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刘寅 《上海教育》2005,(6B):46-47
当学生不再以作业为负担,当教育不断改善教育考试环境时,我们的学生就会越来越喜欢作业,把它看成是一项创造性的活动。我们期待家庭、学校、社会形成合力,为孩子提供一个真正有利于他们健康成长的环境,使孩子们带着兴趣去做作业,幸福、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2.
聚焦学生作业,就会发现诸多表现,如:书写潦草、只会简单抄写、综合练习错误多、不愿完成作业等.针对作业中出现的这些问题,英语组的老师们曾进行过专题研讨,并提出这样的质疑:老师布置的作业是否经得起推敲?我们是否布置了太多机械性、重复性的作业?我们布置的作业是否能够适合各种水平的孩子?当这些问题的答案随着大家的交流浮出水面之时,我们又开始了下一个专题的研究:如何结合当下的“提质减负”科学地布置英语作业?  相似文献   

3.
不知几时起,我们的孩子开始不愿做作业,讨厌作业,作业已成为孩子的痛苦,孩子的沉重负担。而教师也开始整日抱怨现在的学生不好教,不认真做作业,甚至经常不完成作业。在抱怨的同时,我们是否静心反思过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反常现象?是否认真思考过我们设计的作业适合学生吗?如今,大多数人无形中把作业的作用仅仅当作巩固知识、强化技能,从而导致了作业陷入题型单一死板、形式单调重复、内容封闭枯燥的境地,忽视了作业主体——孩子的需要,孩子的意愿——孩子不愿做作业,作业成为孩子沉重的负担。笔者认为,在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师如果能从学…  相似文献   

4.
转眼间, "孩子王"已经当了二十年.在与孩子们朝夕相处的风风雨雨中,我感受着孩子们带给我的快乐、幸福、懊恼、沮丧……静下心来想一想,当孩子们为我们带来不悦时,我们是否想到:我们的教育是否偏离了孩子的内心轨道?是否使孩子在教育中感受到了快乐?  相似文献   

5.
<正>新课改带来了教育新的春天,我们惊喜地看到新的理念正深入到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新的教学方式也在课堂上逐步得到实践与推广,然而由于教师自生素质和教学环境的差异,课改并不能说是百花齐放,而是参差不齐。试问我们自己是否已能冲破那习以为常的教师观的藩篱,是否仍在循规蹈矩地执行教案而感到自我满足,是否真正做到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呢?又是什么阻碍了我们课改的前进步伐呢?答案是我们自  相似文献   

6.
学生的发展存在多元性,因此,不能用一个标准去衡量学生的发展,用一个"第一"去评判学生的成功。每个家庭都望子成龙,社会发展要求学校教育惠及到每一个孩子。如何在办学行为中真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价值取向,成为学校在新时期塑造优质教育品牌、实现教育转型要求的历史使命。我们提出了每一个学生"不一定第一,但绝对唯一"的理念和"适应差异、满足需求、提升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品质"的办学目标,努力创设"关怀每个孩子成长需求、激发每个孩子追求成功、引导每个孩子获得最优化发展"的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7.
<正>一、活动主题提出开学的时候,新华书店里挤满了购参考资料的家长、学生;课间,同学们都在埋头做作业,好像连休息的时间都没有;体育课上,部分学生偷偷溜回教室做作业。同学们的作业负担真的这么重吗?再如,当老师布置完作业,有的同学就说:"唉,又是这种作业,真没劲!"同学们到底喜欢怎样的作业?有没有按时完成这些作业?这些作业的完成质量如何?作业不是一堂课的结束,而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孩子对待作业的态度更能反映出他们是否能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对此,我们六(4)班同学提出  相似文献   

8.
罗日荣 《教育》2013,(13):5
每到周末,老师们都会给学生布置一些周末作业,从语数英到数理化,似乎一科也不能少,老师希望学生能抓紧一分一秒,在家好好学习,希望能通过题海战术提高学生的解题技能。然而学生的周末作业完成得怎么样呢?周末作业到底提高了学生哪方面的能力?周末作业到底塑造了孩子什么样的性格品质?作为老师是否有这方面的思考呢?既然是一种负担,如何减轻这个负担呢?爱因斯坦说过:"教育是什么?就是当他忘记了在学校学到的东西,留下来的  相似文献   

9.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笔者越来越感觉到教改单纯依靠教师孤军作战的艰难,只有真正做到社会、学校、家庭三结合,才能达到成功的彼岸。为使家长能有效地配合学校日常工作,把培养每一位学生的综合素质放在首位,我们尝试了给家长布置作业的新方法,效果甚好,现整理如下,供大家参考。为什么给家长布置作业呢?说白了,就是有意识地指导家长如何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做到家庭、学校对孩子的教育达到步调一致、目标一致、相辅相成。给家长布置什么作业呢?1.给家长布置“要孩子动手做的事务必教会”。如教会孩子能穿针引线、会钉纽扣,教会孩子能折叠…  相似文献   

10.
新课改背景下,强调对学生的赏识教育。什么是赏识?赏识是指意识到了人的才能或物的价值而加以重视或予以赞扬。简言之赏识教育就是发现优点、欣赏优点。它是从孩子的需要出发,以尊重孩子价值为前提,唤醒孩子的主体意识及自身发展潜能,让每个孩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然而,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如何从人的发展的角度出发,培  相似文献   

