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人教版修订教材将"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学习内容由三年级上册下移到了二年级下册。二年级的学生会如何理解这一学习内容呢?为此,我们进行了一次研讨。一、研讨情况在对教材进行研读之后,我们发现,教材在编排时注意到了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将教学的难点分散到了四个例题中。例题1是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意义;例题2教学余数和除数的关系;例题3学习除法竖式;例题4教学有余数除法的计算。因此,我们认为学生用一节课的时间来学习例题1,通过操作活动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是没有问题的。如何进行教学呢?我们设计了如下的教  相似文献   

2.
有余数。除法"是小学数。第。删。内乘。和表内除法(二)冲的教学内容。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比表内除法难度大,复杂得多,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一、认真分析教材,领会编写意图本节教材共安排四个例题和相应的练习题。例题的功能和编写意图大致是这样的:例1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以原有知识(能整除的除法,不给出整除定义)为基础,使学生初步认识“有余数”的除法,初步建立“余数”的概念,实现由表内除法向有余数除法的过渡;例2是让学生基本掌握试商方法,学会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明确“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例3…  相似文献   

3.
贵刊2004年第12期“言论”栏目发表了一篇《这道例题有必要改一改》的文章,文中姚华星教师认为,人教社义务教育六年制第七册第115页的例题:“沈强走50米的距离,第一次走79步,第二次走81步,第三次走80步。他平均走一步的长度是多少?”题目的结果、问名与答句均有问题。  相似文献   

4.
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三册“有余数的除法”是二年级学生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应根据学生的认识特点,从具体直观开始,先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学具,从中感知到余数是怎样产生的,初步懂得什么是“余数”,然后,通过观察比较,懂得“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再利用前面学过的“括号里最大能填几”的思考方法启发学生掌握有“余数”除法是怎样求商的,懂得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最后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原定的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51-52页例题2和例题3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巾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2.使学生学会用竖式计算有余数除法,懂得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相似文献   

6.
在讲有余数除法时,通过例题的讲解,总结出“余数要比除数小”这一道理。但是学生在做题时,往往还是忘记检查余数是不是比除数小,因而出现错误。为此我编了如下歌诀:“除法题,看仔细,余数是除数的小弟弟。”由于比嘛形象,学生印象  相似文献   

7.
三年级上册的“解决问题”大体上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的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二是将已学过的一步问题及两步问题的计算扩展到万以内。课程标准教材三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分两个部分编排:第一部分是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  相似文献   

8.
通用六年制数学课本三册“有余数的除法”,教材共安排了两道例题。例1的教学,主要应让学生自己发现和掌握概念以及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为达此目的,课前,我组织学生按教材上例题的图示,制作了20个当作苹果的小圆片和4个当做盘子的大圆片。课中,我用发现法组织学生学习,基本的教学过程如下。 1、操作学具,认识余数概念。教师出示准备题:有8个苹果,每盘放4个,可以放几盘?要求学生按照题意操作学具。当学生用学具演示成下图,并回答“可以放2盘”后,教师出示课  相似文献   

9.
一次教学活动中,有位老师执教了“有余数除法”,在最后环节设计了一道开放题(如下图).教师通过让学生学做“设计师”这样一个情境,让学生圈一圈三角形,并写一写算式.通过这个练习沟通不同表示方式的关系,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相似文献   

10.
“有余数的除法”是人教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的内容,这部分内容通过3个例题,使学生感受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学习用竖式计算的算理和写法,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教师可从以下教学片断中领悟到如何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自主探索余数比除数小的规律。师:观察15÷6=2……3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教材(五年制第三册)40页例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认识余数和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笔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口算。下面各个括号里最大能填几?(填完后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相似文献   

12.
邵陈标 《辽宁教育》2007,(11):56-59
“有余数除法”是人教版课程标准教材三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教材编排三个例题来构建有余数除法的概念,分别为:没有余数的除法竖式——有余数的除法竖式——余数比除数小。这块内容已经有不少经典案例研究。如:上海顾泠沅教授指导下的“分豆子与有余数除法”、杭州丁杭缨的“方法可以多样,但需要有主心骨”等。前不久,在新生代教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中,听了吴老师执教这一课,对整堂课中借助小棒搭正方形学习有余数除法,顿觉眼睛一亮。  相似文献   

13.
几年前,第一次执教“简单的除法估算”一课,基本的教学流程是:根据例题讲解除法估算的方法后,出示若干道除法估算试题,让学生反复估算,反复讲方法……最后,会做的做烦了;不会做的依然不会做。临下课我还争分夺秒地问:“同学们,这堂课你学了多少知识?”课,一遍又一遍地讲;  相似文献   

14.
有余数的除法应用题是九年义务教育六看制小学第四册里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有余数除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进教学的,这时学生对简单应用题的结构已有初步的了解,并能够根据除法的意义,列出一步计算的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相似文献   

15.
小学数学六年制教材第三册的“有余数的除法”是一个难点,难在学生对有余数的除法的产生和“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道理不易理解。为了解决这个难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有余数的除法”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余数的意义,会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理解并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66~67页的例1、例2和“做一做”。教学目标:使学生知道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初步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重点难点: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熟练掌握试商方法。教具学具:投影片、投影仪、小黑板等。学生准备小棒若干。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听算。略  相似文献   

18.
<正>数学联结力是学生将获得的知识、方法等与原有认知结构相关联,融合成新的认知结构的一种内化能力。学生的数学联结力如何?笔者以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有余数除法”为例进行测评,提出相应的教学改进建议。一、测评背景学生学习有余数除法是以表内除法为基础的,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可以将两者进行关联。但事实上,学生学习时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一是对于有余数除法意义的理解比较片面。这和教材编排“重‘包含除’、轻‘等分除’”有关,学生从“包含除”的角度更容易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也就忽视了“等分除”的意义,导致对于除法两种意义的联结不到位。  相似文献   

19.
小学数学第三册“有余数的除法”既是表内除法的延伸,又是各阶段除法计算的基础。由于“余数”是个新概念,试商又比较复杂,因此,这部分知识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难点。在教学中应遵循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抓住重点,帮助学生理解有余效除法的意义,懂得“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掌握有余数的计算方法和书写格式。一、运用迁移规律.促进新知识结构的形成例1的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由能够整除的除法迁移到有余数的除法。在计算准备题时,可引导学生思考:竖式4J8中,除尽后余数位置上的“0”表示什么?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认识…  相似文献   

20.
五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六册第44页例11——“200支铅笔装一盒,8500支铅笔可以装多少盒还剩多少支?”——是一道有余数的一步除法题。学生利用“商不变性质求商并不太难,但余数的确定却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