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1 毫秒
1.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们的语文教学存在着若干明显的不足。比如:以对语文材料的全面分析代替学生对语言材料的感受和领悟,以语言文字的静态灌输代替学生语言实践的情感体验;课堂上,教师讲得声嘶力竭,学生学得筋疲力尽……教学机械,沉闷,模式单一、贫乏。这些说明我们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了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指导学生学习语言,学习语言所承载的知识、感情、文化和思维。  相似文献   

2.
语文阅读教学旨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透过这些跳跃于文本的鲜活文字,帮助学生建构认知和阅读的技巧和能力,提高基本语文素养.因而教师在阅读教学活动中重视由浅入深地引领和指导学生学习语文,感受语文的魅力,体味语言文字的滋味.但目前我们语文教学课堂中却存在着"重感悟文章思想,轻品位语言文字"的不良倾向,导致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逐步失去了品味语言的魅力和力量.  相似文献   

3.
周一贯 《河北教育》2000,(11):18-20
著名语文教学专家刘国正先生说得好;“语文教学艺术,不仅是教学方法问题,首先是教学思想问题。”①教学语言的艺术,也不仅仅是方法、技巧的问题,同样是教学思想问题。因此,“真诚感”,不仅是教学语言应有之义,而且是教学语言艺术的灵魂。 听特级教师和优秀教师的观摩课,我们不仅折服于教师娴熟的语言技巧,更敬佩他们对教学的深刻理解,对事业的忠诚和对学生的挚爱。一位特级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用“惊讶”一词造句: 生:老师,我造的句子是:“孙悟空被压在山下五百年还没有死,我感到很惊讶。” 师:这个句子适得男,不过,侧是…  相似文献   

4.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实践要沟通课堂内外,注重学科问的联系,充分利用自然、社会、人文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的本质是语言教学,所以教师的语言艺术水平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质量和学生在学校的快乐指数。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宜用深情激昂的语言感染学生;用幽默生动的语言亲近学生;用积极肯定的语言鼓励学生。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们肩负着唤醒学生的眼睛、耳朵、心灵的职责,需要引导学生逐步地、真实地感受自我成长过程中和社会生活中的每一滴欢欣与烦恼,唤醒学生那双发现美的眼睛,那对捕捉住音乐的耳朵,那颗能够感受到真爱的心灵,达到用真诚的语言传达自己心声的境界。  相似文献   

7.
正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文质兼美一直是语文教材选文的标准,其中一词一句一物一景,字字皆美,处处关情,读到关键处,总能令人目醉神迷、击节称赏。这便是语文之美。语文教师要善于发掘语文的美丽内核,讲出语文的文学美质,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拥有美好心灵。1.领会汉字之美——把握汉字特点,激发母语情结。语文教师可以从汉字教学做起,一方面传承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化,另一方面激发学生对母语学习的热情与热爱。汉字是音形义的集合体,最为直观的是其字形之美,点、横、  相似文献   

8.
朱玉玲 《教师》2010,(17):67-67
积累语言是提高语文水平的关键和根本,也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作为教师,不仅要在课外阅读指导时训练学生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而且必须训练学生积累语言的能力和习惯。  相似文献   

9.
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并为塑造人的生命质量而进行的社会活动。语文教育本身就是用"语言"构筑人的精神世界、构筑人的生命本身,因此,语文教育就是一种精神教育,亦是一种生命的塑造,它总是强烈地跳动着生命的脉搏。  相似文献   

10.
小学语文教学,一是要注重语言的积累,二是要加强语言运用的基本技能训练,三是要培养语言运用的良好习惯。其实,小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与教师的语言表现力紧密相连。如果课堂教学中充满了语言艺术的氛围,不仅反映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而且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11.
中学语文教学与德育的关系就象身高与体重的关系一样 ,同时增长。这首先是因为语文教材中语言与思维密切相关。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 ,是思维的工具。正常人总要借助语言来思考 ,并靠语言来表达。语言的发展水平体现着思维的发展程度。语文教学就是要教学生学会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学。学生对语言理解和运用的过程 ,也就是获得思维的工具并使思维得到发展的过程 ,也即德育完成的过程。另外 ,“教书育人”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尤其是中学教育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成熟的最关键时期 ,正处于思想品格的成形阶段 ,每位中学教师都担负着影…  相似文献   

12.
心灵传递     
今天,老师发给我们两张纸条。干吗呢?原来,老师要我们做一个“心灵传递”的游戏。什么是“心灵传递”呢?就是让我们在纸条上写两个人的名字,一个男生,一个女生,然后再用诗一样的语言,分别把两个人的优点描述一番。  相似文献   

13.
积累语言是提高语文水平的关键和根本,也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作为教师,不仅要在课外阅读指导时训练学生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而且必须训练学生积累语言的能力和习惯.  相似文献   

14.
<正>我们知道,语文的学习分为多个板块,有写作、阅读、朗诵、背诵等。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需要从一开始的拼音到字词、句、段、篇,逐渐深入,才能提高整体的语文学习能力。而阅读在整个语文学习过程中占有很重的部分,它关系着学生对语文的理解和审美能力。在阅读环节中,通过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作品鉴赏能力等,进而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5.
昨日上网,我看到这样一则报道:“晚报讯:近日,华师大语文教育研究中心、华师大教务处以及《中文自修》杂志社等单位联合举办第八届高考与语文教育研讨会……研讨会上,教育家、语文特级教师于漪大声疾呼,如今,语文教学已被边缘化,很多学生只做题、不读书,令人心痛。于漪老师呼吁,希望成立教学实验区,给教学、考试更多的自主权,引导学生重视母语学习,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小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这都引发我们思考: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该如何用阅读去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如何用阅读去润泽每个孩子的心灵?这是我们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完成的任务。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探索研究,我总结了如下几点做法,希望能以此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6.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是每个老师所期盼的。我在语文教学中一直坚持让学生用头脑去观察,用思想去感受,用心灵去写作。  相似文献   

17.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好文章,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好材料。而语言的内化主要靠朗读,朗读不落实,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便无从谈起。因此,要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让学生通过朗诵净化心灵。  相似文献   

18.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纯语文知识,更应该把"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些教学目标有机结合起来,用教学语言的超凡魅力感染学生,用包容的心灵感悟学生,用艺术的手段引导学生,把握稍纵即逝的教育契机,使学生在人性关怀的呵护中徜徉。  相似文献   

19.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是一篇新课文,编者将它放在第五单元“想象和联想”主题中。我以为,如果将文章的解读仅仅停留在这一层面,就相对削弱了语文教学文本的丰富性,因为《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是一篇非常感人的童话作品。我国著名的童话诗人金波用诗一般的语言讲述了一个盲孩子在他的影子的帮助下寻找到光明的故事,歌颂了人与人之间的关怀和帮助,启发我们热爱生活、关爱弱者。盲孩子和影子都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帮助他人最终也会获得幸福。因此我确定了“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②培养多向思维的习惯,多角度理解文章主旨。③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  相似文献   

20.
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发展学生的语言,是语文教学的本色,是语文教学的根。小学语文教材文质兼美,富有思想感情,蕴含着语言、思维发展的无限空间。我们要紧紧凭借教材这个"例子",用一双语文的眼睛"挑选、找准"文本的语言训练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