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梁东标 《教育导刊》2004,(24):50-52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孩子的思想与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家长的思想、言谈、行为与情绪表现模式的影响。所以,欲要孩子改变,家长必先要作一些改变。  相似文献   

2.
幼儿园礼仪行为的养成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优化环境为幼儿礼仪教育创设良好的条件 1.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礼仪意识。成功的教育离不开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效互动,幼儿园在实施“礼仪教育”时不能忽视家长的作用。在幼儿园里首先要建立良好的礼仪氛围,以便得到家长的认可和共同协助,这不但对幼儿礼仪行为习惯的培养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对改变家长的行为也有积极的影响。有关资料表明:父母对待孩子的正确态度、和凿的家庭气氛、严而适当的教育方式及父母的榜样示范作用是孩子形成良好礼仪行为养成教育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3.
一、榜样教育策略:身教胜言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是孩子学习的榜样,父母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为孩子的做人做事树立良好的榜样,使孩子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形成正确的认识观点、态度及良好的行为习惯。有些家庭的教育活动中,孩子更多的是从家长组织、设计的活动本身受到教育,例如父母为了增强孩子的体质,鼓动孩子去登山;而在另外一些家庭的教育活动中,孩子更多的是从家长的言行中获得教益。教育孩子不要说谎,首先自己要诚实守  相似文献   

4.
冯永刚 《教育导刊》2009,(12):54-55
儿童说谎与家长不当的教育方式方法的“诱导”有关。纠正孩子的说谎行为,家长要帮助孩子找到“谎源”,并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榜样。  相似文献   

5.
我曾经在师大附中工作,给我一些在思想教育理念上的启发.即教育工作者必须有两条信念,一条是“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另一条是“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我们现在的父母,我们的老师都爱学生,但是我感觉很多老师、很多家长不知道怎么去爱。爱学生最主要的是要理解学生,父母爱孩子最主要的是要理解孩子,  相似文献   

6.
李娟  宋伟 《山东教育》2003,(33):41-42
关心孩子的成长正是父母爱孩子的一个具体表现,现代教育观要求家长要在爱中学会科学地评价孩子。科学评价幼儿是家长教育幼儿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如何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掌握科学评价幼儿的方法,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呢?近几年,我班在指导家长开展对孩子的评价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取得了可喜的效果。一、引导家长了解孩子的特点了解孩子是家长教育孩子的前提,“要教育孩子,我们必须让家长懂得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本着这一原则,我们开展了切实可行的家园互动活动。如:利用家园联系窗口向家长介绍孩子在本年龄段应具备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教…  相似文献   

7.
教育文摘     
所谓儿童观,就是家长对子女的总看法和教育的基本出发点。现代社会新的儿童观主要包含: 一、正确的“孩子所属观”。从血缘关系看,孩子当然属于父母,但单纯把孩子看作是个人的“私有财产”则不妥,只有树立“孩子是民族的未来,人类的希望”的观念,父母才会用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去教育、要求孩子产。二、正确的“儿童角色观”。许多父母在考虑家庭关系时,认为“父母就是父母,孩子就是孩子,不可能变孩子为家长。”因此往往以教训的语气去命令,要求孩子服从。如果父母能从“父母和子女都是家庭和  相似文献   

8.
在大力提倡创新教育的今天,家庭教育如何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呢?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在传统的家庭教育中,家长住往一味要求孩子听话。孩子上幼儿园要听老师的话,在家要听大人的话,不管是否合理,其结果是以家长的愿望和兴趣、思维和意志强制孩子接受,从而泯灭了他们创新意识和自主行为。所以,改变把孩子作为家长的隶属物的家教观念,改变不平等、不尊重孩子的家教意识,树立“开放性”“科学性”“家庭、社会和学校  相似文献   

9.
薄洁萍 《成才之路》2009,(31):I0004-I0004
近来,有关新生家长送孩子上大学的信息引人注意,其中,“家长因大学宿舍无空调向校长哭诉”的消息则令人震惊。我觉得,与其说孩子太娇贵,不如说父母疼爱孩子的态度和方式有问题.教育孩子首先要改变父母。  相似文献   

10.
《宁夏教育》2009,(7):155-155
在家像只横行的小老虎,出门变成胆怯的小猫咪。一些家长常常说自己的孩子是“门背后的霸王”,并为他们拿不出手的表现头痛不已。幼教专家告诉年轻父母:鼓励式教育最重要,改变孩子胆怯行为有三大原则。在家别太溺爱。胆怯的孩子,往往在家中受到过多的宠爱与纵容,与社会的接触欠缺,这不免使其对公共场合、集体活动产生了未知的恐惧。在家时,家长可别让孩子太由着性子,  相似文献   

11.
南京悄然兴起的“托付教育”这一家教形式,在社会上引起一些议论,有的欣然接受,有的感到困惑。本通过分析“托付教育”这一现象的形成原因及其利弊,进而剖析家长家教观念的误区,最后提出:教育不在形式,关键是家长要更新教育理念,做学习型、研究型的父母和教育,在跟孩子一起进步的同时。充分利要现有的教育条件,采取合理,恰当的教育方法。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多说”“多做”是我们在长期的农村幼儿园家长工作中总结出的经验。乍一看,好像有点婆婆妈妈、絮絮叨叨的,但它在我们与农村家长的沟通中,确实效果显著。 一、多说 “多说”即多向家长宣传正确的教育思想,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改变家长错误的教育行为、教育方法。 由于文化素质等方面的原因,农村家长在教育孩子上存在不少错误观念,容易形成“两极化”教育趋向,要么说孩子小不用管、树大自然直,要么望子成龙心切,一味给孩子灌输知识、培养技能,而轻视其他方面的教育。我们根据农村幼儿家长文化水平较低的状况,开展以“说…  相似文献   

