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材料积累是语言学习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方式,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的语言材料积累和开设语言课学习积累语言材料进行比较,对两种语言材料积累方式的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进行了分析,阐明了语言材料积累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一、自我积累语言材料语言是思维表达的工具,我们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材料,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积累语言材料,首先要引导学生积累教材上的语言。教材中有许多词汇需要学生掌握其意,有许多句子、段落以及整篇课文需要学生背诵,特别是“积累与运用”中的成语、谚语、古诗等需要学生背写。积累语言材料,还要引导学生从广泛的课外阅读中积累语言。这些积累,从内容上可以是古今中外名家名篇中的名句,可以是俗语、典故、名人名言,也可以是歌词、对联、警句……从描写上可以是人物类、事件类……同时把课内外积累的语言材料与表达有机结…  相似文献   

3.
正竞争策略的出发点——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人的发展,教学研究也就是研究学科如何促进人的发展。就小学阶段语文学科而言,首要问题是解决学生的语文积累。语文积累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语言积累。语言积累应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语言材料的积累,如掌握最基本的文字符号,积累大量的词汇等(积累语言材料是语言发展的基础)。二是语言规律的  相似文献   

4.
一、构建积累运用新体系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而这个听说读写能力又主要折射于语言活动 ,阅读活动主要是对语言材料的感知与领悟过程 ,就是调动原有语文材料和语言经验 ,通过联想、想像、分析、综合 ,进而理解所读材料的过程 ,这个过程离不开语言材料的积累。学生说话和作文则是调动自己平日的语言积累和语言经验 ,用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一个人语言积累、语言经验越丰富 ,他表情达意也就越流畅、越准确、越生动。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只能依赖于丰富的语言材料和语言经验。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的本质是让学生学习语言,因为课文文本的载体是语言。只有把握语言,才能对文本内涵作出审美评价。同时,积累语言材料,熟练地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也是学习语言的重要任务之一。所以,语言品味,乃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语文教学承担着学生积累语言的任务。“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个人如果不积累大量的感性材料,又怎能出口成章、下笔千言呢?语言的贫乏会影响学生未来的学习,积累语言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一个必要前提。语言积累应包括语言材料、语言范例、语言知识三方面的积累。语言材料主要是指汉字和词语;语言范例是指好词佳句、名段名篇名作;语言知识是指语法逻辑修辞等知识。语言积累的途径和方法各不相同,本文就语文教学中如何开辟…  相似文献   

7.
对小学生来说,实现语言的建构与运用,需要打好两个基础,一是大量语言材料的积累,二是良好语感的培养。语言材料的积累,是语言运用经验的积累,同时也有思维的训练。语感的培养需要长期的习得和语言经验的积累,可采用朗读、精研、玩味、复述等方法,引导学生亲近语言,涵泳语言,不断丰富学生的语言经验,提升学生语感的品质。。  相似文献   

8.
写作文要有材料,既要有生活材料,也要有语言材料,两者缺一不可.一个学生如果没有一定的知识经验、思想感清和语言材料的积累,就谈不上写好作文.因此,培养学生积累生活材料和语言材料的能力是作文训练的首要任务.怎样培养学生积累材料的能力呢?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标准非常重视和倡导学生的语言积累,而背诵恰好是语言积累的重要手段。将名诗警句、精彩章节等语言材料熟读成诵,烂熟于心,这无疑是掌握一门语言的捷径。在低年级教学目标中经常要求教师当堂指导背诵,那么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背诵呢?下面我以教学实例浅谈一些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一、看提纲背诵课本中要求背诵的文章,大都脉络清晰,层次分明。教师在分析课文时,引导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大概的把握,设计恰当的板书,让学生能根据板书中的关键词语提示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担负着积累语言的任务。怎样培养小学生积累语言的习惯呢?一、指导学生掌握积累语言的方法(一)背诵法。"背诵是积累知识、丰富语言材料的好方法"。(《小学语文教学心理学》)所以积累语言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背诵,但不是死记硬背,  相似文献   

