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2 毫秒
1.
实验室中验证乙烯性质时,一般用浓硫酸作脱水剂,采用乙醇分子内脱水的办法制取乙烯,验证其与溴、高锰酸钾的反应及其可燃性。但在实验过程中,常出现以下现象:炭化严重;溴水、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慢;高锰酸钾褪色后有棕黑色沉淀;乙烯燃烧时,火焰颜色接近H2,CO等气体燃烧时特有的蓝色。这些现象的产生影响了学生对乙烯性质的认识。产生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浓硫酸的强氧化性,致使乙醇发生严重的炭化反应,同时实验装置和试液选择的不合理也严重影响了对乙烯性质的认识,因此在制取和性质实验中必须注意以下问题。1制取时应注意的问题乙醇炭化产…  相似文献   

2.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是用于说明一氧化碳的还原性的实验 ,但沿用教材上的演示实验装置存在以下不足 :装置、操作复杂、费时 ;反应体系开放 ,容易污染环境 ;一氧化碳不能完全与氧化铜反应 ,造成一氧化碳的浪费 ;实验现象不明显。为缩短时间、简化操作、便于观察和防止污染环境 ,我们对原实验进行了如下改进。一、实验用品1 50mL锥形瓶、1 50mL烧瓶、分液漏斗、玻璃导管、双孔橡皮塞、橡皮塞、连有螺旋状铜丝的橡皮塞、石棉网、酒精灯、石灰水、甲酸、浓硫酸等。二、装置图改进装置如附图中B所示。附图 实验装置三、实验步骤1 检…  相似文献   

3.
在化学实验中,毒气的排放和处理,应引起实验教师的足够重视。为此,笔者对高中化学教材第二册学生实验二,乙烯制取的装置进行改进。原装置笔者感到有两点不足之处。亚.气流不平稳,火焰易熄灭。2.对产生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气体没作处理,污染室内环境,影响师生身体健康。笔者根据多年教学经验,对此进行了改进,具体作法是:在课本上的实验装置中,加一个除去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气体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便可达到提纯乙烯及除去污染气体的双重目的。1实验装置实验装置见附图。2实验步骤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向试管倒入酒精…  相似文献   

4.
按人教版高中化学课本第二册第178页叙述的实验步骤制取乙烯并验证其性质时,易将大量有害气体排放到室内,造成环境污染,影响师生身体健康.我对制取乙烯实验装置进行了如下改进.  相似文献   

5.
传统实验室制取乙烯方案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装置复杂、副产物多、耗时时间长等缺点,笔者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尝试以乙烯利和氢氧化钠为试剂制取乙烯,实验获得了成功,该方法简单易行,易于操作,能迅速产生气体,适合学生用来探究乙烯的性质.本文从实验试剂、装置、数据等方面详尽地阐述了实验室制取乙烯的简易方法.  相似文献   

6.
按人教版高中化学课本第二册第178页叙述的实验步骤制取乙烯并验证其性质时,易将大量有害气体排放到室内,造成环境污染,影响师生身体健康。我对制取乙烯实验装置进行了如下改进。1 实验装置 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2 实验步骤 a.先在大试管中装入15g经干燥后的干净河沙(直径1-2m m,再加入8mL酒精和浓硫酸(体积比1:3)的混和液,用带导管和温度计的双孔胶塞将试管口塞紧(注意将温度计的水银球插入液面以下),按图1固定在铁架台上。 b.A瓶中盛放10%的NaOH溶液,B瓶中盛放0.01mol/L的酸性KM…  相似文献   

7.
1 实验装置 实验装置如附图所示:A,D是两只同体积的塑料洗发精瓶削去底的容器,通过单孔橡皮塞、圆珠笔芯和一次性输液器组成连通器。两瓶的颈安装在  相似文献   

8.
初中化学课本70面图4-2,氢氧化钠溶液跟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测定实验如果要用课本装置,不但找不到合适的小试管,而且将小烧杯倾斜使两溶液混合时也不易操作,甚至可能使溶液倒出,造成实验的失败。为了克服上述不足,实验装置作了如下改进。向锥形瓶里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将一胶头滴管插入到橡皮赛中,再向胶头滴管中吸入氢氧化钠溶液,且擦去滴管口附近的溶液后,小心地将带有胶头滴管的橡皮塞,塞到锥形瓶口中(不要撞乳胶头)。将锥形瓶放到天平左盘内称量,用砝码使天平平衡后取下锥形瓶(砝码附图 改进后的实验装置不取),…  相似文献   

9.
部编高一化学课本里《硫化氢的制取和性质》的实验,我将硫化氢的制取和性质两部分综合在一起,设计了一套实验装置。用这套装置进行硫化氢的制取和性质的实验,可以缩短实验时间,实验现象很明显,并且能防止有毒的硫化氢气体逸散到空气中去。一、实验装置下面是硫化氢的制法和性质的综合实验的装置图。这套装置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甲为自制的硫化  相似文献   

10.
1背景溴乙烷制取乙烯作为学生学习卤代烃消去反应的典型反应,在各大版本化学教材中都有介绍,对比人教版和苏教版的课本,人教版仅给出了该反应的反应原理和乙烯的实验检测;苏教版则开展了实验的装置设计和探究.笔者按照该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时发现溴乙烷会溶解在乙醇溶液中,且密度比氢氧化钾密度要小,出现分层现象,当温度升高后,溴乙烷来不及反应就气化成气体,造成实验获得的乙烯的量太低,并不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查阅相关文献,发现很多化学教育工作者对该实验装置进行了相关的改进,如:加长导管起到回流冷凝作用;加入10cm以上的软橡皮管,对反应装置进行震荡,促进溴乙烷与氢氧化钾的接触;采用气—液反应的形式进行实验等.虽然这些实验改进方式能够达到一定的效果,但从实验装置可操作性与教学质量上考虑,还存有一定的缺陷.  相似文献   

