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19年出版的郭希汾的《中国体育史》是我国有史以来的第一部体育史。1958年又出版了唐豪等的《中国体育史参考资料》。特别是近10年来相继出版了徐永昌的《中国古代体育》、李季芳等的《中国古代体育史简编》、高校体育史编写组的《体育史》、刘秉果的《中国古代体育史话》、王其慧等的《中外体育史》,以及《中国大百科全书(体育卷)》、《体育词典》,和《体育文史》等刊物。这些论著、典籍、刊物的产生,本身就雄辩地说明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近10年来  相似文献   

2.
中国体育史是高校体育院系体育史课程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学习中国体育史知识,通过了解中国体育在古代、近代和当代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充分挖掘中国体育史教学内容中的爱国主义素材,不仅可以增进学生学习体育专业历史知识,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扩充个人的体育视野,更重要的是能够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3.
复旦大学中文系郭绍虞教授,早年曾任教于上海东亚体专和爱国女校体育科。他于一九一八年编著了我国第一部古代体育史专著《中国体育史》,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距今已六十多年。但参加一九七九年在成都召开的“中国古与代体育史编写会议”的同志们一致认为,该书史料丰富,史沦结合,对我们目前编写古代体育史仍有再要的参考价值。为表达对郭老先生的敬意,了解他编著《中国体育史》的历史背景、编写过程,及其研究古代体育史的经验,並听取他对目前编写中国古代体育史工作的意见,我们决定访问郭绍虞老师。我们事先书面向郭老师提出五个请教的问题: 1、一九一八年编著《中国体育史》的简况。 2、对目前编写中国古代体育史的意见。 3、对孔子的评价:他对体育的态度如何?是提倡体育还是反对体育?他对我国体育史影响如何?  相似文献   

4.
在新中国 5 0华诞前夕 ,全面记述、总结新中国体育发展历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史》综合卷正式出版发行。该书是继前国家体委组织编写的《中国古代体育史》、《中国近代体育史》之后而组织编写的反映当代中国体育发展的体育通史。它比较集中地记述了新中国体育方针、政策的形成和发展 ,记述了新中国不同时期体育体制的特点和变化 ,记述了新中国体育思想理论的演进和当代中国人对体育发展规律的认识 ,记述了新中国体育重大历史事件和发展的历史进程 ,记述了新中国体育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和经验教训。是第 1本系统、全面地认识新中国体育发…  相似文献   

5.
张洪涛主编的《山东体育史》目前由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发行。《山东体育史》按照山东历史发展的脉络,再现了山东体育的产生、发展、演变过程。全书分为古代、近代和现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中国古代体育史教学质量,促进我国古代体育文物研究,西安体育学院体育史讲师王增明同志与本院科研处条件科李仲仁、杨波二位同志合作,经过两年多的共同努力,编制成我国第一套《中国古代体育史教学幻灯片》,共收集近六百幅珍贵的中国  相似文献   

7.
自1918年郭希汾(绍虞)先生编撰的第一部《中国体育史》问世以来,中国的体育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了它的逐渐完善与丰富的历程. 在以往的体育史学研究特别是中国古代体育史的研究中,所依据的主要是史书的间接记载和有关的传说.近几年来,随着考古学的发展以及考古学知识与方法向各个史学学科的渗透,体育史学的研究也有了新的进展.体育史学研究人员开始注重利用文物资料,通过实证性的方法研究古代体育的发展史,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由中华书局推出的《中国古代体育文物图录》便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例.  相似文献   

8.
自 1918年郭希汾(绍虞)先生编撰的第一部《中国体育史》问世以来,中国的体育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了它的逐渐完善与丰富的历程。   在以往的体育史学研究特别是中国古代体育史的研究中,所依据的主要是史书的间接记载和有关的传说。近几年来,随着考古学的发展以及考古学知识与方法向各个史学学科的渗透,体育史学的研究也有了新的进展。体育史学研究人员开始注重利用文物资料,通过实证性的方法研究古代体育的发展史,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由中华书局推出的《中国古代体育文物图录》便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例。   这部大型…  相似文献   

9.
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体育辞典》,是一部较优秀的体育工具书,它选收了部分中国古代体育史的条目,虽很不全面,但释义精当。限于当时的编纂条件,有些条目的释义现在看来尚有一些毛病,兹选录几则略加考订,以为查检《体育辞典》者之一助。  相似文献   

10.
论剑的形成及古代剑和剑术的发展与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剑,双面刃,顶端锐尖,素有“百兵之君”、“百兵之帅”等美称,它是古代一种刺击性的短兵器,是古代武术中常用的器械。关于剑的起源《中国古代体育》〔1〕、《璀璨明珠——中国古代体育史》〔2〕等一些有关体育史的书籍中认为它源于西周。近来我们在研究中华武术器械...  相似文献   

11.
1926年9月,商务印书馆出版了郝更生用英文编著的《中国体育概论》,该书共有八章,其中第一章就是《中国体育之历史》。这是继郭希汾编著的《中国体育史》之后,旧中国正式出版的第二个中国体育史书稿,也是迄今为止,我国唯一用外文出版的体育史书稿。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讯一部由中国体育博物馆研究员崔乐泉博士策划组织编纂的8卷本(古代2卷,近代2卷,现代4卷)、约200万字的大型《中国体育通史》主编会议于2003年1月1日至5日在杭州师范学院举行。担任古代、近代和现代各卷主编的国内多所大学和有关科研机构的体育史专家出席了会议。会议就《中国体育通史》编写体例、各卷提纲及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和学术治标准并重等问题进行了第一次讨论,并达成了初步共识。编写《中国体育通史》这样一部突出体育历史文化的通史性著作,既是历史发展的需要,也是当代中国体育发展的需要。中国体育的历史…  相似文献   

