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具体——抽象——具体"是人类认识过程中的三个发展环节。这三个发展环节并不是逐步远离真理,而是逐步接近真理。客观物质世界是这三个发展环节的根源。实践是这三个发展环节的基础、动力和标准。认识的目的全在于正确地改造各观物质世界,日益又好又快地满足人类自己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为建设美好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日益丰厚的物质基础。这就体现出"具体——抽象——具体"三个环节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关于具体真理的讨论中,常有两种情况:一是只承认真理的具体性,不承认真理的抽象性,把否定抽象真理变成否定真理在任何意义上的抽象;另一是承认真理有抽象,但不承认“真理总是具体的”命题中已包含抽象,主张用“真理是抽象和具体的统一”来修正“真理总是具体的”。这两种情况,实质上属于同一个观点:在真理观上把具体和抽象割裂开来,把具体加以孤立化、静止化、绝对化。本文仅就此提出一些粗浅看法,求教于理论界诸同志。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指出,思维通过两条道路去把握现实的具体事物,“在第一条道路上,完整的表象蒸发为抽象的规定;在第二条道路上,抽象的规定在思维的行程中导致具体的再现。”把这句话表示为公式即“具体——抽象——具体”。  相似文献   

4.
在《哲学笔记》这部著作中,列宁提出了许多有关具体真理的思想。其主要思想观点有:具体真理是多样性的统一;具体真理是对立面的统一;具体真理是包含特殊的普遍。这些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真理理论的重大发展,在实践上要求人们必须全面地、辩证地和具体地认识事物,揭示事物的真理。  相似文献   

5.
冯契的具体真理学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契主张真理是具体的,界定了具体真理的含义,指出了把握具体真理的思维形式,阐明了具体真理的形成途径,探讨了具体真理的检验。  相似文献   

6.
列宁一再强调指出: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条重要原理。但长期以来,这一原理却没有受到人们的足够重视。林彪、“四人帮”正是利用我们理论上的这一薄弱环节,任意肢解马列主义的科学体系,使马列主义理论遭到了极大的歪曲和破坏。这就从反面告诉我们,具体真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真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弄清这一重大理论问题,对于完整地准确地掌握和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全面系统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都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这些年来经常感到,对于思维过程和逻辑方法我们很缺乏多方面的、深入的探讨与研究,于是,在科学的春天里,我就奋力写了篇《试论“具体——抽象——具体”的方法》(简称《试论》),希望这篇浅薄的文章能引起讨论和研究。不久,李呈同志的《是“实践——认识——实践”还是“具体——抽象——具体”》一文,对我提出了批评和质疑。读后使我觉得“具体——抽象——具体”的方法确有探讨的必要,于是写此《再论》以答李呈同志。  相似文献   

8.
理论联系实际是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环节,使其科学化对于提高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应把理论联系实际作为“具体——抽象——具体”的发展过程来认识和对待,理论联系实际要追求达到“思维具体”的认识,因此必须尊重一般的认识规律,使对实际对象的认识由“感性的具体”上升到“抽象的规定”,再上升到“思维的具体”。实现理论联系实际由“感性的具体”到“抽象的规定”再到“思维的具体”应把握三个转变。  相似文献   

9.
辩证逻辑的对象的研究是辩证逻辑各个问题研究的关键。关于辩证逻辑的对象,目前国内具有代表性的几种见解是:“辩证逻辑就是研究人们认识真理的过程中思维运动发展的形式及其规律的学说。或者简略地说:辩证逻辑就是关于辩证思维的形式及其规律的学说。”“辩证逻辑是关于思维的科学。它以思维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自身的规律、方法和形式为研究对象。也就是说,辩证逻辑是研究思维自身矛盾运动规律的科学。”“辩证逻辑就是关于辩证思维规律、方法和形式的科学。三者由抽象上升到具体,构成了辩证逻辑的科学体系。”上述关于辩证逻辑对象的见解,都既有  相似文献   

10.
所谓概念,即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联系的思维形式。概念在思维运动中产生,又在思维运动中发展。人类思维运动经历了两个性质不同的阶段,即抽象思维阶段和辩证思维阶段。在抽象思维阶段,思维撇开对象的特殊性、个别性,撇开对象的联系,从对象的总体中抽取出某一方面的共同属性,形成关于对象的抽象规定。在辩证思维阶段,思维经过分析综合,达到了关于对象内部多样性的对立统一,即“‘不只是抽象的普遍,而且是自身体现着特殊、个体、个别东西的丰富性的这种普遍’(特殊的和个别的东西的全部丰富性!)”(列宁《哲学笔记》98页)使具体对象以精神方式再现出来。抽象思维所建立的是抽象概念,辩证思维所建立的是具体概念。由此可见,抽象概念和具体概念的区别首先并且根本上在于它们所包含的思想内容不同,即在于能不能全面地、具体地反映对象,能不能深入事物的内部矛盾关系,把握事物多样性的对立统一,揭示事物的运动发展。划分抽象概念和具体概念,应以此作为根据。  相似文献   

