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8 毫秒
1.
采用测试方法,对少儿体操运动员专项训练中的生理负荷和能量消耗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少儿体操运动员运动时的生理负荷和能量消耗,与训练水平、动作难度、机能状态等因素相关;认为,训练中应控制训练次数、间隙时间,同时应采用合理的膳食结构,保证运动员机体的热量供给。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少儿业余体操运动员运动训练期间能量消耗的测定,初步探讨少儿体操运动员训练期间运动量、运动强度、密度等因素对能量消耗的影响,为教练员合理安排训练提供参考。研究方法为:利用能量间接测量法。用运动心肺功能测量仪分析出运动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福建省少儿体操运动员、非体操项目运动员及未参加运动训练少儿的本体感觉敏感度的测试和统计学处理,分析福建省少儿体操运动员本体感觉性特点,为福建少儿体操训练和科学选材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运动员科学选材研究的核心问题,是认识与掌握运动员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运动素质、运动成绩以及生化、心理特征等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变化规律,科学选材的成功意味着训练的一半,针对业余体校的特殊性,结合不同阶段少儿举重运动员选材内容与方法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少儿体操运动员肘关节骺软骨损伤的机理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跟踪观察法、实体测试法,对9~13岁的少儿体操运动员肘关节骺软骨损伤进行调查研究。其结果表明,肘关节骺软骨损伤是少儿体操运动员易发的常见病。它不仅影响着正常训练和比赛,而且还有碍于少儿骺软骨的正常生长发育。因此,正确认识少儿体操运动员骺软骨损伤的机理,制定预防的具体措施是少儿体操教练员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6.
陈泳 《体育科技》2010,31(3):50-53,59
身体素质是掌握体操技术的基础,是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根据体操运动的特点和要求,在少儿体操运动员的训练过程中进行一定的身体素质训练,对提高专项素质能力,促进专项运动技术的提高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运动员科学选材研究的核心问题,是认识与掌握运动员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运动素质、运动成绩以及生化、心理特征等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变化规律,科学选材的成功意味着训练的一半,针对业余体校的特殊性,结合不同阶段少儿举重运动员选材内容与方法的探讨,对予客观指标的测试  相似文献   

8.
杨岳山,今年十三岁,在1978年全国体操锦标中,获得鞍马决赛第二名。杨岳山75年6月十岁调入体操队半训半读。一年半以后,从1977年2月起,随队正式训练,前后一共3年多。进队前曾在东城区业余体校体操班进行了两年业余训练,在技巧、鞍马等项上有一定基础。训练的指导思想: 当前,体操运动员出成绩的年龄不断提前,动作难度不断发展,对于体操运动员灵巧、速度、力量、控制身体的能力等  相似文献   

9.
王丽 《体育世界》2008,(7):47-49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分析法,对少儿体操运动员所面临的基础,选材做进一步分析。提出了适合少儿体操力量素质选材的项目。飞速发展的现代竞技体操对运动员自身条件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把力量素质放在首位,由于体操规则的不断修改,对体操动作的难度要求越来越高,体操运动员的训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比赛中没有高难、创新动作是很难取得优异成绩的,而发展难度动作,除了科学的训练方法和手段外,关键在于运动员本身要具备发展难度动作的运动能力,由此,力量素质将成为少儿体操运动员选材的焦点。  相似文献   

