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武术的攻防,是武术运动的核心。人们在操练或实战中运用武术时。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做着各种攻守动作,徒手格斗是这样,器械对练也是如此。在武术运动中,“攻”和“守”一直是互相对立而又不可分割的。重视进攻往往要舍弃一部分防守,而偏重防守又往往会缺乏攻击力。所以,攻守兼备。守中有攻、一直是古人制作兵器时追求的方向,三节棍恰是这样一种攻守统一的兵器。 三节棍是在一节短棍的两端用铁环与另两节短棍相连,三节短棍长度相同,三节棍总长等于习武者直立、直臂上举至手指尖的长度。 三节棍防守时可伸可缩,左、中、右三面固若金…  相似文献   

2.
<正>武术棍韧性好、轻便灵活、结实耐用,具有一定的承受力,在武术课中,用于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或者提高武术课的趣味性,一些学校并没有拓展它潜在的功能,将武术棍贯穿课堂教学,提高利用率、玩出精彩,为课堂增添趣味,让学生切身感受武术的快乐。一、灵活越棍练习方法:将武术棍间隔相等距离放在地面,采用鸭子步、青蛙跳、爬行等方式  相似文献   

3.
康黎标 《精武》2007,(3):40-40
武术戏是武术与民间戏曲结合而成的古老的艺术表演形式,又称“化妆武术”,《沧县志》称其为“五虎棍”。据老艺人们回忆,流行于沧州的武术戏,相传兴于明隆庆年间,由山东拳师经衡水的饶阳县传入,发展至清末民初,武术戏兴盛一时,每逢重大节日庆典都有演出,现代的武术戏班遍及沧州肃宁县全境及沧县、盐山等部分县市。  相似文献   

4.
<正>2023年11月26日下午,由镇海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宁波市武术协会、镇海区非遗中心、镇海区武术协会共同举办的南道武功武学推广交流会,在郑氏十七房举行。国内外武术专家、非遗专家和武术爱好者齐聚一堂,深挖南道武功武术文化内涵,进一步推动武术文化传承与发展。南兵道八刀、短棍、武十段锦、七星拳……交流大会上,表演者们一招一式如行云流水,展示出南道武功的高水准。多位武术专家学者、非遗专家和学校校长围绕“弘扬传统武术与非遗保护的意义”“青少年如何传承传统武术”“如何使非遗产品在保护的基础上,得到‘活态’传承”等话题展开交流、研讨。  相似文献   

5.
2009年在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召开了"《中国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的学校教学指导方案研究"工作会议。会议确定了以《长拳》、《剑术》、《短棍》、《趣味武术》为主的学校试验项目。笔者承担短棍华北组3段实验教学任务。实验通过短棍教学设计与实施,对短棍组织与教学方法、拓展内容、教学进度、考核评价等方面提出建议,为短棍教学提出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我国武术中的兵器,明代开始,有十八般武艺的说法,但以短兵的刀剑,长兵的枪棍,为练武术者必须精熟的兵器。解放后,全国武术比赛,长兵规定为枪、棍,短兵规定为刀、剑。本文对刀、枪、剑、棍的要点和源流作概括性的介绍。  相似文献   

7.
朱宝德 《精武》2004,(11):44-45
欧洲展雄风 八极播八方 2004年1月1日至3日,按照大会日程,进行技艺展示和自由切磋。我演练了一套八极拳、一套疯魔棍、一套苗刀,博得在场观众的阵阵喝彩,并获得大会颁发的一枚金牌。八极拳和疯魔棍是我的强项,2003年2月,在香港举办的“思源杯”国际武术邀请赛上,我曾获得八极拳和疯魔棍两项冠军。 我演练的这套苗刀是由燕青拳第四代嫡传人、“小  相似文献   

8.
棍论     
武术之棍作为成熟的武术内容出现较晚,它的大发展应是在宋、辽、金、元之际。导致棍的发达有两个因素,一是因为它对付草原重甲骑兵的功效,二是因为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严厉禁武。'光棍'、'恶棍'这样流传至今的词汇,亦是来自当时统治阶级对用棍的下层民众的贬义称谓。明代棍术是冷兵器时代军事武艺的最高峰。  相似文献   

