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对全年训练周期划分理论与实践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七十年代以来,由于运动训练的飞速发展,对马特维也夫的周期理论产生了争论。争论主要围绕负荷量和强度的安排,一般和专项训练的比重,以及周期、时期划分的时间等问题。实践中优秀运动员基本围绕重大比赛划分全年周期,但也不乏变革。然而,依据竞技状态形成与发展的规律,运动员必须经过准备性训练,参加比赛,调整恢复这一过程是客观存在。要从我国的训练实际对周期理论的某些规定性加以变革,以适应现代运动训练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我国优秀短距离自由泳运动员庄泳的训练为例,探讨全年训练计划的制定与控制的特点,科学化程度较高,理论性较强。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全年训练计划的周期划分及其基本结构与内容,探讨我国优秀中长距离游泳运动员全年训练计划制定与控制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4.
高校高水平乒乓球队年度训练周期的划分应以周期划分理论、训练原则和竞技状态发展的规律性为基础,围绕高校年度最重大比赛划分为与之相应的三个训练期:准备、比赛和过渡期。通过对高校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训练过程的控制,保证其在比赛中出现最佳竞技状态,创造优异成绩。  相似文献   

5.
江苏高校高水平乒乓队年度训练周期的划分应以周期划分理论、周期安排原则和竞技状态发展的规律性为基础,围绕高校的年度最重大比赛,把周期划分为相应的三个训练期:准备、比赛和过渡期。通过对高校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训练周期的控制,保证其在比赛中出现最佳竞技状态,创造优异成绩。  相似文献   

6.
在田径运动员全年训练计划的制订和执行过程中,准确而又恰当地划分周期和训练阶段是非常重要的。当然,训练手段的选择,训练负荷的大小,比赛时训练水平的发挥等许多方面的因素都对运动成绩的好坏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是,从运动训练的全局来看,训练周期的划分则是一个具有决定意义的局部。如果周期划分不得当,就会严重地影响训练水平更快的提高,更难以在预定的时刻表现出高度的竞技状态,创造出优异的成绩。训练周期的划分是以竞技状态形成、发展和保持的规律为主要依据的。同时也要考虑主要比赛任务的安排。通常,可以把一年定为一个训练周期,即一个包括训练(或称准备)——比赛——休整(或称过渡)的完整的训练过程,这叫做单周期;也可以把一年的训练划分为两个、三个或更多这样的训练过程,叫做双周期或多周期。关于优秀成年运  相似文献   

7.
<正> 在中小学生田径运动员全年训练计划的制订和执行过程中,准确而又科学地划分训练周期是非常重要的。这直接影响到中小学生田径运动员训练水平的提高和在预定的时刻表现出高度的竞技状态、创造出优异的运动成绩。为此,从理论和实践上认识、探索中小学生田径运动员全年训练分期问题,是担任中小学生田径运动员课余训练任务的教练员和体育教师的重要课题。笔者拟就这一问题谈点认识和看法。一、制约中小学生田径运动员全年训练分期的主要因素及其分析 1.受竞技状态形成、发展和保持的规律的制约。每一次竞技状态的发展过程都包含着获得、相对稳定(保持)和暂时消退这样三个阶段。运动员不可能始终保持竞技状态,但可以周期性地获得竞技状态。要提高运动成绩,就不能任意地取消和回避竞技状态发展的各个  相似文献   

8.
训练周期是依据竞技状态形成的客观规律性,而对运动训练过程作出安排的一种循环往复、逐步提高的结构形式。在对训练周期作具体的划分与安排时,应以竞技状态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为主要依据,同时充分考虑到比赛的安排、项目特点、训练对象的特点、季节气候以及人的生物节奏等诸多因素。只有从实际出发作出合理的安排,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本人结合自己十多年教练工作的实践和体会,对举重全年训练计划中大周期的划分与安排谈些认识和看法。  相似文献   

9.
朱志根 《游泳》2010,(2):36-40
现代运动训练的最终目的是要让运动员在重大比赛中创造个人最好成绩,其前提是通过对训练过程的控制,使运动员在比赛期能获得创造优异成绩的适宜状态,即竞技状态。其中制定和掌握多年训练计划是控制训练发展的基本手段,也是教练员指导多年训练中的最重要工具。可以说,多年训练计划的制定与控制反映了教练员掌握训练方法和训练艺术的水平,也是衡量教练员掌握运动训练规律成熟与否、对现代训练理论掌握程度的标志。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分析法,对优秀运动员的年度训练周期划分特点进行了探讨,认为现代网球运动员全年训练与比赛呈多周期特点,年度训练主要由准备期和赛间期组成。  相似文献   

