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焉耆盆地库鲁克绿洲扩展时空格局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杰  潘晓玲 《资源科学》2009,31(8):1369-1377
绿洲是西部干旱区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绿洲的形成、发展和演变一直是干旱区生态与地理研究的核心内容.本研究以位于新疆焉耆盆地库鲁克塔格山北麓、博斯腾湖南畔的库鲁克绿洲为案例,利用4期1973年~2005年期间的遥感影像数据,在斑块水平和景观水平上完整回溯了库鲁克绿洲早期形成、发展和演变的时空格局动态过程.通过空间分析表明,库鲁克绿洲发展演变过程和格局呈现出景观镶嵌斑块的"散布、扩展和融合"循环往复的节律性动态过程特征,不同斑块的规模由子斑块扩散速率、边缘扩展、斑块边界接触和融合过程决定.斑块镶嵌格局的时空节律变化导致了聚集斑块的等级镶嵌结构和动态格局.研究结果可为今后干旱区绿洲形成、发展和演变过程的时空动态预测模拟、管理规划与环境保护等提供了基本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干旱区绿洲湿地生态系统研究的意义和重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具体分析干旱区绿洲生态系统和湿地生态系统特点、现状以及它们所面临的各种生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干旱区绿洲湿地研究的必要性,可行性.具体分析了绿洲区湿地生态系统研究的意义,从绿洲湿地特征研究、湿地动态变化、驱动因子、绿洲典型湿地类型的研究、绿洲湿地保护与PRED可持续发展研究、绿洲退化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研究等几方面简要分析了绿洲湿地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3.
渭干河平原绿洲景观演变及其对土壤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专题图件、实测土壤数据以及GIS与RS技术的支撑下,研究新疆天山南麓渭干河平原1980年到2001年绿洲景观变化及其对土壤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20年来区内以耕地为主体的人工绿洲景观面积大幅增加,天然绿洲和荒地面积减少,水域和荒漠面积略有增加;人工绿洲面积扩展的主要供体为荒地和天然绿洲,共有31.8%的天然绿洲和35.1%的荒地转化成人工绿洲,人工绿洲的9.9%和2.2%退化为荒地和荒漠景观;天然绿洲转化为人工绿洲,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分别下降了51.0%、42.6%、7.2%、43.2%和44.9%;荒地转化为人工绿洲,有机质、全氮和速效钾各自减少了3.1%、12.9%和12.6%,碱解氮和速效磷则提高了25.9%和16.7%.人工绿洲的扩展导致土壤养分在总体上呈下降趋势.此外,绿洲景观的变化对土壤含水量和土壤含盐量也产生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绿洲是干旱区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空间.近30多年来,西北干旱区新垦绿洲面积达9.3万km2,占整个绿洲面积的55%,新垦绿洲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解决人地矛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绿洲向荒漠的扩张使过渡带萎缩甚至消失,新垦农田土壤贫瘠、沙化和盐渍化导致水肥利用效率及生产力低下,成为绿洲生态极为脆弱的区域,严重制约着整个绿洲的稳定性提升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形成演变和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多年以来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经历了古绿洲、旧绿洲、新绿洲的变迁,本文利用统计及图文对比方法分析了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的形成、分布及其在时空分布的演变过程,并进一步探讨了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演变的原因,指出20世纪以前绿洲的演变主要由风沙活跃、盐碱化加重、气候变化及河流改道等自然因素形成,而20世纪以后的绿洲沙漠化和环境退化则主要由人类不合理利用水土及植被资源、人口数量增加等活动引起.为防止本区现有绿洲进一步沙漠化导致环境退化,文中提出以保护天然绿洲为前提,以改土培肥为基础,以水利建设为中心,以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为根本,对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一带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研究及分析.  相似文献   

