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根据微课使用场景的不同,一般可将其分为课内与课外2种,其中微课在课内使用较多。为发挥微课对学生课外学练的积极作用,笔者积极探索实践路径。一、课前运用,利用前置性学习体育微课引导学生前置性学习,让学生的课外学习与课内学习产生更紧密的连接。要使体育微课充分发挥出前置性学习的积极作用,需做好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
崔学开 《精武》2012,(35):105-105,107
本文运用文献、问卷调查、专家访谈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珐,根据普通高校目前轮滑课教学的现状,扰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抡滑积极性,提高轮滑课的教学质量,进行了详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学习兴趣是调动学生轮滑课学习积极性的最重要的内在动力,只有学生对轮滑课产生酿厚的学习兴趣,才能进一步提高轮滑课的教学质量。因此,轮滑课必须从改进教师教学方击,提高任课教师的自身素养,深入贯穿兴趣教学,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出发,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的轮滑技能得到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3.
武术课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途径有: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给予学生自主思维的空间;创造自由选择活动内容的环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武术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主要有自选法、情景法、直观法和选项法。  相似文献   

4.
非智力因素与高校体育专业学生成绩关系的实证研究较少,文章采用实证方法发现,非智力因素总体与体育专业学生学习总成绩、术课成绩、理论课成绩相关,非智力因素各因素与学习总成绩、术课成绩、理论课成绩相关,体育专业学生学习成绩越好非智力因素得分越高,非智力因素对体育专业学生理论课成绩的影响较术课成绩更大,学习热情等六个非智力因素发展水平显著影响学习成绩.  相似文献   

5.
宋志荣 《体育世界》2011,(10):52-53
本文通过对现阶段高职院校体育课的分析和学生学习需求情况的调查、结合选项课上课的情况等几个方面,对在高职院校篮球选项课中运用分层次教学进行了实践与研究,进一步促进了篮球选项课的教学工作,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促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全面发展体能和提高篮球运动技能水平,促进每位同学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体育教学中,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巨大推动力。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师总要千方百计地探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 而田径课无论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是激发学习兴趣,其难度要比球类等课大得多。因为田径项目动作单调、枯燥无味。每次课中,教师都要耗费一定的精力去组织教学。因此本文就在田径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探计。  相似文献   

7.
冯蔚涛 《体育科技》2010,31(2):146-148
对南宁市部分高校体育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学生选修羽毛球课程的情况,从认知方式、学习动机、学习需求和课程影响等方面揭示体育专业学生对羽毛球课的兴趣特点和学习规律,找出影响学生学习羽毛球兴趣的原因,为高校开展羽毛球课教学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对我校学生速滑课学习兴趣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光 《冰雪运动》2005,(4):55-57
根据东北农业大学目前速滑课教学的现状,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速滑课的教学质量,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学习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内在动力,只有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指出速滑课必须从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师自身素质,贯穿兴趣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出发,来完成高质量教学,使学生身体素质和技能得到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9.
<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是否照顾到了全体学生的发展?课的负荷、密度是否适合?是否在课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创新精神?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参与的程度、学习状态如何?课堂会出现什么样的突发事件等等,这些都需要教师在课前进行充分预设,以保证课堂教学顺利地进行。群体献策,集中整合在课前预设时,教师不应"闭门造车",  相似文献   

