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户外活动时,李老师带孩子们玩大型玩具。淘气的明明从滑梯正面向上爬,既影响其他幼儿滑滑梯,又容易发生意外。李老师多次提醒、劝说他,可当李老师转身照顾别的幼儿时,明明又故技重演。无奈,李老师只好请明明站到自己身边反省反省。恰巧园长来了,园长严肃地低声对李...  相似文献   

2.
一天,幼儿园中班正在区域活动,一幼儿跑来对他们年轻的老师说:“老师, 我想画画。”老师说:“画去吧。”“画什么呢?”幼儿自言自语又好象是在问老师。老师说:“想画什么就画什么。”这话正好让园长听见了,园长狠狠地批评了这位老师:“你怎么能这么不负责任呢?”年轻老师感到很茫然,“我怎么不负责任?”一上午,这位年轻教师都因此而闷闷不乐。一会儿,那位幼儿拿着自己的画欣喜地跑到老师跟前说:“老师,你看我画的好吗?”老师看后故意问幼儿说:“小猪钓鱼? 故事里明明是小猫钓鱼你怎么画的是小猪  相似文献   

3.
一天,幼儿园中班正在区域活动,一幼儿跑来对他们年轻的老师说:“老师, 我想画画。”老师说:“画去吧。”“画什么呢?”幼儿自言自语又好象是在问老师。老师说:“想画什么就画什么。”这话正好让园长听见了,园长狠狠地批评了这位老师:“你怎么能这么不负责任呢?”年轻老师感到很茫然,“我怎么不负责任?”一上午,这位年轻教师都因此而闷闷不乐。一会儿,那位幼儿拿着自己的画欣喜地跑到老师跟前说:“老师,你看我画的好吗?”老师看后故意问幼儿说:“小猪钓鱼? 故事里明明是小猫钓鱼你怎么画的是小猪  相似文献   

4.
今年教师节,我准备了一节绘画活动课,内容是让孩子们回忆和老师在一起的美好时光,并把自己印象最深的事情用笔画下来。 孩子们兴致勃勃地作起画来。不一会儿,一幅幅“大作”便呈现在我的面前了。我仔细地翻阅起来,在孩子们的笔下.老师们的形象是怎样一番图景呢?  相似文献   

5.
画面一:李老师生病了,班上的小朋友纷纷吵着让家长陪同去医院看望。病愈后的李老师回来了,孩子们或拉拉她的手,或亲亲她的脸,说这说那,亲密无间。画面二:张老师上早班时,明明总会找出各种理由不想上幼儿园。即使在妈妈的劝说下勉强来了幼儿园,他也极不情愿,还带着期待的眼光要求妈妈“:早一点来接我。”是什么原因导致有些教师备受幼儿的喜爱,而有些教师则令幼儿避之唯恐不及呢?我认为,这很大程度上与教师是否具有亲和力有直接关系。亲和力较强的教师能使幼儿轻松愉悦,缺乏亲和力的教师则不易被幼儿认同。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增强亲和力呢?●…  相似文献   

6.
那天,澳大利亚教育工作者玛格瑞特女士到我们幼儿园参观。我们陪她去参观的这个班正在进行音乐活动。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是老师请小朋友们把刚才欣赏的音乐用图画表现出来,孩子们纷纷动手画起来。一个叫沙沙的小女孩几笔就在纸上画出了一头形象逼真的狮子,与音乐的内容非常吻合。玛格瑞特一下子就被她的画吸引住了,伸出大拇指说:“Good,Very good!”接着拿出笔,请翻译问问沙沙是否可以在她的画上签上自己的名字。可以看出,玛格瑞特非常欣赏这幅画。我、老师和翻译都高兴地说:“让奶奶给你签个名吧。”谁知沙沙马上把画收到胸前,指着桌上铺…  相似文献   