6.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付爱红  陈亚宁  李卫红 《资源科学》2009,31(9):1535-1544
依据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系统的特征和生态健康的概念、特点,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塔里木河流域生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数学模型对塔里木河流域生态健康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阿克苏河、叶尔羌河、和田河和开都河-孔雀河源流荒漠区生态"不健康",山区和平原绿洲区生态"健康";塔里木河干流上、中游生态"健康",下游生态"不健康".从塔里木河流域生态可恢复程度难易来说,四源流的山区和平原绿洲区以及干流上、中游生态环境容易恢复,四源流的荒漠区以及干流下游生态环境难以恢复.科学评价塔里木河流域生态健康状况,可为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在决策科学的研究中,人们曾一度奉"最优理论"为佳.然而,具体实践的结果却使人们发现了"满意理论"在实际上要优越于"最优理论".因为"满意理论"比"最优理论"更多地考虑了现实中的复杂性,更多地考察了当代社会实践运演过程中大量存在的模糊性、非线性、随机性、离散性、突变性等不确定特征,从而达到了与社会现实状况更加吻合的程度,这样当然也就更为有效,更能令人"满意"了.  相似文献   

8.
金海林 《今日科苑》2011,(5):133-137
<正> 三年前,75岁的哈尔滨绿洲源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长、绿洲菌肥研制开发者在获得农业部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肥料"准绿色"登记证书时发表感言: "民以食为天,吃饭第一条。现在化肥、农药残留的食品给人们的健康带来很大的危害,我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用抢回来的生命把生物菌肥搞成功了,让更多的人吃得"绿色",吃得安全,吃得健康,也算是对社会的回报吧!"  相似文献   

9.
说"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词新语的研究是现代汉语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具体讨论了一种新的语言现象,即近年来频繁出现的"霸".文章首先从意义入手,把这种"霸"与较早存在的"霸"作了比较,然后讨论了它们在形式上的差别.此外,本文还对"彩霸"、"面霸"这一类的"霸"的来源及出现的原因作了简单考察.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具体分析干旱区绿洲生态系统和湿地生态系统特点、现状以及它们所面临的各种生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干旱区绿洲湿地研究的必要性,可行性。具体分析了绿洲区湿地生态系统研究的意义,从绿洲湿地特征研究、湿地动态变化、驱动因子、绿洲典型湿地类型的研究、绿洲湿地保护与PRED可持续发展研究、绿洲退化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研究等几方面简要分析了绿洲湿地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1.
干旱区绿洲承载力研究的全新审视与展望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承载力概念经历了从资源承载力 -环境承载力 -生态承载力到绿洲承载力的演进过程 ,绿洲承载力是人类对干旱区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所做出的响应与变化的结果。文中以全新的视角对绿洲承载力理论与方法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总结与评价 ,指出绿洲承载力研究的日趋完善将为深入揭示绿洲本质 ,定量研究干旱区绿洲开辟有效途径。绿洲水资源承载力是绿洲承载力研究的核心。由水、土资源等单要素承载力向综合承载力方向转变是今后绿洲承载力研究的趋势。绿洲承载力方法研究将由静态分析走向动态预测 ,模式化、模型化日益完善。绿洲承载力研究面临新的机遇 ,在基础理论、研究对象、指标体系、研究手段等方面的研究将有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2.
新疆阜康绿洲生态系统生物量遥感估算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阜康绿洲地区2003年8月野外实测53个样方的生物量干重数据和同期的陆地卫星MODIS的1通道,2通道250m遥感图像数据,分析了植被指数NDVI与绿洲植被生物量的相关关系,进而建立该遥感植被指数与绿洲生物量的一元线性和非线性回归模型,并对不同回归模型进行分析比较.研究表明:植被指数NDVI与绿洲生态系统植被生物量之间存在较好的相关性;所建遥感植被指数与绿洲植被生物量的回归模型中,三次方程得到的非线性回归模型(y=-5 593.3NDVI3 7 509.7NDVI2-1 268.9NDVI 191),是最适合用于监测阜康绿洲生态系统植被生物量的监测;利用该模型进行反演同年4月~9月研究区的生物量,并分析得出阜康绿洲生态系统内不同植被生物量在同一时期的空间分布特征;阜康绿洲生态系统内不同植被生物量在不同时期生物量的独特时空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3.
区域形象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企业形象设计已成热门话题,它作为企业竞争制胜的法宝而在国际范围内的企业界流行.对于一个区域来说,同样也存在着区域形象问题.例如,提到深圳市,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深圳速度,特区窗口";提到黄山市,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黄山风光、旅游胜地";同样,提到有些地区,人们也可能会想到"经济的绿洲,文化的沙漠",甚至"假冒骗发源地"等等.  相似文献   

