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7 毫秒
1.
1.以中国传统文化带动武术健身市场的发展。民族的复兴首先就是民族文化的复兴。我国的传统武术是伴随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而产生和发展的,是中华灿烂文化的一部分。中国传统武术和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始终受着中国传统文化形态的深刻影响。中国传统武术的思想理论、方法在数千年的流传中,经历了历史的选择,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文化体系。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自然环境受到严重破坏、人际关系日益淡薄的情况下,仍然能够从中国传统武术中领略到中国传统的“和谐”精神同“天人合一”的境界。兴趣是学习的最好的老师。传统武术丰富的文化内涵、引人入胜的历史典故、家喻户晓的武林英雄、妙趣横生的动作名称,这些文化性极强的内容都可以极大地引起人们学习武术的兴趣。  相似文献   

2.
文化的自信:传统武术的希望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文化多元竞争的时代,面对文化争夺和文化流失,对民族文化建立和恢复自信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文化视野下的传统武术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极强的文化生命力,它从基本理论到技术体用都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思想精髓和主导精神。因此,只有从文化的高度为传统武术找回业已失落的自信,传统武术在中国文化的绿洲里才会充满希望和生机。  相似文献   

3.
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体的儒家思想,在长期潜移默化的历史过程中融原生文化形态与国家意识形态为一体,对中国传统武术具有极强的驾驭与统摄力量。无论是从习武的方法过程来看,亦或是从习武者所崇尚的人生境界来说,儒家思想都以其神奇的生命力深深地渗透于中国传统武术的心脏及每个血管。  相似文献   

4.
通过研究中国传统武术的形成和基本创拳规律及其思想内涵,结合形色各样但思想核心“和而不同”的中国传统文化,阐述中国传统武术思想内涵对当今高校教育的指导意义.让几千年流传下来的传统武术文化得以弘扬发展,也使得当代大学生对武术及各类传统文化有新的认识,然后以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正确运用到各专业的学习中,做到融会贯通,提高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5.
传统武术是我国勤劳智慧的古代人民在农耕文明下创造的文化瑰宝。峨嵋盘破门武术集儒道佛学、哲学、中医学、伦理学、兵学、关学、气功等多种传统文化思想和文化观念,具有传统思想性、实战技击性、强身健体性、怡情铸志性等文化特征,峨嵋盘破门武术文化也是峨嵋派武术文化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正以传统的、优秀的、独特的民族文化形式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6.
传统武术起源于中国,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与中华传统文化相融合,使其有着丰富的中华文化内涵。文章以哲学思想为切入点,从"整体"思想、"中庸"思想、"和"思想三个方面阐述哲学思想在传统武术中的外显,以及对于当代人在继承传统武术、继承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文化、完善传统文化等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探寻中国传统武术美的世界,结合传统武术特点及传统哲学思想,分析了婴儿心态的实质、虚静的美学特征及传统武术的虚静特征,指出基于婴儿心态的中国传统武术以"虚静"的精神观照,凝结了民族文化的智慧,体现了中国传统的自然观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关“和谐”的思想源远流长。传统武术作为民族文化的大载体,蕴含了许多和谐思想的精髓。加强传统武术文化教育与加强大学生道德传统教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完全一致;将大学生传统武术文化教育纳入和谐视野,是当今时代的要求。继承和发扬传统武术文化中丰富的和谐思想,对加强大学生“爱国”“自强不息”“诚实守信”的道德传统教育,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传统武术的哲学审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彬  李艳翎 《体育学刊》2007,14(2):66-68
传统武术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物化载体,它是物化在武术活动中的民族文化思想与精神:而相比西方体育,中国传统武术有其另外一套话语系统、思想方式、行为方式。我们对当今武术问题的思索,应从“中国文化根系”中吸取武术文化的养料,并寻求传统武术在当代的文明功能。追求身心合一、内在体验的传统武术文化以其独特的文明功能,对于“二元论”思想导致的西方世界现代化困境具有文化补给作用。因为传统武术文化所蕴涵的天人合一观念正可避免西方文化主客二分和现代化所带来的种种弊病。  相似文献   

10.
兵家对中国传统武术思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兵法和传统武术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从军事运用与技击实战看,兵法不管从战略和思想文化哪方面出发,都与中国传统武术的发展和影响有着密切的联系。文章通过对《孙子兵法》的研究,对其中的战略文化对传统武术思想的发展和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中华武术在其发展的漫长过程中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深远影响,特别是儒、道、释三家对其有深远的影响。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道、释三家影响了中华武术的内在思想、外在表现形式以及传承方式,使得中华武术超越了技击术的范畴,成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和载体。  相似文献   

