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选取了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意象——"游丝",分析了"游丝"这一意象中蕴含的情感:闺阁相思之愁绪、惜春伤别之感慨、无奈相思之悲情。通过对"游丝"这一普通而又意蕴丰富的意象的分析,可以更好的体味作者复杂而深沉的感情,把握作品主旨。  相似文献   

2.
优秀的诗歌作品,其典型深刻的感情,深厚微妙的意蕴,往往要通过准确生动的意象表现出来;饱含着诗人情感意蕴的形象即为意象;意象创造是诗歌艺术创作中的核心;如何为内心的情意找到与之成准确对应关系的客观形象,则是意象创造中技术上的关键。在诗歌艺术创作中强调意象的创造,归根结底是为了更好地表意,是为了增进诗的丰富美感和强大的感发力量。  相似文献   

3.
韩艳敏 《考试周刊》2012,(39):11-12
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诗人的聪明往往就在于他能创造一个或一群新奇的“意象”.来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情感。反之,读者只有在领悟意象寓意的过程中.才能把握诗歌的内容,领会诗歌的主旨,进入诗歌的意境.感知诗人的情感。  相似文献   

4.
李国栋 《快乐阅读》2011,(13):124-125
众所周知,诗歌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  相似文献   

5.
意象乃中国诗学的核心范畴之一,亦是研究诗人诗作登堂入室的法门之一。以往论述李白诗歌中的意象者,多从其月、酒、剑等常见意象入手。虽已取得了丰硕成果,但诸如李白诗歌中的蓬蒿等意象,无论从诗歌意象之传承性与开拓性,还是从解读诗人的身世经历与心境变化诸方面,均有与上述意象相等之意义与价值。因此,笔者拟对李白诗歌中的各类蓬蒿意象分类解析并着重阐发飞蓬意象所折射出的李白客居人生的飘零不偶感、人生如寄感、超迈洒脱感等。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典诗歌一向以含蓄蕴藉为美,诗人往往寄情于物、托物言情,创造出情景交融、物我合一的诗歌境界。当客观外物打上了诗人主观思想情感的烙印后,就不再是客观存在的无意识的事物,而是投射了诗人思想情感的意象。意象是“意”和“象”的融合,“意”是诗人的思想情感,“象”是客观物象,意象是渗透了诗人思想情感的客观物象。中国古典诗歌独特的含蓄蕴藉之美和意象创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朱光潜先生认为:“美不仅在物,亦不仅在心,它在心与物的关系上面……它是心借物的形象来表现情趣。世间并没有天生自在、俯拾即是的美,凡是美都要经过心灵的创造。”意象是诗歌的灵魂,在古典诗歌教学中,把握了诗歌的意象也就把握了诗歌的灵魂。但是意象不等同于客观外物,在古典诗歌中,最普通的小草、古树、大雁、杜鹃都有着“言外之意”、“象外之象”、“韵外之致”.如何才能由“象”得“意”,品味到诗歌意象之美呢?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开启想象之门,找到“物”与“心”,“象”与“意”的关系,在想象的世界里画出诗歌意象,构筑出诗歌所描写的艺术境界,这样才能真正品味到诗歌意象之美。在由“象”到“意”的过程中,有三个方面值得我们注意:  相似文献   

7.
“意象”一直以来是大多数诗歌的细胞,对中国古典诗歌而言,弄清意象的概念、作用及其表现形式,是创作诗歌、欣赏诗歌所必须具备的条件。诗歌意象具有“凝固”、“符号化”、“永恒”和“张力”作用,意象的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可从意象的类型、意象的组合方式与意象的表现手法等方面来解读。  相似文献   

8.
诗歌中的意象与意象组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象艺术,在我国源远流长。意象,即是“意中之象”,是诗歌的灵魂。意象有描述性意象、比喻性意象、象征性意象与通感性意象之分,各有自己的美学特质。意象的组合方式主要有并置式、递进式、发散式、聚合式、意象叠加等,并在诗歌创作中互为相融。  相似文献   

9.
论意象与辞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篇辞章,如就其内容成分而言,属于核心成分的主旨,无论表达的是‘情’或‘理’,都是‘意’,而所用的具体材料,无论是‘事’或‘物(景)’,则全是‘象’;如就其形成而言,乃结合‘修辞’(个别意象之表现)、‘意象(狭义、个别)’(个别意象之形成)、‘文(语)法’(由概念组合为个别意象)、‘章法’(意象之排列)与‘主旨’(核心之‘意’)、‘风格’(由整体意象所呈显之审美风貌)而形成的一个综合体,而这个综合体,一一可用‘意象’(广义、整体,含狭义、个别)加以贯穿。而由于它们深深地植基于哲学(意以象尽)与心理(异质同构)之上,将主(意)客(象)体合而为一,以此形成有机之整体,而产生美感,因此可以这么说,辞章从头到尾是离不开意象的。  相似文献   

