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再论:“散文情感”——“大散文”情感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散文文本特性,应将“散文情感”这一概念纳入散文理论家和批评家的视野,并将其运用于当今散文批评,以此为切入点,对当今流行的“大散文”口号及创作进行情感批判,可见出这是中国散文家潜意识中由来已久的“恋大”心理的反映,是散文情感的“泛意识形态化”,散文创作观念要更新,散文家务必要自觉甄别和确定自己的情感定位和取向,抒发一种以现代意识为底色的“人”的情感。  相似文献   

2.
受潜在个体价值观念影响,中国古代文论中聚集了丰富的抒情言志的理论资源,并作为重要一极,参与了现代散文理论批评的建设,从文学的非功利性主张、自然本真的审美诉求、自主自由的文体理念、闲适雅致格调的追求四个方面深刻地影响了现代散文理论批评的现代性进程.但受传统群体价值观的影响及时代精神的感召,现代散文家对传统抒情言志理论的接受有其限度和相对性,呈现出复杂的言说态势.  相似文献   

3.
审美情感在散文创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为文学反映生活的特殊性所决定的,情感对于散文创作是一种内驱力,是散文家最基本的创作素质,情感是散文创作的突破口和爆发点.  相似文献   

4.
根据散文文本特性,“散文情感”这一概念应被纳入散文理论家和批评家的视野,并将其运用于当今散文批评。以此为切入点,对当今流行的“大散文”品种及创伤进行了情感批判,并指出散文创伤观念的更新,要清除“散文情感”上的“泛意识形态化”色彩。  相似文献   

5.
试论散文鉴赏中的情感体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散文鉴赏是文学鉴赏的一个重要课题。抓住和体验散文的情感这个核心,把握散文创作中的真情这一关键,掌握散文抒情方式这一主要环节,加强鉴赏者本身的自我修养这一主要条件,就会在散文鉴赏中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与享受。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散文属于文学文体。它被看成是一种介于叙事文学与抒情文学之间的文学形式,也被看作是介于诗歌和小说之间的文学形式。散文语言最显著的特点是“体物言志,形散神聚”,因而在散文翻译时应辨证的处理好信与顺的关系,力求做到译文既神似又形似。  相似文献   

7.
“文学是人学”,语文教学应该关注人的情感,散文教学尤其应该如此。散文是一种重在抒情的文体,无论是写事还是写人,都离不开“情”字。散文教学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品味体悟文章的情感。如何品味?  相似文献   

8.
散文或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从而表达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并最终归结于一个“情”字。因此,引导学生正确把握作者情感是散文教学的关键。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散文阅读的过程中,可通过抓住文眼、观照其形、揣摩字词、分析手法、联系实际、反复朗读等方法帮助学生体悟作者的情感,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9.
百余年来,中国现当代散文经历了两次大的文体变革。第一次变革,是晚清到五四时期的文学革命。在这次变革中,涌现出了一批著名的散文作家,如鲁迅、周作人、朱自清、林语堂、梁实秋等。第二次的文体解放,是20世纪90年代的“散文热”。“这次变革的性质,是对文学本体意义的价值还原。”“后现代语境中的文学,是绝对大众化与商业化的文学,文学体裁的生存空间完全取决于它对市场运作机制能否适应。散文文体恰恰满足了这一条件。”可以说,中国现当代散文的创作确实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遗憾的是,和创作上的繁荣相比,中国现当代散文却没有与之相适应…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中期出现的“小女人散文”之“小”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作品取材上的“小”和意义上“小”的特点;时代和文学本身的因素是“小女人散文”曾经风行并一度出现繁荣景象的原因;而“小女人散文”最终却归于沉寂,其中不乏有尖锐的批评,批评家们大都用传统的文学价值标准去评判“小女人散文”。本文认为客观、合理而公正地看待这种文学现象,是批评家的一种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1.
艺术作品往往都是情感的产物、情感的结晶。不少对散文写作深有体会的作家,都对散文中情的作用,作过生动肯定的描述:“文学的特征之一是以情感人,鉴赏者在进行文学鉴赏的过程中,往往感情非常投入地参与其中,与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一起,共同感受着喜怒哀乐。”。散文作为文学体裁的一种,自然具有这个特征。情感可称得上是散文的灵魂,在此,本文选取现代散文的部分作品,试图以美学的眼光来分析情感美在散文作品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2.
《紫藤萝瀑布》是一篇借号抒情、托物言志的散文。文章情绪流露自然,运用移情、象征、虚实结合、引例高度概括等表现形式,通过心境与物境的交融,物象与意象的替换,写景抒情,表现了作者由“焦虑和悲痛”转化为获取新生的信心和力量的情感变化过程,表明了作者对于生命之美在于能超越各种不幸,并主动汇入生命的长河中积极进取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13.
散或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从而表达作对人生的一种感悟。写景状物、记事述人目的都是为了抒情言志。情感总是依附于形象,融情于景、融情于物,因此散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把握作情感是掌握章内容的关键。那么怎样才能体悟散的情感呢?  相似文献   