12.
传统武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朵艳丽奇葩,它不仅象征着华夏民族,同时也象征着饱育儒、道、释思想的东方文化。文章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角探讨中华传统武术的传承问题,分析了当前传统武术传承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延续师徒传承、鼓励民间组织传承、规范学校教育传承、推动产业发展传承等传统武术传承模式,并提出应重视传统武术的文化价值的挖掘与开发,为中华武术和社会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3.
儒家文化对中国传统武术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长期以来儒家文化对包括武术在内的所有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都有着深刻的影响。文章通过运用文献资料的研究方法,在全面分析了儒家文化对中国传统武术的影响后,指出:儒家文化以神奇的生命力穿透历史,并深深地渗进中国传统武术,成为武术最稳固、最持久、最扎实的根基,使得武术保持鲜明的民族特色和运动特点;儒家文化以自身的文化色彩装点着中国传统武术,使得武术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财富,也是全人类的文化财富。  相似文献   

14.
中华武术受儒、释、道等传统文化影响颇深,并由此脱离了简单的拳脚状态,深深地根植于中华文化中,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活与战争实践中逐渐积累和发展起来的宝贵文化遗产。文章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从文化的历时性和共时性两个方面来论述中华武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武术套路产生的传统文化背景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中国武术套路练习的存在和发展是武术运动形式的重要特点。它表现为高度的程式化。其产生和流传是中国传统文化背景所决定的。“道”在中国传统哲学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中国古人把“闻道”作为追求的目标,这是武术套路产生的思想基础。崇礼是其产生的伦理道德基础。而中国文化的家族本位性也有利于武术套路的发展和延续。  相似文献   

16.
儒、道、释三家对中国武术的作用与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论述了儒、道、释三家对武术文化不同的渗透和影响。在中国武术史上,儒、道、释三家对中国武术都起着不同程度的推动作用,丰富了武术的内涵,加快了武术发展的速度。  相似文献   

17.
中国武术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中,其形成、发展和成熟的过程也深受传统文化的滋养与影响,特别是武术文化借鉴并吸收了传统哲学中的核心思想——“道论”,使武术不仅具有搏击的功能,更具备实现中国传统文化德育和教化的功能,成为练习者提升个人修养、提高精神境界的可行手段,也成为武术区别于其他武技的最重要的文化特征。武术文化所吸收和借鉴的传统“道论”哲学,主要源于宋明理学对于“道”的理解和解释,其中“道”具有“道德”“道理”“方法”等3个层面的含义;而武术与“道论”相结合主要采取了“道器不二”和“比附与借用”2种实现途径。武术文化对于传统“道论”哲学的吸收与借鉴,不仅使中国传统文化在思想观念层面完成对武术文化的理论构建,也为自身在传统文化的大氛围中寻找到存在与发展的“合道性”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中国武术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融摄了儒家、道家、哲学、医学、艺术学等文化内涵,而艺术与中国武术的融合造就了其独特的外在表现形象以及内在的精神内涵。中国武术从“技击术”到“技击的艺术”发展过程中,体现出中国武术中独特的艺术审美内涵。研究表明:中国武术是艺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情感精神的共同体验;中国武术具有艺术的肢体形象表现性;中国武术是具有丰富审美内涵的技击艺术。  相似文献   

19.
从文化传统的视角剖析武术流派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的研究方法,通过分析和研究我国传统文化中儒家、道家、佛家以及家族本位思想、门派观念、民间宗教与结社等对武术流派形成产生的影响,阐述了不同历史时期传统文化对武术流派形成的影响。本文从文化传统的角度探究武术流派的形成,从而更深入地了解武术形成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厘清传统武术流派的脉络、形成、演变与发展过程,有利于我们把握和理解武术发展的整体面貌,从而更好地发展中国武术。  相似文献   

20.
中国武术是由许多中国传统文化具象在适宜环境上相互作用形成的,现代生产、生活方式和文化观念的变迁也改变了传统武术的产生和生存环境。运用文化人类学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分析认为,当下村落、庙会等传统武术"文化空间"中传统文化在流失;主流教育与非主流教育场域间的壑沟依然存在;初始性武术"文化空间"中的文化失真化,再生性"文化空间"中的文化"移植"变味化。因此,优化传统武术"文化空间"就应建立"武术公共服务保障体系";加强民间武术"文化空间"传承性保护;"文化空间"原产地复活与再生建造并辔前驱;突出资源优势,让人们享受到武术权益;推进"武术之村"评选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