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三级跳远的技术类型 1.1 三种技术类型的区别在一般有关三级跳远的技术资料中将三级跳远的技术类型分为高跳型、平跳型、速度型三种类型。高跳型是以前苏联选手萨涅耶夫为典型代表,它的主要特点是第一跳腾空的抛物线轨迹高而远,在三跳中所占的远度为最大。平跳型是以波兰运动员施密特为典型代表,平跳型的技术特点是  相似文献   

2.
三级跳远技术类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级跳远是田径运动中技术较为复杂的跳跃项目。其技术是由助跑、单足跳、跨步跳、跳跃等动作组成。在三级跳远的发展过程中,曾在不同的时期出现过三种不同的技术类型。一种是以前苏联运动员为代表的“高跳”型,一种是以波兰运动员为代表的“平跳”型,一种是以英国运动员为代表的“跳跃”型。 一、三种技术类型的区别 区别三种技术类型的主要标志,是看运动员每一跳的远度在总成绩中所占的比例,即三跳比例如何。 (一)高跳型:第一跳的远度所占比例最大。如前苏联运动员费多谢耶夫,他在1959年创造16.70米的世界纪录时,三跳比例为38.9%、28.9%、32.2%(6.50米、4.82米、5.38米)。  相似文献   

3.
作者在众多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改进计算关联度方法.并用于世界三级跳远三跳主次研究之中.根据新的计算方法,分别得到了“波兰式”技术类型的第二跳远度和“苏联式”技术类型的第一跳远度是影响当今世界三级跳远成绩主要因素的结论.此结论在实践中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4.
三级跳远技术发展及未来特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三级跳远中的三跳比例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最新技术表明,传统的苏联式和波兰式技术已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平跳式技术。发展史和优秀运动员技术资料证明,三级跳远中的第三跳将会成为取胜之关键。  相似文献   

5.
一、三级跳远运动员助跑后沿直线连续进行三次跳跃的一项运动。第一跳叫“单足跳”;第二跳叫“跨步跳”;第三跳叫“跳跃”。三级跳远的成绩取决于助跑时所获得的水平速度和起跳产生的垂直速度,同时还与每个动作完成的质量,维持身体平衡的能力和三跳的比例有关。二、三级跳远的类型1.弹跳型(亦称高跳型):第一跳跳得既高又远,且每一跳都相对跳得较高,三跳比例约为:38%左右、30%左右、32%左右。2.速度型(亦称平跳型):第一跳  相似文献   

6.
现代三级跳远的最佳三跳比例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具有当今世界水平的三级跳远选手的30组测试成绩为依据,运用二次响应面回归模型,研究了三级跳远成绩与三跳远度的关系。并用冷嵴分析的方法,给出了使三级跳远成绩达到最大值的最佳三跳组合(比例)模式。  相似文献   

7.
对三级跳远技术的再理解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美国詹姆斯博士在对三级跳远技术进行分析后,提出了这样的点:如果第一跳距离高于第三跳距离2%时,该运动员是采用了“单足跳”式的三级跳远技术;如果第一跳距离小于第三跳距离2%时,该运动员是采用了“平衡”式的三级跳远技术。在这里詹姆斯博士把以前人们所称的“高跳”式与“平跳”式的技术分别改称为“单足跳”与“平衡”式。另外,他又提出一种观点:当第三跳距离高于第一跳距离2%时,这种跳法是采用了“跳跃”式的三级跳远的技术。并认为“跳跃”式的三级跳远技术,可能对大多数三级跳远运动员是最适宜的一种三级跳远技术。此…  相似文献   

8.
对参加1984年奥运会三级跳远的运动员的技术分析显示出: 1.在参加决赛的12人中,有7人采用单脚跳距离比跳跃距离大的苏联式技术;有5人采用单脚跳距离比跳跃距离小的波兰式技术。这两组运动员在第一、二、三跳的距离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中外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的跳远技术与成绩进行分析,以期能为我国的教练员和运动员提供参考。方法:运用文献资料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对世界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的三跳各跳远度与专项成绩进行综合分析。得出世界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的三跳各跳远度与专项成绩的关联度,并进行排序,分析各跳对专项成绩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第3跳远度是影响三级跳远成绩的最重要的因素,其次是第1跳,最后是第2跳;发现我国运动员在三跳比例、速度利用率多方面都与国外运动员有着一定的差距。建议:我国运动员在三跳中应充分利用水平速度,并获得较好的垂直速度,将速度利用率能力作为突破口,调整好三跳比例。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现场测试等研究方法,对第29届奥运会男女跳远和三级跳远决赛运动员的基本情况、前后三跳成绩、成功率、速度变化特征等内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男女跳远和三级跳远运动员的最佳竞技能力具有相对稳定的成熟期,男女跳远运动员的竞技能力达到个人最好成绩的97.59%和97.92%,其中第一、二跳是成功率最高的两个跳次,男子的最好成绩出现在第四和第六跳次,女子的最好成绩则出现在第二和第三跳次;男女三级跳远运动员的竞技能力高达个人最好成绩的98.78%和99.80%,最好成绩出现在第二和第三跳次;女子跳远和男女三级跳远运动员前三跳的助跑速度和最佳成绩均比后三跳要快、要好,而男子跳远运动员的情况则相反.  相似文献   