10.
王维擅于写丰富的大自然,更喜欢将花意象引入自己的诗歌。花意象,不仅使王维的诗歌意境优美高雅,而且对诗人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有很大作用。由于诗画兼通,盛唐游宦之风盛行和精通禅理,王维很自然地以花入诗并借之表达自己的亲情、友情、爱情和参禅的哲理。  相似文献   

11.
杨万里的诗歌,善于在具体细微的意象中以小见大,以少总多,发人之所未发;善于在平淡无奇的意象中,表现出创造的新奇美;善于锤炼转瞬即逝的时空意象,创造生动新颖的诗趣;善于在寂寞无聊的情景中创造细致灵动、具有独特韵味的意象;善于提炼中心意象,形成多次重叠、联系,造成一种回环往复、流转如珠的美感。  相似文献   

12.
王君 《语文天地》2013,(5):28-29
古今诗词文学凡成功之作无不在"意象"上做足文章。"意象"囊括了象和意两个部分,象指的是作为创作主题的主观物象,而意是指创作主题的思想情感。诗歌的意象就是诗人的主观物象与思想感情的融合。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意境,意境是意象的升华,它是意象经创造性的组合所形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纵观《沁园春·长沙》全文,这首词不仅在内容上丰富多彩,在画面上也是意境高远,在气势上更是大气磅礴、意象壮美。如果能够从意象  相似文献   

13.
意象是古诗词中的一个重要范畴,从艺术的角度来说,古典诗词就是由意象有规律有目的的组合而成的。所谓意象,即表意之象,表情之象,它是融合形象与情感意蕴的“合金”,用庞德的话来说“一个‘意象’是在一刹那问呈现一种理智和情绪的复合物的东西。”刘勰曾说:“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远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可见,意象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4.
意象是指能独立表现情感的形象结构,是寄寓诗人的独特理解和特定感情的事物和景物,是诗人表达思想、抒发情感的载体。意境是文学作品中描绘的生活图画所形成的艺术境界。意境的概念比意象大,它由意象构成,意象包含在意境之中,但意象又不等于意境,二者是两个不同的而又密切联系的概念。  相似文献   

15.
诗歌是心灵的反映,意象是解读诗歌的钥匙,意象包含了作者丰富的情感,内涵深刻。文章通过对正始诗歌中飞鸟意象的分析,发现诗人用飞鸟意象来表现社会黑暗、超世之心、高洁之志,以及因高洁之志而生的孤独之情,从中可以看出从建安到正始时期士人心路历程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诗歌是心灵的反映,意象是解读诗歌的钥匙,意象包含了作者丰富的情感,内涵深刻。文章通过对正始诗歌中飞鸟意象的分析,发现诗人用飞鸟意象来表现社会黑暗、超世之心、高洁之志,以及因高洁之志而生的孤独之情,从中可以看出从建安到正始时期士人心路历程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意象是构成诗歌意境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或条件。若要理解诗歌的内涵,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首先应从意象入手。诗歌在表意上常是跳跃的、概括的,“只言语千载、一叶示寒秋”的写法很常见。所以欣赏诗歌要透过蕴含丰富的意象去理解其真正的意义.透过这点滴的景语情语去领悟诗人所要表现的全部景象和情思。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直接流露感情,而是青在此而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这里的所抒之“情”,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这种“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  相似文献   

19.
意象是诗人主观情感与客观外物碰撞契合的产物 ,诗歌的意义和整体美感效应都是由意象生发而成的。如此强大构建能力源自于意象多样性的功能。诗歌意象的抒情性、描绘性、象征性功能 ,在向读者展示诗歌形式之美的同时 ,引领人们走进一个隐奥深邃、美妙无比的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20.
月意象是中国古代诗歌意象群体中具有代表性的意象个体。月意象源自于古代神话,具有深刻的文化隐喻意义。月亮以及月中之蛙、月。中之兔所反映的是原始的生殖崇拜。月意象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有四个主要的象征意义,即文人的乡思与相思、感悟与阐发、落寞与慰藉以及飘逸与超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