11.
王尚文教授对语感作过这样的定义:“语感是人对语言直觉地感知、领悟、把握能力,即对语言的敏感,是人于感知的刹那在不假思索的情况下与有关的表象、联想、理解、情感等主动自觉地联翩而至这样一种心理现象。”———语感的获得有两条途径:一条是语感实践,另一条是语感分析。语感实践就是让学生自己去接触和使用语言材料,在“听听一读读一抄抄一背背一讲讲一写写”的语言实践中,在不断积累丰富起来的对语言文字的实感当中去获得语感。语感分析是借助于语言材料,使文章中隐含的暗示性的规律明朗化,在这种具体的语言材料的分析中,学生不仅能认…  相似文献   

12.
要提高语文的素养,关键在于语言积累,不断熟悉语言,郭沫若曾说:"胸藏万汇凭吞吐."记住与掌握大量的口语与书面语材料,语言掌握得才丰富,才谈得上创造性地运用语言.而高中生语言的积累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基础知识积累,一个是写作素材积累.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整体上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语文教学担负着的积累语言的任务,应包括语言材料、语言范例、语言知识三方面的积累。语言材料主要是指汉字和词语;语言范例是指好词佳句、名段名篇名作;语言知识是指同语言材料、语言范例的掌握密切相关的字词句篇、语法逻辑等知识。语言积累的方式各不相同;学中积累、读中积累、用中积累、说中积累、课外阅读中的积累等。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丰富学生语言积累和运用,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4.
高中作文教学中常见的问题是把初中思想幼稚的毛病带入其中,甚至在高考作文中高中生写出的文章还不如初中生,材料、语言、写法方法的积累严重不足,要靠背范文来应对考试,这不是语文教学的悲哀吗?那么,在初高中作文教学的衔接上如何给学生补上这一课呢?我认为应让学生做好材料、语言、写作方法的积累。一、材料的积累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要写好作文,语言材料和生活感悟的积累是基础。只有  相似文献   

15.
语文学习的过程,说到底就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语文积累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显性积累,是事实性的、知识性的积累,这是最基本的积累,是学好一种语言所必须的。它包括语言材料、知识、素材、典型的语言运用片断等,通过积累、运用形成自己的“材料库”。二是隐性积累,包括思想的、方法的、情感和体验等的积累。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要"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积累"是基础,"熏陶"是氛围,二者含义明确,范围确定,易操作,本文重点论述"感悟"."感"是阅读,是感知,是对语言材料的认识和把握."悟"是理解,是对语言材料的深入内核的接近和解构,也是困惑,是怀疑,是否定,是期望,是对作者的亲近认同或批判否定.那么学生究竟在阅读过程中感悟什么呢?  相似文献   

17.
鲁素巧 《考试周刊》2011,(65):51-52
语文积累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显性积累,是事实性的、知识性的。它包括字词句篇等语言材料、知识、素材、典型的语言运用案例.包括用得精彩的巧妙的实例,有代表性的错误用例和语言修改范例,通过运用、积累成为自己的“语言库”。二是隐性积累,包括思想的积累,方法的积累,情感的体验.生活的经验等。  相似文献   

18.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整体上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语文教学担负着的积累语言的任务,应包括语言材料、语言范例、语言知识三方面的积累。语言材料主要是指汉字和词语;语言范例是指好词佳句、名段名篇名作;语言知识是指同语言材料、语言范例的掌握密切相关的字词句篇、语法逻辑等知识。  相似文献   

19.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目前的阅读课堂出现重内容轻语言实践、重形式轻言语逻辑、重思想轻语言积累等问题,究其原因是一些教师不能把握语言学的规律、教材解读能力不强所致。要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就要立足文本,积累语言;就要拓展文本,实现写法迁移;就要超越文本,着力内容创生。这样,才能让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20.
积累语言是语文教学的一项本色任务。《语文课程标准》特别重视课外语言的积累,对每个学段都有具体的内容和要求。对小学生来说,除了优秀的诗文,成语、谚语、歇后语、格言警句、名人名言等都是非常值得积累的语言材料,因为这几类语言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