11.
运用高速摄影法、文献资料法和灰色理论关联度分析法对我国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第三跳的技术进行研究,并与世界优秀选手技术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我国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助跑绝对速度较低,第三跳的距离较近,并且第三跳垂直分速度和腾起角度较小。提高我国运动员的绝对速度能力,应是我国女子三级跳远训练的重点;改进和加强弱腿跳远的技术和能力,也是我国女子三级跳远训练亟待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平跳速度型是我国三级跳远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比较国内外优秀跳远运动员三跳比例的基础上,分析我国运动员的技术特色与差距,提出我国三级跳远技术的发展方向应侧重于平跳速度型;训练必须确立以速度为中心的方针。  相似文献   

13.
一、前言 奥运会比赛中三级跳远运动员为了获得最佳成绩,常采用三种技术:单足跳式、均衡式和跳跃式。本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确定这三种技术在奥运会中使用的频率,其中包括某种技术是否能比其他两种创造更好的成绩、优秀运动员的成绩与其三跳的力量分配方式是否相关。数据采集于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研究表明,约有半数选手采用了单足跳式技术,均衡式和跳跃式技术与单足跳式技术是同样有效的,决赛中前8名运动员有4名运动员采用单足跳式技术。 三级跳远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运动员在三跳中的力量分配。若第一跳力量过大,会造…  相似文献   

14.
速度平跳型三级跳远技术主要以速度为核心,重点提高助跑速度,起跳速度和腾起速度,尽力保持各水平速度的利用率,关键是控制第一跳距离,增大第三跳远度。围绕这些特征探讨了速度平跳技术的主要技术环节教学要点。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第29届北京奥运会男子三级跳远前12名运动员的跳远成绩、踏板成绩及三跳成绩(单足跳、跨步跳、跳跃)进行探索研究,揭示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成绩创造的变化规律。为今后运动员和教练员更好地掌握三级跳远运动训练和比赛的技术技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运用了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1928年~2008年共17届奥运会男子跳远决赛运动员的各跳成绩、试跳情况与免跳情况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力求揭示世界最高水平跳远运动员的竞技能力表现特征与规律,为我国跳远比赛、训练提供理论依据与数据支撑。研究表明:(1)奥运会男子跳远比赛最佳成绩跳次分布特征为:前三跳创造最佳成绩的比例高;除第六跳外,后三跳其余跳次创造最佳成绩的比例不高。(2)免跳分布特征为:89.3%的免跳分布于后三跳,10.7%的免跳分布于前三跳;冠军选手的免跳申请占总免跳申请的50.0%,且免跳申请集中分布在后三跳。(3)试跳成功率、犯规率分布特征为:前三跳成功率高于后三跳;犯规率反之。  相似文献   

17.
多年以来,三级跳远的技术已经分为常见的二大类——俄罗斯式(“单足跳”的距离比“跳跃”远的一种跳法)和波兰式(“跳跃”的距离比“单足跳”远的一种跳法)。英国教练汤姆·麦克纳布(1968年)认为,这二种技术三跳间的比例是典型的: 俄罗斯式:39% 30% 31% 波兰式:35% 29% 36%  相似文献   

18.
三级跳远技术性强,“支撑强度”很大,在初学三级跳远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以便更好、更快地掌握其技术,并为取得优异成绩打好基础。1.不要先学跳远,再学三级跳远。跳远的起跳角度大于三级跳远第一跳的起跳角度才会取得好成绩,在学习跳远时会自觉不自觉地采用大于三级跳远第一跳的起跳角度。如果形成习惯以后再学三级跳远,则容易发生由于第一跳起跳过高而导致的在落地时踝关节、膝关节、髋关节乃至腰部的损伤,不利于三级跳远技术的掌握和进一步从事三级跳远训练。对三级跳远  相似文献   

19.
从刘易斯和埃米扬的典型两跳得到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跳远运动正朝着尽可能快的助跑速度与踏跳合理的结合方面发展.快速助跑与踏跳合理结合,其含义为所有参与踏跳的诸因素的搭配要更为合理化.世界级优秀选手刘易斯和埃米扬的典型两跳充分反映了两种技术流派:即速度见长的技术特点(低跳跃型)和力量见长的技术特点(高跳跃型).  相似文献   

20.
三级跳远和跳远一样,都是属于田径运动中的水平跳跃项目。不过,与跳远有所不同的是,三级跳远的技术更为复杂一些,需要把单足跳、跨步跳、跳跃三跳的技术动作有机地联接起来,所以又有其独特的技术要素。从一名初始训练的少年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开始,要想达到17米以上的成绩,一般需要进行8~10年的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