9.
话说壳子棍     
壳子棍,是以最占老的方式——口传身授自清朝乾隆年把这一民族优秀的武术文化原始的、完整地在陇上占城秦安县延续了下来。因此,从壳子棍的表现形式,内容我们可以窥见古老的中华武术文化原始的面貌,尚实用不尚花架;尚攻防格斗技术,而不尚套路表现形式。 中华武术内容浩繁、博大精深。从近年挖掘整理出的传统武术来看,均以套路的形式来表现各门各派的内容。很显然,武术的套路形式是中华武术最基本、最主要的传承方式。而今天我们要淡的壳子棍是以另一种方式来表现武术内容的,即壳子(模子)的形式。  相似文献   

10.
明末赵光裕《新镌武经标题正义》收录的《增附棍法》中,包括《邵陵棍法歌》《邵陵拳势歌》等,是研究明代武术等问题的珍贵史料。本文研究了《邵陵棍法歌》的来龙去脉、技术内容和文字特征,揭示了这一武术史料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对古代武术文献《手臂录》中有关棍法的论述,探讨古代枪棍技法的渊源.研究认为:尽管《手臂录》是一部主要论述枪法的武术著作,但是文中却有较多关于棍术的记载.《手臂录》认真剖析了明代枪棍技法混淆的现象,尤其是对于少林枪棍技法合一进行了论证,认为区分枪棍技法是习练枪棍的首要,枪法习练有六品之说,并和棍技法之用有着一定的区别.  相似文献   

12.
杨一明 《精武》2005,(4):40-42
五郎八卦棍是南派武术中颇有名气的传统棍法。该棍法原是五台山的镇寺之宝。由宋代杨家将之一的杨五郎始创并传出。相传杨五郎杨延德得知几位兄长战死,父亲撞死李陵碑,伤心欲绝,时有高僧智光大师出现,点化五郎,一切皆为杨家杀孽,为了皇上,为了杨家的好,还是出家吧,五郎遂五台山挂单出家。因为佛门不可动刀枪,所以将长枪改成木棍,又将枪法变化成棍法后创出闻名后世的“五郎八卦棍”。  相似文献   

13.
《中华武术》2005,(8):10-11
天水武术的门派较多,主要有:东门派、军营派、高家棍(壳子棍)、安家山一梢棍、豹子坪换手鞭杆、沙石坡铁门扭丝栓鞭杆、赵家柔软功、咸振刚硬功派等门派。还有一些拳术、棍术流派,如回民童家拳、台子派的子拳、子棍,以黄宝珊、李雄武为代表的发展派。这些流振在近年传播较广。影响也很大.是天水武术发展的核心。  相似文献   

14.
张永清 《武当》2007,(2):I0001-I0001
车星辰先生祖居甘肃兰州榆中县人。先生自幼嗜武,从八岁起即自习武术基本功,14岁起正式投拜魏世荣、邓玉清等数位民间拳师习少林一脉之八门拳棍。及长又随峨嵋剑派功夫之甘肃传人李洪生、张庆勇等人习峨嵋内功、内功拳剑、点穴按跷等艺。后随山东螳螂拳与洪传陈式太极拳传人方磊、兰州“神拳”刘仁(刘靖国)之弟子柴蒋彦、天津武当武术名家马杰(“北方大挟”韩慕侠关门弟子)、北京九富八卦拳传人杨树藩、金城西北疯蠢棍第五代传人王延龄、沧州劈挂通臂传人郭瑞祥等十余位老师习艺。  相似文献   

