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群育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教育内容和教育观念,它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及促进人与社会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作为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群育在现代教育中却逐渐在淡化。基于这样的现状,如何重新认识群育并有效地开展群育,这个问题尤其值得关注。有鉴于此,本文以课程为切入点,从群育的内涵、意义入手,分析了群育在现代失落的原因,并提出了群育重构的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群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教育理念一直主张敬业乐群、修己善群。民国时期群育被列入教育方针。我国港澳台地区及新加坡现行教育目标中仍鲜明地提倡群育。当前,加强群育并赋予其以新的内涵,有助于校正教育上的偏差,丰富教育理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我国自古以来就重视"群"的教育观念,"敬业乐群"、"修己善群"的提法已经延续了千年。先秦儒家更是形成了初步的群育思想,并逐渐传承下来。近代,严复、梁启超等人相继提出要重视国民的"群育",孙中山更是把群育发展为民国的教育方针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群育一直是隐含在"德、智、体、美、劳"之中。当前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带来的问题又开始呼唤重视群育,特别是对中小学生的群育。  相似文献   

4.
群育是培养人的合群性的教育,它既强调个性又防止极端个人主义,既注重群体又避免整齐划一,是极端个人主义和过分强调整齐划一的狭隘集体主义的调和。群育并非新鲜概念,它在我国传统教育理念中已经存在,目前港澳台地区及新加坡教育中仍明确提出群育目标。现阶段重新认识和引入群育,有利于厘清个人与群体的关系,以人们易于接受的理念和方式培养学生的合群能力及合作精神,丰富和发展集体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5.
罗辀重主持陶龛校政三十余年,一以贯之地推行群育。他实施“五育并重”、“群育为先”的教学方针。提倡融“生活教育”、“职业教育”、“生产教育”、“自给教育”于一体,处群而教,推行“导生制”,让学生“养成自动研究的习惯”。重视环境熏染作用,主张开门办学,走社会实践的群育之路。罗辀重在二十世纪前期中国乡村教育改革史上留卞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被誉为“教育之神”。  相似文献   

6.
群育思想在中国有着深厚的文化根基。由先秦时期发轫到民国时期发展,近代教育家蔡元培、梅贻琦、潘光旦等人的教育主张丰富了群育思想。在这个科技迅猛发达的时代,我国高校人才素质培养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群育思想强调关怀他人、和谐相处,体现了群性的精神,对当代高校人才素质培养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近现代群育观念的复兴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以降,严复、梁启超等人"群"观念的提出,旨在唤起国人的"合群"意识,以达到保国保种的目的.孙中山、蔡元培等人的教育主张奠定了民国时期群育列入教育方针的基础,梅贻琦、罗輈重、潘光旦等人的教育主张丰富了群育思想.当前,德育含义太泛,实际上是弱化了德育,如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将中国传统观念中的"群"和中国近代提出的群育思想继承发扬,值得反思.  相似文献   

8.
彭莹 《当代教育论坛》2006,(15):135-136
(一)群育的内涵群育(mass education)即“群体适应性教育”,是指为建立和谐的人群关系而培养受教育者的群体适应精神和能力的教育。群育旨在促进个人的群化和社会化,培养对己对人都有利的社会行为方式与行为特性,使受教育者正确处理人际关系,适应其所生存的社会环境,过和谐的社会生活。早在18世纪中期,卢梭就十分重视儿童的社会性培养,强调通过教育培养和发展儿童适应社会生活的内在品质。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群育思想在欧洲逐渐兴起,当时的思想家、教育家倡导社会本位,主张教育不能孤立于社会之外去发展个性,教育的功能在于培养学生的群性,…  相似文献   

9.
最早的教学论专著《学记》的群育思想有鲜明特色,其内容主要体现于学生在学校的社会化过程中如何与人和睦相处,以达到修业进德的目的。其重视“师生交往”和“生生交往”的群育思想独具价值,在强调“学会做人”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我们在国家教育方针中应明确提出“群育”目标。  相似文献   

10.
梅贻琦德智体美劳群诸育并举的教育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贻琦是中国现代著名教育家 ,长期担任清华大学校长。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是其教育思想的重要特色。内容包括 ,对学生实施全面教育 ,使其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群育各方面均得到发展 ,成为对国家和社会建设有用的通才。梅贻琦对人的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 ,对我们今天的素质教育有很强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电子游戏对青少年的影响 ,负面评价似乎一直占主流 ,包括电子竞技在内的多种游戏方式有被“妖魔化”之嫌 !本文认为 ,电子竞技在“体育”、“德育”、“智育”、“美育”、“技术教育”和“群育”等方面具有教育价值 ,健康安全的电子竞技活动可以成为信息时代推动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多角度反映了近代教育家罗重从事小学教改30年的成功经验,包括坚持推行无分数教育、职业准备教育、“群育”教育、“血性”教育等,为中国近代教育改革留下了极为珍贵的遗产。  相似文献   

13.
梅贻琦德智体美劳群诸育并举的教育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贻琦是中国现代名教育家,长期担任清华大学校长。培养全面的人才是其教育思想的重要特色。内容包括,对学生实施全面教育,使其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功育、群育各方面均得到发展,成为对国家和社会建设有用的通才。梅贻琦对人的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对我们今天的素质教育有很强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高职院校的群育活动旨在促进个人的群化和社会化,培养对学生和群体都有利的社会行为与特性,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在回顾、比较分析关键能力的基础上,指出高职院校应重视和发挥群育在关键能力形成的重要作用,文章提出了形成关键能力的群育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15.
电子游戏对青少年的影响,负面评价似乎一直占主流,包括电子竞技在内的多种游戏方式有被“妖魔化”之嫌!本认为,电子竞技在“体育”、“德育”、“智育”、“美育”、“技术教育’’和“群育’’等方面具有教育价值,健康安全的电子竞技活动可以成为信息时代推动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6.
近代体育是在传统教育基础上移植、嫁接西方体育的成果而形成的。其阐述的自强民族信心观念、群育观念、培养正当娱乐责任观念,既体现了体育的教育属性,又反映出体育与民族文化的一脉相承,为民族的生存发展做出了极大贡献。  相似文献   

17.
朱自清认为,教育的价值在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为学”与“做人”并重,朱自清还根据学校教育的具体情况,从教育、“群育”、经典教育等多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使这一培养目标更加具体化和明确化,并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身体力行。  相似文献   

18.
校企互动促进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机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企互动不仅有利于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而且因其重视学术实践、关注个性培养、强调"群育教育"而成为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路径。为更好地促进校企互动和提高互动质量,应采取创新科研体制和机制、实施多样化的互动形式,构建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缔结校企产学研联盟等有助于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对策和举措。  相似文献   

19.
谭志伟 《文教资料》2011,(22):98-100
以孔孟为代表的古代儒家思想体系包含大量的"群育思想",有博大而厚重的关于"辟育思想"的智慧。它以"仁"为核心,始终围绕如何构建和谐有序的人际与社会关系秩序这一问题来论述自己的群育观念及理论。儒家辟育思想对艺术—审美采取一种功利主义的态度,强调以美导善的方向和理念,强调美育对人格培养和人际关系秩序构建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家庭道德责任教育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定位。当前,理应把孝心教育、友悌教育、诚信教育、节俭教育、礼仪教育作为学校对中小学生开展家庭道德责任教育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