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一个写春联的小故事谈起——记得当年在除夕前跟妈妈说:今年的春联我要自己写!她直接地说:不用啦!我已在市场买了印刷得亮晶晶、漂漂亮亮的春联了。我说:不管啦!今年我们要自己写!妈妈回答说:你这个孩子真是"有够番!"(闽南语,意思是不可理喻)当年已经是小学老师的我,带点撒娇的口吻回答:好啦!没关系啦!就这样,我买了写春联的纸张用具,在家门口摆上桌子写了起来。我们的艺术教育是  相似文献   

2.
快乐     
我是一个小小书法爱好者。小时候我到农村奶奶家过春节,爸爸总是很早就起床给庄里的老乡们写春联。大人们都夸爸爸字写得好,要写春联的人们排成了长队。每每这时我就趴在桌旁看,心想:将来我也要像  相似文献   

3.
在我老家镇上,有一位捏泥人的张大爷。他捏出来的泥人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所以总有一群弦子喜欢围着他转。每次回乡下,都能听到那熟悉的吆喝声:“卖泥人呀——卖泥人呀……”虽然张大爷靠卖泥人维持生计.但他卖的一点儿也不责。遇上我这样难得回乡的孩子,他还格外疼爱地免费赠送一个。因此,方圆数里,大家都知道人缘好、手艺高的张大爷。  相似文献   

4.
奇特的春联     
“两秭妹,一般长;同打扮,各梳妆;满面红光,年年报吉祥。”这是一则民间谜语的谜面,谜底是“春联”。此谜既写出了春联的对称特点,也写出了春联的祝颂内容,堪称佳谜。古往今来,人们写春联,贴门对,总是些吉祥如意之言,祈祷祝颂之语。但也有与此相反的奇特春联。清代浙江宁波有位著名的老中医范文甫,写过两副这样的春联:但愿人常健;何妨我独贫。何必我千秋不老;但求人百病莫生。无独有偶,清末湖南湘乡开药店的老中医,每年春节都在自己的药铺大门上贴上一副奇特的春联:只要世间人莫病;何愁架上药生尘。这两位老中医在辞旧迎新之际,不求自己富贵…  相似文献   

5.
每年过春节,家家户户都要张贴春联,因为春联象征着吉祥,寄托着我们对来年的美好愿望。从前,先辈们贴春联都是自己编自己写。近年来到处有现成的春联卖,方便是方便了,但缺少了个性。所以,如果有兴趣的话,小读者们应当试着编写春联,一方面表达自己对来年独有的祝福,一方面能增加些知识修养。春联怎样写呢?人家知道:因为汉字是方块字,这个特点,使对联成为我们民族独有的一种文学艺术形式。既然是艺术,就有艺术的讲究。对联(包括春联)最基本的要求是:字数相等、词性相对、平仄相当。字数相等好掌握。词性相对,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比如:…  相似文献   

6.
法度与想象     
王路 《大学生》2013,(9):75-75
正二十多年前,我们县城过春节时还兴贴自家书写的春联,我觉得书写的春联要比印刷的春联更有气氛,从那时起,我就迷上了毛笔字,当时我还没有读小学。自己在家胡乱练了两三年之后,有一天,舅舅来我家,看到床下堆满了练过字的废报纸,说你应该拜个师父,至少也该找个老师请教一下,盲目练下去恐怕难成气候。我说我不认识懂书法的老师,舅舅说他认识一位,回头带我去拜访。我跑遍小县城,买了当地最贵的毛笔和宣纸,在家写了好几天,终于写出  相似文献   

7.
“勤劳致富……”,好啊,写得好!我在一旁摇头晃脑地吟着爸爸写的春联,不住地赞叹。今天,爸爸要搞个特殊的“节目”——自个儿写春联,这样既省钱又别具一番趣味。这不,他正冥思苦想着横批呢!  相似文献   