15.
俞大猷 《精武》2007,(7):39-43
俞大猷与《剑经》简介俞大猷(1503~1580年),明代抗倭名将,与戚继光齐名。世有“继光如虎,大猷如龙”之誉。明人黄景眆曾说:“吾温陵棍棒手仆妙天下,盖俞都督集古今棍法而大成之,身与士卒相斗。余所接善棍者,皆言其父,其大父承都护所指教。”此言将福建武风归功于俞大猷,决非过溢之词。世所相传的俞家棍,正是俞大猷最精善之技,此《剑经》即为俞大猷亲自撰写。《剑经》的内容,包括“剑”、“射”、“阵”三法,其中的精要在“剑”(即棍),认为其是各种武器的基础,并巧妙地以儒家经典为喻,宣称用棍如习《四书》,钩、刀、枪、钯如各习一经。《四书》既明,《六经》之理亦明矣。“俞家棍”融合了“荆楚长剑”、“杨家枪”的优点,理论宗宋明理学,基本上将朱子“由博返约”和王阳明由约而博的精义合而为一,而强调棍法不拘一格、随时变化的道理。故主张“正”是守势,“奇”是攻势,不轻举妄动、急于求成,讲究以静制动,后发而先至,乘敌“旧力略过,新力未发”时,施以痛击,“打他第二下”。俞大猷从个人的棍法、身法开展,推衍至五人、十人,乃至军队作战的布阵原则,使此书成为“武经”、“兵经”宝典,不仅在对倭寇的战争中发挥了极大的效力,而且对少林派武术“中兴”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武术现代化的异化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戴国斌 《体育与科学》2004,25(1):8-10,14
异化,作为分析和研究社会现象有力的理论武器,倍受当代理论工作者的青睐为扬弃武术现代化中的种种异化现象,本文以马克思异化理论的4个维度对武术现代化进行了一次理论性探索:本质的异化——套路异化为体操、舞蹈、戏剧的“奴蜱”,散打异化为拳击和摔跤的“竞技场”,竞技武术异化为金牌的“牺牲”;对象的异化——“输血”后的武术异化为其他范式的“混血儿”,武术现代化异化为长拳的“一枝独秀”,竞赛规则异化为“制裁者”;过程的异化——对武术的解释异化为“随心所欲”,武术现代化的发展动力异化为外在于武术的东西;关系的异化——武术系统内不同范式的竞争,其他体育范式与武术的竞争。  相似文献   

17.
王俊法 《中华武术》2003,(11):17-17
俗话说:“眼为心灵之窗”。戏剧界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一脸之戏在于脸,一脸之戏在于眼”。 拳谚中有“手眼相随”“手到眼到”的说法。 武术运动中的“眼神”虽不像戏剧那样充分体现出人物的喜、怒、哀、乐、惊、恐等,却最能体现出武术本质的核心内容“技击”意识。大家知道,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格斗、功法为运动形式,  相似文献   

18.
对话郑家豪     
<正>他曾于1999年、2003年、2005年共三次获得世界武术锦标赛男子南拳、南棍冠军,2009年当选为“香港十大杰出青年”。专业运动员退役十七年后,因为武术世家的尚武底气,也因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引领,如今的他已华丽转身,成为一家上市公司的高管。2022年10月29日上午,国家武术研究院湘湖讲武学堂举办“冠军课堂”第4期活动,由“冠军课堂”讲师郑家豪分享从世界冠军到上市公司高管转型背后的故事。本次活动与湘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合作主办。  相似文献   

19.
手头有一些照片,是浙江省温州市容器制造厂厂长、温州市武术协会副主席项金生演练梅花棍时拍摄的。演练中,项金生步法坚实沉稳,手法刚劲有力,身法敏捷多变,间或发出“丝”“嘿”的喊声。看得出,他的功夫相当精湛。但是,项金生的脸上常呈现凶神恶煞般的咬牙切齿之  相似文献   

20.
综述甘肃的武术发展历史悠久,渊远流长,群众基础雄厚。发展到今天,已形成了一支内容丰富,具有地方特色的拳派。在甘肃地方传统拳术中,甘肃的棍术,内容尤其丰富,特点突出.流行非常普遍。有句土话说:“甘肃人生的硬,出门不离一条棍”。在甘肃棍子中有单头、双头之别;条子、鞭杆之分。其规格要求,也略有不同。棍长为五尺(或与眉齐,又曰齐眉棍),粗细以手握适中为度;条子略细,略短于棍,长度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