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了找出切实可行区域体育资源整合与开发模式,以武汉城市圈为例,基于共生理论的视角,分析了武汉城市圈体育旅游资源整合与开发的共生条件和共生现状,并尝试性提出了武汉城市圈体育旅游资源整合与开发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2.
发展武汉城市圈体育旅游产业,既是武汉城市圈经济结构调整与发展的战略要求,也是促进旅游产业深度开发、完善旅游产业结构的重要举措.通过实地调研等方法研究了武汉城市圈体育旅游发展的资源、条件等方面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武汉城市圈体育旅游发展战略目标及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3.
武汉城市圈体育产业一体化发展环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环境论和经济学等相关理论,利用湖北统计年鉴和第五次体育场地普查等的相关数据,重点从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方面分析了武汉城市圈体育产业一体化发展的环境,研究认为武汉城市圈体育产业一体化发展具备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  相似文献   

4.
随着武汉城市圈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体育产业一体化发展也将成为必然.基于区域经济学的相关理论,结合有关的产业统计数据,从基本内涵、有利条件、障碍因素和具体对策四个方面进行了研究.武汉城市圈体育产业一体化主要包括主体关系一体化、规划布局一体化、产业政策一体化和产业管理一体化四个方面的内容;具体可从转变发展观念、发挥政府作用、建立推进机构、加强项目建设和做好市场管理等方面,推动武汉城市圈体育产业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SPSS与AMOS数理统计法,选取武汉"1+8"城市圈的高中体育教师为被试,编制适合本土化的《武汉城市圈高中体育教师职业倦怠调查问卷》,在检验该问卷适宜性的基础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武汉城市圈高中体育教师职业倦怠调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与效度,可以作为高中体育教师群体职业倦怠的测量工具;2)武汉城市圈高中体育教师职业倦怠以情绪衰竭维度检出率最为显著,"比较严重"程度高达66.6%;其次,低成就感维度检出率也较高,"比较严重"比例为60.2%、"非常严重"比例为32.5%;3)武汉城市圈高中体育教师职业倦怠在性别、学历、课程性质表现出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6.
王玉锋  张春琳 《精武》2012,(32):63-63,65
作为湖北省“一带两圈”发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武汉城市圈凭借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形成了大量高品质体育旅游资源,其开发体育旅游资源的潜力巨大。本文通过对武汉城市圈体育旅游资源整合与开发的研究。以期需找科学合理的体育旅游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7.
武汉城市圈体育资源一体化发展是促进本地区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内在要求。体育资源可以从资源层面、市场层面和体制层面三种模式进行整合,并提出了相应的一体化路径、目标及建议。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等方法,分析武汉城市圈排球后备力量培养现状。从调查结果表明:1)湖北省排球后备人才越来越稀少,且大部分集中在武汉城市,并且运动员身体素质水平越来越低。2)教练员年龄、学历和职称比较合理,训练能力和知识有待提高,制定训练计划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3)培养排球后备人才体制不健全,科学技术和资金投入比较少。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调研、问卷调查、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武汉城市圈普通高校大学生参与运动休闲的现状、行为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研究表明,绝大多数大学生拥有充沛的余暇时间,但用于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相对较少。武汉城市圈普通高校大学生参与运动休闲的行为特征以强身健体为目的的居多;参与运动休闲项目主要是以羽毛球、散步、篮球、乒乓球为主,但男女各有偏重;选择休闲场所时首先考虑的是就近原则和经济支付能力;参与运动休闲的形式多种多样、方式灵活多变;休闲消费水平低、消费结构不尽合理。影响大学生参与运动休闲的主观因素是:体育价值观、体育兴趣、余暇时间的多少;客观因素是:场地设施、经济条件、校园体育氛围。  相似文献   

10.
政府绩效评估作为持续改进和提高政府部门绩效的一种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是落实政府责任、改进政府管理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工具.界定了体育公共服务的内涵,以新公共管理理论为指导,在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背景下,确定了体育公共服务绩效评估的五个维度,通过德尔菲法构建了体育公共服务绩效评估的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  相似文献   