8.
连声道谢就拿走了。半路上,他碰见一个朋友。那个朋友一看春联,告诉他说:“祝枝山骂你呢。这春联写的是‘此地安能居住,其人好不悲伤’,你听听,这是好话吗?”财主一听,又找祝枝山来了。他一进门就喊:“姓祝的,大过年的,你存心跟我捣乱,有个财主,平日净干些伤天害理的事。才子祝枝山早就看着他不顺眼,想骂他一顿,可一直没有机会。谁知这年一进腊月,他竟自己找上门来了。他对祝枝山说:“久闻先生大名,字写得特别好,能不能给我写一副春联?”祝枝山一见他来,本来挺不高兴,听他这么一说,马上就答应下来,说:“小事一桩,现…  相似文献   

9.
说起我对语文的喜爱,还要追忆到我的童年时代。那时我的两位"老师"深深影响了我。一位是我的父亲,他没什么文化,但他喜欢有文化的人。他特别关心我的学习,天天督促我读书,而且见书就帮我收集起来,书多了就索性把家里那老式碗柜改造成我的书柜。印象最深的是,读五年级的时候,父亲要我拟春联、写春联。我对父亲说:"对子在街上一块钱一副,又省钱又省事,现在还有几个人写对子贴的呀?"父亲脸一沉:"家里有读书人,对子  相似文献   

10.
父亲的春联     
我的父亲是供销合作社的一名普通职工,他幼时读过私塾,能写一手漂亮的毛笔字。每当春节来临,父亲就忙不迭地写春联。父亲很认真,对每一副春联的内容再三斟酌。我家大门上贴的春联,父亲更是用心良苦,以期通过对联教育子女。正月里来拜年的人多,每送客到门口,父亲就会指着春联讲解一番,赞叹声中,他觉得格外开心。几十年来,父亲写的春联一直是我家过年时最美的风景,也是我最温馨的回忆。  相似文献   

11.
正年幼时我所居住的眷村,家家户户都是竹篱泥壁,只在农历新正之前髹漆了门窗,贴上春联,显得有些亮眼——那是我识字的开蒙之处。父亲喜爱的联语也就那么几对,其中有"一元复始,大地回春"。旁人家也贴写,但常见的总是"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对仗比较工整。父亲说万象更新不如大地回春好,因为"里头藏着我儿的名字"!  相似文献   

12.
与陈清华见面,他对记者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没有什么好写的,在偏远的乡村学校默默奉献的老师太多,他们都做得比我好." 接着,他对记者讲述了同事张乃年、任鑫等人如何坚守在农村学校教书育人的事迹,而对于自己,他不愿多谈.他说了一句大实话:"如果没有在大山里呆过,也许我也不会坚守.进了山,我感受到农民老表的勤劳与坚韧、淳朴与善良,深深地了解山民们都渴望自己的孩子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心情,感到那是一个值得去奉献的地方."  相似文献   

13.
我小的时候,是在自己村子里上小学。那几间简陋的房子,那个小小的院落,还有院子里那几棵老松树,几乎成了我童年记忆的全部。教我们的老师姓张,也是本村的。听爷爷说他毛笔字写得很好,是有名的先生,过年的时候很多人家都要请张老师写春联,所以我是怀着敬畏的心情走进张老师的课堂的。至于他讲课如何,我脑子里没有一点印象了,只记得冬天的时候,他时常将一条白色的长围脖圈在颈上,胸前和背后各留下一段,显得很有学问。上课前后,总是有很多孩子聚在张老师身边,听他说些幽默的笑话。因为自己的父母都只顾着忙,在家里很少有这样的机会。现在想起来…  相似文献   

14.
每到年底,我们家的春联都是由我和妹妹贴上去的,我颤巍巍地踩在一把矮小粗壮的椅子上,妹妹在旁边扶着,一边指点春联的位置一边喷啧赞叹,你看爸爸的字写得多好啊!听她这样说,我就会不由自主地停下来,对着尚未贴好的春联端详一阵。其中一张写着四个大字:春随人意。我知道那字是行草,写得很漂亮,特别是那个  相似文献   

