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016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发布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该《纲要》详细指出未来15年内健康中国的建设要求。该《纲要》对我国学校健康教育、体育教育等方面做出了详细的规划与要求。"健康中国"建设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我国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崭新的机遇,应该紧抓这一机遇,加强学校体育教育改革力度,对传统学校体育教育进行不断的优化与升级,从而促进我国"健康中国2030"目标的实现。因此,本文首先对当前我国传统学校体育教育所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然后基于"健康重要2030"这一背景,提出我国学校体育教育改革策略,以为"健康战略2030"目标的实现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2.
学校健康教育是在学校这一特定环境下以培养学生良好健康行为和习惯为目的的养成教育。对中美两国学校健康教育体系及中美两国基础教育阶段健康教育内容与体育课程结合的健康教育进行了比较研究,旨在总结和借鉴他人经验,更好地发展我国的学校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法、历史分析法等对近代中国健康教育的演进历程进行梳理,考察其实践特色,探寻对当代健康教育改革发展的有益启示。研究认为:近代中国健康教育的发展经历了破除封建陋习的萌芽阶段、引介西方思潮的兴起阶段和构建本土体系的发展阶段;在实践的过程中以健康教育政策为引领,在学校健康教育和民众健康教育领域做出了大量富有特色的开创性工作,推动了我国健康教育的发展。以史为鉴,发展本土化的健康教育理论体系;以乡村为重点、以学校为载体、以体育为抓手,促进健康教育实践的良性发展是带给当下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学校体育是实施"健康中国"国家战略的重要基础,"健康中国"同时也对学校体育的发展产生了积极而又深刻的影响。为贯彻"健康第一"思想、促进国民终身体育,在"健康中国"的视阈下从终身体育的视角解读学校体育的重要性,并提出在"健康中国"视阈下学校终身体育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对策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健康第一”教育思想的提出,不仅明晰了学校体育在教育中的地位,同时也为深化高等学校体育改革指明了方向。高等学校体育只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部分,“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是适用多种学科教育的,复合型人才应是全面发展的,把学校体育的指导思想等同于学校教育思想,无疑是偏颇的。  相似文献   

6.
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的结合问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陈博 《体育学刊》2001,8(6):28-30
通过献资料、理论分析、对比等方法对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关系进行研究,提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加强学校体育与学校健康教育的结合,是我国学校体育整体改革的方向,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提高学校体育的科学地位具有特殊意义。学校体育与学校健康教育结合亟待解决的问题有更新现念、提高学校健康教育效益等6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康有为的学校体育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叙 《体育科学》2004,24(3):64-66
康有为的学校体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康有为在中国首倡德、智、体全面发展;根据不同年龄阶段教育的特点,来确定体育的地位与内容;重视儿童的健康教育。康有为的学校体育思想在近代中国教育史与体育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8.
21世纪社会的变化与学校体育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运用文献资料法,论述了21世纪社会的变化趋势与学校体育发展的关系。认为,以学校为基地开展体育与健康教育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综合性的体育与健康教育是未来学校体育发展的大趋势。学校体育要担负起历史的任务,还需要进行多方面的变革。一要树立可持续发展与终身体育观念,二要把健康作为体育的重要目标,三要以提高健康水平为重点,四要采用现代教育手段,五要推动全社会介入学校体育活动。  相似文献   

9.
我国高校健康教育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高校健康教育的回顾中国是人类文化最早的摇篮之一,从远古时期起的中国传统养生学中就孕育着健康教育的萌芽,注重向人们传授医药、防病和养生的知识,促进了社会健康教育。到了西周时期的学校教育中出现了健康教育萌芽,西汉哉德所编的《大戴礼记》中记载:“保...  相似文献   

10.
谈如何在中小学校体育教学中开展健康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国内外中小学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现状的比较分析,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几点关于如何有效的在中小学学校体育教育中开展健康教育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阎智力 《体育学刊》2000,10(2):126-128
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对中日两国小学卫生保健教育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时数与实施等特点进行研究与探讨。结论认为,中日小学卫生保健教育方面存在着显差异:日本主要特点是卫生保健内容规范化、系统化、教学时数多,实施有计划,注重教育实践等。日本的经验为我国小学卫生保健教育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陶行知体育观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将健康的生活作为教育的出发点,他的体育观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良好发展为根本目标,体现学校体育的人文关怀,这对目前高职院校体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3.
加入WTO后对中国学校健康教育将产生正负两方面的影响,利弊兼具,无论从近期来看还是从长远来看,只要做好充分准备,采取确实有效的措施,入世后必将有利于中国学校健康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关于《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与完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已经进入"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时代,体育教学改革工作不断深化,自2002年国务院教育部先后出台了关于体育教学改革,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等方针政策。在2006年底,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下发了[2006]5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意见。同时,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又下发了关于开展亿万学生阳光体育活动的通知,充分的说明了党和国家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关心和重视,这是对大学生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方面的新要求,是新时期制定体育健康教学大纲的主要依据,为使学生身体素质真正达到《标准》的要求,本文针对如何实施与完善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5.
武术是中国古老传统的一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我国学校体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武术的价值,就是凝结在武术发展运动中的精神和物质对我们社会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和作用的总和,它是武术存在、发展、进步的标志。武术教学作为大学体育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在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以及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促进学生身心结构的健全等方面都起着很大的作用,具有它自身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6.
以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为指导,审视健康第一教育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操作,存在的诸多分析的分歧和混乱。从哲学的角度给以系统化、科学化的界定和说明。夯实健康第一教育思想全面发展人的内涵和外延,彰显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推进健康第一教育思想的伟大意义,解除人们的困惑。以正确看待学校体育走过的道路,筹划“健康第一”的发展与未来,保证学校体育沿着“健康第一”的科学轨道正确前进。  相似文献   

17.
甘肃省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现状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运用深度访谈法、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甘肃省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现状作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对体育与健康课不够重视、办学条件差、教学效果甚微,体育师资力量薄弱、水平偏低、教学方法单一,课程意识和课程开发能力欠缺,并提出要转变观念、加强师资培训、努力开发本地课程资源和地域性学校课程来加强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冬季两项裁判员队伍的健康发展对冬季两项运动的普及与提高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调查法、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我国冬季两项裁判员的现状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我国冬季两项裁判员年龄结构合理,呈年轻化趋势发展,学历结构较合理;但同时存在电子靶裁判员匮乏,无等级裁判员偏多,英语、计算机能力不足等问题。提出发展年轻的裁判员,扩大电子靶裁判员队伍,完善裁判员考核制度,加强对英语水平的考核以及为提高裁判员计算机水平创造机会等措施,提高孩国皋季两项栽判昂队任的培兼与管珲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19.
民族传统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功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文化造就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形成了极强的健身、养生、娱乐和教育功能。学校教育中广泛开展民族传统体育不但可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同时可以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和振奋民族精神,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文明的校园环境,使依法治校和以德治校相结合。  相似文献   

20.
运动教育模式在西方国家是一种比较成熟教学模式,它的核心目标与我国现行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有很大的相通性。目前在我国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在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极为匮乏。根据我校体育教学的实际条件设计了相应的运动教育教学模式,通过教学实验对该模式在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和技战术水平等方面的实际教学效果进行了探讨,并证明是有效的。为我国高校在公共体育课程教学中引入这一教学模式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