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正> 体育教学设疑如果运用得当,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设疑时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把学生的思维之锁打开,并一步一个台阶引导。通过我们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设疑是一个点——线——面——体串联起来的教学方法。如表: 一、“点”——讲解、示范时的设疑体育教学中的讲解、示范都是建立条件反射的开始。这个时期,神经联系处于泛化阶段。做动作吃力、  相似文献   

2.
如何激发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一、课堂设置疑问,启发学生体育兴趣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预见地给学生"设置疑问"亲身体验,解决问题.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开拓了学生的思路.课堂教学中"设疑"的方法较多,如"疑问式设疑",即在体育课的一开始设置一些悬念,让学生带着问题上体育课,学生自己通过亲身体验把问题解决.  相似文献   

3.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课堂提问就是要打破学生脑海里的平静,变无疑为有疑。在体育教学中,单调而缺乏提问的讲解,会使课讲得枯燥无味,引学生“入睡”;反之,形象面结合提问的讲解,会使课讲得生动活泼,引学生“入胜”。在讲解中正确运用提问设疑,也是体育课堂的一种教学艺术。  相似文献   

4.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体育教学设疑如能运用适当、巧妙,做到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把学生的思维之锁打开,并一步一个台阶引导学生解疑,不仅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而且能活跃课堂气氛,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更快更好地掌握动作技能。一、讲解、示范时的设疑——堆积点俗话说:“知情达理”。在教学中,学生  相似文献   

5.
设疑,是体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其重在引导,贵在善问和会问。通常在备课时,我们既要备体育动作的技术讲解、示范、练习方法,同时为了使学生加深对技术动作的理解,形成巩固的动作定型,就必须进行巧妙的设疑,也就是恰到好处的提问。通过疑问,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凭借已知探索未知。在设置具体问题时应讲究技巧,从难点、角度、衔接、广度等方面去考虑学生已知和未知的关联及两者之间的过渡,  相似文献   

6.
一、巧设疑问激活学生的求知欲望。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预见地给学生“设置疑问”亲身体验,解决问题。这样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目的开拓学生的思路,起到了重要作用,并有利于掌握技术动作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课堂教学中“设疑”的方法较多,如“悬念式设疑”,在课的一开始设置一些悬念,使学生带着问题上。而且自己通过亲身体验把问题解决。这样引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在探索中一步一步进行练习,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正>激趣设问是课堂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教学艺术。体育课堂教学中的激趣设问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该根据不同的  相似文献   

8.
质疑问题,是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若能充分利用,并把握好这种方法,对培养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加深理解能力、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效果将起到重要的作用。一、设疑引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创设良好的问题,使学生的思维自始至终处于兴奋状态,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那么怎样设疑引趣呢?1)设疑的问题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2)教师的质疑问难,一定要引起学生感情的激奋,这样学生将兴致勃勃、跃跃欲试,思维的火花就会进发出来,激起强烈的求  相似文献   

9.
中学生创新精神与能力培养之我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体育教学必须重视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创新素质包括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教师应从以下方面努力。一、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创新素质培养的前提 ,因为创新素质表现为善于发现问题、求新求变、积极探索的心理趋向。创新意识包括强烈的创造激情、探索欲、求知欲、好奇心、进取心、自信心等心理品质 ,也包括具有远大的理想、不畏艰险的勇气、锲而不舍的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在体育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激起学生对自己教学的兴趣 ,确立自己教学内容的吸引力 ,在教学中注意根据所授内容设疑、提…  相似文献   