7.
开学第一天,当丁当小学的校长就打电话来报案:“警察先生,我们这儿的一位地理老师被来无影去无踪的鞭炮炸伤了。”  相似文献   

8.
设计意图 孩子们正在喝水,我拿着自己的杯子喝着泡的红茶,这时,悦悦走过来指着我的杯子说:“老师,你的水怎么是红的?”“你来猜一猜吧。”我反问道。“我不知道。”孩子坦然的说。这一句话引发了我的思考,孩子们开始对水感兴趣了,水是怎么样的?老师的水怎么是红的?这不正是引导幼儿去探索,去发现的切入点吗?于是我紧紧抓住这一教育契机,对幼儿进行《猜猜哪杯是清水》的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9.
《学前教育》2008,(11):32-33
某园中班的小朋友们在活动区游戏,带班的李老师在一旁观察。香香小吃店里,明明娴熟地把“饺子”装进碗里,就给顾客亮亮端过去。可能走得太急了,明明把几个饺子掉在了地上,他拾起来,直接就放进了碗里。亮亮接过饺子,笑嘻嘻地吃起来。李老师皱起了眉头,要不要介入呢,这是个好时机,因势利导帮孩子了解一些健康常识。 可是,在孩子这么开心游戏时,去引向这个话题,会不会破坏幼儿游戏的自由、创造性呢?李老师陷入了困惑之中。对于李老师的困惑,您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相似文献   

10.
Goahead留学生明明英语听力较差,有一天他急着上洗手间,便向老师报告,老师回答说:“Goahead!”他听了,赶快回到座位上。同学问他:“老师已经允许了,你为什么又不去了呢?”他回答道:“老师不是说‘去你的头’吗?”全班大笑。原来明明闹笑话了,“Goahead”在口语中有去吧、继续(某事)等意思。Color和Collar美国移民局通知移民面谈需要两张彩色照片,一位母亲带孩子们去照相前,告诉他们最好穿有Color的衣服,结果老大兴冲冲地从房间跑出来说,“妈,你看我穿这件有Collar(领子)的白衬衫好不好?”他妈妈顿时傻了眼。finalStraw…  相似文献   

11.
胡怡 《幼儿教育》2003,(2):23-23
这学期我园使用了《幼儿园活动整合课程》这套教材,我发现这套教材能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能为幼儿参与和生成新的课程留下足够的空间。例如,在“惊奇一线”这个课程单元中,孩子们通过各种活动寻找生活中的线,从发现“线”无处不在且在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到抽象的“线条”概念的掌握,该课程单元满足了孩子们参与、求知和发展的需要,为孩子们生成新的经验留下了足够的空间。在“神奇传话筒”活动中,孩子们通过学习知道可以用电话线和外婆联系,也可以走路去看外婆。活动结束后,我问:“你们为什么要去看外婆呀?”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因为我喜欢外婆!”莹莹说:“老师也喜欢我,因为她暑假到我家来看我。”活动室一下子热闹了,大家七嘴八舌地说:“老师也到我家来的,她也喜欢我。”“老师你什么时候再来呀?”我灵机一动说:“我记不清你们家怎么走了。怎么办呢?”莹莹小朋友说:“老师,我来画一张从幼儿园到我家的线路图,你就能找到我家了。”我进一步引导他们:“你们想不想请其他小朋友也到你们家做客  相似文献   

12.
为了使公开课上得更生动,李老师打算让孩子们扮演不同的动物角色。明明演的是“跳跳虎”,李老师还特意剪了一个“王”字贴在他的额头上。公开课上,李老师把穿着“跳跳虎”服装的明明说成是一只“跳跳虎”。但是在公开课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李老师依然管明明叫“跳跳虎”。您认为李老师这样做会误导孩子吗?您对这个问题怎样看呢?  相似文献   