11.
改进制备乙烯气体的方法,采用乙烯利作为反应原料,注射器作为反应容器,利用三通阀搭建实现“乙烯气体的制备—性质检验—产物验证”一体化的装置,培养学生从宏观现象分析微观本质的化学思想。改进装置具有微型化、现象明显、易操作等优点,可进行演示实验或学生分组实验。  相似文献   

12.
装置气密性检查是中学化学实验中的基本操作,是实验能否顺利完成的关键操作之一,也是高考的热点.在实验中若采用的装置需要气体通过,且仪器之间通过橡皮塞或橡皮管等连接(如气体的制取装置以及用已经制取的气体进行性质验证实验装置等),都要在装置连接完成之后,添加药品之前进行气密性检查.气密性检查的方式多种多样,但总体上看,  相似文献   

13.
关于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性质实验很多刊物都有设计 ,我们在教学中也设计了一套实验装置 ,在近几年的教学中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该实验装置结构简单 ,操作简便 ,现象明显 ,现将该方法介绍出来 ,与诸位老师探讨。1 实验装置2 实验步骤及现象(1)将圆底烧瓶 (2 5 0mL)盛满水 ,插入双孔橡皮塞 ,塞紧瓶口 ,关紧两个止水夹 ,倒置在铁架台上。玻璃导管 1放在一个空烧杯 (2 0 0mL)里。(2 )一氧化氮的制取和收集用铜片和稀硝酸反应制取一氧化氮 ,导管 2与一氧化氮发生装置相连 ,打开止水夹 1、2 ,产生的一氧化氮通过导管 2进入烧瓶 ,随着一…  相似文献   

14.
1 仪器和药品 试管,导管,橡皮塞,酒精灯,铁架台,氯化铵,氢氧化钠,草木灰,红色石蕊试纸。2 实验装置 实验装置见附图。  相似文献   

15.
用直观形象的实验演示给学生以丰富的感性认识,加深对二氧化碳性质、制取的理解和掌握是本节教学的关键。本人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一套操作方便,又见实效的综合演示实验。1 综合演示实验装置 实验装置见附图。  相似文献   

16.
为了防止 Cl_2和水、碱反应时气体外逸,对环境造成污染,我们对实验进行了如下改进。一、实验仪器医用注射器(50 mL)、矿泉水瓶(550 mL)、橡皮塞。二、操作步骤1.收集一矿泉水瓶 Cl_2,用橡皮塞塞紧。2.用注射器吸取50 mL 左右的水从橡皮塞处注入瓶中,振荡瓶子。3.用注射器吸取少量紫色石蕊溶液从橡皮塞处注入该瓶中。4.最后用注射器吸取10 mL 左右的 NaOH 溶液也从橡皮塞处注入该瓶中,振荡瓶子。三、实验现象  相似文献   

17.
<正> 高中化学教材第115—116页介绍了甲烷的制取和燃烧的实验。按教材上介绍的去做,效果不好:不是制不出甲烷就是制得的量太小;副产物多,得到的气体含丙酮、乙烯、乙炔多,甲烷含量相对地减少;由于含丙酮等杂质太多,燃烧时火焰不是浅兰色,而是深黄色;检验甲烷燃烧产物——二氧化碳的实验现象也不明显。我们对如何制取纯甲烷的实验进行了几十次试验,改进药品配备比例,增加去除丙酮、乙烯、乙炔的设备,改进燃烧装置,注意加热温度,收到了较好的实验效果。  相似文献   

18.
现行高中《化学》第二册中,“氨气的制取和收集”实验由于装置简单,不仅制取的氨气纯度不够,同时也会导致氨气外泄,污染环境。为了使实验现象明显,操作简便,有效防止氨气对环境的污染,笔者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1 实验用品铁架台,铁夹,酒精灯,木砖,试管,试管塞,三通管,橡胶管,气囊,干燥管,止水夹,橡皮筋,玻璃导管,集气瓶,双孔橡皮塞,药匙,红色石蕊试纸,火柴;氨化铵(固体),消石灰,碱石灰,蒸馏水。2 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9.
高中化学(必修本)第二册中,有“乙炔的制取和性质”的实验。按教材中的实验程序去操作,要进行两次组装配套,在塞橡皮塞那一瞬间,气体极易散到空气中;点燃实验时有大量微小炭粒在室内纷纷扬扬;加之乙炔气体中常含有H2S,PH3等有毒气体而污染空气,对人体造成危害。再者,电石一次性投入,量少了不足以使实验圆满完成,量多了又浪费原材料。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是这样改进的。图1n棉团②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如图2。b.实验。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在有孔匙内放3粒电石(约13g),将R伸进烧瓶并塞紧橡皮塞,让棉团与烧瓶支管口保…  相似文献   

20.
H2制取和性质实验的改进监利县网市中学(433300)张碧高1.实验装置a.锌粒b.稀硫酸c.塑料薄板d.细铜丝e.氧化铜f.注射针头2.实验步骤(1)向试管中放入数克锌粒,并注入稀硫酸(占试管容积的1/3)。立即用带“勾”形导管的橡皮塞塞住管口。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