报道,有的记者经常会在稿件的结尾加上一句——“某某部门目前已经介入到某某事情的调查中”。但不能因此认…  相似文献   

14.
民生新闻看似简单,但在采访技巧和事后服务等细节上如何体现“民意”则大有讲究。例如,有些记者在接到突发事件的线索时,会有意或无意地问“:车祸死了几个人啊?”“还有几个没死的啊?”等,这是对新闻当事人缺乏应有的尊重和关心。在报道交通事故、凶杀案件、火灾等灾难性事件时,镜头画面都要特别注意处理,如特技处理、马赛克等的遮挡,对死者或者伤者的画面少用特写镜头等。这些点滴的细节,都暗含了记者对采访对象的尊重。做投诉方面的报道,有的记者经常会在稿件的结尾加上一句——“某某部门目前已经介入到某某事情的调查中”。但不能因此认…  相似文献   

15.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又是信息的传播。那末,这两者在新闻中又是什么关系呢?在新闻中事实和信息能否分离,有没有无事实只是传播信息的新闻,这是值得提出讨论的问题。武岚同志在《信息与新闻》(载《新闻战线》第五期)一文中提出了这一  相似文献   

16.
前不久,笔者所居住的这座城市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一些媒体记者闻讯后,纷纷迅速赶往现场抢新闻,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职业使然嘛。孰料,省城一家颇有名气的媒体记者言语表情中对这起交通事故“没有死人”竟然流露出“失望”和“遗憾”,认为“车祸没有死人缺乏新闻价值”。  相似文献   

17.
这是一起曲折离奇又充满争论的交通事故。摩托车手醉驾被撞倒在地,肇事车辆逃逸;群众报警时亲眼目睹了事故受害人再次遭撞的场景,这辆肇事车也同样选择了逃逸。警方次日将第二辆肇事逃逸车查获。  相似文献   

18.
1997年8月3日,英国前王妃戴安娜与其男友为躲避几名摄影记的追逐,在巴黎塞纳河畔的阿尔玛桥下惨遭车祸。车祸发生后,记们只顾拍照而对王妃的死活漠不关心,愤怒的目击殴打了一名记……  相似文献   

19.
全国“两会”期间,我市组成强大宣传报道阵容,共有70多名记者编辑参与报道。记者们不辞辛劳,围绕会议主题对重庆团和重庆的代表委员们作了大量宣传报道,把“两会”中发生的事件及时告诉群众,调动了全市人民富民兴渝,构建和谐重庆的积极性。记者们在“两会”报道中的表现受到市领导的高度赞扬。重庆记者在全国“两会”争抢新闻@鞠芝勤  相似文献   

20.
新闻需要发现,需要记者有一双慧眼对发生的新闻予以及时准确地发现。记者缺少发现的能力,就无法占有新闻资源。新闻为什么需要发现?按照现代传播学理论,新闻本质上是一种信息。而且这种信息是一种社会信息。事实上,信息有显现的也有暗含的。既然有的信息是暗含的,那么发现或者找到世界上迄今还没有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广泛传播的、鲜为人知的新鲜事实,是我们众多媒体每天所必须做到的。我们一些媒体,尤其是对于党报来说,很多新闻还是通过记者的新闻眼从众多隐藏着的信息中筛选鉴别出来的。这一类信息不是像发生了什么车祸、自然灾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