14.
备考提示写景咏物类散文主要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抒发情感、寄托深意。文中的景或物是作者抒情的依托,作者往往借此将所要抒发的情感具象化,常运用比兴、象征、拟人等手法,或写景抒情,情景交融,或托物言志,有所寄托。作者往往用含蓄的词句点明文章深层的主旨以达到抒情言志的目的。这种题材的散文一直是高考散文阅读选材的重点,也是多数学生感觉  相似文献   

15.
主客观两方面所引发的深重而彻底的痛苦激变成徐渭尖锐的人生情怀,使其倾向于以一种偏激的态度看待世事人情,使其往往不由自主地以斩绝的、透辟的、惊悚人心的方式表达其不肯隐匿、也不屑支吾其辞的偏激看法。其情感主流不是轻哀淡愁而是深哀巨痛,这一情感强度是形成其散文情感尖锐性品质的物质前提;其情感表现的突出特征是强烈的情感移入和高反差式抒情,这一表现方式是形成其尖锐性品质的技术前提。徐渭散文的情感具有巨大的情感强度,强烈的情感移入和高反差式抒情方式的使用又使这一高强度的情感得到了充分而有效的表现,因而其散文情感的品质总体上表现出尖锐性的主流特征。  相似文献   

16.
散文作为一种行文飘逸、独抒性灵的抒情文体,它是写作者情感思维灌注的结晶。由于散文行文的特点.现在写散文的学生越来越少了,高考更是如此。很多学生,误解了散文的“抒情”性特点,通篇是“假、大、空”的泛化抒情,文章空洞不具体,  相似文献   

17.
情感美是优秀散文的内在要求。散文的情感美体现在散文的重要性及散文情感的“真”“、善”与“美”等方面,优美的抒情散文在情感上要达到真、善、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情者文之经."作为独抒性灵的一种文学形式,散文更是以情感为生命.作家在创作散文时,或在宏阔的历史中撷取一个截面,或于绮丽的山水中截取一幅画面,或直视内心体悟心灵千变万化.不管选取什么样的材料,他们所着力表现的正是自己内心丰富而细腻的情感与体验.散文教学,就是要引领学生进入文本,通过字词品析、朗读、倾诉等手段,与作者一起共同经历文章情感的浸润,从而体验社会、人生之纷繁,获得精神的洗礼和智慧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梁昌辉 《师道》2010,(2):21-23
“情者文之经。”作为独抒性灵的一种文学形式,散文更是以情感为生命。作家在创作散文时,或在宏阔的历史中撷取一个截面,或于绮丽的山水中截取一幅画面,或直视内心体悟心灵千变万化。不管选取什么样的材料,他们所着力表现的正是自己内心丰富而细腻的情感与体验。散文教学,就是要引领学生进入文本,通过字词品析、朗读、倾诉等手段,与作者一起共同经历文章情感的浸润,从而体验社会、  相似文献   

20.
什么是情趣,情趣就是情与趣味的结合。那么什么是趣味呢?艺术心理学告诉我们:“趣者,兴会、兴趣也”;“味,指滋味,味道”。可见,兴趣是一种把玩对象的愉快心态,它与情感结合而成的情趣,便是一种把玩对象的愉快的情感体验了。有人说:“过分外露的抒情,不但显得无情,而且显得无趣。道地的抒情性散文中的情与抒情诗中的情之不同,就在于情与趣的结合。”因此,“散文的上乘常是情趣交融的。”这说明情趣对于散文创作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