11.
竞技体育发展中的新理念——更真、更善、更美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竞技体育的发展本质上是一个求真、求善、求美的过程,评价竞技体育是否良性发展,树立竞技体育的发展观均可从这三个方面予以考察。竞技体育发展的真是指竞技体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和真实性,表征着竞技体育发展的真理尺度。竞技体育发展的善是指竞技体育发展的利人性或合目的性,由此可引出竞技体育发展的功利尺度。竞技体育发展的美是真、善的和谐化表现与情感体验。此外,竞技体育的真、善、美,有多种表现形式。竞技体育发展的真、善、美的理念应合理吸收与融合中西文化的优秀与精华部分。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访问法、逻辑分析法,以桂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开发、项目训练与体育文化研究有机结合为创新出发点,对高校与地方共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与体育文化研究基地的可行性进行探讨研究,旨在为高校与地方共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与体育文化研究基地提供理论参考。为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丰富高校体育教学、提高民族传统体育竞技水平、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地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3.
赛事愿景是目标和理念的凝练和提升,是主办城市、地区、国家认同的产物,是实物、场景、建筑等有形物与理念、品牌、认同等无形物的统一。借鉴其他国际赛事,杭州亚运会的愿景应在准确把握亚运会的定位基础上,从中国两个一百年目标与浙江特色、亚洲与世界奥林匹克发展趋势、民意等总结提炼,最终达到动机与目标的对位,遗产与实践的对应,理念与宣传的对接。  相似文献   

14.
推进城乡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既是我国体育事业一贯的价值追求,亦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时代要求。在新时代背景下,城乡体育公共服务的差异化、不均衡,与公民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的矛盾日益凸显。这种矛盾体现在:城乡体育公共服务制度差异化,公共财政投入二元化,资源配置非均等化。应完善城乡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的制度体系,建构城乡体育公共服务多元化投入机制,促进城乡公共体育资源一体化供给与配置,不断缩小城乡体育公共服务之间的发展差距,让城乡居民更加公平地分享体育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15.
基于1985、1995和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数据,对各时期我国城乡学生形态、机能、体能发展水平进行系统地定量研究,动态分析20年全国城乡学生体质发展的特点与规律。主要研究结果:(1)近20年城乡学生生长发育持续提前,城市学生各项形态指标生长水平高于乡村,身高城乡差距缩小,体重、胸围城乡差距加大;(2)城市学生肺活量水平高于乡村,城乡学生肺活量20年持续下降,前10年乡村学生下降快、后10年城市学生下降快;(3)乡村学生800m、1000m跑水平高于城市,城市女生50m跑、仰卧起坐水平高于乡村,其他素质城乡学生水平波动较大;(4)城市女生50m跑20年持续下降,城乡学生800m和1000m跑、城市学生50m×8往返跑20年加速下降,其他素质20年间有增有降发展极不平稳。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查阅、调查访谈、辨证思维论证试将“共生关系”原理引入到排球竞赛规则的演变和技战术的发展中,利用“共生”原理解析了排球竞赛规则演变与技战术发展过程中内在的共生关系,阐述了共生关系作用下所体现的排球竞赛规则演变、技战术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以及其对把握排球竞赛规则演变和技战术发展规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思维滥觞及体育、竞技在科教文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PE)和竞技(Sport)思维滥觞体现在体育和竞技语词、概念双脱落,认为身体化即体育,金字塔大体育,不计特性和本质,“历史因果链条”说,“家族相似”说。指出体育(PE)和竞技(Sport)在教科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根据篮球运动的特点和当代篮球的发展趋势,结合高校教学的进一步改革以及青年学生参与篮球运动中的快攻意识形成及临场运用过程,对青年学生快攻意识的培养及成效进行探讨.认为篮球快攻意识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细腻的,并且需要长期学习和培养的连续性过程,是通过反复练习和比赛实践逐渐积累形成的.在对学生进行篮球技术、战术教学的同时,必须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课堂教学比赛进攻快攻意识的科学训练方法,并使之贯穿于整个阶段教学过程、训练过程中,使快攻意识与其它战术意识和技、战术训练密切结合,并有效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加强我国反兴奋剂工作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对近年来重要的国际与国内反兴奋剂文献和资料进行了研究,分析、揭示了国际反兴奋剂斗争的形势、特点和发展趋势,以及国外反兴奋剂政策和管理措施的调整走向,并对我国反兴奋剂工作的现状做了调查;提出了符合国情的加强反兴奋剂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This cultural and comparative history examines the early development of women's judo in Belgium through gender and sport, and within the different communities and federations. Born in the late 1940s, women's judo in Belgium remained both a minority sport and under the domination of men during the 1950s. Circumscribed by dominant gender norms imposing a traditional representation of women, women's judo was, nevertheless, also a means for emancipation. It turned to recreational sport and self-defence in the Flemish part of the country, as well as temporarily to competitions in one part of the French-speaking community. The latter was generally a more conducive space to recognition and emancipation of female judokas. Thes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lay in the articulation of several factors: cultural specificities of judo, influence of French and Japanese models, conceptions of pioneers and federal leaders, socio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inguistic communities, importance of Catholicism and emancipation of wome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