11.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已被广大教育工作者认同 ,但为了应付事关学校声誉、个人名利得失的考试 ,运用“题海战术”的还不乏其人 ,严重影响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家长也为孩子的作业多叫苦不迭。因此 ,学生的作业负担过量便成了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学生作业负担的轻重 ,以什么来衡量呢 ?是作业数量的多少 ?是完成时间的长短 ?因为对象不同 ,不可能一概而论 ,但有一点则是共同的 ,那就是学生对待完成作业是否感兴趣 ,是否乐此不疲。为了让学生有兴趣地完成作业 ,把做作业变“苦事”为“乐事”。我尝试运用了“商量作业法”。“商量作业法”就…  相似文献   

12.
从事教育工作多年,一句话时常在我耳边萦绕:“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当我们在埋怨孩子基础差、脑子笨、不听话的同时,是否经常反思:我们的教育方法是否适合孩子?我们是否真正走进了孩子的心灵,把他们当作一个与我们平等的“人”进行交流?日前发生的一件事让我对这句话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3.
家校互动的真正目的在于形成教育合力,最终推动孩子的发展。"家长每月答题作业"是我校开展家校互动的一项常规工作,也是全面提升家庭教育理念的一项重要举措。如何让这份作业产生更强大的力量,不仅让家长重视这样的作业,而且更要紧的是要让孩子从中受到教益,反过来提升孩子的作业效率呢?我从家长答题作业的评价方式入手进行思考,并对此作了改进,即通过家长、孩子的角色互换,让孩子来评价家长的作业,最终为孩子的学习发展助力。翻转作业评价,改革家长答题本的评价方式让学生批改自己的家长作业,分别从"字数""作业表现""问  相似文献   

14.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与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幼儿园主题墙面已成为幼儿在园生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可是常常会有这样的无奈:当我们辛苦地将墙壁布置得漂漂亮亮时,却发现辛勤的汗水只是起到挂历的效果;当我们告诉小朋友祖国如何地产丰富时,小朋友会因我们枯燥的演说而东张西望。教师真的很像主人,把幼儿园这个家打扮得舒适、漂亮,但孩子更像一个客人。教师抱怨孩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做事没有创造性,对人对事漠不关心。如果我们反问自己就可以得到答案,我们是否让他们明白,他们应该为自己生活的环境付出自己的智慧和能力,让他们成为环境生活中活生生的人,成为环境的主人?随着思路的逐渐清晰,我们意识到环境在幼儿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环境就是大课堂,它是看不见的教师,而我们应该做的,是应该让墙壁会说话,让孩子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班级的主人,成为自己的主人。如何来创设一面真真让幼儿喜欢、能积极参与、并能促进幼儿主动发展的主题墙呢?  相似文献   

15.
有人说:“当你有了孩子,你就有了问题。”这句话并非指孩子让我们成为问题父母,或是孩子一定会造成问题,而是意味着伴随孩子的成长,父母必定会面临孩子的各种形形色色问题。教养孩子,你是否仍然用奖赏、惩罚、训诫、贿赂、威胁等管教方式?这些手段是否依然有效?本期,我们和父母一起反思教育效果,并学做效能父母。  相似文献   

16.
有人说:"当你有了孩子,你就有了问题。"这句话并非指孩子让我们成为问题父母,或是孩子一定会造成问题,而是意味着伴随孩子的成长,父母必定会面临孩子的各种形形色色问题。教养孩子,你是否仍然用奖赏、惩罚、训诫、贿赂、威胁等管教方式?这些手段是否依然有效?本期,我们和父母一起反思教育效果,并学做效能父母。  相似文献   

17.
陪女儿读书     
当老师最怕教什么样的学生?当老师最怕教自己的孩子! 我们家在我们这一代有8位老师,这些先生们在对家里孩子和学校学生的教育中不自觉地奉行了双重标准。我们家凝凝是大小姐,在以爷爷奶奶为首的大家庭  相似文献   

18.
有人说:"当你有了孩子,你就有了问题。"这句话并非指孩子让我们成为问题父母,或是孩子一定会造成问题,而是意味着伴随孩子的成长,父母必定会面临孩子的各种形形色色问题。教养孩子,你是否仍然用奖赏、惩罚、训诫、贿赂、威胁等管教方式?这些手段是否依然有效?本期,我们和父母一起反思教育效果,并学做效能父母。  相似文献   

19.
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必须坚决减下来,这是对教育部门、特别是对中小学提出的刻不容缓的任务。在研究如何减轻学生过重负担时,有不少教师有这样的忧虑:学生的课业负担减下来了,学生的负担就能轻吗?这种担忧是不无根据的。据我们对104名三年级学生的调查分析,目前学生的家庭教育和课余生活存在着以下几种值得重视的现象。 1.来自家庭的学习负担过重。由于家长对子女寄以厚望,除要求孩子做老师留的作业外,给孩子“加码”、“吃小灶”的颇多。家长经常给孩子布置额外作业的占68%。家长为孩子出题,收集各种练习册、参考书、辅导材料,不管是否适用,统统布置给孩子做。家长让孩子参加社会办的语文、数学、  相似文献   

20.
加德纳指出:“对一个孩子的发展,最重要的、最有用的教育方法是帮助他寻找到一个他的才能可以尽情施展的地方”作业是学生巩固知识、形成语文能力的重要手段,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然而我们却发现有时教师设计的作业并不能真正博得学生的喜爱和欣赏。大多数学生是被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