13.
一般来说,孩子长到3岁,到了人生的第一个转折期,也被称为心理发展的危机期。心理发展的危机期是指孩子在某一时期逆反心理严重,常与人发生冲突,拒绝家长提出的要求。当这一时期到来时,孩子会出现一种与人格发展密切相关的重要的心理反应,就是不像以前那样听话了。3岁以后,孩子常常以“不、就不”来拒绝家长提出的要求。令家长不解和困惑的是,有时越不想让孩子做的事,他就越要做,而且任性、“反抗”及破坏性行为表现明显。面对孩子的“不听话”,一些家长要么束手无策,要么打骂孩子。这种错误的教育方式不仅没有改变孩子当时的行为,还会对孩子…  相似文献   

14.
《家庭与家教》2006,(10):51
首先,作为父母,对于孩子不合理的要求,要理直气壮地说一声“不”。父母在孩子面前,要勇于坚持原则。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让孩子心目中形成一个正确的行为观念,也就是说要让孩子心目中有一条是非界线,知道哪些是应该做的,哪些是不应该做的,使孩子明白一些做人的道理和规则。其次,家长要牢固地树立懒妈妈养了勤孩子的观念。我们要明白:我们不可能养活孩子一辈子,孩子的事情让孩子自己去做,家长不可替代,要从小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教会他们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做人。甚至,家长的担子也可以较早地让孩子承担一些,要知道,这对…  相似文献   

15.
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经常面临着这样尴尬的事:自己苦口婆心指出孩子的不良习惯和缺点,可孩子就是听不进去。于是,一些家长摸索出了一种新的教育方式——“亲子协议”。在协议里写清父母和子女分别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亲子协议”保证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平等交流,将“单向教育”变为父母与子女互相承诺的“双向教育”。  相似文献   

16.
学会做父母     
要让孩子成为新世纪高素质人才,父母作为第一任老师。应当遵循科学的育儿原则,改变旧的教育观念,具体地说,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改变评价孩子的标准。过去把“听话”作为“好孩子”的唯一标准。众多家长都知道表扬自己的孩子,一开口就是“你真乖”“你真可爱”等,这看似表扬,实质是让孩子具备“遵从”的性格,而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具有独立意识和能力的人。家长要从小培养孩子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7.
《新作文》2006,(6)
一是意识盲区很多家长不知道孩子各年龄阶段的特点,比如“少年十四五,天天气鼓鼓”“,少年十六七,时时惨兮兮”。孩子与父母是平等的,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要充分地意识到自己的孩子处在一个什么年龄,他这个年龄的特点是什么。二是成年人的常规教育盲区家庭教育中家长总是喜欢用自己的观点去教育孩子应该怎么做,而不知道在某一天,你已经比孩子懂得少,你也需要用一种“仰视”的方式去观察他。三是审美疲劳的盲区随着孩子慢慢长大,有一天家长会发现,孩子变得很厌烦你,这其实也是一种“审美疲劳”。作为父母也要给孩子一些新鲜感,每天要有点…  相似文献   

18.
基础教育的基本目标在于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培育合格的社会公民和人材基础。“全人教育”思想纠正了近代世界教育领域严重机械化与功利化的倾向,与当下中国社会发展对基础教育的育人需求不谋而合。因此,以“全人教育”思想为指导,全力推进基础教育育人方式改革,有利于从思想认识层面根治“应试教育”的顽症。“全人”理想无疑是人类教育的崇高理想,随着人类不断地向更高的社会层次发展,“全人”应成为教育的终极目的。广大教育工作者应以“全人教育”思想指导基础教育与教学改革,为促进公民社会的发展培养满足现代社会要求的“全人”公民和“全人”创新人材。  相似文献   

19.
现代社会信息渠道越来越多,这些信息无疑对学生产生正面或负面影响。学生从家庭接受信息比学校来得及时,更强烈。如果仅靠学校教育,显然会滞后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因此,将学生的家庭教育纳入学校教育管理工作十分必要,能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该明白,品学兼优的学生与家长的思想品德、文化修养有直接联系;而失足青少年与家长的娇生惯养、作风不正产生着直接影响。因此,家庭教育“起于母胎,终于坟墓”,既是各种教育的起点,又是各种教育的归宿,谁忽视家庭教育,或者想用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替代,从而达到培养优秀儿女的目的,都是天真的幻想,丢了家庭教育,若干年后,可能会在孩子身上欠下一笔难以偿还的“父母债”。作为家长应具备了解孩子的能力、评价孩子的能力、指点孩子的能力、保护孩子的能力。父母的教育方式,与孩子的心理行为问题有非常密切的联系。据分析,父母的教育方式可以划分四大类:情感温暖型、过分干涉保护型、矛盾型、放任型。在四种父母教育方式类型中,放任型父母的孩子学习问题最多,违纪和攻击性行为方面问题最多,在情绪问题和人际交往问题方面放任型和过度干涉的父母的孩子问题多。  相似文献   

20.
2002年第3期《中华家教》刊载的孙云晓先生的《改变观念从改变称谓开始》的文章,提出:要改变家长制作风,必须首先把“家长”的称谓改为“父母”。对此,笔者有不同的看法。 1.“家长”与“父母”的内涵与外延不一样“父母”虽然也是孩子的家长,但不能代表孩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