14.
调水后额济纳绿洲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以额济纳绿洲2002年和2006年遥感影像及相关气象和水文数据为主要数据源,对调水后绿洲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进行了分析.研究区范围主要依据轨道号为133/33幅遥感影像所覆盖的额济纳绿洲界定,总面积约1.65万km2.  相似文献   

15.
绿洲城镇发展与水土资源开发的耦合效应及其时空分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董雯  杨宇  张豫芳 《资源科学》2013,35(7):1355-1362
本文借助脉冲响应函数、因子分析和耦合度评价等对天山北坡绿洲城镇发展与水土资源开发之间的耦合效应及其时空分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人均建设用地变化不大,反映了城镇以有限的绿洲发展的显著特点;人均供水量缓慢增长,随着城镇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变化水资源消耗逐步加大.总体而言,绿洲城镇综合发展水平较高且水土资源开发程度较高的区域,城镇发展与水土资源开发的耦合度较高,绿洲城镇发展水平和水土资源开发程度较低的区域,其耦合发展度也较低.受西部大开发等影响,部分县市的耦合发展度有所波动,但受绿洲城镇自身特性影响,大部分城镇将长期处于协调发展度较低的状态.  相似文献   

16.
裴厦  章予舒  谢高地 《资源科学》2009,31(4):574-579
绿洲承担着干旱区的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绿洲功能稳定性定量评价是了解绿洲功能稳定状况和格局的有效手段,对于实现绿洲的可持续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构建了绿洲功能稳定性评价指标模型,并应用此模型对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的功能稳定性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为: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所辖的3个县以及整个三角洲绿洲的功能稳定性都处于一般偏下的状态,排序为库车县>沙雅县>新和县>整个流域。对评价结果的分析表明,在库车县人口密度过大是最大的绿洲功能稳定性障碍因子,在沙雅县为大面积的沙漠土地,新和县为过度的天然绿洲开发。纵向比较各层次的指标,人口密度是最大的绿洲系统压力指标,人均GDP为最差的绿洲系统状态指标,而教育投资所占GDP比重为最弱的绿洲系统响应指标。  相似文献   

17.
"忠实"是译者一贯坚持的翻译标准.但在英汉翻译中,我们会遭遇坚守"忠实"时的种种尴尬."叛逆"的介入给译者带来了新的希望,给译文注入了活力.本文拟从叛逆介入入手,谈谈叛逆介入的意义及其分类.  相似文献   

18.
"师"的名称,在夏、商、周时就有了.而"师"字最早出现在甲骨文中,甲骨文中有"文师"之称.以后,西汉的董仲舒使用"师",司马迁使用"师表"一词,他们都着重在"师"的表率作用这点上.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四种科技服务模式的比较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党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以解决"三农"问题为核心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思路和新理念.农业高校集教学、科研、服务社会三大职能为一身,担当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的历史使命.本文通过对目前农业高校在实践中探索出来的"科技大篷车"、"太行山道路"、"农业专家大院"和"科技绿洲行动"四种典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科技服务模式进行分析比较,探讨了四种模式的具体做法及其优缺点,旨在为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科技发展与全面建设提供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20.
陈德武 《内江科技》2007,28(10):150-150
"自我教育"教学法是根据学生的实际及教材内容、老师创设各种情境、学生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的一种教学新方式,能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