11.
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以及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国外优秀女子中长跑运动员Maryam YusufJamal以及国内优秀女子中长跑运动员刘青的训练时间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中外优秀女子1 500m运动员均采用全年多周期训练计划,由于赛程不同,在周期划分的具体时间上有较大差异。而在年度参赛次数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在参赛项目的跨度范围、年度比赛的安排和竞技状态的稳定上存在差异及差距。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与逻辑分析法,讨论联赛赛制下篮球运动员保持高水平竞技状态的周期训练,既丰富了篮球运动训练理论体系,也有助于指导教练员合理安排训练过程,促进运动员保持高水平竞技状态,提高参赛队伍竞技水平,从而提升篮球项目国际竞争力。篮球职业联赛队伍年度周期训练分为训练阶段和比赛期,训练阶段运用板块周期理论安排积累、转换和实现中周期以促进运动员竞技状态的形成;比赛期建立比赛模型的发展小周期,以最大程度保持运动员高水平竞技状态。  相似文献   

13.
根据对我国优秀短跑运动员杨耀祖、倪震杰的培养 ,对短跑运动训练、比赛的规律及安排进行总结、探讨。研究认为 ,如何合理安排全年训练和比赛 ,尤其是赛前训练的安排、对运动员心理状态的调节 ,直接影响到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只有在赛前对各种因素进行有效地调节 ,合理调控运动员最佳竞技状态 ,才能在重大比赛中创造优异的成绩。  相似文献   

14.
通过运动训练.培养运动员最佳竞技状态在重大国内、国际比赛中获胜,是我们训练的唯一目的。对于少年速滑运动员也应培养他们在比赛中充分表现自己最高竞技状态的能力。因此.应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各个周期训练安排好他们赛前训练准备工作,力求加强技术、战术、身体机能、心理等方面的培养,使之在重要比赛中达到最佳竞技状态。 如何掌握好赛前训练及竞技状态的培养,把握其规律,笔者在近年的实践中有如下体会:  相似文献   

15.
文章对陆勇军参加第二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的训练进行了总结,介绍了如何根据运动员当时状态、训练条件和竞赛的要求制定训练目标和计划,特别是如何根据专项特点、个人特点和竞技状态形成规律来选择训练内容手段,使运动员的状态向规定方向发展,对训练负荷进行调控,使运动员在比赛时达到良好的竞技状态。  相似文献   

16.
在田径运动员全年训练计划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准确而又恰当地划分周期和训练阶段是非常重要的。当然,训练手段的选择、训练负荷的大小、比赛时训练水平的发挥等许多方面的因素都对运动成绩的好坏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是,从运动训练的全局来看,训练周期的划分则  相似文献   

17.
李柱宏(2007)年度训练周期安排特征及训练负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优秀马拉松运动员李柱宏2007年度训练周期特征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大周期训练负荷量和负荷强度达到训练计划要求,使运动员达到最佳竞技状态,比赛取得了理想成绩;第二大周期准备期和竞赛期训练中,专项耐力负荷量相对偏低(准备期专项耐力负荷量占总负荷量的43.31%,竞赛期专项耐力负荷量占总负荷量的47.15%),造成比赛成绩不理想;第三大周期训练在总结第二大周期失利的基础上,加大了专项耐力和混氧训练比例,在比赛中效果明显,取得了较好成绩.  相似文献   

18.
美国的田径运动员可能是世界上最富有天才的。他们出场参加比赛通常显得轻松和随便。一大批美国运动员往往在一个赛季的初期或在年底达到了最佳的竞技状态。就这样,他们最好的成绩有时是在小规模的比赛中创造出来的。美国的教练员们也许奇怪为什么东德的运动员在大型的比赛中,成绩总是这么地出色。就是因为他们有一个科学的训练计划并对训练进行控制的结果。他们的训练计划安排得很周密,从长远的训练计划(4—6年),大周期训练计划、中周期训练计划和小周期训练计划一直到最详细的单一训练课的训练计划。  相似文献   

19.
在女子马拉松训练中,年度周期安排是其训练计划的核心内容。对于一个跨度较大的时间周期,马拉松运动员需要通过合理的周期安排来逐步培养起竞技状态,使之在比赛中呈现出最佳竞技状态。中国女子马拉松是一支较有国际影响力的队伍,通过对该队伍训练周期安排的研究,可以从中发现和探索马拉松训练周期安排中一些规律性的东西。通过对我国女子马拉松教练员和运动员的调查了解,结合优秀运动员重要比赛年度周期安排的实例分析,逐步勾勒出女子马拉松训练周期安排的一些主要特点。这将有助于提升我国女子马拉松训练过程安排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相似文献   

20.
陈为群 《福建体育科技》2003,22(6):23-26,37
短期集训以成为当今业余田径运动员训练的主要特征,采用恢复训练为主的短期训练计划,可以使运动员的竞技状态得到较快的恢复。福建省十二届运动会田径比赛行业组短跑冠军陈岩的赛前恢复训练计划是个成功的范例,其训练计划制定,小周期训练内容安排方法等,对业余短跑运动员赛前短期集训计划安排有许多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