10.
张栋 《精武》2013,(35):21-22
本文根据少儿生长发育规律和跆拳道运动的特点,借鉴国内外从事跆拳道领域杰出的教练员,运动员经验以及个人亲身体会,借此对少儿跆拳道的启蒙及训练方法谈下个人见解,以期望对少年儿童跆拳道训练有所帮助,进一步提高少儿跆拳道成绩。可供基层业余体校教练员在实践训练中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从少儿乒乓球运动队的组建、队伍的合理分配、运动员的来源和选拔等方面,加强对少儿乒乓球队伍的管理,对运动员培养成材至关重要。因此,少年业余运动队应强调“三分训练,七分管理”。如何使“训练和管理”更有成效,培养既有扎实的基本技术,良好的身体素质,又有过硬的思想作风和良好行为规范的少儿业余运动队,是少体校教练员的一项重大课题。本文就少儿乒乓球运动队组建初级管理方面有关问题进行研究,寻找少儿乒乓球运动队组建的一般规律,为少儿运动队的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随着群众性体育活动,特别是少年儿童体育活动的开展,和国际体操运动的发展,从事体操训练的运动员年龄较以前显著小了。在全国不少业余体校中,许多小学生、学龄前儿童参加了业余训练。他们中有的进入了我国体操运动的先进行列,成为我国体操运动的后起之秀。为了探讨体操训练对儿童机体的影响,我们从1973年开始先后对北京体育馆业余体校体操班26名女儿童进行了一些医学观察,现将情况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防止少年儿童成人化训练是指在业余训练中根据少儿运动员的生理、心理特征和业余训练特点,制定训练指标,选择训练方法,采取训练手段和措施,科学安排运动中的  相似文献   

14.
体操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都必须协调地运用自身的力量来完成各种跳跃、支撑、悬垂等动作,可以说力量素质是掌握体操技术的基础,是身体素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素质,同时更是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根据体操运动的特点和要求,在少儿体操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过程中进行一定的力量素质训练,  相似文献   

15.
<正> 青少年业余运动员,既要上文化课,又要参加运动训练,其身体常处于疲劳状态。因而不少运动员存在饮食马虎、偏食、吃零食或吃补充食品的倾向。如果教练员不加重视,任其发展通常会影响运动员的学习、训练以及身体健康。所以,必须注意帮助他们解决好饮食问题。  相似文献   

16.
前言随着世界体操技术的不断发展,竞技体操对运动员的体型线条、体重控制等的要求也愈来愈高。不少教练员和运动员为控制体重增加,常采用简单的,违反科学原则的方法(如:少吃饭、只吃菜)。虽然体重暂时控制了,但运动员自感体力不足,影响了儿少运动员的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当前,体操运动技术难度大、动作新、变化多,运动员完成动作时惊险度高,体力消耗大。如不注意热量供需,盲目控制体重,会影响训练质量和运动成绩的提高。也是产生运动损伤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运动技术水平,运动训练大都从少儿抓起。因此,儿童少年运动员中骨骺损伤日益多见。少儿训练的早期专业化,特别在大运动训练中,必然引起骨骺损伤的增多。此病多发生在骨骺生长的旺盛期。即8~16岁之间。本文对30名体操运动员和杂技演员的骨骺损伤进行了调查,以便找出骨骺损伤的发生规律,并结合有关资料进行讨论,以供参考。调查对象及方法调查了山东省体育工作大队体操队及山东省杂技团8~15岁的少儿运动员和杂技演  相似文献   

18.
体操是上海市传统竞技体育优势项目,在国内、国际比赛中都取得过优异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其重视少儿运动员的训练密切相关。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探讨上海市少儿体操运动训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供一些改进措施,为进一步推动上海体操事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对业余体校儿少短跑运动员运动素质测试结果表明,目前,少儿运动员柔韧素质普遍较差。为提高儿少运动员柔韧素质及其探讨对儿少运动员短跑成绩的影响,对20名儿少运动员在全面训练的基础上,经过一年时间有针对性地进行柔韧性训练,使其柔韧素质和短跑成绩均有显著性提高。表明柔韧对提高短跑运动员速度有其重要作用。建议在今后儿少短跑运动训练中,应重视和加强柔韧素质训练。  相似文献   

20.
体操运动员的舞动蹈训练是培养运员美学素养的重要手段,它对提高运动的表现力有直接的作用,同时还负担着提高运动员教养的任务,因此在训练中必须引直足够的重视,特别是在少儿阶段的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