10.
素质教育把培养人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作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小学体育教学如何寻找一种教学模式以适应素质教育的需求,为此,我们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体育教学的自身规律与特点,尝试用趣味练习引人,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进行主动性探究练习,然后把结果告诉老师,教师给予评价的课堂体育教学模式,收到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我们把这种教学模式定名为“引趣、设疑、探究、反馈体育教学模式”,现将初步结果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预见地给学生“设疑”,并引导学生“解疑”,这样可提高学生的兴趣,开拓学生的思路,更好地掌握技术动作,并且全面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在教学中通过“设疑”、“质疑”、“释疑”,使学生对所学的技术动作能正确理解。如:1)在蹲踞式起跑教学中,提出问题:为什么预备后,后腿不能蹬直呢?2)弯道跑为什么身体向里倾斜?倾斜的角度多少为最佳?3)在教授“山羊分腿腾越”时,为了纠正部分学生向后“扒”的错误推手动作,提出向哪个方向用力推?为什么等等诸如此类的问  相似文献   

12.
<正>一、指导思想本课针对初一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以《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及七年级教材为依据,突出《课标》"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教学中,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通过渗透式教学层层递进实现本课知识教学。在教学中教师运用示范引领、设疑、介绍规则、自  相似文献   

13.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学引入这一环节是非常重要的。引入设计得巧妙,就能引起学生的“疑”,疑则思,就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习兴趣和愉悦的学习情感。这种求知欲和学习情感既是智力发展的翅膀,又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内部动力,有了这种动力,就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结合中学体育教学的实践,谈谈体育课堂教学的引入。  相似文献   

14.
<正> 一、质“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心理学认为:疑易引起定向探究反射,有了这种反射,思维便应运面生。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创设问题情境,有意识地设一些“疑点”。例如:为什么穿钉鞋要比穿平底鞋跑得快?为什么掷铅球的角度不是45°?让学生结合其它学科知识去分析,去思考。二、引“趣”。趣助思维。凡是富有兴趣的东西,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思维。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耍把握时机,结合教材,把一些饶有兴趣的问题提出来。如:短跑的起跑为什么采用蹲距式比站立式优越?背越式跳高的助跑为什么后程采用弧线等。以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三、勘“学”。勤学易思。一般讲,学习愈勤奋,知识越丰富,思维就愈敏捷。体育教学涉及知识面广泛,如力学、美学、心理学、生理学等。教师在  相似文献   

15.
<正>一、乐于学习,让专业知识指导体育教学学习可以提升教育理念,当体育教师拥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时,他的体育教学才能折射出教育思想,他的教学设计才能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他的体育教学才是高质量的教学。在本次大赛中,其中一个环节是教学设  相似文献   

16.
教学过程是激发学生质疑,在疑、答、辩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在体育教学中正确地运用提问技能可以了解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了解学生的实际技能水平;了解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心理状态;了解学生对体育课堂上所传授的知识是否理解及理解的程度如何。提问还可...  相似文献   

17.
现代体育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由于现代体育教学的灵活性、多样化的特点,建立了以“学”为主,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教育理念,形成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良好氛围,为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起着积极的作用。   体育教学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可有以下几个途径:   一、学会质疑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明朝陈献章提出“学贵有疑”的教育思想。他说:“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培根说:“疑而能问,已得知识之半。”著名的物理学家李…  相似文献   

18.
一、中学历史课堂教学设疑的理论依据 问题的生成和解决,是新课程学习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学生知识积累、能力发展的逻辑力量,是生发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在学生问题意识培养过程中,教师起到很重要的引导作用,用教师课堂教学的“艺术”感染学生,促成学生问题意识形成,从而培养学生的灵活思维、创新思维、批判思维,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理解和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科学的课堂设疑,固然来源于课堂教学实践并经受其检验,但又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  相似文献   

19.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教师设疑提问,学生质疑问难,是引导学生展开学习的重要手段。好的问题能一石激起千层浪,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引导学生去探讨问题,解决问题。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运用得好,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能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优化教学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怎样进行提问,尤其是在新课程中如何进行启发式提问就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我谈谈在教学中的肤浅认识。  相似文献   

20.
体育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大家早已形成的共识。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导向、导讲、导思、导疑、导练等方面,而学生的主体作用则主要表现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能动性、创造性上。从目前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看,一些教师还是抱着教材走向学生,而不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