11.
具体     
和孩子说明看得到的是“具体”,看不到的是“抽象”。看得到的“眼泪”是具体,看不到的“悲伤”是抽象。看不到的“心”是抽象的,看得到的“心脏”是具体的。“那么,我们可以在哪里看到心脏呢?”我期待着孩子用嫩嫩的声音来告诉我:医院、X光片、电视或卡通影片上。没想到,孩子直觉地答:“猪肉摊。”你曾经在猪肉摊上仔细地看过心脏吗?具体@黄秋芸  相似文献   

12.
真理是具体的。因为:真理是全面的;真理具有系统性;真理是过程;真理具有矛盾性,它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普遍性和特殊性、一元性和多样性、科学性和价值性的对立统一;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具体的,对真理必须采取具体的历史的态度,以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和力量。  相似文献   

13.
著名数学家、哲学家怀特在《数学与善》中指出“数学就是对模式的研究”,我们所讲的模式,不是指一个个具体做过的习题,而是指问题所隐含的共同本质,它是以抽象的形式简化了所表示的实在,揭示了认识客体对象间的某种确定或稳定的关系,比如我们熟悉的笛卡尔模式,数学应用题的解题模式等,它们给我们解题提供了一个大方向,本文谈对具体模式教学的初步认识。1 具体模式选择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的具体真理观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任何真理都是全面的.是对客观事物全面的系统的反映;真理是一个过程.是知和行、理论和实践、主观和客观的历史统一;真理都是历史地、有条件地存在着,是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史学研究的理论、方法与中学历史教学的关系密切,本文就前者作为后者的借鉴、引用及其影响,作一尝试性的论述。一、史学研究的具体和抽象与中学生的认识过程从感性具体到抽象规定,再从抽象规定上升为理性具体(理性具体即认识对象作为有机整体在思  相似文献   

16.
教育学中“具体的人”——现象学的视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抽象的人”是概念中的人,而“具体的人”是生活中、活动中的人,传统教育学仅仅把人当作概念对象来把握,因而是抽象的;教育现象学把人理解为生活世界中的感性存在,因而是具体的。关注“具体的人”即关注具体人的生存、生活与生命;研究“具体的人”强调指向教育生活体验,解释教育生活“文本”,面对教育事实写作。构建以“具体的人”为基础的教育学意在追求教育实践智慧,重视教育生活体验,珍视师生生命创造。  相似文献   

17.
黑格尔在他的《小逻辑》再版时,加入了“逻辑学概念的初步规定”这部分内容,其论说充分深入,思想深邃成熟,富含辩证法思想。关于旧形而上学的缺陷的说明是诸多方面的一个内容。在黑格尔看来,旧形而上学是用片面的、抽象的、孤立的概念去表达全面的多样性的统一体,把抽象的思想概念等同于真理;用表象的方式把握理性的对象,以表象为标准去评判理性的对象,坚持非此即彼的独断论思维方式.因而达不到多样性的统一和具体的真理。  相似文献   

18.
拉普拉斯曾总结过:数学本身赖以获得真理的主要手段就是归纳和类比。归纳是指思维由特殊的具体认识推进到一般的抽象认识的现实方法。如果一般判断(结论)是在研究了所有对象(物体、图形、数等)后得出的,那么这种归纳法称为完全归纳法。  相似文献   

19.
任何事物及其属性从抽象角度出发总是难以理解和把握的,将其具体化则容易得多,价值属性亦如此,从大量具体的价值现象出发,可以看出,价值既不是主体的孤立属性,也不是客体的孤立属性,而主客体以一定方式相互作用的表现的整体特性,具体的主体、客体、确定的主体目的与主客体相互作用方式四要素构成的价值关系整体,是价值产生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抽象或称抽象过程,就是在思想中不考虑事物其它方面的特性,而把事物某一方面的特性分离出来。 具体有两种涵义:其一是在感性认识中的具体,是指对客观对象整体的各种外在属性的形象反映,即通过感觉、知觉、表象等形式反映出来。其二是在理性认识中的具体,是指诸多抽象规定的辩证综合,是指对事物的对立统一的揭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