15.
高考的前一天,有位老师把学生发给她的短信给我看.短信并不短,除了几句美好的感激的话,还有几句是关于作文的:"我这两天翻看以前的随笔,觉得这三年写作上的进步很大.一是能认真地写了,二是留下了一些值得记忆的生活."这位老师感慨地告诉我:"在高考之前,学生对写作教学有这样的认识,我感到满足."我同意她的观点.写作教学的任务不是仅仅教会学生"对付"或"应付"高考,而是为了能获得写作能力与趣味.我的一些学生高中三年的随笔都写在一个厚本子上(我认为这是很好的习惯),个别同学甚至把随笔写在初中没用完的本子上.他们也有过类似的体会.记得有一届高一结束时,有位同学告诉我:"我比以前能写了."问他:"你说的'能写'是什么意思?"这位同学说,他一直认为自己算不上班里的"写手",老师也从来没有表扬过他;有一天,他翻看初中时的随笔,发现当时每周随笔只能写三五百字,就无话可说了;而在高一一年中,他每次能写一千多字,往往还意犹未尽,因而他认为自己的写作能力提高了,"能写"了.  相似文献   

16.
正让孩子坚持写日记,是一个非常好的习惯。可怎样才能写好日记呢?我觉得要做到两点:一要坚持,二要得法。老师的注意力要放在"引导入门"和"不使乏味"这两个基点上。要让孩子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越写越新鲜,越写越有劲,越写越想写,越写越进步。在此,我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经验:一是写我所做。我今天做了什么?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这一阶段,孩子容易出现的毛病是记"流水帐"。因此,要着重讲清楚"不能面面俱到,点点提及",要给孩子提出两个"值得记":即对提高自己思想意识,养成好品德、好作风的事值得记;丰富自己智慧的事值得  相似文献   

17.
刘昕 《小学时代》2008,(11):36-36
我的博客名叫"昕昕的天空",是我很喜欢的小家。从二年级开始,作文就是我的最怕。我不会写、不敢写,却又不得不写。在外地上班的爸爸又不能每天都辅导我,所以他经常给我推荐小朋友的博客,从"佳玉宝贝""到"淘气小妞",从"钰儿"到"快乐小丫"……我看到许多和自己同龄小姑娘的作文,他们总能把自己身边的事写进作文,写得还很好看。于是,我也学习试着把自己身边的事写好。到三年级时,我的作文水平就有了明显的提高。四年级时,我央求爸爸给我注册了这个博客。  相似文献   

18.
正我小的时候,春节前,爷爷总要帮乡亲们写春联,爷爷是农村小学的老师,正逢寒假,他就把我带到学校的办公室,他一边写一边给我讲解春联的内容。等我上了小学,爷爷就开始教我写毛笔字,每天写一个成语,同时解释它的含义,如写到"滴水穿石",爷爷就告诉我,水珠滴在石头上,经年累月,就能把石头滴穿,比喻力量虽小,但只要坚持不懈,就能把事情办成。这些我默默地记在心里。  相似文献   

19.
趣话对联     
少爷写春联从前有个少爷,平日吃喝玩乐,游手好闲,把他父亲留下的遗产都花光了,临近年关,连柴米也没有。除夕夜,这个穷困潦倒的少爷写了一副对联自嘲,贴于门口:"行  相似文献   

20.
每年刚进腊月,父亲就开始琢磨如何写春联了。在老家,他的辈分高,学生也多,从正月初一到十五,来拜年的人络绎不绝。每送客人出门,父亲就会指着春联讲解一番,赞叹声中,他笑得格外开心。几十年来,父亲的春联一直是我家最美的点缀,也是我心头最温暖的回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