13.
幼儿把绘画活动当成一种游戏,喜欢通过画画儿来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幼儿大胆地表现自己,从中增长智慧和才干。在一次绘画课上,孩子们围着鱼缸画金鱼,许多孩子按照我画的样子画出了形象的金鱼,但是明明却画了许多弯弯曲曲的小线条和一根大线条,还有一些黑色块儿。他兴致勃勃地对我说“:我画的是大海里的小鱼,它们正在一起玩游戏。这时,一条鲨鱼游来了,小鱼就游走了,它们躲在大石头下面,瞧,这些都是大石头。”如果按照我的要求,明明的确画得不好。但是他却画出了自己对小鱼生命运动的直觉感受,还赋予其情节,具有独特的创造…  相似文献   

14.
这是一个音乐韵律活动“苹果丰收”,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孩子们愉快地做着各种“苹果”的动作。有的与同伴手拉手,有的变换着方向,孩子们都很投入。集体表演后,我像以往一样请部分幼儿到集体面前来表演,其余的幼儿坐着欣赏。在舞蹈过程中,浦未来的一个动作给我一个启示,她是坐着欣赏的,在悦乐小朋友跳到果园果子时,她伸出了小手轻轻地喊:“来,我的果子!”是啊!何不请其余的孩子来做果树呢?这样游戏就更有趣了。表演结束后,我立刻请浦未来把自己的想法介绍给大家,孩子们高兴极了。“我们把椅子围成一个果园,留个门就可以了。”  相似文献   

15.
李老师的难题策划/吕玲玲八月话题每月话题李老师的难题策划/吕玲玲户外活动时,李老师带孩子们在玩大型玩具。淘气的明明不断从滑梯正面向上爬,既影响其他幼儿滑滑梯,又容易发生意外。李老师多次提醒、劝说他,可当李老师转身照顾别的幼儿时,明明又故技重演。无奈,...  相似文献   

16.
一天,我们幼儿园开始扩建户外活动场地,工地上来来往往的施工人员引起了幼儿的注意:“老师,他们在干什么?”“老师,我们的幼儿园是不是要变得更大、更美?”……孩子们对这件事表现出极大的关注。是啊,户外活动场地是孩子们的天地,我们何不从尊重幼儿、促进幼儿发展的角度来创设环境,让幼儿在一定程度上参与户外活动场地的扩建呢?  相似文献   

17.
小学生在描画各种自然现象时 ,感到最难画的就是风 ,来无影去无踪 ,千变万化 ,熟悉而神秘 ,听其声却观不到其形 ,难以把握 ,找不到构图的具体内容。然而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巧妙地抓住风吹时发出的声音 ,运用“以耳代目 ,听声类型”的审美通感特征 ,引发学生的审美感知力 ,诱发联想风中的万物百态 ,通过语言、动作体验审美感受力 ,把形象的声音转化为可视的形象 ,就能突破教学难点。下面 ,我谈一谈自己在教学中的体会。  例如 ,我在上创作课《画风》时 ,首先用猜谜语的形式 ,以简洁的语言概括了有关风的知识 :“它是地球的朋友 ,来无影去…  相似文献   

18.
我是一名年轻老师。我喜欢把每个小朋友的画展示在墙面上,总是有家长问我:“李教师,我孩子的作品为什么跟教师画的不一样呢?是不是很笨呢?”我不知如何是好?  相似文献   

19.
侯伟 《父母必读》2009,(12):58-59
病毒究竟是什么?看不见摸不着,来无影去无踪。现在,拿上显微镜.一起去寻找它的蛛丝马迹吧!  相似文献   

20.
每次评价美术作品时,我都用印章给孩子们印上与美术活动内容相关的物体形象,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如让幼儿学画蘑菇时,我对幼儿说:“谁画的蘑菇漂亮,小兔子就会来采。”幼儿的绘画积极性马上被调动了起来。为了招徕“小兔子”,他们画蘑菇时特别认真、仔细。讲评时,我一边巡视,一边在他们的美术作品上印上“小兔”。幼儿一边数,一边兴奋地交谈着:“我有四只小兔子来采我种的蘑菇,你呢?”“我有六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