10.
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以南京4所大学部分学生为调查对象,旨在了解普通高校体育舞蹈体育选项课学生学习满意度。结果显示体育舞蹈体育选项课学生学习满意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学生个人、教师、学习环境、教学内容;在获得学习乐趣方面,女生的学习满意度显著高于男生;在对教师动作示范水平满意度上,有显著性别差异;在教学内容方面,女生的学习满意度显著高于男生。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社会调查法、归纳演绎法对"思商"的老年保健意义与作用进行研究。认为"思商"是思维方法、思维能力、思维质量和思维效果的综合指数。根据老年人"本体"需要、"个体"情况,运用"思商"来指导老年保健,对提高老年人生命质量,延缓衰老,健康长寿可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正手高远球是羽毛球各项技术的基础,准确、科学、有效地掌握正手高远球是儿童初学期提高羽毛球兴趣、提高羽毛球技术水平的关键所在。本研究结合儿童的心理、心智特点,把握影响儿童运动的主要因素,运用新的教学方法——逆向思维教学法对儿童的正手高远球进行实验教学。实验证明:运用逆向思维教学法比传统的正向教学法在儿童的兴趣、技术掌握上都占据较大优势。建议:在正手高远球这个基本技术上,应多运用逆向思维教学法提高儿童学习的兴趣、锻炼儿童的意志品质、增强技能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3.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事例分析法、综合论述法等研究方法,对视觉思维模式及其在广场体育艺术中的运用进行研究,为广场体育艺术这种大型表演的编排和设计找到一些突破口,开阔设计者的想象空间,调动他们思维的积极性,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提高创编者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从而设计出具有较高艺术性和地方特色,且与众不同的大型运动会开闭幕式表演。  相似文献   

14.
武术运动员操作思维敏捷性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山东省运动技术学院武术队、山东体育学院武术专选学生、济南市业余体校武术队各随机抽12名被试,进行操作思维水平试验,对实验结果作方差分析和q值检验。结果显示不同组别运动员操作思维水平不同,操作思维同运动成绩密切相关,成绩越好操作思维的步数减少,时间越短:操作思维有随年龄增长而步数减少、时间缩短的趋势。应把操作思维敏捷性作为武术运动员的选材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在体育课技术动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在学习理解知识、技术、技能的过程中,提高他们思考分析、比较、综合判断和归纳概括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有利于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其智能、体能,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竞技体育中,教练员的思维方式直接决定了运动员能否获得优异成绩。文章分析了教练员思维方式的形成及其构成要素,以促进教练员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篮球课是高校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阐述了创造性思维的概念特点及如何通过篮球教学来拓展大学生的思维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来促进能力和智力的发展,从而有效地提高篮球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8.
我国体科所科研队伍的发展与科技创新关系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我国体科所科研队伍的发展与科技创新的要求相适应的情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要使体科所科研队伍的发展与科技创新的要求相适应,科研人员应当增强自己的创新意识,努力提高科研创新能力;要善于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善于在科研工作中求新、求异、求变,不断提高思维创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19.
对影响武术运动的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闭宏仁 《体育科技》2001,22(4):29-31
武术运动员的成功不仅取决于他们的技战术,而且还取决于他们的智力水平,同时非智力因素也是影响他们获得优异成绩的重要因素.提高武术运动员的语言思维能力和操作思维能力是提高武术运动员智力的重要举措;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是影响武术运动员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非智力因素,树立从事武术运动的正确动机、培养强烈的武术兴趣、从武术运动和日常生活中磨练坚强的意志,养成百折不挠的坚定性格是武术运动员成功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While complexity thinking features increasingly in the education and physical education literature, there remains a paucity of research presenting evidence of the influence that complexity principles have on learning. We further advocate that more work with complexity thinking is required to investigate how teacher educators engage with key complexity principles in their work with students and teachers. Accordingly, in this paper we investigate how one group of teacher educators, the Developmental Physical Education Group (DPEG), have grappled to develop their own knowledge of complexity thinking while concurrently attempting to support students and teachers in their efforts to apply these principles within local schools. Employing methodology from self-study, the paper provides data from two focus group interviews carried out in 2012 and 2014 in which six members of the DPEG discuss how they wrestled to understand, share and support the application of complexity thinking in practical contexts. In particular, the paper explores how the group members worked with complexity principles such as self-organisation, emergence and ‘the edge of chaos’ to develop innovative pedagogical strategies with children, students and teachers. Findings from the study reveal how all members of the DPEG, in their initial engagement with complexity principles, raised questions about their personal approaches to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process but also struggled to use the principles to inform their practice. Two years later, however, as the group’s confidence with complexity thinking grew, the members had created a shared understanding and language around complexity thinking, were more comfortable debating issues around complexity and also describing how key principles had impacted upon their pedagogical strategies in practical setting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