13.
《体育与科学》2021,(1):40-44
20世纪的中国体育是理解现代中国的一方棱镜,它受到了体育与历史学界的广泛关注。为了进一步"具化"体育史研究本身,《体育与科学》编辑部在南京举办了"20世纪中国体育史研究"工作坊;主办方在此次活动中以"论文审读"的形式展开学术互动,聚焦体育史研究的方法学问题。廓清了"研究问题""材料整理""历史叙事""学术取向"与"学术史回顾"等学术训练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相似文献   

14.
社会学与中国近代体育史研究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近代体育是古代体育与现、当代体育的交接点,是中国体育现代进程的的重要阶段。当前对中国近代体育史的研究缺乏创新,制约了学科理论的发展及其研究价值的提升。将历史学与社会学结合的产物──社会史、历史社会学的研究特点引入中国近代体育史研究,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途径,它为现时中国近代体育史研究应付史学危机指明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5.
《图说中国古代体育》是由崔乐泉博士新近完成并面世的一部图文并茂的中国古代体育史著作。作者为此付出了大量心血。本文以该著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初步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16.
本次研讨会于1996年11月21日至25日在海军杭州疗养院举行,由杭州大学体育系承办,主要研讨高等学校统编教材《体育史》(第二版)及《体育史学习指导书》,交流体育史教学及课程建设经验等.会议期间,除了听取《体育史》(第二版)教材主编关文明、副主编张元、赵(讠戋)华和编委曹守(讠禾)、苏肖晴、吴在田、郑俊武、傅砚农、李连友等分别讲解教材的编写原则、指导思想、选材依据、重点、难点以及如何使用新教材的一些基本问题外,还听取了邓树勋教授“关于体育课程改革整体构想体育史课程如何定位和建设”、张焕玉副编审“关于如何编写体育史教学参考书”、郑志林教授“关于中国体育史研究过去和现在”以及翁士勋副教授“关于古代体育史研究中如何正确选用史料”等学术报告、华东区还举行了“华东区高校体育(院)系协作组体育史学科年会”.  相似文献   

17.
郝勤教授成都体院新闻系主任、博导奥林匹克研究专家1985年于成都体育学院体育史研究所获硕士学位。长期主要从事体育史、奥林匹克运动、体育新闻传播学方面的科研教学。现为成都体育学院教授,北京体育大学博士生导师,国家体育总局学术技术带头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所客座教授、兼职博士生导师。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客座研究员。曾兼任成都日报等多家报社体育部主任、编委。历任成都体育学院体育史研究所中国体育史研究室主任、体育史研究所所长。现任成都体育学院体育新闻传播系主任、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学位委员会委员。出版《中国养生文化》、《道教内丹》、《武术与道教》、《萨马兰奇与奥林匹克改革》等个人学术专著8部;合作专著15部。发表个人学术论文140余篇。获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奖3次。近作有:《体育新闻报道》、《体育人文社会学概论高级教程》、《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概论高级教程》等。多次主持国家级与省部级课题。近年主持完成课题有:国家体育总局软科学课题《中国体育专业报刊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中国体育改革与发展回顾》;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举国体制与体育改革对策研究》等。现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课题《中国体育通史》执行主编。  相似文献   

18.
体育史研究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在一九四五年写了一篇《体育史研究法》,在《中华体育》双月刊的创刊号上发表。那时,我担任体育系科体育史课程的教学工作,认为这门学科很重要。我给体育史下了这样一个定义:体育史是“人类社会赓续活动中关于体育事实之记录,而为吾人明瞭现代体育之来源与推测未来体育之途径所必需之知识也。”同时感到,由于前人对于体育缺乏系统的记载,所以体育史料的搜集不易;又因缺乏体育史料的参考目录,使体育史的研究工作,不知从何下手。于是,我除看了一些中外体育史的专著外,还参阅了一些文化史、教育史、教育思想史和研究历史的书籍,结合本学科——体育的特点,写了这篇文章,作为一个初步的尝试,对体育史的研究领域、研究价值、研究方法以及体育史料的来源、搜集、鉴定(考证)和编纂等方法加以叙述,企图以此引起体育界同志对体育史研究的重视,共同努力来从事这门学科的建设。但是,由于我的才疏学浅,並且受时代的限制,当时没有掌握科学的历史观,不可能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阶级分析的方法来探讨体育史的研究法,所以有许多问  相似文献   

19.
《运动通史》前言部分是理解全书重要章节,"观念"和"概念"是理解《运动通史》前言部分关键词,也是观察人类体育历史的重要视角,Behringer教授以史学家视野,用全面呈现历史去撰写体育史,为世人拓展出了更为开阔的体育认知文化审视空间。  相似文献   

20.
罗时铭同志所著的《试论古代的“修身”》(载《体育文史》杂志1992年第一期。以下简称罗文)一文,试图探索当代哲学、伦理与体育的关系,揭示中国古代体育的特征,这无疑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然而文中的观点、结论和论证方法,笔者则不敢苟同,特叙浅见与罗时铭同志商榷,并求教于体育史领域的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